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李威;耿海明;杨波

关键词:2型糖尿病,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样肤-1, 艾塞那肽, 利拉鲁肽
摘要:该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研究热点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的治疗药物及其临床研究应用进展.随着人们对GLP-1类似物及其治疗药物的进一步认识以及深入研究,将有望开发出更多治疗糖尿病的新型药物应用于临床,造福于广大患者.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医院制剂质量管理的体会

    目的 完善医院制刺生产管理,保证医院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以<药品管理法>为依据,对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及与药品生产的关系进行探讨,并结合医院制剂的质量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与药品生产中的质量管理具有紧密联系,医院制剂室应加强对制剂配制全过程的管理,确保医院制剂的质量安全.

    作者:李连新;吴小琼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我院593例药物咨询分析

    目的 提高临床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对医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的药物咨询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药物咨询的特点.结果 593例药物咨询者中,列前3位的分别为门诊患者(67.45%)、通过电话咨询的患者(10.46%)、医师(10.12%);咨询的常见问题包括特殊人群用药、药物的用法用量、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药物咨询答复中,及时答复、查阅资料后答复、未答复分别占90.73%,8.77%,0.84%.结论进行药物咨询,一方面可促进合理用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临床药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作者:刘辽;贾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新形势下泌尿外科临床药师工作的新思路

    目的 探讨新形势下泌尿外科临床药师的工作路径和工作内容.方法 通过对泌尿外科肿瘤患者人群的分析,制订新型药学监护的要点和途径.结果 临床药师可以通过人文关怀、营养状况监护、化学治疗前后监护和患者健康教育等手段,满足临床对药学监护的新需求.结论临床药师应该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时时关注临床动向,调整工作思路,以满足临床和患者的新型药学需求.

    作者:杜偲倩;王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天花粉中瓜氨酸与γ-氨基丁酸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测定天花粉中瓜氨酸与γ-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碱性条件下,氨基酸与异硫氰酸苯酯反应,生成异硫氰酸苯-氨基酸的衍生物,采用Venusil-AA氨基酸分析柱(250mm×4.6mm,5μm),用二元梯度洗脱方式,流动相A为0.05 mol/L醋酸钠溶液(pH=6.5),流动相B为乙腈-水(80:20),检测波长为248 nm.结果 瓜氨酸与γ-氨基丁酸的进样量分别在9.30~372.00 ng(r=0.999 7)与25.76~1 030.40 ng(r=0.999 6)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5%(RSD=0.73%)与98.15%(RSD=0.64%).结论该方法测定天花粉中瓜氨酸与γ-氨基丁酸,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刘文;陈文秋;潘健;余敏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例伊立替康联合化学治疗致迟发性腹泻伴骨髓抑制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 加强药学监护,保证用药安全.方法 介绍1例44岁女性患者因结肠癌术后复发,入院治疗用药监护情况.结果 患者入院后予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FOLFIRI)化学治疗后,出现迟发性腹泻伴Ⅲ度白细胞减少.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提出予洛哌丁胺止泻、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细胞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出院.结论药师进行用药监护,对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可起到很好作用.

    作者:王茹稼;沈丽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蒙药复方协日嘎-4中总酚酸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协日嘎-4中总酚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检测波长为720nm.结果 姜黄素进样量在11.84~82.88 μ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8.177 5X+0.127 7(r=0.999 2),加样回收率为101.77%,RSD为1.92%(n=6).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复方协日嘎-4中总酚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杨婷;马强;董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医院门诊处方点评与用药分析

    目的 提高医院处方质量,说明处方点评的必要性.方法 对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青岛市骨伤科医院的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及点评.结果 合理处方占94.08%,不合理处方主要为处方内容缺项、未使用药品通用名、处方用量超长和重复给药等.结论通过处方点评,可及时发现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从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徐书屏;封茂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常压氧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100例

    目的 评价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常压氧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有效性.方法 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常压氧疗法治疗,对照组100例仅给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疗程15 d.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血氧饱和度的速度快,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P<0.05).结论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常压氧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优于单纯应用银杏叶注射液.

