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新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2 260m)创伤性膈疝的病因、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5例创伤性膈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全部病人行手术治疗.结果:左侧13例,右侧2例;术前确诊12例,误诊3例(其中1例为慢性膈疝),均行膈肌修补术;12例经胸切口,2例经腹切口,1例经胸腹联合切口.14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术前详细体检,结合胸部X线片及钡餐检查多能早期确诊;诊断困难者可结合CT、MRI等检查并与手术中仔细探查膈肌.由于高原缺氧,创伤性膈疝对机体影响大,一旦确诊即应急诊手术.
作者:李忠诚;达嘎;李勇;杨永良;武建英;唐振宇;姚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178例呼吸系统疾病猝死的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减少或避免呼吸系统猝死的发生;方法:对本院1959年11月-20004年7月1 158例尸检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青海高原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平原(X2=28.6,P<0.01);结论:青海高原猝死的病因呼吸系统占首位且明显高于平原.
作者:才仁卓玛;卜凤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高原地区≥60岁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老年抑郁症患者150例,并引用尹秀茹、罗国军等南京脑科医院老年精神病住院病人124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老年抑郁症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病前大多数都有社会和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对老年人影响相对较小,躯体不适、焦虑、疑病是老年抑郁症的共性.自杀观念、自杀行为低于平原组,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01),迟滞高于平原组,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01),激越低于平原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而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在高原地区老年抑郁症中较为突出.结论:高原地区老年抑郁症与平原地区老年抑郁症不同,高原地区更易出现心境抑郁和迟滞,但激越、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却明显低于平原.
作者:许存和;王纯莹;赵秀丽;戴青湘;张红武;李军;许慧宁;杜欣柏;宋志强;韩国玲;刘桂兰;简冶拉;阿怀红;李平善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索从海拔2 260m两天内急进4 700m的移居健康人和世居4 700m健康人各30例血清乳酸脱氢酶(SLDH)同工酶的变化.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分为三组:对照组(2 260m)和急进移居高原(4 700m)组及世居高原(4 700m)组各30例,均为健康人(平均年龄38岁±6.3岁).急进组为从西宁地区2 260m乘火车及汽车2天内进入4 700m高原者.结果:移居者的SLDH活性显著升高,但世居者的活性又比对照组(2 260m)高;SLDH的5种同工酶的亚基含量也有不同变化.结论:SLDH同工酶百分含量升高是由于高原低氧环境中机体的无氧环境代谢增强,而世居者的活性低于急进移居者,反应机体对低氧的适应能力.
作者:王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西宁地区婴幼儿重症肺炎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变化.方法: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38例西宁地区重症肺炎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参数,并与40例西宁地区正常婴幼儿进行了比较.结果:西宁地区婴幼儿重症肺炎存在左、右心室肌松弛性及顺应性异常及舒张晚期心房收缩代偿性加强.结论:西宁地区婴幼儿重症肺炎存在明显的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异常.
作者:宋亚娣;颜维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西宁地区(海拔2 260m)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的高危预测因素.方法:收集1998年-2003年间在我院(海拔2 260m)施行肺切除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51例患者(呼吸衰竭组)和未发生呼吸衰竭的265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的高危预测因素.结果:ASA评分、肺功能中重度损害、肺部病变恶性程度、年龄、手术切除范围依次是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的高危预测因素.结论:高海拔地区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比平原地区高.加强围术期处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
作者:姚兵;达嘎;李勇;武建英;杨永良;李忠诚;唐振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吸入液氧对高原人体运动心力储备的影响.方法:在海拔3 700m和5 400m高原,分别对10名健康青年携1.5m3单兵液氧灌吸氧(吸氧组,4L/min)速跑,其中海拔3 700m进行400m和1 600m,海拔5 400m进行200m,并与携罐不吸氧(常氧组)时比较.速跑前后采用心力监护仪采集和记录心动周期和心力信息,把完成规定运动量运动后第一心音(S1)幅值对安静时S1幅值增加的相应倍数评估心肌收缩能力储备指数(CCRI);利用舒张期和收缩期时限数据计算舒张期/收缩期比值(D/S比).结果:速跑运动后较运动前HR、S1均增高,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常氧组D/S增高,差别有显著性(P<0.05).吸氧组运动后较常氧组CCRI、S1增高,差别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高原低氧环境下运动机体心脏储备主要是心肌收缩能力储备而不是心率储备.吸入液氧可增强机体心力储备能力,为进入高原途中卫勤保障及高原边防巡逻等带来有利的安全保障.
