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安彩霞;赵荧;高明霞;李斌
目的 观察非产毒艰难梭菌对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 用艰难梭菌产毒株人工感染BALB/c小鼠.感染前后分别用非产毒艰难梭菌进行预防与治疗,以小鼠的死亡数、盲肠内容物上清液的细胞毒性和盲肠黏膜的病理变化为观察指标,判断非产毒艰难梭菌对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治效果.结果 非产毒艰难梭菌不能预防艰难梭菌的感染,但在艰难梭菌感染后能明显降低盲肠黏膜的病理损伤.结论 非产毒艰难梭菌对感染艰难梭菌的BALB/c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祥;傅思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咖啡酸苯乙酯(CAPE)及其类似物咖啡酸(CA)、阿魏酸(FA)、阿魏酸乙酯(EF)对谷氨酸(Glu)引起的嗜铬细胞瘤12(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Glu处理过的PC12细胞模拟兴奋毒性损伤模型,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APE、CA、FA、EF作用于受损的PC12细胞后,观察受损PC12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浓度为1μmol/L的CAPE、CA、FA和EF作用于受损的PC12细胞后,细胞存活率高,其作用程度的强弱顺序为CAPE>CA>FA>EF.结论 CAPE及其类似物对Glu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有关.
作者:陆瑛玮;李唯;冯云;张根;王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第二个线粒体来源的胱氨酸酶激活剂(Smac)蛋白与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Smac的表达,分析Smac与ER及PR的关系.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mac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ER阳性组Smac阳性表达率高于ER阴性组(P<0.05);PR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Smac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Smac阳性表达率高于未转移组(P<0.05).结论 Smac与ER联合检测是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蒋敏;朱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支气管改变对中央型肺癌和支气管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中央型肺癌和11例支气管结核患者进行了MSCT检查,分析肺癌与结核的支气管改变,比较两者间的差异;对9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进行了影像与病理对照.结果 中央型肺癌支气管受累较局限,而支气管结核支气管广泛性受累常见(P<0.05),支气管广泛受累(≥3支)在结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肺癌(P<0.01);结核的管壁增厚以全层为主,肺癌的管壁以全层或以外壁增厚为主(P>0.05);肺癌的管腔内表面光整,而结核往往欠光整(P<0.05).结论 MSCT支气管改变有助于中央型肺癌与支气管结核的鉴别诊断.
作者:孙鹏飞;颉克蓉;赵建宏;何宁;李生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系统评价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收集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按照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4.2.5推荐的简单评价法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4.2.10软件对同质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9个随机对照试验,n=1434.常规治疗+纳洛酮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效率比值比为4.29,95%可信区间为(3.16,5.82),由昏迷转为清醒的时间加权均数差为-9.35,95%可信区间为(-10.88,-7.83),数字符号试验标准化均数差为1.70,95%可信区间为(1.38,2.02),数字连接试验加权均数差为25.19,95%可信区间为(17.60,32.78),治疗前后血内啡肽水平加权均数差为372.41,95%可信区间为(280.02,464.81),纳洛酮对血氨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纳洛酮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缩短肝性脑病患者的清醒时间、降低血内啡肽水平,提高患者智力,对血氨水平无影响.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不高,上述结论还有待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秦万龙;张静;李伦;李江;田金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4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中、后血清三碘甲状腺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含量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 在干扰素治疗之前,病例组的FT3、FT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例组治疗前与治疗中比较,治疗中TSH明显增高、T3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3、FT3、FT4、TG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干扰素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一过性的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但随着抗病毒治疗的结束、肝功能的复常,甲状腺激素恢复至正常水平.
作者:张文杰;李朝霞;田淑菊;屈延;龚晏萱;毛维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两种痴呆动物模型,拟研究人类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 应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致衰老加海马内注射Aβ1-40复合造模方法制成AD大鼠模型;应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线栓塞法,制成VD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痴呆模型组、假造模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Morris和Y-型水迷宫行为学试验,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结果 两种模型大鼠均发生了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即AD大鼠安全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逃生错误频率高;VD大鼠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探索试验的逃避潜伏期延长更明显,而逃避频率减少次数,与两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制备的两种痴呆动物模型具有较好仿真人类AD和VD的特点;两种水迷宫试验能较真实地反映动物学习记忆功能.
