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虹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肝豆状核变性发病情况,针对性提出早期干预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分析肝豆状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探讨临床治疗肝豆状核的措施.结果:肝豆状核病的致残性及致死性高,发病隐匿、临床早期缺乏特征性指标,误诊率高.结论:关键在于迅速、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果断有效的治疗,提高诊断符合率,减少误诊,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2 260m)新生儿肺出血高危因素及早期治疗措施,进一步提高抢救成活率.方法:对我科确诊的164例新生儿肺出血从发病日龄、临床表现、X线检查、血气分析、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70.73%为早产儿,78.66%为低体重儿,44.51%有低体温,48.17%有窒息史及缺氧因素,51.83%原发病有感染因素.164例中采用机械通气者68例,96例未用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者成活率明显高于未用机械通气者,P<0.001,两组有显著差别.结论:高海拔地区围产期窒息缺氧、寒冷、早产、低体重、严重感染是引起肺出血的高危因素,早期诊断及时行气管插管,使用机械通气,加强综合治疗和呼吸道管理可明显降低肺出血的死亡率.
作者:刘润武;张立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创伤性膈疝及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均手术治疗,痊愈13例,死亡1例.手术组选用后外侧标准剖胸切口或前外侧胸腹联合切口,行膈肌修补.结论:高海拔地区发生创伤性膈疝时,呼吸功能、心功能不全表现更为明显.严重者产生多器官功能受损,危及生命.创伤性膈疝一经确认,应及早手术.
作者:杨才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高原地区由于有一定的地区特殊性,所以,在行下鼻甲手术时一定要重视下鼻甲的生理功能,故手术的方法及手术的适应证也应该加以重视,使其更适应高原地区的下鼻甲治疗.本文介绍的有关下鼻甲的手术方式就是大程度的保护下鼻甲的生理功能,值得同行医师借鉴和商讨.
作者:马新春;张素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通过早期干预治疗及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03例HIE患儿,其中56例作为干预组,除选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案外,均给予视觉、听觉、抚触、四肢活动、按摩等干预刺激,另外47例作为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案.结果:干预组HIE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重度HIE患儿早期给予持续的干预治疗和护理,抚触按摩、听、视觉刺激能有效地促进智力发育,改善预后.
作者:沈晓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西宁地区(海拔2260m)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对30例已确诊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及HP检测.结果:27例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结论:西宁地区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HP感染率较高.
作者:于国英;张嘉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动脉硬化和胆红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脉狭窄程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结构,选取81例冠心病患者及534例颈动脉硬化患者,247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冠心病及颈动脉硬化、对照组体内TBIL,DBIL,IBIL浓度.结果:与正常组对比,动脉硬化患者血清TBIL、DBIL浓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低胆红素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永兰;张亚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监护,为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对2002年12月-2007年12月我科18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者4例、右心功能不全1例、肺部并发症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高原地区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易出现各种心脏及肺部并发症.重视和加强术后早期监护,是防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马彦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和探讨我院细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对于临床用药进行评估和指导.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临床各类标本的致病菌监测及细菌耐药分析.结果:医院常见感染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有所下降,感染部位多见于呼吸道感染.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仍为主要病原菌且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类的耐药性日趋严重,真菌感染因抗生素的使用逐年上升,抗生素不合理应用仍是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
作者:陈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居住的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下简称肺心病)患者的血清VB12、FA的水平,了解其变化与肺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Bcyer ACS-180SE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对西宁地区居住的肺心病患者69名,健康对照组 50 名进行VB12和FA的测定,所得的数据运用SPSS10.0软件包处理.结果:肺心病组VB12和FA均低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VB12和FA与肺心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及早发现和治疗高Hcy血症,对于降低肺心病疾患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预防肺心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马慧英;赵玲莉;孔丽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组织学观察高原环境下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促进牙周骨组织再生的可行性.方法:在4只杂种犬前磨牙颊侧制备牙周骨缺损48个,分别植入磷酸三钙(Tricaluium-phophate,TCP)颗粒与PRP的复合物或TCP颗粒(实验组)以及不植入任何材料(对照组).术后6周和12周后取材行组织学观测.结果:术后6周和12周有PRP植入的缺损牙槽骨再生高度高于仅有TCP植入者或对照组.结论:PRP能促进牙周骨再生,但其促进牙骨质形成的能力较弱.
