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种复方抗缺氧药物对急进海拔4 600m急性高原反应预防效果的对比分析

陈斌;郭志坚;黄慧群;马宝林;陆保革;卓君联;徐小云

关键词:急进高原, 抗缺氧药物, 急性高原反应, 预防
摘要:目的:筛选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药物.方法:随机选择来自西宁周边地区(低于海拔2 260m)青壮年男性筑养路工人94名,分为服药组(A组、B组和C组)和安慰剂对照组(D组).服药组分别服用复方1号、复方2号及复方3号中药复方制剂.受试者乘车于(2~3)天急进海拔4 600m以上施工现场,各组启程时开始服药.每天早、中、晚3次,每次3片(粒),连续服药3周.在到达海拔4 600m以上施工现场后,分别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5天进行急性高原反应评分调查.结果:组间比较后发现:急进后第1天和第15天,D组分值均高于其他3组,但无统计学差别;第3天时,仅有A组分值高于D组,差别无显著性;第7天仍是D组高于其他3组,其中A、B两组与D组差别存在显著性(P<0.05).组内比较后发现:A组第1天和第3天、第7天、第15天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第3天和第15天差别非常有显著性(P<0.05);B组第1天和第15天、第3天和第15天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C组第1天和第3天、第7天、第15天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D组仅第1天和第15天差别非常有显著性,第1天和第3天、第7天、第15天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各组不同时间的急性高原反应分度中,无重度反应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仅有少数人出现轻度腹泻症状.结论:3种抗缺氧复方药物对降低急性高原反应均有效,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复方2号优于复方1号和复方3号.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海拔4 250m地区高原人群血清红细胞生成素、睾酮、雌二醇的特征表现

    目的:了解海拔4 250m地区高原人群血清EPO(红细胞生长素)、T(睾酮)、E2(雌二醇)含量变化与HAPC(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Polycythemia,HAPC)的相关关系.方法:在海拔4 250m地区筛选出HAPC,且测定了世居高原藏族、移居高原汉族、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三组人群血清中EPO、T、E2含量.结果:HAPC组:移居高原汉族18人(占66.66%),世居高原藏族9人(占33.33%),男女比例为26∶1,三组间EPO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是高原人群血清中的EPO含量高于平原地区3.788倍.三组间T、E2差别无显著性,P>0.05,T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世居高原藏族和移居高原汉族三组间差别无明显性,但是T低于平原地区8.43倍.可能与高原人群T的活性增加有关,在今后的工作做进一步调查.结论:EPO、T、E2与HAPC的发病虽然无直接因果关系,但是EPO含量高于平原人群3.788倍,T含量明显低于平原人群8.43倍,EPO的增高和T的降低是一种高原人群的生理病理特征表现.

    作者:樊凌冰;肖惠宁;格日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西宁市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

    目的:通过分析西宁市10年来孕产妇死亡的资料,总结西宁市孕产妇死亡的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年召开两次孕产妇死亡评审会,鉴定死因,分析是否可避免死亡或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结果:西宁市10年来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93.68/10万,其中1996年-2000年间死亡率为117.45/10万,2001年-2005年间死亡率为76.03/10万;孕产妇的死因前4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症、妊高征、羊水栓塞.经专家评审:不可避免死亡57例占39.04%,可避免死亡36例占24.66%,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53例占36.30%.结论:孕产妇死亡原因主要与围产期保健因素有关,尤其与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相关;另外,还与高原地区缺氧环境使孕妇机体产生低氧血症,妊高征、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等疾病发病率较高有关;交通不便,个人家庭因素,尤其是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自我保健意识等也是相关因素.

    作者:赵雅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93例创伤性湿肺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创伤性湿肺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0年8月-2005年8月收治的93例创伤性湿肺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结果:93例中,治愈85例(91.4%),死亡8例(8.6%).结论:西宁地区创伤性湿肺受多重因素影响,起病急、发展快,更易发生ARDS,诊断ARDS的指标较平原地区低,PaO2≤6.0kPa,氧合指数≤170mmHg,及时诊断和救治,及早行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在高原地区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冶治;高哲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孕期母体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孕妇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北京博晖5100五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监测西宁地区妇女早孕106例、中孕112例、晚孕112例母体血清中的5种微量元素,并与120例正常未孕育龄妇女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做对照分析研究.结果:血清中Zn、Fe、Mg、Ca含量孕期各组均低于非孕组,而Cu含量孕期各组均高于未孕组,随孕周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西宁地区孕妇血清Zn、Fe、Mg、Ca微量元素含量偏低,主要原因是补充不足,所以孕妇孕期要根据地区环境及生活习惯合理摄取营养,科学补充微量元素.

