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伤寒论》六经分证方法之我见

吴伟达;钱晓琴

关键词:《伤寒论》, 六经辨证
摘要:<伤寒论>是早提出六经分证的专著,历代医家都对<伤寒论>进行了注解.在临床实践中可见到不少从太阳至阳明证的传变过程,但过分地拘泥于六经传变顺序也并非正确.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甘肃省陇南地震灾区575例骨折伤伤情分析

    甘肃陇南575例骨折病例,其中男339人,女236人,受伤年龄以10~50岁为多,四肢骨折病例中下肢骨折(273例,占47.48%)多于上肢骨折(112例,占19.48%),尤以胫腓骨骨折为多(115例,占下肢骨折的42.12%),无气性坏疽并发症.575例骨折患者多为建筑物倒塌所致的砸伤、挤压伤,下肢骨折多于上肢骨折与地震慌乱中人们由高处坠落有很大关系.

    作者:李盛华;杨文博;周明旺;松江润;叶丙霖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六石镇肝汤治疗头痛162例

    头痛是临床众多疾病的主要症状,2002年5月至2007年1月,笔者采用六石镇肝汤治疗头痛162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德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对医学院校实习生教学查房的几点建议

    医学院校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的教学查房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精湛医术的必要手段.因此,临床科室对教学查房的安排、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实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老师学生在查房前的准备,都会影响查房的效果.

    作者:孙锦艳;舒劲;杨灵歌;徐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泻肝清金、凉血和络法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45例

    支气管扩张(支扩)咯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用中、西医止血药治疗往往能收到较好疗效.笔者自2003年3月至2006年6月,用泻肝清金、凉血和络法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45例,获得较好疗效,并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的30例作对照,现小结如下:

    作者:冯高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冰硝散外敷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目的:证实冰硝散抗炎消肿止痛的作用,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昆明种小白鼠3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A、治疗组B、空白对照组C,用混合致炎液涂于动物左耳前后两面致肿胀,半小时后给药,隔4小时测3组对小鼠凝血时间、混合致炎液致炎性耳肿的影响.SD大鼠30只分组同上,用电刺激法检测用药前后大鼠痛阈的变化.结果:3组对小鼠凝血时间、混合致炎液致炎性耳肿的影响及犬鼠电刺激法镇痛试验均证实治疗组A、B较空白对照组C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B较治疗组A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冰硝散有明显抗炎、消肿、止痛作用.

    作者:林海燕;于佳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半夏与水半夏的特征鉴别

    从性状鉴别特征、显微鉴别特征、薄层层析三个方面鉴别半夏与水半夏.

    作者:刘树明;王红丽;吕小燕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脱管散体外抑菌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脱管散的抑菌作用.方法:测定脱管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抑菌效果及小抑菌浓度.结果:体外抑菌试验显示脱管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绿脓杆菌则无抑制作用.结论:脱管散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作者:曹林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甘露消毒丹治疗不明原因持续高热1例报告

    1 病案患者周某,男,50岁,2007年4月13日初诊.患者诉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T38.5~39.5℃),日轻夜重,伴腹痛、腹泻,肢酸倦怠,纳呆,面色发黄,口渴不欲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半月来一直在某省级医院诊治,各项检查未见异常,静滴抗生素10日,已使用退热剂多次,汗出但热仍不解.由于持续高热不退,患者体力不支遂转请中医诊治.吾师李斯文教授诊为湿温发热(湿热蕴毒型),予甘露消毒丹加减.

    作者:赖春华;李斯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妇科疾病与便秘关系初探

    便秘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诸多妇科疾病及生理周期如子宫后位、阴道壁膨出、月经周期、妊娠、产后等均可导致便秘的发生.

    作者:李立;苗晓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单盲法将76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疏血通注射液静滴.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郑小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反复自然流产的中医治疗概述

    反复自然流产病因复杂,发病率较高.中医对本病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和良好的临床疗效.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总结、分析,对免疫因素、内分泌失调和不明原因所致反复自然流产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作者:林丽波;姚美玉;吴效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健脾益肾汤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38例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健脾益肾汤联合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加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治疗大肠癌术后的综合疗效.方法:将69例大肠癌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用温阳益肾汤加减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独用FOLFOX4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体力状况,中位生存时间、生存率、毒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治疗后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温阳益肾汤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用于大肠癌术后巩固治疗中,其免疫调节、防止复发、延长生存周期等作用优于单纯的FOLFOX4方案治疗者.

    作者:汪英;何秀云;李世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定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维脑路通加尼莫地平为主的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定眩汤,1剂/d,早晚分服.2组均治疗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2.9%,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CD观测2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定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盂样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益气消秘汤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106例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消秘汤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采用自制益气消秘汤(太子参、黄芪、炙甘草、白术、百合、杏仁、桔梗、枳壳、石菖蒲、莱菔子、决明子、黄芩、仙鹤草等)治疗功能性便秘106例,并与69例采用莫沙必利者进行对照比较,总疗程为6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28%、72.61%,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主要症状疗效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益气消秘汤治疗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谢胜;冯金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浅谈医院成本核算

    医院成本核算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成本核算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和缺陷,应该建立和完善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并将成本核算引入医院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作者:李平;张景华;杨雅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知情同意原则在诊断治疗中的贯彻

    知情同意原则是诊疗过程中的重要原则之一.知情同意原则不仅是尊重患者权利的需要,而且是规范诊疗行为所必须.不论在医疗、教学或者科研中,都要深入贯彻知情同意原则.

    作者:蒋俊民;王丽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律失常106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6例,采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对照组88例,采用宁心宝治疗,观察服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心功能参数、抗旱搏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心电图窦性频率、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各项参数均增加,控制各类早搏总有效率达85.6%,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炙甘草汤能控制心脏早搏促发因素,从而达到抗心律失常的目的.

    作者:安光玉;牛彦红;刘志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糖尿病肾病应用活血化瘀法的理论及临床研究概述

    总结近几年活血化瘀法及其方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以下简称为DN)的一些研究,从DN与血瘀证的关系、活血化瘀方药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等方面探讨活血化瘀法防治该病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步流;麻金木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鼻内镜手术结合中药治疗鼻息肉92例分析

    笔者以鼻内镜手术结合中药治疗鼻息肉92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92例中,男60例,女32例;年龄16~72岁;病程4个月至18年.根据病史、局部检查、CT扫描、细菌学培养等综合手段诊断为慢性多(或)全鼻-鼻窦炎,按照海口标准的分类分型方法[1],其中Ⅱ型Ⅰ期9例,Ⅱ型Ⅱ期62例,Ⅱ型Ⅲ期17例,Ⅲ型4例;伴发鼻中隔偏曲13例,伴发中鼻甲息肉样改变9例,伴发上颌窦囊肿3例.

    作者:王端华;马玉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本草养颜膏对老龄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本草养颜膏对老龄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含量的影响,了解其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机理.方法:将50只SPF级SD雌性老龄大鼠随机分为本草养颜膏治疗高、中、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5组,每组10只,另取SPF级SD雌性青龄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前5组背部脱毛后分别涂抹本草养颜膏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本草养颜膏基质和维生素E胶囊,连续涂敷30天后将全部动物断颈处死,取背部受试部位皮肤,经消化后测定OD值.结果:各组成纤维细胞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草养颜膏高、中剂量组与阳性组比较,成纤维细胞含量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草养颜膏高、中,低剂量组成纤维细胞含量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以中剂量组接近空白组.结论:本草养颜膏具有促进老龄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及其分泌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能力,从而使衰老皮肤弹性与活力提高,达到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

    作者:王萍;潘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