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诊断腮腺海绵状血管瘤1例

陈红燕;龚新环

关键词:诊断, 腮腺, 肿块, 表面光滑, 张口度, 咽侧壁, 面神经, 直径, 无压, 体检, 疼痛, 男性, 检查, 活动, 患者
摘要:患者,男性,52岁,无意间发现左耳下肿块8月,因近日伴疼痛于2002年12月17日来院就诊.体检:面部对称,无肿胀,张口度4 cm,左腮腺下扪及直径1.5 cm肿块,质中,活动,界清,无压痛,表面光滑,面神经检查(-),口内咽侧壁(-).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强度聚焦超声定位损伤离体牛肝的量效学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不同治疗剂量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定位损伤新鲜离体牛肝的量效关系.方法采用治疗头频率分别为5.4 MHz和7.4 MHz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在不同的治疗功率40W和50 W时,分5 s、8 s、10 s、15 s、20s的治疗时间定位损伤新鲜离体牛肝,记录并测量靶区的温度和生物学焦域体积.结果HIFU辐照5~8 s可迅速提高靶区温度至64~75℃,随着治疗时间增加,温度高可达85℃;在治疗头频率和输出功率相同时,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HIFU辐照部位的生物学焦域体积增大,同一部位辐照时间越长(15~20s),生物学焦域中心越易产生炭化和空洞现象;在治疗头频率和辐照时间相同时,输出功率增大,生物学焦域体积增大;在输出功率和辐照时间相同时,频率为7.4 MHz的治疗头较频率为5.4 MHz的治疗头所产生的生物学焦域体积大.结论HIFU生物学焦域的形成与治疗头的工作频率、输出功率和治疗时间密切相关,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生物学焦域可控制,这将有助于HIFU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临床应用.

    作者:沙卫红;李瑜元;聂玉强;王智彪;杜永洪;王燕芹;龚晓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肾重复畸形5例

    近年来经B超诊断及手术和静脉肾盂造影证实的肾重复畸形5例.男1例,女4例,年龄24~65岁,平均40岁.左侧4例,右侧1例.使用SONOACE 5000型诊断仪,3.5 MHz凸阵探头.采用多方位多切面检查,俯卧位扫查两侧肾区,侧卧位及仰卧位观察重复肾的位置、大小、形态,及重复输尿管的走行,扫查膀胱三角区有无输尿管囊肿.

    作者:蒋桂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自然组织谐波成像在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自然组织谐波成像技术由于其特有的显示能力,显著提高了显示率和分辨率,改善了图像的质量.本文就自然组织谐波成像技术诊断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探讨其在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强;张玉良;汤海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和对第二狭窄处结石的定位显示及非梗阻型结石的显像特征.方法超声检查前饮水300~500ml或口服速尿(20mg),于30 min后施行超声检查,并与X线检查、体外震波碎石、腔内震波碎石、药物排石及手术病理进行对照,根据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8例输尿管结石,经X线检查、手术、体外震波碎石、腔内震波碎石和药物排石证实完全符合.第二狭窄处的结石与髂总动脉或髂外动脉的关系清晰可见.CDFI:结石周边呈五彩镶嵌的彩色尿流信号.结论第二狭窄处结石可根据髂动脉准确定位.非梗阻型结石沿输尿管走行方向,借助其毗邻关系寻找可疑光团,用CDFI鉴别.因此,二维超声与CDFI联合应用,不仅可有效地检出各段输尿管结石,而且可以准确定位第二狭窄处结石和检出非梗阻型结石.

    作者:韩兴权;万登敏;宋振才;雷劲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超声无创性评价高血压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力超声无创性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方法比较收缩期和舒张期高血压(SDH)与正常血压组血流介导性舒张(FMD)与反应性充血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SDH组与对照组相比FMD和与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血流量的变化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肱动脉超声测量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是评价内皮功能的一项有前途的技术,但目前还不能说是评价内皮功能的良好方法.

    作者:孙慧;勇强;黄葵;李治安;赵冬;厚磊;贾妍娜;刘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恶性淋巴瘤累及脾脏超声表现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脾脏受累的超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6月~2002年8月,山东省肿瘤医院诊治的134例恶性淋巴瘤累及脾脏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淋巴瘤累及脾脏的超声特征大致分为四种类型:①均匀性脾肿大.②非均匀性筛孔状回声.③多发性脾脏低回声结节.④孤立性不均质结节.结论B型超声对恶性淋巴瘤脾脏受累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月环;李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胎儿露脑畸形1例

    孕妇,23岁,G1p0孕26周,行胎儿常规超声检查,使用LOGIQ-2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超声示:胎头位于耻骨联合上,未见颅骨光环,于头部见6.2 cm×5.3 cm形态不规则脑组织暴露于羊水中,其内见液性暗区,外有完整包膜包绕(图1).脊柱排列整齐,躯干及四肢显示清晰,形态正常,股骨长4.6 cm,胎心率136次/min,羊水暗区深处6.0 cm,胎盘位于后壁,成熟度Ⅱ级.B超诊断:①中孕,单胎,存活;②胎儿露脑畸形.