    作者:楚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新兵进驻高原后血清IL-6、TNF-α和DPD浓度测定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对骨代谢的影响,测定与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尿脱氧吡啶酚(DPD)的浓度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对160名进驻海拔3 000m地区3个月后的新兵血清进行IL-6、TNF-α和尿DPD含量测定.并同平原(海拔1400m)组进行对照.结果:进驻高原地区3个月后新兵的血清IL-6、TNF-α和尿DPD排泄浓度均显著高于平原组P<0.01,分别为90.58±46.85、1.18±1.62和115.20±66.86.结论:由平原进驻高原3个月后,因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可导致骨代谢相关因子血清IL-6、TNF-α和尿DPD排泄增加.

    作者:白孟海;葛宝丰;高文魁;邓永忠;李万平;张晓红;郑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肺心病心衰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肺心病心衰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免疫发光法测定46例肺心病心衰患者治疗前、后T3、T4、TSH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肺心病心衰治疗前血清T3明显低于肺心病心衰治疗后及对照组.结论:西宁地区肺心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与疾病的严重性有关,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罗银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左全肺切除术后呼吸功能变化的探讨 (附13例报告)

    目的:探讨在西宁地区(海拔2 261m)行左全肺叶切除术对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的变化;生活质量、生存期的影响.方法:总结13例左全肺切除患者肺功能、血气变化,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西宁地区左全肺切除术后不同年龄组肺功能大通气量(MVV)、肺活量(VC)的下降比平原地区明显.术后血氧饱和度(SaO2)上升明显,P<0.05.二氧化碳分压(PCO2)下降明显(P<0.05).结论:①西宁地区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损害比平原地区严重;②肺功能的代偿和年龄有明显的差别,年龄越大肺功能的代偿能力越差;③术后提高了健肺通气和换气功能,改善了通气/血流比,SaO2上升明显,PCO2下降明显;④通过上述资料探讨高原地区左全肺切除的相关问题.

    作者:马良泰;高哲俊;冶治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三康胶囊对高原移居青年心功能指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高原服用三康胶囊对移居青年体力作业效率的影响.方法:对进驻海拔3 700m一年的10名青年在服药前和服药15天后分别用EGM-Ⅱ型踏车功量计做坐位踏车运动,初始负荷功率为50W,每3min递增50W,以60r/min连续踏车至200W 3min后终止,按公式计算心功能指数.结果:服药前心功能指数为51.15±3.47,服药后心功能指数为56.13±3.52,服药后较服药前心功能指数明显增高,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服用三康胶囊能明显提高高原移居青年的心功能及做功效率.

    作者:王伟;王引虎;李彬;马广全;哈振德;崔建华;张芳;张西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应用高压氧(HBO)综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53例,常规三项对症三项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48例,给常规三项对症三项支持治疗,对治疗前后分别用NBNA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轻、中、重度HIE患儿NBNA评分分别为(38.65±0.64,32.68±0.76,30.38±1.10),治疗组分别为(38.11±0.73,37.88±0.82,35.48±0.79),轻度差别无显著性,中、重度差别有显著性.结论:西宁地区窒息率高,高压氧辅助治疗HIE疗效显著.

    作者:黄崇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应用前列腺素E1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西宁地区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5年11月住院患者中确诊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合并PAH 13例.给予静脉用PGE1,M天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mPAP)、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O2)、心脏指数(CI)指标的变化.结果:经PGE1治疗14天后,测定6分钟步行距离、mPAP、PO2、PCO2、SO2、CI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PGE1能够降低结缔组织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

    作者:王莉;陈绍斌;冯建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3种复方抗缺氧药物对急进海拔4 600m急性高原反应预防效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筛选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药物.方法:随机选择来自西宁周边地区(低于海拔2 260m)青壮年男性筑养路工人94名,分为服药组(A组、B组和C组)和安慰剂对照组(D组).服药组分别服用复方1号、复方2号及复方3号中药复方制剂.受试者乘车于(2~3)天急进海拔4 600m以上施工现场,各组启程时开始服药.每天早、中、晚3次,每次3片(粒),连续服药3周.在到达海拔4 600m以上施工现场后,分别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5天进行急性高原反应评分调查.结果:组间比较后发现:急进后第1天和第15天,D组分值均高于其他3组,但无统计学差别;第3天时,仅有A组分值高于D组,差别无显著性;第7天仍是D组高于其他3组,其中A、B两组与D组差别存在显著性(P<0.05).组内比较后发现:A组第1天和第3天、第7天、第15天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第3天和第15天差别非常有显著性(P<0.05);B组第1天和第15天、第3天和第15天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C组第1天和第3天、第7天、第15天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D组仅第1天和第15天差别非常有显著性,第1天和第3天、第7天、第15天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各组不同时间的急性高原反应分度中,无重度反应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仅有少数人出现轻度腹泻症状.结论:3种抗缺氧复方药物对降低急性高原反应均有效,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复方2号优于复方1号和复方3号.

