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脾散中橙皮苷和多糖的含量测定研究

黄文娟;刘羽

关键词:补脾散, 橙皮苷, 多糖, 高效液相法
摘要:目的 建立补脾散中橙皮苷和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高效液相法对橙皮苷、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多糖进行含量测定及方法学考察.结果及结论 经测定,橙皮苷在0.009 5-0.045 3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33 891 947.37C+6 321.7,r=0.999 9),多糖在0.032 7~0.076 3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10.770 6C-0.023 9 r=0.999 9),方法学考察专属性、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用于补脾散质量标准的建立.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失眠的中医文献研究

    失眠已成为一种极常见的生理心理疾病,是现代人认为西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目前,对失眠的认识和治疗手段日益丰富,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失眠的疗效,探寻历代文献的中医治疗规律及辨证论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任菊红;胡晓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评估与康复护理

    通过分析慢性软组织疼痛评估的影响因素,对慢性疼痛评估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在慢性疼痛临床康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疼痛评估建议,制定详细的护理对策,指导慢性疼痛的临床康复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康小可;李慧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辨证治疗经验

    总结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辨证治疗经验,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发生以内因为主,肾虚日久损伤脾胃膀胱,脾肾两虚,固摄失和,气化不利,精微物质外泄而出现蛋白尿和血尿.治疗经验重点从脾从肾论治.组方思路补脾益肾、活血降浊及其他辨证治疗.

    作者:杜少华;翟玉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辨证施治54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方辨治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经验,观察用益气润肠中药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从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本院肛肠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中选取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分析比较采用益气润肠经验方辨治老年习惯性便秘的有效性.结果 治疗组30例中,治愈恢复正常6例,显著好转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 自研益气润肠经验方辨治老年习惯性便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玉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55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在不同时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5例患者随机化分为治疗组28例31条腿和对照组27例32条腿.两组患者均予以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穿戴弹力袜、清淡饮食等基础疗法,给予溶栓、降粘、祛聚、抗凝、抗感染及营养等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经典名方桃红四物汤为主方辨证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5天为l疗程.结果 在治疗后3天、7天、15天对比两组患者健患肢周径,治疗组比对照组周径差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疗效上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有效地促进血栓的机化和吸收、减轻血栓对瓣膜的破坏,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王宏;马震;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376例老年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科对376例老年病人通过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包括消毒方法和范围、穿刺手法、血管的选择、留置前后的护理,留置成功(留置时间≥3d)的311例,成功率为95%.其中63例使用刺激性药物时出现浅静脉炎,通过认真消毒护理后恢复正常,另25例1~2个月后恢复正常,另12例老年患者因使用强刺激性药物使血管变硬呈条索状,弹性未恢复.通过良好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时间,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胡琴;杨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 观察总结近5年中医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查新2009~ 2014年的相关文献,现以中医火针为主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近年来火针治疗带疱疹急性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做了大量临床实验研究,火针为主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并且能显示中医针灸治疗的特色和优势.结论 中医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疗效显著,宜于临床推广.

    作者:马子媛;刁婧文;马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骆驼蓬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及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骆驼蓬(Peganum)为蒺藜科(Zygophyllaceae)植物骆驼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全草,是维吾尔医使用已久的药材,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含有多种生物碱,β咔啉类生物碱是骆驼蓬中有价值的生物碱,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发骆驼蓬的药用价值,本文对骆驼蓬植物的有效成分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及抗肿瘤机制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李凯;薛小青;张洪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重温《内经》“异法方宜”治疗原则

    俗语说:“基深建高墙”,浅薄的基础难以建造高楼大厦.要想在临证工作中得心应手,提高疗效,学好经典则是重要的基础环节.经典著作虽然文字古奥,理义精深,但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无疑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唐艳;马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宣通汤加减配合头皮针治疗偏头痛60例临床观察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

    目的 观察宣通汤对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的研究.方法 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宣通汤联合头皮针)和对照组(头皮针)治疗各30例.连续治疗30天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发应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与近期预后的关系.两组均参照《实用神经病学》第四版[7]及2011年《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8].两组均进行头皮针治疗,治疗组均加用宣通汤(配方),30mL/d,开水分2次冲服.记录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及不良反应、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从而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经有序资料Ridit资料分析,治疗后两组偏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均较治疗前缓解,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降低,治疗组采用的宣通汤配合头皮针疗效优于对照组的头皮针治疗(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通汤(配方)在偏头痛的治疗中效果明显,安全性高,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证实了偏头痛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有关,降钙素原水平的升高是偏头痛发病的潜在机制之一.

