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宁地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氧疗治疗压疮效果观察

赵晓明

关键词: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氧气, 压疮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氧疗治疗Ⅲ期压疮的效果.方法:36例各种原因引起的压疮而导致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处理,分别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观察组18例)和常规换药治疗(对照组18例),统计两组患者压疮创面清洁时间、住院天数、愈合率.结果:观察组压疮清洁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而愈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观察组对Ⅲ期压疮治疗较传统换药愈合时间短、治愈率高.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西宁地区5例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分期复合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西宁地区分期复合治疗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肺动脉高压的体会.方法:2008年10月-2011年8月,我科对5例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一期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随后择期行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分期复合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症状,心律变化,封堵伞形态,残余分流,肺动脉压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5例均成功一期行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术后造影示PDA均完全封堵,无残余漏,复查超声心动图:PDA分流消失,肺动脉平均压(69±8)mmHg,下降为(54±6)mmHg;二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治疗,肺动脉平均压(54±6)mmHg,下降为(32±8)mmHg,随访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右心衰竭和死亡.结论:分期复合治疗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肺动脉高压安全、有效,效果良好,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作者:庞云峰;王黎明;祁国荣;路霖;王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海拔地区试管婴儿与自然受孕儿出生情况对比分析及护理

    目的:了解高海拔环境对试管婴儿的影响状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对西宁地区同期出生的试管婴儿与自然受孕婴儿体重、身长、胎龄及Apgar评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管婴儿与自然受孕儿体重、身长、Apgar评分、异常胎龄及体重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海拔环境对不同受孕途径分娩婴儿影响程度一致,科学、对症的全程护理是确保孕妇及新生儿健康的重要措施.

    作者:沈源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分析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方法:选择西宁地区53例老年慢性肺心痛患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检测,并与相同条件下同年龄组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原地区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Hcy含量为(21.3±5.4) μ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5.9±5.6) μmol/L,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宁地区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

    作者:王青云;阿祥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海拔地区小儿肺炎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小儿肺炎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对756例肺炎患儿进行心电图检查与分析.结果:本组756例患儿检查心电图异常率高达81.08%.结论:高海拔地区儿肺炎更易引起心电图改变.

    作者:柴凤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不同民族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不同民族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日本东京老年研究所制定(TMIG)量表、老年抑郁量表( GDS)、生活质量量表(QOL)对271名≥60岁汉族、藏族、蒙古族高原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藏族与汉族老人相比,ADL、感觉功能、TMIG、IADL方面评分较低(P<0.05),生活质量方面经济满意度、幸福感评分较高(P<0.05).结论:高原地区藏族老人在ADL、感觉功能、TMIG、IADL等方面低于汉族老人,这与两个民族生活方式不同有关.在经济满意度和幸福感方面藏族较汉族高,与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差异有关.

    作者:仝海英;代青湘;许慧宁;王红心;高继东;奥宫清人;松林公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玉树地震灾区重建人员动脉血氧饱和度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与分析玉树地震灾区(平均海拔3 750m)重建人员在高原环境下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的变化.方法:运用便携式氧饱和度检测仪及血压计,检测148名健康重建人群的血氧饱和度( SaO2)、血压(Bp)及心率(HR),并按年龄分布和劳动强度分布,比较两因素对人体的SaO2 Bp及HR的影响.结果:玉树地区进驻人员的平均SaO2、平均Bp及心率HR分别为:89.0%±1.2%、(131.7±3.1)mmHg/( 85.5±1.6) mmHg、(84.3±2.5)min-1.劳动强度三组间SaO2无差别,HR、Bp有显著性差别.年龄段三组间平均SaO2平均HR,平均Bp均有显著性差别.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因素和劳动强度影响人体对高原的适应.结论:玉树地区援建人员的SaO2 、Bp及HR随年龄增大出现异常,劳动强度增加心肺功能的负担.

    作者:姚兵;李勇;李晓平;星草;冯新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海拔地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发病因素探讨

    目的:了解高海拔地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AHS)临床发病特点及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疑似SAHS患者979例的一般资料及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指标.结果:①经PSG监测分析后确诊的SAHS成年患者890例,未确诊者89例;②男性SAHS患者40岁~组比重高,女性50岁~组所占比例高,男女之比达6.67:1;③随着病情加重夜间指端低氧饱和度、睡眠中平均指氧饱和度逐渐降低;夜间血压逐渐上升;④随着病情加重夜间睡眠中微觉醒次数与累计缺氧时间明显增加;⑤颈围、体质指数、收缩压、缺氧时间与呼吸暂停关系为密切.结论:高海拔地区PSG监测仍为诊断SAHS的金指标;肥胖、年龄、粗颈围是SAHS发病的高危因素,对于高发年龄段的肥胖、粗颈、高血压患者应高度怀疑SAHS,建议行PSG监测.而对于确诊的SAHS患者,除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的诊断指标外,夜间指端低氧饱和度、累计缺氧时间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郝丽娟;任雨青;马佐鹏;庞怀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青藏铁路员工移居与世居者脾脏B超的对比

    目的:了解移居高原汉族与世居高原藏族正常成人脾脏测值的比较.方法:分别取海拔(2 808~5012)m移居高原汉族503人和世居高原藏族139人成人脾脏B超测值,测其厚度及长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汉族的脾脏厚度与长度平均测值均大于藏族(均P <0.01);汉族的脾脏厚度与长度均值男性大于女性(均P <0.01);汉族脾脏厚度与长度的增大率均显著高于藏族(均P<0.01).结论:无论男女,移居汉族脾脏测量均值及增大率均高于世居藏族,这与藏族种族遗传相关的高原适应及移居汉族高原习服的机能代偿性改变有关.