    作者:付航;普金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超声对腹部结核的诊断价值

    近年来,结核病在国内出现了较大回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5例经临床确诊的腹部结核患者的超声表现,以期提高超声对腹部结核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张红梅;黄晓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肝脾粟粒性结核的超声诊断

    例1,女,53岁,农民.因发烧咳嗽气促消瘦2月于2000年8月8日就诊并行超声检查.仪器LOGIQ-a200型,探头频率3.5 MHz.

    作者:柳开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B超诊断异位甲状腺并囊腺瘤1例

    患者,女,30岁,左颈前无痛性肿物10余年,自感肿物逐渐增大而就诊.颈部检查:颈部甲状软骨左上方触及大小约3 cm×2 cm质韧肿物,随吞咽活动不明显,无压痛.临床诊断:颈前肿物,性质待定.

    作者:侯甫晓;岳学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B超诊断32例带环妊娠

    本文对32例带环妊娠的超声检查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了带环妊娠的主要原因是宫内节育器(IUD)的位置不当所至占主要原因.

    作者:李天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胎儿多囊肾1例

    妊娠29周,常规B超检查示:胎儿双顶径79 mmin,颅骨光环完整,侧脑室未见扩张.脊柱连续规则.股骨长57 mmn.

    作者:赵仲喻;闫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国内外超声远程医疗的现状与展望

    一、远程医疗技术简介远程医疗(Telemedicine)是指医护人员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各种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查询等,从而跨越时空障碍,向更广泛的人群提供医疗保健服务、远程治疗、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咨询等.狭义的远程医疗是指研究怎样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进行医疗活动的一门学科.

    作者:熊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彩超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例

    患者,男,49岁.因腹胀、食欲减退6月就诊.无呕血、便血史.近10年有饮酒史.无乙肝病史.查体:体温37℃,腹平坦,肝脏于右肋下3.5 cm处可触及,脾脏于左肋下4.0 cm可触及,腹水征(一).

    作者:郑群;叶丽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乳腺增生症的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症的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以提高超声对乳腺增生症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总结79例乳腺增生症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学组织类型比较、分类,提出鉴别要点.结果7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增生症声像图表现为单纯性小叶增生16例占20.3%,腺病及纤维腺病28例占35.4%,腺瘤样乳腺增生21例占26.6%,囊性增生9例占11.4%,硬化性增生5例占6.3%,本组诊断符合率为79.7%(63/79),误诊率为20.3%(16/79).结论超声显像对乳腺增生症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但应注意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等作鉴别.

    作者:王萍;王绍文;孙宁;孙国英;毛慧芳;于利华;何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先天性肝外胆管囊状扩张1例

    患者女,7岁,自幼经常发热、右上腹痛,消炎治疗后缓减.本次发病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轻度黄疸.

    作者:刘晓兰;孙晓峰;郭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超声诊断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常见于新生儿及小婴儿,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以往其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检查,近年来我们常用B超检查,发现幽门狭窄的声像图十分具有特征性,诊断准确率高,现将经手术证实的13例总结如下.

    作者:陈玲;仇念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残余胆囊的超声诊断分析

    本文对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月间应用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残余胆囊进行诊断回顾分析,旨在探讨进一步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罗孝勇;赵开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超声波空化效应的生物学机制

    超声波辐照可使药物或基因传递到病变组织的效率提高,同时也会对组织产生有害的生物学效应.尤其超声波作用于含有微气泡组织或微血管壁时,这种作用更强.本文就与之有关的超声波空化作用的生物学效应进行综述.

    作者:李晓东;王志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在眼科的应用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技术是一种将超声能量聚焦于体内靶区,并使该区域内的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不影响或很少影响聚焦区周围组织的一种选择性组织破坏技术[1].该技术于二十世纪40年代在神经外科学领域首先用来选择性地破坏大脑某一区域,当时由于影像学定位技术、工程技术的局限,该技术并未得到发展.此后随着影像技术和超声工程技术本身的发展,HIFU技术在泌尿外科、肿瘤学、眼科学均有了广泛的应用[2].

    作者:乔岗;周希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