何俐;钱立瑛;杜惠玲
目的:消除金氏肾炎丸的抑菌作用,建立金氏肾炎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平皿法和培养基稀释法两种不同的试验方法,采用5种阳性对照菌回收率试验测定其是否含抑菌成份.结果:细菌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霉菌及酵母菌数采用平皿法.各试验菌在样品中的回收率均达到70%以上.结论:细菌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霉菌及酵母菌数采用平皿法能够更好地消除金氏肾炎丸的抑菌作用,使测定结果准确,达到检测目的.
作者:贾春燕;刘中荣;闫柏琴;李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的方法,分析中药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确实疗效满意.方法:对过去3年我院中医科采用中药冲洗阴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50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结果显示中药治霉液冲洗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碘伏液冲洗治疗.结论:中药治霉液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效果明显优于碘伏液,为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带来了福音.
作者:李金红;崔林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药的炮制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历代中医学家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临床经验总结.实践证明,药物经炮制后其临床疗效发生重要改变,因为中药大多数都是生药,其中有些中药必须经过特定的炮制处理才能符合治疗需要,充分发挥疗效,因此按照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而有多样的炮制方法,在炮制中,在原有的药物中加酒、醋、蜜、盐、姜汁等共同炮制,不仅能发挥原有药物的疗效及辅料的作用,还降低原有药物的毒副作用,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荃》中讲得比较清楚: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去肾脏而软坚,用醋注肝经而住痛等等,现将药物炮制在临床上的应用谈一些体会.半夏有降逆止呕、燥湿祛痰、宽中消痞、下气散结的功效,生半夏一般不用,需炮制后入药,以水浸泡至无麻辣味为度,搅拌、搓去外皮,晾干切片,姜汁拌叫姜半夏,在降逆止呕药中加入姜半夏止呕作用明显.
作者:陈楚河;申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利用中医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常规采用西医镇痛和营养神经等基本治疗,研究组以中医针刺配合三叉神经痛方法辨证施治,并进行疗效评价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84.85%,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良好临床疗效,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邱东升;季旭东;胡红军;张运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瘾疹相当于西医学之急、慢性荨麻疹,应用经方治疗收效较好,本文就桂枝麻黄各半汤治愈人参败毒散误治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愈消风散误治案;薯蓣丸治愈当归饮子误治案;乌梅丸治愈四物消风饮误治案四则做一简要介绍.
作者:辛小红;巴哈尔·哈德尔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酒精擦浴对外感表证高热的疗效.方法:将6例外感表证高热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中药酒精对患者擦浴降温;对照组采用常规酒精擦浴降温,30min后观察疗效.结果:中药酒精擦浴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酒精擦浴对外感表证高热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
作者:刘扬;王晶心;曲红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两种肝郁脾虚模型.方法:实验分为夹尾-大黄泻下组、电刺激-大黄泻下组、空白对照组.结果:造模结束后检测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及其大便的性状.结论:两种造模方法均能代表肝郁脾虚的特点.
作者:雷云霞;刘新;蔡淦;张正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获取乌鲁木齐三级综合医院临床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为医院临床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及培养提供参考,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乌鲁木齐三级综合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80名护士,女性1072名(99.3%),护理队伍较年轻,年龄<30岁者,占73.1%,护理年限≤10年者占80%;第一学历为中专546名(50.6%);目前学历为大专651名(60.3%);职称为护士714名(66.1%),高级职称10名(0.9%).结论:乌鲁木齐临床护理人员的护龄较短,高等学历及高职称人员紧缺,少数民族护士较少,相关部门应采取完善临床护理人员学历配比,汉族和少数民族护士合理搭配,高、中、初级职称合理搭配,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人才流失和职业倦怠,鼓励临床护士参加学历教育等措施,促进乌鲁木齐临床护理的持续发展.
作者:田红梅;孙玉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前列爽汤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辨证为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前列爽汤口服,疗程1个月;对照组采用前列通瘀胶囊口服,疗程1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爽汤治疗湿热下注型前列腺炎具有明显、确切的疗效.
作者:沙漠;马超;王岩斌;刘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为优化我校中医药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同类横向比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院校间课程设置比较.结果:我校学术性中医药硕士生课程设置在总学分、公共课与专业课占总学分比重等方面与内地院校基本相同,但必修课学分比例、总学时以及学分平均学时数均明显偏高,政治理论和外语课程课时分配量过高,中医经典类课程单科学时分配低,有别于内地院校.结论:结构与内容的调整,是优化我校课程设置的重点;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是研究生课程学习质量得以保障的关键.
