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全江
脾胃学说应用于临床,多侧重脾阳、胃阴的辨治.然笔者认为脾阴有它的特殊性,与胃阴有明显的不同.
作者:赵建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肾病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疑难病,病程缠绵,极易复发,其疗效及预后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
作者:蔡爱梅;朱红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法是张应泰老师50年临床实践、教学经验之总结.
作者:康凤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认为,崩漏患者大多为气虚血瘀所致.治宜益气补血,化瘀止血.应用自拟益气化瘀止血汤治疗,共观察病人93例,有效率达84.95%.
作者:王根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自1996年至今,采用阿昔洛韦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眼部带状疱疹47例,取得肯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松节;陈明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朱肇和教授是我省著名的中药学教授,早期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具有40余年的临床与教学经验,既继承传统,深研祖国医药学理论,又掌握现代药理学知识.
作者:龙全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自拟降脂灵冲剂治疗高脂血症89例,并与服脂必妥片组作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对血清胆固醇(TC)显效37例,占41.6%;有效43例,占48.3%;无效9例,占10.1%;总有效率89.9%.甘油三脂(TG)显效40例,占44.94%;有效41例,占46.06%;无效8例,占9%;总有效率51%.对照组对血清胆固醇(TC)显效10例,占25%;有效1 3例,占32.5%;无效17例,占42.5%.甘油三脂(TG)显效11例,占27.5%;有效14例,占35%;无效15例,占37.5%;总有效率62.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蔡金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1年来,我们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味内服并用中药外洗治疗老年性阴道炎3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新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外伤后,特别是在骨盆骨折后继发睾丸炎(睾丸肿胀坠痛)是骨伤科临床常常遇到的情况,以往我院采用西药治疗疗效不显,笔者自1999年2月开始采用中药治疗此病7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忠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各种慢性肺胸疾病的晚期表现,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刘艳春;拜永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冻疮是北方严寒地区多发病之一,常影响患者工作与生活.
作者:郭志斌;李海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索建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张崇仁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工作36年,对妇科疾病的治疗有独特之处.
作者:杨成子;高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应用我院自行研制的妇炎栓治疗阴道炎,疗效显著,现将资料完整的100例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银祥;高志刚;杜天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理饮汤是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的方子,用于治疗因心肺阳虚,脾湿不运,胃郁不降,饮食不能化为精微,变为饮邪之饮证.
作者:韩金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一书,具有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的作用,主治气虚血瘀络阻所致的半身不遂等症.
作者:范京国;周东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甲,炮制后入药,味咸微寒,功能消痈排脓,祛瘀散结,通经下乳,为外科肿疡常用药品.笔者以穿山甲为主药,配伍消瘰丸等加减治疗肉瘿12例,获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士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作者:刘连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产后汗证李某,女,26岁,工人.于1996年11月26日住院行剖腹产术,术后5日,全身汗出湿衣,头晕心悸,眠差,口干欲饮,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数.
作者:徐连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敷脐疗法是中医重要外治法之一,在儿科尤为常用.
作者:王富德;谢富元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