作者:刘兴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儿童创伤性湿肺的X线及CT诊断特征及价值.方法:对32例年龄在(1~13)岁儿童胸部创伤从X线及CT征象发病机理病理基础上进行对照分析比较.结果:发现肺部渗出性病变25例,肺血肿3例,气胸2例,皮下气肿1例,肺部渗出病变伴肋骨骨折1例.结论:在西宁地区儿童胸部创伤中,X线平片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其简便快捷,便于复查.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能早期发现轻度肺实质改变及细微变化, 两者影像检查技术结合能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殷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简易立体定位仪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术在治疗西宁地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为立体定位微创治疗西宁地区高血压脑出血提供一定的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分析我院急救中心2002年9月-2005年12月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年龄48岁~74岁, 出血量(36~80)mL32例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在神经外科接受传统大骨瓣减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增加,病死率、致残率明显降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明显降低.结论:通过微创手术可降低西宁地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减少住院天数和费用,值得在高原地区推广.
作者:刘晓兰;侯明;甘桂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方法:对2002年3月-2007年4月2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均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死亡6例,重残4例,轻残2例,恢复正常者8例.12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半,其中10例健在,8例正常工作,2例生活能自理.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受伤机制、症状、体征及术中脑组织膨出情况,首次CT等综合分析及时发现血肿,必要时进行探查手术.术后动态CT观察,早期发现及时清除血肿预后较好.
作者:贺瑛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干预降低高原地区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方法:对102例糖尿病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在接受饮食干预前后测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结果:饮食干预后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降低.结论:科学合理饮食干预后,有效的降低血糖,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伯亚容;孙成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初步了解在高原环境条件下体外培养猪肝细胞的生长、增殖与功能特征. 方法:采用已适应本地环境的长白仔猪分离肝细胞并进行体外原代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细胞数量及培养上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和尿素水平变化.结果:细胞接种后4h开始贴壁,8h开始增殖,4d细胞数量明显增多,6d生长满瓶,培养上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和尿素水平均呈现显著升高.结论:体外培养猪肝细胞生长、增殖及其生物学功能良好,可以作为构建高原体外生物型人工肝脏的生物材料.
作者:张明森;李素芝;龙仁玲;洪勇;江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扁桃体切除术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在高原地区的35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进行了扁桃体切除术前、术后血清中免疫球蛋(IgG、IgA、IgM) 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测定,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高原地区慢性扁桃体炎病人手术前术后各免疫指标非常接近,差别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原地区切除一般患者的扁桃体并不影响机体的体液免疫水平.
作者:刘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高原环境所致的干燥性鼻咽炎是高原地区常见病[1],西北高原温湿度低、干燥缺氧、风沙大、紫外线强,机体受高原特殊环境影响而导致与平原地区不完全相同的病理反应,其特点为病程长、治疗难、易复发.我院自2007年8月-2008年9月运用养阴清肺汤加减配合西医治疗39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西宁地区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自1991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共为197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本组行MVR 69例,AVR 45例,DVR 81例,TVR3例,TVP9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结果:术后死亡17例,死亡率8.6%,死亡原因为低心排量综合征8例、肾功能衰竭2例、心律失常5例、肺部感染1例、脑出血1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低心排综合征,呼吸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随访 6个月~3年,2例院外死于抗凝不当,1例不明原因.多数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半年后恢复轻度工作.结论:注重高原地区危重心脏瓣膜病的特殊病理生理改变,选择适当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毛文凯;祁国荣;路霖;王黎明;湛守青;曲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我院地处青藏高原,海拔2 808m,周围地区海拔4 000m以上[1],年平均大气压71.79kPa,氧分压15.04kPa,气温36℃,平均相对湿度为34%.现将我院1994年1月-2008年4月收住的80例高原肺水肿患者的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李文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