    作者:陈斌;郭志坚;黄慧群;马宝林;陆保革;卓君联;徐小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84例高血压与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海拔2 261m)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对84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和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有关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沉方程K值明显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有下降(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缺氧状态下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的异常,对高海拔地区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石青武;任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青海西宁海东地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1 184例内镜下特点

    目的:了解青海西宁及海东地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情况及内镜下特点.方法:分析西宁及海东地区5年间胃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0 700例胃镜检查中,检出PU5 781例,检出率为29.73%,受检老年人4 079例,检出PU 1 184例,检出率29.03%,其中,胃溃疡(GU)736例,十二指肠溃疡(DU)400例,复合性溃疡(CU)48例.结论:西宁及海东地区老年人PU检出率比非老年人均较高,但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别;老年人GU检出率高于DU,老年人GU检出率高于非老年人,老年人DU、CU检出率低于非老年人;老年人三种类型溃疡中GU和DU在男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性;季节以春秋季高于冬夏季,表明PU好发于气温骤变的季节;DU中,以球部前壁为明显多见,其次为球部大弯一侧.GU中,以胃角溃疡多,其次为胃体小弯侧和胃窦,这与国内文献报告一致.溃疡大小以直径≤10mm为主,77.01%(DU),48.37%(GU),数目以单发为主,DU为83.26%,GU 80.16%.

    作者:王学红;范仲麟;李一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同海拔高度人群牙龈及龈沟液中IL-8含量的检测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人群牙龈及龈沟液中IL-8含量.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检测法测得检测值并用Student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广州、西宁两地牙龈及龈沟液IL-8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青海玉树结古.结论:高原缺氧、营养物质缺乏、饮食单调、末梢循环差等因素均可导致宿主免疫力低下而导致牙龈及龈沟液IL-8含量低于广州、西宁.海拔高度有影响.

    作者:李子坤;田广庆;张志清;周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二尖瓣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15例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中重度),经内科积极保守治疗11例,行外科手术治疗4例.结果:11例内科保守治疗者,术后1.6年~5.4年后因顽固性右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死亡5例,病死率45%,4例外科手术治疗(2例成形,2例三尖瓣机械瓣替换)无手术死亡,随访0.6年~1.2年,均能从事一般体力活动,多次复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三尖瓣返流(微量)2例.结论:二尖瓣置换术远期三尖瓣返流的产生与可逆的右心损害或严重的肺动脉高压有关.对于三尖瓣返流伴有临床症状,左心功能基本正常,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效果不佳者,行三尖瓣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视网膜震荡伤的疗效观察

    视网膜震荡伤临床上极为常见,钝挫伤时受打击部位传送的冲击波损伤外层视网膜,使色素上皮受损,屏障功能破坏,血管收缩,产生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视网膜水肿所致.钝挫伤时脉络膜循环障碍亦加重视网膜的病变.轻者很快恢复,重者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视力障碍.我院2002年-2004年对108例视网膜震荡病人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高压氧联合能量合剂、血管扩张剂治疗重度视网膜震荡伤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卫钦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的意义

    目的:研究西宁地区(2 260m)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早期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方法:选择36例CRF早期患者及18例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炎患者(对照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RF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T)、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明显增加(P<0.01),射血分数(ET)明显降低(P<0.01).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心脏结构和功能已出现明显异常,提早进行干预将有助于改善CRF患者的预后.

    作者:胡文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重症胆石性胰腺炎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分析27例重症胆石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①高原地区胆石性胰腺炎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发病率;②高原地区重症胆石性胰腺炎患者低氧血症明显,脏器功能受损严重;③高原地区重症胆石性胰腺炎二次发病率较高,占25.92%;④高原地区重症胆石性胰腺炎的早期2周内手术死亡率明显高于2周后.

    作者:叶谢智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降低高原地区低出生体重儿病死率措施探讨(附34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降低高原地区低出生体重儿(LBW)的病死率及提高其治愈率的措施.方法:对在我院2003年-2005年新生儿科收住的344例LBW儿(甲组)的治疗措施与1998年-2000年208例LBW儿(乙组)资料作对照,比较两组治愈率与病死率.结果:甲乙两组危重程度各为94.8%和96.1%,P>0.05,差别无显著性.两组治愈率由45.7%上升至62.2%,P<0.01,病死率由25%下降至7.6%,P<0.01,显著有差别.结论:经过医疗水平提高,设备完善,总结经验,改进措施,使LBW儿病死率明显下降.

    作者:马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影响高原脑水肿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影响高原脑水肿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间诊治的63例高原脑水肿患者进行分析,按进藏方式分为汽车组(36例)、飞机组(27例),按治疗预后情况分为治愈组(57例)及死亡组(6例),对发病时间、发病至入院诊治时间、意识障碍程度、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汽车组与飞机组比较,发病至入院诊治时间长、意识障碍程度重、并发症多、预后差;治愈组与死亡组比较并发症少、意识障碍程度轻;平均发病时间差别无显著性.结论:进藏方式、发病至入院诊治时间、并发症是影响高原脑水肿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陈仕迅;郑建保;王宇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