作者:李林;茹立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 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7例嫌色细胞均为单发病灶,直径2.9~14.5 cm,平均8.2 cm,呈类嘲彤或椭网形,CT平扫呈基本均匀的稍低、等或稍高密度,边界相对清晰.增强后,皮质期病灶强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皮质;髓质期病灶强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髓质.病灶的强化程度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与其他肾肿瘤相鉴别.
作者:赵建洪;李俊荣;周俊林;何宁;白亮彩;李晓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大多数人类上皮细胞癌是以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的功能性活化为标志的.EGFR是先被提出作为癌症治疗靶点的生长因子受体,现已有4种EGFR拮抗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等实体肿瘤.概述了EGFR拮抗剂的结构、生理功能、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抗癌活性,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者:杜亚利;李琼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多排螺旋CT肺血管成像技术显示周围型肺癌与肺血管的关系,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51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行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检查.分别采用螺旋CT多层面重建、大密度投影等技术显示周围型肺癌与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关系.将周围型肺癌引发肺动脉和肺静脉的改变分为4型,分析分型与周围型肺癌病理类型间的关系.结果 1~6级肺血管均可显示,5级以上肺血管形态可清晰显示.肺鳞癌和腺癌间肺动、静脉受累及率均无统计学意义.腺癌Ⅲ型肺动脉改变所占百分比高于鳞癌(X2=4.595,P<0.05).腺癌和鳞癌间Ⅰ~Ⅳ型肺静脉改变所占百分比均无统计学意义,腺癌Ⅰ型+Ⅱ型肺静脉改变所占百分比高于鳞癌(X2=7.526,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可确切显示5级以上肺血管与肿瘤间的关系,周围型肺癌与血管关系的分型有助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分期及预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病理学改变.
作者:张皓;王颖;章作铨;韩铭钧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脑利钠肽(BNP)是一种主要来源于心室的心脏内分泌激素,在脑利钠肽前体分泌过程中或进入血液后分解为无生物活性的N端片段(NT-proBNP)和具有生物活性的BNP.BNP具有利尿、利钠、扩张血管和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多种生物学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患儿的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升高,且NT-proBNP和BNP反映心室功能,因此可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儿的诊断和评估.
作者:张志玲;林丽星;杨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哮喘大鼠模型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及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与哮喘气道重塑的关系,为临床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哮喘模型组,每组20只.用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制成哮喘大鼠模型,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及BALF中TGF-β1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Masson染色观察胶原沉积的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评价呼吸性细支气管平滑肌厚度及上皮损伤程度评分等气道重塑指标.结果 造模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TGF-β1的含量明显减低(P<0.05);BALF中TGF-β1的含量增加(P<0.01);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增多(P<0.01).哮喘大鼠气道黏膜上皮损害、气道平滑肌厚度、气道胶原蛋白的沉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 BALF中TGF-β1的含量增加、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增加,加重了哮喘气道重塑;血清中TGF-β1含量减少,提示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TGF-β1为哮喘的诊断提供依据、间接了解气道重塑.
作者:李玉梅;安彩霞;赵荧;高明霞;李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放疗联合唑来膦酸组(A组)、单纯放疗组(B组)、单纯唑来膦酸组(C组)各20例,观察比较各组疗效.结果 A、B、C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85%、80%和35%,A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2月后A、B、C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80%、60%和25%,A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发现严重放射及药物毒性.结论 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优于单纯放疗或单纯唑来膦酸治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任锦霞;王小虎;赵林;欧阳水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大鼠角膜碱烧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MP-7在正常对照组及角膜碱烧伤后1、3、5、7和14 d角膜中的定位与蛋白水平的表达,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BMP-7的表达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第1天降低.第3、5天逐渐升高,第7天基本接近正常水平,14d时表达强.结论 BMP-7可能参与了角膜碱烧伤后炎性反应过程.
作者:王海燕;詹玉蕊;张月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窒息程度新生儿肾血流动力学与肾功能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71例窒息新生儿和20例健康新生儿在出生后1~3 d和5~7d时,测定尿酶和血清尿素、肌酐的水平:在生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采用彩色超声测定肾动脉血流参数变化.结果 生后1~3 d时,窒息组与对照组比较,尿酶和血清尿素、肌酐水平显著升高(P<0.05),以重度窒息组升高为显著.生后第1天时,窒息组与对照组比较,肾动脉血流速度降低(P<0.01),血管阻力增大(P<0.05).生后第1天肾血流动力参数与生后1~3 d尿酶、血清尿素、肌酐呈明显的相关性,肾动脉血流速度与尿酶和血清尿素、肌酐水平呈负相关(P<0.01),血管阻力与尿酶和血清尿素、肌酐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尿酶、血清尿素、肌酐和肾血流动力参数的测定对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缺血缺氧是导致新生儿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肾功能异常的重要因素.
