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璐鹭;陈蕾;付丽红
目的 评价中药保留灌肠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38例临床已明确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灌肠方(白头翁15g,黄柏20g,黄连6g,秦皮15g,白芷15g,墨旱莲15g,熟大黄10g)保留灌肠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用药2疗程(每疗程为15天)后观察疗效.结果 29例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脓血便、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感、黏液便、腹痛腹泻等)消失,电子结肠镜检查正常;7例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电子结肠镜检查轻度炎症,总治愈率为94.7%.结论 中药灌肠方保留灌肠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马云云;沙巴义丁·吐尔逊;徐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中药塌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塌渍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电针治疗.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8%,对照组为64.28%,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张燕梅;刘悦;朱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对双色金鸡菊(Coreopsis Tinctoria)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其鉴别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从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方面对其进行研究.结果 确定了双色金鸡菊形态特征及其粉末的主要特征.结论 该实验为双色金鸡菊的鉴定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陈向南;金晓艳;黄红雨;伊永进;杨卫星;陈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香天麻汤对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24例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住院的符合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通过观察比较香天麻汤对124例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8周中医证候、血压变异性的变化,分析香天麻汤对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的影响.结果 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时段血压变异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对照组相比,香天麻汤能有效降低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各个时段的血压数值;2)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有效改善头晕目眩、头痛、腰膝酸软、面红目赤等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香天麻汤能改善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候,降低血压变异性,是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有效方药.
作者:林建华;冯忠;祝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分析老年人存在的健康问题,讨论社区护理在老年康复中的作用,提出老年社区护理的发展规划.
作者:鲍玉新;马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涤痰逐瘀汤方联合深部热疗在改善痰瘀互结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 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Ⅳ期肺癌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以佳支持治疗+深部热疗+汤药安慰剂,佳支持治疗3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共6周;深部热疗法时间为60min,每周治疗3次,治疗6周;中药每天口服1剂,共6周.治疗组予以佳治疗+深部热疗+涤痰逐瘀汤,治疗方法同前.治疗前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填写各种测评量表.结果 组EORTC-QLQ-C30量表及症状评分比较,在症状领域的疲乏、疼痛、失眠、食欲小振、便秘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在咳嗽、发热、气短、口干、乏力、胃纳方面的症状积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涤痰逐瘀汤能够改善痰瘀互结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并能达到一定的控瘤作用.
作者:崔峰;李婷;张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皮肤干燥症属津液输布障碍临证多见,本文从气机郁滞,瘀血阻络,阳虚失运,湿邪停滞等四方面,阐释皮肤干燥症状的病机及治疗,并附案例两则加以说明.
作者:张辰;王慧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龙珠软膏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肛周脓肿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龙珠软膏换药,将药膏涂抹在适当大小的无菌纱条上后贴覆于创面;对照组仅用凡士林纱条贴覆于创面.两组患者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5~7天.结果与结论 肛周脓肿术后创面采用龙珠软膏换药比凡士林换药时间短且愈合快.
作者:李昆伦;马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天葛片中黄精多糖测定方法,初步建立天葛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黄精多糖在485nm波长处有大吸收.结果 葡萄糖在17.8~89.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 (n=5),平均回收率为98.32%,RSD=1.83%.黄精多糖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2%,RSD=1.83%.结论 该方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作为天葛片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可作为天葛片的质量标准.
作者:张晓蕾;陈向南;王璐瑶;陈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护理安全是反应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是保证病人得到及时良好的护理,是优质护理的基础,是病人满意度的重要指标,本文论述了门诊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作者:陶智玲;李娜;曹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系统预试验法对大叶补血草根部可能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测定,初步探索大叶补血草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试管反应法,对大叶补血草根的石油醚、水、95%乙醇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对大叶补血草根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大叶补血草中可能含氨基酸、蛋白质、多糖、苷类、有机酸、酚类、鞣质类、黄酮类、甾体、蒽醌类、三萜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等化学成分.结论 初步确定大叶补血草根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为大叶补血草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古丽娜·沙比尔;石磊岭;宋海龙;关永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督姜灸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采用督姜灸配以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62.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督灸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功能恢复有显著的作用.
作者:陈英;王慧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介绍自行设计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记录表》、《压疮极高危风险预警(难免发生)申报表》、《患者皮肤压疮上报表》和《患者皮肤压疮观察记录表》.方法 通过规范管理,树立压疮风险预报概念,压疮上报率明显增加,压疮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结果 应用该表为压疮的预防和重点管理提供了依据,使护士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有助于防范护理纠纷,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实行三级监控,提高了压疮管理水平.结论 为压疮的管理和科研提供了较翔实的原始资料.
作者:高园;田建萍;何新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失眠是为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是困扰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的常见病,相对于口服西药治疗失眠产生的依赖性、成瘾性,针灸对治疗失眠具有独特的优势.现就近十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及疗效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胡瑞先;赵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1~2014年门诊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分析用药规律,通过统计数据,分析用药趋势、分析处方应用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我院药房信息管理系统,对2011~2014年门诊中药饮片的年处方张数、用量、销售额排序前20位中药饮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中药饮片销售金额、用量、逐年大幅增加,处方数量明显上升.同时做好每年的数据分析对下一个年度中药饮片的采购计划和中药房的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强东;董翠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联合对药物流产后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及流产效果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药物流产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药物流产后,对照组口服左氧氟沙星片及肌注缩宫素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加味生化汤加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流产后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和流产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及对流产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能有效的减少流产后阴道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减少不全流产的发生率,是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何朝霞;王建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隐形针灸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比较隐形针灸与传统针刺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198只患眼)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裸眼远视力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9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隐形针灸是一种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价廉、安全、无创痛、作用时间长等优点.
作者:丁震宇;王晶;尹改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牛至中芦丁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牛至中芦丁的含量.色谱条件:Hypersil ODS2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乙酸(35∶6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60nm,柱温,30℃.结果 芦丁峰面积与进样量在0.2~1.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8.07%,RSD为1.52%(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可用于牛至中芦丁含量的测定.
作者:贾丽华;王东东;漆新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发扬基层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方法 对临床科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对策.结果 与2010年开展了3项中医护理技术项目比较,2012年增至12项,2013年增至16项,2014年增至18项,临床使用效果明显提高.病人满意度98.7%,撰写中医护理论文由12篇增至46篇,论著参与者由0人增至21人,包括副主编和编委.
作者:马晓健;居兴德;段菊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联合个体化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121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行开腹阑尾炎切除术.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给予抗感染联合黄芪注射液、中药熨腹部,术后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及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正常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发热率、脓肿率及粘连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情况,甲级愈合率及乙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丙级愈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联合个体化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可减少急性阑尾炎术后的切口感染的发生,改善切口的愈合情况,值得推广.
作者:刘永霞;李学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