    作者:郄红梅;刘永梅;郭晓霞;谈俊丽;张雪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早期进行NCPAP预防高原地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旨在探讨如何有效预防高原地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发生.方法:对在2008年12月-2010年12月两年间我院产科分娩的75例孕周在28+3 W~34W之间,出生体重在1 000g~2 300g之间,无出生窒息史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与对照组(36例),两组患儿在相同常规护理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在患儿生后2小时即进行预防性NCPAP(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呼吸支持治疗,两组均未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经统计学分析研究NRDS的发生率、常频呼吸机使用率、死亡率.结果:治疗组NRDS发生10例(25.6%);6例(15.4%)进行了常频呼吸机治疗,死亡1例(2.6%);对照组NRDS发生18例(50.0%);16例(44.4%)进行了常频呼吸机治疗,死亡3例(8.3%);两组在NRDS的发生率、常频呼吸机使用情况经统计学分析,P <0.05,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我院采用早产儿从出生后即开始应用NCPAP辅助呼吸治疗预防NRDS的发生受到了良好效果,同时减少了常频呼吸机的使用,继而缩短了早产儿用氧时间.此方法对预防高原地区早产儿NRDS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马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加强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处理.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31例高海拔地区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手术前后均采取有效急救与护理.结果:经积极有效的急救及护理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治愈出院.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与护理能提高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李光秀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重症医学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目的:探讨高海拔NICU的医院感染的发生因素,为控制NICU医院感染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关于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的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新生儿进行医院感染发病率进行调查.结果:在NICU住院时间>48h的1 107例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34例,发病率3.07%,感染部位依次:肺部感染占67.65%,消化道感染29.41%,其他2.94%,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9.41%、26.47%、32.36%.结论:NICU病房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场所,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通过对我院NICU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调查分析,可及时准确获得高原NICU医院感染的资料,以便制定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

    作者:丁晓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一例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护理

    患者,男,67岁,藏族,住院号:25157.于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臂出现红色丘疹并逐渐增大,形成浆液性水泡,直径1cm~2cm不等,伴有低热、瘙痒;随后水泡波及除面部皮肤之外的全身皮肤,曾到省级医院诊治,诊断为:大泡性类天疱疮,住院治疗一月后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口服强的松3个月.入院前2个月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并进行性加重,出现疱疹破溃、渗血、糜烂.来我院以“大疱性类天疱疮”收入院.人院查体:神志清楚,体质消瘦,精神萎靡,除面部之外的全身皮肤布满浆液性水泡,大部分疱疹破溃、糜烂,伴有恶臭味,部分水泡已结痂,皮损面积达97%.实验室检查:WBC:16.75×109/L.人院后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纳控制感染,强的松60mg每日一次口服,水疱控制后两周逐渐减量,每周减5mg至20mg/日,维持治疗两年[1];糜烂面皮肤用1:10 000的高锰酸钾湿敷同时加强相应护理及营养支持.愈后:人院后第一周大部分皮损干燥并开始结痂、脱落,第二周痂下皮肤逐渐愈合,3周后皮损基本愈合,患者出院.随访两年无复发.

    作者:赵生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对高原地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98例死亡病例的情况分析.方法:采用SPSS软件对医院2006年9月-2009年9月全部死亡报告病例进行死因构成统计分析.结果:①男死亡73例,女死亡25例,男女之比为2.92:1;死亡率随海拔增高而增加;②对死因确诊的95例病例进行死因分析,第1位死因为:脑出血57例(60.00%),其次分别为:脑梗塞21例(22.11%)、转移瘤6例(6.32%);在脑出血和脑梗塞共78例患者中,合并有肺部感染患者为45例,高血压患者24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5例;③患者的死亡时间段结果提示凌晨12:00~3:59时间段为死亡高峰期.结论:加强对高原地区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特点的认知,加大对慢性高原病的预防控制力度,提高高原地区人民的健康水平.

