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红;马小琴;周凡
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内有鸣响,而周围环境并无相应的声源,是一种主观感觉.笔者采用循环针法加耳三针治疗耳鸣患者3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耳鸣患者均为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小25岁,大67岁,平均45岁;单侧发病20例,双侧10例.
作者:雷蕊;王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本文依据美国医学教育家G.Miller提出的培养和评估临床能力标准化的金字塔原理中的四个阶段(Knows;Knows how;Show how;Does),提出在临床超声心动图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联系融合学习能力的实践方法.
作者:李华;胡劼;李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现状.方法 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内分泌科2015年度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历,回顾统计调查对象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压等数据.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达标者占35.7%;53.0%的患者存在血脂异常;40.4%的患者合并高血压;35.1%的患者BMI指数超标.结论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64.3%)的病情控制不良,同时对血脂、血压、体重的控制欠佳.应针对性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状况.
作者:朱娟;李凯利;秋金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隐形针灸片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食积症的临床疗效.比较隐形针灸片穴位贴敷与针刺四缝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积食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四缝穴,观察组患者予隐形针灸片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隐形针灸是一种治疗小儿食积症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价廉、安全、无创痛等优点,值得临床普及推广应用.
作者:丁震宇;尹改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医非药物疗法历史源远流长,《黄帝内经》记载,非药物疗法得以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内容丰富,治疗简便易行,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易于、应予推广.
作者:艾万里;李梅;单同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从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分型研究、以及膏摩疗法的起源、发展等方面入手,对近代膏摩法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进行报道综述.
作者:辛春光;王新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熊氏改良术(外剥内扎术+内痔柱状缝扎术+原位皮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熊氏改良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出血、疼痛、水肿、肛门溢液及伤口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 两组在治愈率方面(P>0.05)无显著差异.在术后出血、疼痛、水肿、肛门溢液潮湿、肛门瘙痒及伤口愈合时间等方面(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熊氏改良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陈战斌;张波;白合提尼沙·阿地力;熊明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90后”护士是目前医院的新生力量,她们身上有着不同于以往年代人群的独特特点,给临床护理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对近几年我院陆续招聘的90后护士群体进行分析,发现她们有着明显的共同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实际护理管理工作中总结的一些培养“90后”护士的方法,有效的促进了“90后”护士临床工作的适应能力并降低了离职率.
作者:王红琳;郭慧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王杰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事业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师从2年余,老师在治疗老年诸多疾病中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老师验案交流如下.
作者:杨成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工作的第一线,门诊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发展.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日门诊量约500人,为了使门诊的护理服务更贴心,更具有人性化,门诊导医工作缺一不可,它已深入人心,浅谈门诊导医工作的现状及策略.
作者:马玉珍;王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医中药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胃脘痛患者,对比分析中医中药治疗组40例与西医西药治疗对照组40例二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40例胃脘痛患者采用中医中药降逆和胃、理气通腑法治疗,总有效率90%(36/40);对照组40例胃脘痛患者用西药治疗总有效率80%(32/40),两组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中医中药降逆和胃、理气通腑法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同时可以标本兼治,优于西药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作者:徐坦;许馨予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近十年来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从普通针刺法、灸法、温针灸、热敏灸、电针、火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综合疗法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供更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从而推广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应用.
作者:丁钰;刘智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阻滞下多点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治疗重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重型肩周炎患者,以2%利多卡因20mL(加1/20万肾上腺素)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约15min后行肩周多点针刀松解,并做关节手法松解残余粘连.结果 痊愈50例,显效8例,有效率100%.结论 臂丛阻滞下多点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治疗重型肩周炎,疗效确切.
作者:唐弘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骨科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67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围手术期对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案,并对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出院时向患者及家属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以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主,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患者的总体满意度98.5%.结论 合理有效的人性化护理手段能够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水平.人性化护理重在个体化,护理内容除常规护理外,应突出心理护理,全方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杨莉;张瑞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气乃构成人体、维持生命之基本物质形式,中医养生却病主要从调气养气人手.调气养气之法,除内服药物治疗外,尚有不少内内服药疗法.本文简述借方域时令疗养养气、凭气功运行运气、用针灸调气、以外源之气引气、以环境之气和气的方法.
作者:何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放置IUD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予以口服安络血片(国药准字H42021949,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固经丸合加味失笑散.两组均观察3月经周期.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术后异常出血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朝霞;杨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讨论采用小针刀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针刀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治疗,对照组采用注射法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小针刀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曹磊;康麟;王建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导致脾虚、寒湿、湿热、气滞、阴亏、血瘀等病理因素紧密相关,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个人认为以八纲辨证为主,而且在上述辨证分型基础上,多久病及肾.治疗上多从虚,从实,或虚实夹杂论治,以八纲辨证为主,处方灵活多变,方随法出,法从证变.临床观察以气虚血瘀基本证型常见,故以益气活血为治则,兼夹证则随证加减,治疗的同时注重饮食调护.
作者:赵智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 ~2015年在我院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型)患者72例,其中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组患者39例,常规治疗组患者33例,比较两种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组38例有效,其治疗有效率为97.44%;常规治疗组27例有效,其治疗有效率为81.8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结痂及脱痂时间比较,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任景;李涛;卢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25例)采用中医护理进行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60%),不良反应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20%);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0±3.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9.9±3.0分),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22.9±6.1分),P<0.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具有理想的应用效果.
作者:郭慧平;何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