作者:董皎;雷晓燕;王三萍;魏念梨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婴幼儿皮肤血管瘤不同病理时期血管瘤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内皮抑素的表达,了解血管瘤的生物学特性,探讨血管瘤的增生及消退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43例手术切除的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标本及6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中caspase-3和内皮抑素的表达情况,同时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同一标本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消退期血管瘤中caspase-3和内皮抑素阳性表达以及凋亡指数均高于增生期(P<0.05),增生期二者的阳性表达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表达(P<0.05).caspase-3与内皮抑素的阳性表达旱正相关(r=0.753,P<0.01).结论 caspase-3和内皮抑素可能通过促进和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使血管瘤南增生期进入消退期,内皮抑素可增加caspase-3的活性,caspase-3和内皮抑素在血管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协同作用,有利于血管瘤的自然消退.
作者:柳宏;党雅梅;连树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犬小孢子菌的快速鉴定.方法 采用真菌通用引物第1内转录间隔区(ITS-1)与第4内转录间隔区(ITS-4)对60株犬小孢子菌进行PCR扩增,然后利用限制性内切酶Taq Ⅰ和Hinf Ⅰ分别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结果 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在60株犬小孢子菌中均扩增出1条长约750 bp的DNA条带;2种内切酶Hinf Ⅰ和Taq Ⅰ各自显示相同的酶切结果,酶切片段稳定而清晰.结论 应用PCR-RFLP方法可以快速、敏感、特异地鉴定犬小孢子菌.
作者:王恩文;骆志成;吴先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尿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7例经肾活检证实为LN患者的尿MCP-1和TGF-β1水平进行检测,24名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57例LN患者尿MCP-1和TGF-β1增高(P<0.05),LN-Ⅳ型尿MCP-1和TGF-β1明显高于LN-Ⅱ和LN-Ⅲ型(P<0.05),LN-Ⅴ和LN-Ⅵ型尿MCP-1无改变(P>0.05),而尿TGF-β1增高(P<0.05);在活动期和非活动期LN患者尿MCP-1和TGF-β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尿MCP-1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P<0.05);LN-Ⅳ型尿MCP-1和TGF-β1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呈明显正相关(r=0.621、0.711,P<0.05;r=0.568、0.631,P<0.05).LN-Ⅱ、LN-Ⅲ、LN-Ⅴ、LN-Ⅵ型尿MCP-1和TGF-β1与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无明显相关性(P>0.05);尿MCP-1水平与肾脏活动指数成正相关(r=0.681,P<0.05),尿TGF-β1与慢性化指数密切相关(r=0.605,P<0.05).结论 尿MCP-1和TGF-β1水平可作为反映LN病情变化,判断病理类型的重要指标.
作者:苏军霞;梁昭红;刘天喜;王荣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菟丝子水提取物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治疗效果.方法 雌性幼年Wistar大鼠连续5 d皮下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后.于第5天皮下注射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至第7天成功建立大鼠OHSS模型.菟丝子水提取物组和吲哚美辛组存建立OHSS模型的同时,连续7d分别灌胃给予菟丝子水提取物300、600mg/kg和皮下注射1 mg/kg吲哚美辛.观察药物对大鼠卵巢重量、腹水及卵巢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的影响,测定血浆雌二醇及血管内皮生长因了含量.结果 菟丝子水提取物能降低OHSS大鼠的卵巢重量及血清雌二醇水平;600 mg/kg菟丝子水提取物能降低腹水及卵巢组织中伊文思蓝的含量,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有降低作用.结论 菟丝子水提取物能剂量依赖性地减轻卵巢受刺激程度.对大鼠OHSS有显著疗效,调节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谢广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对阿托品眼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方法验证.方法 在阿托品眼膏中加入5种阳性对照菌,测定其回收率,验证常规法测定阿托品眼膏中菌数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各试验组阳性对照菌的回收率和稀释剂对照组的回收率均达到70%以上.结论 对阿托品眼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可按常规法进行.
作者:党莉;田海燕;王燕萍;李景兰;武新安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