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慧;李彩萍
从医院分配制度改革现状、医院薪酬体系建设和医院酬薪管理状况3方面入手,分析医院薪酬的分配制度、管理办法、激励约束机制和宏观调控体制等,指出医院薪酬制度的发展趋势为内在薪资与外在薪资的有机结合;薪资与工作绩效相互联系;专门人员薪资设计专门化;福利制度更加人性化;员工与参与工作考评以及薪资定价;薪资管理电算化以及网络化。
作者:顾洋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引起小肠损伤的胶囊内镜下特点。方法:将小肠损伤患者74例根据1周前是否服用NSAIDs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胶囊内镜下的病变部位和性质差异。结果:观察组无症状为71.4%,高于对照组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胶囊内镜下检查出溃疡率为22.9%,高于对照组的15.4%,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胶囊内镜下出血率、孤立溃疡率较观察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黏膜糜烂2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胶囊内镜下非甾体抗炎药的损伤主要为黏膜糜烂,其溃疡表现为直径<1 cm溃疡,多发,为表浅性溃疡,较未服用药者溃疡表现有较大差别,故胶囊内镜的使用有利于鉴别及相关治疗,且检查前服用胃肠汤剂可有效减少胶囊滞留的发生,并有益于病变的检出。
作者:魏丽娜;刘子燕;郝晋雍;黄晓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以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根据《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结合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回顾性分析部分文献报道的药品不良反应和医院临床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病例。结果:不合理用药情况存在于部分不良反应的报告病例中。结论: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提高临床医师、护士和药师的专业素质,可减少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作者:刘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方法对中药熏蒸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采用中药熏蒸配合牵引与针灸治疗,观察组同时予个性化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有效率、患者满意度评分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中药熏蒸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兰;何天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射频消融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9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牵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①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有效率治疗组为95.56%(43/48),对照组为79.55%(35/4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9,P<0.05);②2组治疗后疼痛、麻木、颈部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③2组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组椎间隙高度R值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结合射频消融术能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疗效优于针灸结合牵引法。
作者:卜晓宇;孙建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白术消痞方加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激素及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胃复春治疗,治疗组予自拟白术消痞方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和90.0%,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治疗前MOT与SS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MOT含量明显上升(P<0.05),SS含量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治疗前胃排空率与小肠推进力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明显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白术消痞方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加快患者机体恢复,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MOT与SS含量有关,从而改善胃肠动力。
作者:马天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血塞通注射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药物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维普(VIP)、万方医学网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血塞通注射剂所致ADR案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其ADR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塞通注射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各年龄组均有分布,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多器官、多系统;且以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应警惕过敏性休克。结论:应规范临床用药,加强对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监测,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常建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PCI治疗与抑郁、焦虑情绪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在冠心病PCI治疗前、后,应用SDS、SAS量表对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程度测评,用统计方法评价PCI术前、术后SDS和SAS积分变化的意义。结果:112例冠心病PCI治疗患者,术前焦虑者58例(51.79%)、抑郁者32例(28.57%),与术后1周焦虑者65例(58.04%)、抑郁者28例(2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焦虑者76例(67.86%)与术前、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度焦虑患者22例(19.64%),较术前人数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患抑郁者36例(32.14%),与术前、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度抑郁者16例(14.29%),较术前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的冠脉介入治疗不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或抑郁情绪,且随着术后病程的延长,抑郁、焦虑的程度会加重,从而影响冠心病PCI治疗的远期疗效。
作者:赵继胜;张永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王孟英强调治疗外科疮疡应整体辨证,内外并治,并长于守方愈病,善用外洗外敷法和酒剂为引,并能大剂量运用清热解毒之药治疗重症疮疡,为后世医家治疗外科疮疡开拓了思路。