作者:崔建华;邢国祥;张西洲;王伟;马勇;哈振德;李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西宁地区336例巨大儿发生情况及围产儿的分析,合理选择巨大儿的分娩方式,提高对巨大儿阴道分娩的风险意识,努力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将我院1989年1月-2003年12月15年间分娩的体重≥4 000g的巨大儿336例及全部产科资料纳入分析研究,与同期分娩的体重<4 000g的正常体重新生儿336例作为对照,比较孕妇分娩并发症及围产儿有关情况.结果:巨大儿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5年间发生率平均为1.5%,明显低于国内报道.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相对安全,剖宫产率为40.77%,阴道分娩中肩难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西宁地区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国内平原地区.巨大儿发生与孕母身高、过期妊娠及多产等因素有关.
作者:雷玉秀;李风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评价无创性鼻(面)罩双水平正压(BiPAP)通气治疗急性高原性肺水肿的疗效.应用无创性BiPAP鼻(面)罩通气治疗急性高原肺水肿,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和低氧血症,无创性BiPAP通气是抢救急性高原性肺水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金俐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高原地区酒精依赖患者人口学资料及人格特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05例酒精依赖患者进行人口学资料问卷调查及艾森克人格(EPQ)问卷进行调查,EPQ调查结果与常模进行对照分析,与EPQ有相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酒精依赖者年龄27岁~46岁之间,占80.95%;地区以海拔在(2 500~3 200)m左右的州县居多,占73.3%;文化程度以初中占41.9%;职业分布依次为工人、干部、退职人员、农牧民、无业,分别占46.7%、35.2%、5.7%4.8%.EPQ调查分析,酒精依赖者中的E、P和N与常模有显著性差异.饮酒年限的长短在四个维度上与常模有显著性差别.结论:外向性、渴望刺激和冒险、冲动性、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孤独易掩饰性强是酒精依赖者的人格特征.受饮酒年限的影响.在戒酒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心理干预,重建其人格及行为模式.
作者:宋志强;阿怀红;韩国玲;马林山;汪海燕;张桂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正常人在不同海拔地区,血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的变化,进而探讨人进入高原后机体消化系统的适应性及胃黏膜病变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广州(海拔2m),西宁(海拔2 260m),青藏铁路雁石坪(海拔4 750m)三个不同海拔高度正常成年男性共62例.分别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肠激素水平.结果:三个地区正常男性成年人血中GAS的含量分别为25.62 ng/L±2.79ng/L、27.37 ng/L±5.25ng/L、62.33 ng/L±98.64ng/L(与广州比P<0.05,与西宁比P>0.05);MTL的含量为224.12 pg/ml±115.36 pg/ml、257.61 pg/ml±155.70 pg/ml、245.22 pg/ml±113.72 pg/ml,随着海拔升高其血浆水平有变化,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海拔升高正常成年男性血中GAS和MTL的含量均有明显升高.提示:MTL的含量的变化可能与人体高原胃肠的适应性有密切关系,而GAS的改变与高原胃肠病的高发生率有密切关系.
作者:马颖才;熊元治;褚行琦;于梅花;杨桂英;余丽华;马丽莉;杨永耿;杜娟;李英存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克隆青藏高原高原鼠兔肌红蛋白(MGB)基因编码区,并分析其序列特征.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高原鼠兔骨骼肌中扩增出MGB基因编码区cDNA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MGB基因编码区由465bp组成,编码154个氨基酸.在根据cDNA推测出的高原鼠兔MGB氨基酸序列中,发现两个不同于Dene等根据氨基酸直接测序所报道的美洲地区高原鼠兔MGB的多态性位点.结论:成功克隆出青藏高原高原鼠兔MGB基因编码区,为进一步了解高原鼠兔低氧适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有益参考.
