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云;卢竞前;李易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于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62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每日予以米非司酮12.5 mg,睡前顿服,连续6个月,其间B超检查1次,用药前后各测定性激素水平1次,复查血常规及肝功能,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月经情况及性激素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62 例服药期间全部闭经,停药后有38例绝经,17例月经稀发, 7例月经正常,均无异常并发症出现 .所有患者服药治疗后性激素水平显著下降.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效果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对右肺结核术后并发乳糜胸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37岁.主诉间断咯血5个月,加重3 d就诊.患者5个月前出现咳嗽、咯血、发热症状, 咯血量约50 ml,体温高达39.0 ℃.在当地医院诊断右肺囊肿,给予抗炎、止血、止咳治疗后好转.
作者:周韶辉;柳立军;焦英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调解是指纠纷双方当事人,在第三方的协调、帮助和促进下,进行谈判、商量取得一致意见,消除争议,建立新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医疗纠纷现有的协商、调解、诉讼三种解决途径中,调解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先德强;刘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对气管置管误插入食道判断困难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13岁.7:30发现呼之不应,口吐白沫,胸部起伏可,无四肢抽搐和大小便失禁.12:0 0急送至我院急诊科.
作者:万福红;左云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对我们近期收治的脑囊虫病患儿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6岁2月龄.因咽部不适2 d、晕厥10 min入院.入院前2 d因受凉而咽部不适,未予治疗,入院当天中午进食时突然呕吐、非喷射状,随即意识不清、四肢瘫软,无发热、咳嗽、气促、腹泻、紫绀、口吐白沫、四肢抽动等,持续10 min后神志自行清醒,即以上感、低血糖收住院.
作者:董国庆;汪皓;邓学红;吴春远;肖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现将近我科收治的不典型流行性出血热(EHF)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37岁.主因右下腹部及右侧腰背部疼痛2 d入院.患者于2 d前无诱因出现右下腹部及右侧腰背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活动后加重,无发热、恶心、呕吐,在我院急诊化验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以急性阑尾炎收住胃肠外科.
作者:陈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对我院2002/2007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9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4例,年龄7~13岁,平均9.5岁.起病至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手术均在7~11 d.
作者:孟文;党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Kaposi水痘样疹的疗效,探索治疗儿童Kaposi水痘样疹的新方法.方法:19例Kaposi 水痘样疹患儿,予更昔洛韦5 mg/(kg·d),2次/d静脉滴注,连续用药7 d,联合应用人免疫球蛋白250 mg/(kg·d),连续3 d.结果: 经过更昔洛韦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患儿体温均在1~3 d内恢复正常(平均1.5 d),新的皮损在1~4 d得到控制(平均1.8 d),皮损从干涸到痂皮脱落的时间为 3~8 d(平均为6.2 d).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Kaposi水痘样疹疗效确切.
作者:郭英军;韩秀萍;冯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乌司他丁(尿胰蛋白酶抑制剂,ulinaststin,UTI)是从人尿中分离纯化出来的一种糖蛋白,是一种广谱酶抑制剂,对多种蛋白酶、糖及脂水解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近年来该药已逐渐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作者:樊海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近1 a收治脑卒中偏瘫813例与上一年同期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相同,只是在813例中加入运动疗法.结果:加入运动疗法的813例偏瘫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与上一年同期同样患者相比恢复快.病程缩短,减少医疗费,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结论:早期康复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瘫肢功能的恢复,运动疗法可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过程 ,形成新的神经通路.
作者:刘蕴倩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对我院1997-12/2007-10青年人大肠癌院外或院内误诊2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17例,年龄14~35 岁,平均26.3岁.其中位于直肠16例,乙状结肠3例,降结肠3例,结肠纡曲2例,盲肠4例.
作者:苏新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对无脑儿漏诊行剖宫产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6岁,孕1产0.以过期妊娠入院.平素体健,月经规律,本次妊娠42+2周,无宫缩及其他不适.检查:BP 110/70 mm Hg,P 70次/min,心、肺正常.腹部检查:宫底剑下三指,骶右后位,先露入盆,胎心143次/min,骨盆测量无狭窄.
作者:惠爱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软骨母细胞瘤是罕见的肿瘤,常见于长骨的骨骺端,而发生于甲状软骨区的软骨母细胞瘤更少,我院2007-03/2007-04收治1例,现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40岁.因右颈部无痛性包块逐渐增大2 a,近0.5 a增大明显伴声音嘶哑6个月入院.
作者:潘海英;钟兰宇;卢启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对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小儿尿道结石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1岁10月龄,体重12 kg.因排尿困难、尿痛、尿频4个月余入院.患儿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困难,伴尿滴沥、尿痛、尿频,曾多次出现排尿中断,在外未曾治疗(其母代诉病情).
作者:韩家盛;于海易;郭旭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掌握低血糖昏迷病因、症状及预防和治疗. 方法:对18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病因及症状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低血糖昏迷病因以降糖药应用不合理多,症状复杂以意识障碍为主.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应合理应用降糖药,同时注意监测血糖, 防止低血糖发生.
作者:刘明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骨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和放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多重逐步Cox回归分析85例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回顾分析了3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效果.结果:20例治疗患者中疼痛完全缓解率75%,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占85%.治疗后的1、2、3 a生存率分别为65%、25%、5%,中位生存期15个月.而10例未接受放射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6个月(P<0.01).通过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骨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有3项:(1)临床分期,Ⅳ期~Ⅰ期发生骨转移的风险比为1.903;(2)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发生骨转移的风险比为1.041;(3)确诊时或手术时的年龄,35~50岁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风险比为2.132,年龄>50岁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风险比为2.920.结论:乳腺癌骨转移行放射治疗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初诊时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初诊时年龄是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明确这些危险因素有利于骨转移的早期发现和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作者:宋斌斌;田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对青霉素过敏误诊脑梗死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64岁.因咳嗽、咳痰1 d来我院就诊.查体:T 38.1 ℃,P 93次/min,R 18次/min,BP 140/80 mm Hg.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湿性罗音,余未见异常.
作者:李清宇;邹先明;李学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对近年来文献药物所致转氨酶升高摘要如下.1 罗红霉素例1:男,27岁.因咳嗽自服罗红霉素胶囊(150 mg/粒)1粒,2次/d,连服10 d后,查肝功能:A LT为120 U/L,给予保肝对症治疗,0.5 a后转氨酶恢复正常.
作者:余彩明;杨美娟;沈滨;王华强;李成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对多发性心脏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18岁.因咳嗽、胸闷2周入院.2007-07-03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胸闷,2 d后突发胸闷、黑朦,持续数分钟缓解.检查结果示:右室腔内占位性病变,黏液瘤可能性大,继发肺动脉瘤栓栓塞,不除外右室恶性肿瘤并肺动脉种植性转移可能.
作者:孟仕聪;韩英男;张载高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诱导型环氧化酶-2(COX-2)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的一种限速酶.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COX-2不仅是启动炎症反应的关键酶,而且还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及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免疫和细胞凋亡等机制,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1].
作者:张惠球;刘奕生;沈浩贤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