作者:王新彦;刘桂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防风感冒颗粒的解热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脂多糖(LPS)致兔发热模型和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观察防风感冒颗粒的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模型,检测炎症组织中PGE2的含量,观察防风感冒颗粒的抗炎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防风感冒颗粒能显著降低LPS致兔发热模型和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体温(P<0.05),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的炎症反应(P<0.05),并能减少炎症组织中PGE2的含量(P<0.05)。结论:防风感冒颗粒具有良好的解热和抗炎作用。
作者:郭晓颖;马新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通心络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予常规及通心络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同时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干预组为90.00%,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达95.00%,对照组72.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高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自体输血辅助治疗对中医骨伤病择期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机理。方法:对骨伤科择期手术患者368例于手术前3~5天实施自体采血400 mL左右备术中术后回输,采血前后检测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结果:出血量大于400 mL,自体血回输后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均较采血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自体输血技术安全、经济、效果显著。
作者:贾福苏;陈进凡;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从中西医角度探讨制萎扶胃浓缩丸(简称ZWFW)的处方组成、方解及其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作用机制,指出CAG的发病机制在于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气阴两虚为主,ZWFW促进胃黏膜内源性PGE2合成、对抗自由基清除胃黏膜NO、升高CAG模型大鼠血清及胃黏膜SOD水平、降低MDA含量,可能是其增强胃黏膜局部防御功能的部分机理,也是其健脾和胃的具体体现。标实则有气滞、血瘀、湿阻、热毒蕴胃等;CAG模型大鼠GAS含量下降,相当于祖国医学正气虚;MTL含量增加,相当于祖国医学邪气盛;ZWFW使较低的血清GAS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是其“补其不足”作用的具体体现;ZWFW使过高的血浆MTL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是其“泻其有余”作用的具体体现。
作者:舒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TFE)对去势大鼠股骨骨组织形态及生物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卵巢切除的方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TFE低、中、高剂量组,β-雌二醇组6组,每组10只,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90天。脱钙完成后将股骨近端沿矢状面切开,制成常规石蜡,切片,光镜下观察骨小梁结构;采用三点弯曲实验机,支点跨距18 mm,加载速度2 mm/min,分别从载荷-变形曲线和应力-变形曲线上获得结构力学参数和材料力学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骨小梁出现断裂、间隙增宽、数量减少;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骨组织形态明显改善,以TFE高剂量组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股骨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均显著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TFE低、中、高剂量组及β-雌二醇组生物力学各项指标均上升或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E可改善去势大鼠股骨骨组织结构,从而改善其生物力学性能。
作者:李晶;宋敏;罗晓;谢兴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患者依存行为水平,通过干预评价患者依从性改善状况及血压控制情况,为进一步实施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干预前采用问卷法对80例高血压患者依存行为及血压值进行调查,确定干预方案并进行认知、用药、饮食、行为、血压监测等内容的干预措施。干预后再次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前依存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干预后依存行为处于高水平(P<0.05);干预后血压值较干预前有所降低(P<0.05)。结论:干预可提高患者依存行为水平,从而有效控制血压。
作者:韩春梅;王淑文;于丽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潘星宇老师认为痤疮的病因病机为热、湿、痰、瘀4方面,面部可划分为上、中、下3部,与上、中、下三焦脏腑相对应,从肺经风热证、湿热蕴结证、湿热毒瘀证、血瘀痰凝证等4种证型辨证论治痤疮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马景和;张海玉;潘星宇(指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通过对巴戟天的现代炮制方法、现代炮制工艺、炮制化学及炮制药理等四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优选巴戟天佳炮制方法及工艺,规范巴戟天饮片生产,指导临床合理、有效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况艳;周灿;廖莎;廖恒;高玉姣;陈娥;宋根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围绝经期功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在诊断性刮宫的基础上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辨证运用中药固经汤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有效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杨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复方萆薢汤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尿酸性肾病患者46例随机分为复方萆薢汤组(n=24)与别嘌呤醇组(n=22)。复方萆薢汤组予复方萆薢汤治疗,别嘌呤醇组予别嘌呤醇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于采血前24小时留取2组患者尿液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定量。结果:复方萆薢汤组患者血清UA、BUN、Cr水平改善明显(P<0.05),效果优于别嘌呤醇组(P<0.05);复方萆薢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L-FABP明显减少,效果优于别嘌呤醇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萆薢汤能提高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并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苏筠霞;徐筠;苏建平;李建华;刘明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抱茎獐牙菜的生药学鉴别特征。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法对抱茎獐牙菜进行生药学鉴别。结果:抱茎獐牙菜药材的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结论:所建立的生药学鉴别特征可为合理开发抱茎獐牙菜的资源提供参考。
作者:张幸福;骆桂法;周燕雪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