作者:陈婷方;白振忠;侯冰;高艳;格日力;张成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观察比索洛尔在西宁地区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比索洛尔治疗西宁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效果明显、安全.
作者:白焕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用免疫发光法测定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血皮质醇.结果认为老年肺心病患者血皮质醇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作者:曹敏英;罗银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脑血管病重要危险因素在男女性别方面的差别.方法:将我院1998年-2003年间1876例脑血管病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生情况进行统计,采用X2检验.结果:高血压、冠心病在性别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女性患者肥胖、伴糖尿病者明显高于男性,而男性患者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增高及吸烟、饮酒、高胆固醇血症方面与女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原地区脑血管病重要危险因素中,大多数指标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别,应予重视.
作者:赵秀丽;王纯莹;李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高原(2 300m~3 700m)扁桃体反复感染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细胞坏死因子-a(TNF-a)水平影响.方法:选择通过多导睡眠仪(PSG)确诊的30例OSAHS患者和29例正常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血清TNF-a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血清CRP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OSAH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CRP、TNF-a水平呈正相关(r=0.37,P<0.01),与夜间低SaO2呈负相关(r=-0.56,P<0.001).OSAHS患者CRP、TNF-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性增高(P<0.001).结论:OSAHS患者CRP、TNF-a血清水平增高与炎症、低氧血症的发生相关.
作者:钟惠玲;周晶萍;于梅花;宋翊飒;杨晓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对本院2003年-2005年救治的6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进行统计分析;并对6例治疗前、中、后气道压力和血气分析进行比较;结果:高海拔地区(2 260m)重症哮喘救治比较困难,若行积极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结论:要提高高海拔地区(2 260m)重症哮喘的诊治水平,熟练掌握有创和无创呼吸机的应用指征及呼吸机的规范操作;加强高原地区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研究.
作者:张月琴;顾玉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健康人群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方法北京组(海拔50m,n=34)、沱沱河组(海拔4 700m,n=34)志愿者,应用美国Courter公司生产的ACL90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PLG)、纤溶酶抑制物(PL-IN)、D-二聚体(DD)七项凝血-纤溶指标.结果:沱沱河组PY、TY、APTY、DD均高于平原组,FBG、PLG、PL-IN均低于平原组,(P<0.05).提示高原缺氧血液高凝,纤溶亢进.结论:健康人群进入高海拔地区凝血-纤溶系统指标较明显的变化,高原地区缺氧,机体血管内皮损伤、红细胞增生等可能是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在高原地区疾病诊治,尤其是重危病人的抢救中应高度重视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
作者:李文倩;冯建明;沈括;韩国雄;王莉;孙志新;周晶萍;李子安;牟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海拔2 262m~4 000m)40岁以上世居或移居人群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40岁以上行冠脉造影的120例分为冠心病组(74例)和非冠心病组(46例),分析其冠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家族史和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前降支受累率高,汉族为79.69%,藏族为80%,两族C型病变多,双支病变及完全闭塞性病变发生率高.结论:高海拔地区40岁以上世居或移居人群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且以男性为主,汉族世居与移居者冠脉病变程度差别无显著性.
作者:樊世明;柳茵;刘维军;李琳;严鹏仲;李小英;刘连军;于伊;梅峰;王红;任明;马艳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海拔2 600m)脂肪肝的病因.方法:比较分析西宁地区脂肪肝与非平原地区(广东佛山地区海拔0m)脂肪肝的主要病因.结果:在高海拔地区脂肪肝患者中酒精过量、高脂饮食、肥胖所占比例要比平原地区脂肪肝患者多.结论:西宁地区脂肪肝与非平原地区脂肪肝患者中,致病因素所占比例不同,因此预防保健侧重点有所不同.
作者:魏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