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莉莉
目的:研究小儿解热中空栓剂对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通过体外抑菌试验,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有无抑菌活性,用2倍稀释法测定抑菌强度.结果:小儿解热中空栓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比对大肠杆菌的更强.
作者:胡君茹;姜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张锡纯精于药理,善于配伍,其温清同用,攻补兼施,滑涩并举,润燥相济,升降并调的药物配伍特点,均体现了他制方用药的绝妙精巧,值得细究揣摩,探幽发微.
作者:王凤仪;李娟;赵党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智齿冠周炎是智齿萌出困难所发生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继续发展,严重者可引起颌面部的咬肌间隙、翼颌间隙、颊间隙、颌下间隙、口底间隙或咽旁间隙发生感染.
作者:李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研究,对冠心病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单味中药治疗及复方治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医药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因为冠心病病理机制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分型及认识,有待于今后进行大规模、多中心以及微观层次的研究.
作者:王广艳;顾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1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果胶铋及吗叮啉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均10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对照组76.0%.2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无不良反应,疗效显著、稳定.
作者:马淑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出血的病因、出血部位、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105例青年脑出血患者(≤45岁)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本治愈58例(55.2%),显著进步26例(24.8%),死亡21例(20.0%).结论:青年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和脑血管畸形,出血部位以脑叶和基底节区多,主要危险因素有饮酒及吸烟.青年人尤其是青年男性要加强自我保健,积极预防脑出血.
作者:郑生喜;刘凯;王冬梅;魏铭;黄宝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李德珍老师认为慢性盆腔炎的病机的关键在于湿、浊、气、血四字.治疗时应将行气活血、化瘀通络贯穿本病始终.湿热瘀阻者宜清热解毒,分利湿热;脾虚湿盛者宜疏肝健脾,渗湿止带;肾虚冲任失调者宜健脾补肾,调理冲任.
作者:杨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可看出为血瘀所致,故当以活血化瘀治之,轻症采用金铃子散,重症加用失笑散,以促进胃黏膜修复,增加和改善胃壁屏障功能,诱导细胞凋亡,防止癌变.
作者:刘昱;周彬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循证护理应用于脑损伤中可使护理活动由被动变主动,可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可在护理过程中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雒生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通过分析、总结、概括相关文献对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进行阐述,认为血脂异常的发生与瘀、痰有关,多由脏腑虚损及功能失调所致,其治疗因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分型论治.
作者:张定华;张云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理论的研究及总结,提出从虚、痰、瘀立论施治,并通过现代医学的研究加以论证,为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董万涛;宋敏;邓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方法及康复训练.方法:观察及研究103例老年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103例老年糖尿病足通过骨科一般防治及截肢手术,总有效率达77.7%.结论:对老年糖尿病足早期应积极采取措施,以预防为主;中后期以中药换药、切开引流、皮瓣转移及截肢手术为主,术后应积极稳定残端,康复训练,尽早安装假肢.
作者:张天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较好可稳定病情,预防复发.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概括,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进行阐述,旨在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郑凯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百冬止咳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0例,以百冬止咳丸治疗,对照组60例以橘红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90.0%.结论:百冬止咳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好,且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作者:张振霞;吴萍;王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制生肌液进行湿敷配合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等穴位按摩治疗Ⅲ度压疮的疗效.方法:将68例Ⅲ度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47处)、对照组34例(36处).观察组采用胰岛素、山莨菪碱、庆大霉素等自行配制的生肌液进行湿敷配合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等穴位按摩治疗,对照组采用碘伏或灭滴灵加利福平粉外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肌液配合穴位按摩可促进Ⅲ度压疮内芽生长,缩短治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汪小妹;陈红清;余挺;刘小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以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参脉注射液及强心方加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25例.结果:总有效率97.0%.结论:本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满意.
作者:习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机理.方法:应用体外酶反应实验体系,采用EIA法观察川芎挥发油对环氧化酶-1(COX-1)和环氧化酶-2(COX-2)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高浓度时川芎挥发油对COX-1和COX-2均有强的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COX-2的抑制作用强于COX-1,呈量效关系,有选择性.结论:川芎挥发油对COX-1和COX-2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COX-2活性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作者:杨金蓉;宋军;马晓文;李祖伦;胡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以中药复方辨证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患者42例.结果:总有效率100.0%.结论:本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可靠,疗程短副作用小.
作者:周永虎;郑涛;郑品元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眼带状疱疹疼痛后遗症的针灸治疗.方法:取2组穴位交替使用,电针留针20~30分钟,加梅花针于疼痛周围浅刺,每日针1~2次.结果: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针灸治疗眼带状疱疹疼痛后遗症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孙珊;符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回顾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疾病的文献,总结中医辨证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发现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疾病的疗效,与西药治疗相比,在症状改善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Hp转阴率方面可取得同等的疗效,尤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耐药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中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霍红梅;郁晓维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