作者:史红;张丽;姚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观察苦豆子提取物抗人结肠癌HCT116细胞株鸡胚绒毛尿囊膜(CAM)移植瘤的血管生成现象,探讨其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培养并建立鸡胚绒毛尿囊膜移植瘤模型,观察苦豆子提取物作用下CAM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变化.结果:苦豆子提取物作用于鸡胚绒毛尿囊膜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抗血管生成现象,用药组血管面积比(VA/CAM)均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其中大剂量及中剂量组(1000μg胚、500μg/胚)能达到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素组的抗血管生成效果(P值分别为0.899及0.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苦豆子提取物具有抑制人结肠癌HCT116鸡胚绒毛尿囊膜移植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其作用效果同剂量呈相关性.
作者:李晶洁;吕书勤;何娜娜;邓皖利;陆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方法:对46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同时予以及时的心理疏导,讲解与鼓励,配合各种康复护理的方法.结果:痊愈37例,明显好转8例,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推行.
作者:何俐;钱立瑛;杜惠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伤寒杂病论》自问世后,被历代医家奉为圭皋,流传至今已有1800余年,然历经劫难,现行诸本已失原书旧貌,难免有所谬误,其中《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之条文“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殊为难解,笔者详考历代文献,结合临床,以《金匮玉函经》载“伤寒脉浮滑,而表热里寒者,白通汤主之”为是,作此文.
作者:罗世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强化护士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在全院护理单元开展静脉穿刺“一针见血”实践大比武,统计“一针见血”率,分析、总结大比武的体会.结果:提高了护士的静脉穿刺操作水平,提升了患者满意度.结论:开展静脉穿刺“一针见血”实践大比武活动,对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及优质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杨飞;门晓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治带状疱疹经验.方法:以医案的形式阐述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为毒、火、湿、热郁阻经络,外攻肌肤;肝气郁结,肝经火毒蕴积皮肤;脾失健运,湿热阿生,外溢肌肤;老年体弱,经络失疏,致使气滞血瘀;初期以湿热火毒为主,后期以正虚血瘀兼夹湿邪为患.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泄火利湿,疏肝健脾,通络止痛.结论:辨证论治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作者:周宝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为了提高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9年2月~2011年2月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并发症187例的观察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7例患者中47例出现了不同的并发症,其中呼吸道感染17例,恶心呕吐15例,肩部疼痛13例,切口疝2例.结论:加强术后观察和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是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前提.
作者:邹玉琴;郝素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埋线疗法对肠易激惹综合征(IBS)大鼠血清中SOD等自由基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的幼鼠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方法建立IBS模型.观察造模后用埋线天枢、足三里等穴对IBS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血清中NO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降低(P<0.01);埋线治疗组和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中NO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 活性增强(P<0.01).结论:埋线疗法能够降低IBS模型大鼠血清中NO和MDA的含量,增强SOD的活性,提高IBS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代谢产物储积和其对组织细胞的损伤,从而对IBS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王娴;胡雪;田亚黎;张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与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代谢综合征中医微观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17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分型,并观察其中医证型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结果:代谢综合征各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1L-6)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医各证型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高现象,其值随证型演变而变化,阴阳两虚组<气阴两虚组<胃热脾滞组<痰湿瘀滞组.结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可反应代谢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对代谢综合征的中医分型客观化及辨证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坤玲;王建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 N.E.Br.或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等功效.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1].我国山楂约有16种[2],在中药学中属于消食药,利用现代科学方法通过研究山楂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探索其作用机理势在必行.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山楂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作者:崔亮;华二伟;薛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本人现为我院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指导老师沈宝藩教授的学术继承人,随师学习十余年,深感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当注意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结合有关文献学习,从以下几方面做些探讨.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加快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的培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入,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中医药临床优秀人才,是关系到新世纪中医药事业能不能发展,如何发展的关键.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医教育是当前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础.因为教育的关键在人才的培养和学术的发展.中医药事业能否振兴与发展,能否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关键取决于中医学术的进步与中医人才素质的提高,归根到底就是人才培养,只有培养和造就一批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中医药人才群体,才能进一步发展学术,中医药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作者:玛依努尔·斯买拉洪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