    作者:张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烧伤病人创面细菌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了解高原烧伤病人感染细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耐药状况.方法:取烧伤病人创面分泌物用细菌增殖法进行细菌培养,对阳性结果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检出15种菌,主要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MRSA除了对万古霉素(VAN)敏感外其他耐药率较高,而G-杆菌对药物有不同敏感率.结论:对于烧伤病人MRSA感染率高,MRSA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也较强.在工作中一旦发现MRSA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严格消毒隔离措施,改善病房环境.对病房和物品进行尽可能的彻底消毒,并多次对物品表面和空气进行细菌培养,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郭艳敏;金晓青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新生儿惊厥1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新生儿惊厥的相关因素,有效控制惊厥的发作,减少后遗症.方法:对西宁地区地处海拔2 260m 142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西宁地区新生儿惊厥病因首位的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7例(47.2%),发病时间多在生后3天内,其次是颅内出血28例,低钙惊厥16例,这三种病因导致的惊厥病例占全部病例的78.2%.惊厥发作类型以轻微型为主87例.结论:早期发生惊厥者主要与围产期窒息有关,本组以缺氧缺血性脑病占首位,由此强调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降低高原缺氧环境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

    作者:马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不同年龄组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在不同年龄组肺不张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来自高原地区(海拔2 500m ~4 000m)2007年6月-2010年12月CT诊断肺不张15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中年和青年组,经纤支镜观察、活检、刷检、灌洗等明确诊断.结果:150例肺不张中,肺癌86例(57.3%),炎症34例(22.7%),结核28例(18.9%),异物2例(1.3%).老年组肺癌(71.6%)占首位;中年组以肺癌(55.1%)和炎症(30.1%)为主;青年组结核(40.7%)和炎症(29.6%)多见.结论:中老年肺不张多数为肺癌所致,青年人肺不张以结核和炎症多见.纤支镜检查是确定肺不张病因的主要手段,并能指导肺不张的治疗.

    作者:华毛;高芬;杨彩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在高海拔地区1.5T磁共振诊断肝泡状棘球蚴病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MRCP、DWI和LAVA技术在肝泡状棘球蚴病(HA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HAE患者的MRI常规平扫、DWI、MRCP及LAVA四期扫描资料,分析HAE在DWI、MRCP及LAVA中的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0例共检出17个HAE病灶,其中肝右叶9个(9/17),肝左叶5个(5/17),跨叶生长有3个(3/17).HAE的MRI表现为:巨块型5例(5/10)、坏死液化型3例(3/10)、混合型2例(2/10).病灶正反相位和T2WI均为低信号,形态不规则,坏死液化型中心坏死液化区在正反相位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LAVA增强扫描11个(11/17)病灶无强化,6个(6/17)病灶边缘有轻度强化,12个(12/17)病灶内部或边缘出现小囊泡征,病灶侵犯肝门3例(3/10),肝静脉受侵3例(3/10),门脉受侵4例(4/10),肝外转移3例(3/10);DWI示7例为略低信号(7/10),ADC图为略高信号,ADC值=(1.82 ±0.13)×10-3mm2/s,3例(3/10)坏死液化型病变其边缘实性部分同前表现,而中心坏死液化区在DWI示为高信号,其在ADC图上呈高信号,ADC值=(2.20 ±0.12)×10-3mm2/s;MRCP显示肝内胆管扩张6例(6/10),3例(3/10)可见不规则的残腔,12个病灶(12/17)显示小囊泡更为清晰.结论:联合运用LAVA、DWI和MRCP技术对肝泡状棘球蚴病(HAE)的定性诊断和合理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庆欣;唐桂波;杨国财;郭建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锁骨下动脉及动脉血流分析

    目的:分析西宁地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患者锁骨下动脉(SubA)及桡动脉(RadioA)血流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关系.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SSS患者29例,证实盗血存在并观察RadioA血流情况.结果:SSS的TCD表现为:①SubA轻-中度狭窄,椎动脉(VA)盗血I期,患侧RadioA血流速度、搏动指数与健侧及健康组无显著差别;②SubA重度狭窄或闭塞,同侧VA盗血Ⅱ期或Ⅲ期,患侧RadioA血流速度、搏动指数与健侧和健康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别.结论:RadioA是SubA远端血管,RadioA频谱改变能够提示或证实是否存在SubA狭窄或闭塞.

    作者:蒋冬梅;马维忆;刘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氧疗治疗压疮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氧疗治疗Ⅲ期压疮的效果.方法:36例各种原因引起的压疮而导致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处理,分别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观察组18例)和常规换药治疗(对照组18例),统计两组患者压疮创面清洁时间、住院天数、愈合率.结果:观察组压疮清洁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而愈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观察组对Ⅲ期压疮治疗较传统换药愈合时间短、治愈率高.

    作者:赵晓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慢性低压低氧对大鼠心肌组织COX-1蛋白及ROS、SOD和CAT水平的影响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高原低氧对心肌损伤是否通过氧化应激反应机制.方法:将85只大鼠分为高原组和平原组,高原组在海拔4 300m的地区喂养30天,然后取标本.用ELISA方法测量血清或血浆中HIF(低氧诱导因子)、ROS(活性氧)、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CAT(过氧氢酶)的水平,并用West blot方法测定COX -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相比平原组、高原组大鼠血清中HIF -1明显升高,ROS水平显著下降,P<0.000 1,SOD和CAT水平不变或略低,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心肌组织中COX -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 <0.05.电镜表明心肌细胞线粒体数量减少,水肿,甚至出现结构的破坏.结论:慢性低氧并非通过氧化应激反应引起组织损伤,而是直接性损伤线粒体.

    作者:马生龙;李生花;杨应忠;马祁生;靳国恩;郭志坚;陆保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