    作者:张瑞;刘源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骨质增生症的研究进展

    骨质增生症又名增生性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OA)、退行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病等,是泛指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该病为一古老的疾病,人类在从事生产及生活活动中,负重关节、特别是承受应力大的部位均易发生关节软骨损伤性变化、关节变形及关节边缘的骨质增生,引起骨质增生症[1].

    作者:孙立鹏;吕发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分析古今医家临证保胎用药特征

    目的 通过对比汉、唐、宋、明、清、当代医家临证保胎用药规律的相同与异同点,分析各朝代医家临证处方用药特色.方法 选择汉代至当代医家临证保胎医案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文献学与方剂计量学方法,对各朝代医家临证处方常用药物四性、五味、归经、功效运用情况进行方剂计量学特有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 各朝代医家临证保胎用药温热/寒凉比值皆大于1.五味频次比较中,只有明代偏重于酸甘,其他各朝代都偏重于辛甘.除当代用药以后天与先天并补而更偏重补肝肾外,其他朝代脾胃/肝肾均小于1,以补后天脾胃为重.补益药使用频次以当代为(4.60),明代(4.57),清代(3.05),宋代(2.30),唐代(1.86).各朝代医家临证处方高频用药宜聚为3类:唐代和宋代聚为一类,同时与汉代聚为一大类;清代和当代聚为一类;明代单独为一类.结论 各朝代医家保胎用药多以补虚为主,兼有活血、止血、清热、解表等方法.各医家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所处历史时期的疾病特色能够辨证用药,各有特色.用药都偏温热,佐以辛甘,攻补兼施,不忘先后天并补,用药逐渐丰富,辨证更趋完备.

    作者:邓丽慧;仝淼;沙塔娜提·穆罕默德;周铭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便秘患者的辨证施护

    便秘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患者痛苦不堪,有的甚至常年依赖导泻剂,给身心带来不良影响.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将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护理方法运用于便秘患者,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能更好地解决病人的痛苦.

    作者:王慧平;陈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刘世平针灸临床经验总结

    刘世平主任医师师从国家名老中医专家吴效仁,继承和发扬了吴老的医学精髓,辨证施治精准,临床配穴精少,针刺手法纯熟,擅长治疗中风、面瘫、痹证、呕吐等及其他内科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随刘世平主任医师进行针灸学习,试述几点刘老师在针灸临床上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张蓓;吴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温针灸与针灸+电针+TDP照射治疗寒湿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比较

    目的 谈温针灸与针灸+电针+TDP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两组膝骨关节炎病人,一组为温针灸,另一组为针灸+电针+TDP照射,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刘国萍;汪新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药疹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药疹是指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药问世、自购药物增加、以及保健品的滥用,药疹发生率呈增高趋势,严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各科室对药疹日益重视,现对近几年药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机制等研究加以综述.

    作者:张孟杰;刘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循证护理在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5例混合痔患者采取有效的综合性护理,观察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循证护理干预后病人疼痛程度和护理满意度有显著改变,干预后疼痛程度明显降低.结论 在护理工作中运用循证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应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马克慧;韩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支气管炎的辨证施护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称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咳嗽是内科中为常见的病证之一,发病率甚高,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可达10%~15%,尤以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

    作者:张瑞;钟巧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蟾酥注射液男科病治验四则

    目的 探索辨证使用蟾酥注射液治疗热毒蕴结或湿热下注所引起精浊病、子痈病、淋证、精癃病等男科疾病的经验.方法 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使用蟾酥注射液治疗上述疾病,从主观症状及客观指标观察疗效.结果 本注射液治疗热毒蕴结或湿热下注所致男科病具有满意疗效.结论 蟾酥注射液作为清热解毒、抗感染、抗肿瘤类中药静脉制剂,经探索使用,初步证明具有有效性及安全性,可考虑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男科疾病的治疗.

    作者:张涛;王利军;李杰;德力木拉提;阿布都赛买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109例疑似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109例疑似糖尿病患者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和空腹血糖检测及临床诊断的资料,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并做统计学检查.结果 检测显示糖化血红蛋白随着血糖升高而升高,糖化血红蛋和空腹血糖对于检测是否存在血糖异常并诊断糖尿病具有比较好的一致性,存在正相关.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诊断,与空腹血糖检测结合应用更有价值.

    作者:胡君;臧立群;鲜晓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