    作者:周国波;刘桂珍;邓颖;张晓明;廖朝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与预防措施

    目的 分析丹红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年至2010年收载的期刊文献,对其中与丹红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有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丹红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共17例次,其中患者男9例次,女8例次;年龄50岁以上发生率(64.71%)较高;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在用药30min内发生者9例(52.94%),提示丹红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以速发型为主.结论合理使用丹红注射液的同时,应加强用药监测与预防,以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周福永;蔡志琴;林建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医院信息系统在药品集约化管理中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该文介绍了医院信息系统在药品集约化管理中的作用,认为医院信息系统特点是实现了人、财、物的优化管理,重点指出了目前该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改进.

    作者:刘卫;张兆芹;张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三七有效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三七为常用中药,始载于<本草纲目>,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还能抗炎、保肝、抗肿瘤、镇痛等.该文综述了三七有效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进展,并对三七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作者:郭元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药品电子监管对医药行业的影响与展望

    该文从药品电子监管的概念和本质入手,在系统回顾我国医药电子监管历程的基础上,对药品电子监管的行业影响和展望提出了见解.

    作者:余炜;万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该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研究热点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的治疗药物及其临床研究应用进展.随着人们对GLP-1类似物及其治疗药物的进一步认识以及深入研究,将有望开发出更多治疗糖尿病的新型药物应用于临床,造福于广大患者.

    作者:李威;耿海明;杨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一种新山茱萸伪制品的鉴别

    目的 探讨山茱萸伪品的鉴别,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从外观性状、水试、显微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该批伪制品是用豆科植物扁豆的种皮染色加工而成,是一种新出现的山茱萸伪品.伪制品与正品水试后差别明显,显微特征也有较大区别.结论两者功效不同,并且大量色素的使用无疑会损害患者身体健康,希望引起注意.

    作者:贲彩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加参颗粒中紫丁香苷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五加参颗粒中紫丁香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2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3%甲酸溶液(体积比12:88),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柱温为30℃.结果 紫丁香苷进样量在0.041 04~0.451 4μg(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50%,RSD=1.96%(n=6).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五加参颗粒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彭敏;谭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PDCA循环在规范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规范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管理.方法 按照PDCA循环法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程序,实现对医院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结果 实施管理1年后,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总量同比2009年显著下降,平均降幅为50.54%(P<0.01).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处方总金额占门诊西药处方总金额比例由2009年的3.29%降为1.43%.门诊处方合格率由2009年的98.05%提高到98.12%.结论PDCA循环对促进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成效显著.

    作者:居琼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浙江省平湖市近两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83例分析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以利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汇总2009年至2010年浙江省平湖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分析评价和分类统计.结果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共283例,引发不良反应药物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头孢菌素类(41.34%)、喹诺酮类(20.49%)、青霉素类(14.13%).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给药途径以及个体因素等密切相关.因此应实行个体化给药,注意临床合理用药,同时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倪振飞;金月芳;林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加温灌注液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应用不同温度电切灌注液对患者体温变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66例患者随机分为加温组和常温组,均在相同的室温下进行手术.加温组35例使用以温箱加温到37 ℃的灌注液,常温组使用以室温23℃下放置的灌注液.监测患者手术开始后30,60.90 min和手术结束时体温,同时观察寒战的发生率.结果 与术前基础体温相比,常温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60 min和90 min以及手术结束时体温均显著下降(P<0.05),加温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和手术结束时体温均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开始后60 min和90 min以及手术结束时常温组的体温均显著低于加温组(P<0.05).加温组的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常温组(P<0.01).结论术中使用加温灌注液,可有效预防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和寒战的发生.

    作者:唐珊珊;赵丹宁;赵金惠;刘彦玲;石素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莫吉司坦中有关物质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检测莫吉司坦中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Luna C18色谱柱(150mm×4.6mm,5 μm),以甲醇-水(58:4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为1.0mL/min.结果 莫吉司坦与其降解产物在该色谱条件下能够有效分离,检测限为2.0 ng.结论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及灵敏度好,可用于莫吉司坦中有关物质的检测.

    作者:黄艳;胡广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前景

    该文分析了在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形势下,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应审时度势、瞄准方向,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以求使自身发展壮大的改革策略.

    作者:徐荣周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