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年龄腹腔手术后患者的各类护理需求调查

徐丽;白雪

关键词:腹腔/外科学, 手术后医护, 卫生服务需求, 年龄因素, 人类
摘要:我们调查了54例老年腹腔手术后患者的各类护理需求指标,并与中、青年进行同类治疗患者比较,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07-01/2008-01在我院普通外科住院,并经腹部手术治疗患者137例,纳入标准:(1)有开腹手术适应证.(2)年龄≥18岁.(3)选择全身或硬膜外麻醉方式.(4)预期生存期≥10个月.排除标准:(1)腹腔肿瘤患者出现脑转移者.(2)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家族史.(3)有严重智力或认知障碍患者.(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本文入选127例腹部手术治疗患者,男70例,女57例,年龄32~87(55.70±14.28)岁.胃肠道手术85例(66.93%),肝胆胰腺手术42例(33.07%).选择硬膜外麻醉方式手术者69例(54.33%),选择全身麻醉方式手术者58例(45.67%).入选患者按年龄进行分组,老年组(≥65岁,54例)和对照组(<65岁,73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输血器引流管衔接方法

    临床上医生经常使用输血器长管代替普通橡胶引流管使用,减少引流管管壁容易被负压吸瘪而导致的引流不畅的情况.在连接引流装置时会发现由于引流管与引流袋型号不匹配.常出现衔接困难.2007-01/2007-10对临床20例连接引流袋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发现,采用剪掉引流袋连接口的方法能有效解决引流管与引流袋困难的现象,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晓丽;张杉杉;丛玲滋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鼻空肠营养管与普通胃管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空肠营养管与普通胃管的优缺点.方法:选择置空肠营养管与置普通胃管的患者各30例,设空肠营养管组为实验组,普通胃管组为对照组,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发生食物返流.堵管,腹泻等情况,以及对痰液的影响.结果:置空肠营养管患者发生食物返流,堵管明显减少,肺部感染大大降低.结论:在病情需要及经济条件允许下,置空肠营养管较有利于患者.

    作者:沈小琴;刘红梅;严莉;杨润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腹膜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28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在患者住院期间,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28例腹膜透析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未经干预的患者.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卢毅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例的护理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足一种以左心室辅助功能为主的机械性循环装置.IABP是近年来治疗冠脉搭桥术后心肌缺血的主要手段之一.我院于2006-03对1例冠脉搭桥术后应用I-ABP辅助循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李世杰;王群;张姬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中风患者便秘的辨证施护体会

    中风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疾病,其极易发生便秘,而中风患者多见于热秘和虚秘.因此,我院对此类型的便秘进行辨证施护,效果显著.体会如下.

    作者:郁丹丹;吴明菊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21例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配合.方法:做好术前的相关准备,熟悉手术进程,与医生密切配合,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中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结果: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即刻明显减轻或消失,3~5 d即可出院.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迅速缓解疼痛,创伤小,恢复快,熟练细致的护理手术配合是该手术安全可靠的保证.

    作者:刘蕴萍;夏小丽;周洁;纪建玲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一次性采血试管的巧用

    近年来,真空采血系统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厂泛,极大地方便了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临床工作中,我们使用的补液为塑料包装,瓶盖采用拉环式,护士启盖常用手指直接拉拉环,连续的启盖工作常造成手指干裂、疼痛、出血,以致影响护士进行彻底洗手,工作中也导致感染.为方便工作,减少不利因素,我们发现采用一次性采血试管代替手指拉拉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金桂月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前牙牙脱位再植术1例分析

    对前牙牙脱位再植术1例分析如下.1摘历摘要男,12岁.因外伤致全身多发性骨折,颌面部表现为右侧口角撕裂3 cm,面部软组织多处挫伤(21+2)完全脱臼,均向舌侧移位Ⅲ度松动,(1+)嵌顿性脱位仅露出切缘2 mm并伴多处牙龈撕裂,双颌曲面体层X片显示(21+2)牙根尖周膜间隙增宽(+1);嵌入上颌骨内,上下颌能动各部未见骨折征象,做正中咬合,前牙呈反骀状.

    作者:卢湘峰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肺癌放射治疗114例的护理

    目的:探讨肺癌放射治疗的特点,加强护理工作.方法:对114例肺癌患者行放射治疗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除5例发生放射性肺炎、1例大咯血外其余行放射治疗后均已治愈.结论:对放疗的全程护理干预及对策行之有效.

    作者:刘春;林秀艳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误诊2例的护理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比较少见,好发于中年妇女,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腹部包块等,易与子宫平滑肌瘤等混淆,B超检查特异性不强,易被误诊或漏诊,因此后诊断只能依赖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我院自2008-02/2008-03连续2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术前误诊为子宫肌瘤,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郝巧;马俊美;李芳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护校学生体重指数与血压水平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健康护士学校学生血压水平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以了解体重控制对健康学生的血压影响.方法:将我校健康学生214例严格按统一标准测量身高和体重,按体重指数分为<18.5;18.5~23,23~25,>25四组,测量静息状态下的血压水平.结果:四组学生测量血压水平分别为收缩压(92±3.8)mm Hg、(98±4.7)mm Hg、(101±2.1)mm Hg、(110±11.4)mm Hg,舒张压(62±3.4)mm Hg、(69±5.8)mm Hg、(73±4.6)mm Hg、(85±6.8)mm Hg,组间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康学生的体重指数与血压升高有正相关,提示早期控制体重有可能延缓高血压的发生.

    作者:赵文静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母婴同室病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干预措施

    对我院母婴同室病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干预措施总结分析如下.1 母婴同室中常见的安全隐患1.1 查对制度不严格,责任心不强主要表现在新生儿入母婴同室后护士不按要求指导母乳喂养;新生儿手条和胸牌上的记录与母亲相互查对不严格,新生儿的各种登记不及时、不齐全;沐浴时易造成手条丢失或标记不清又未及时补写,护士值班时不按护理级别进行病房巡视,床头交班不严格,医嘱查对不认真,易给护理、治疗埋下隐患;个别护士不按标准和护理工作流程实施护理,如剖宫产术后卧床患者不及时指导按摩身体受压部位或协助翻身,导致压疮的发生.

    作者:岳秀云;王少坤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挫伤性前房积血32例的护理

    挫伤性前房积血主要为虹膜大环和睫状体撕裂所致,其发生机制和转归与前房组织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从解剖生理看,前房积血的吸收主要是通过小梁网和巩膜静脉窦,房水可以从前房→Schlemn管→房水静脉→睫状静脉→外流[1],它是眼外伤中常见的并发症.我科2005-01/2008-01收治此类患者22例,经积极正确的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晏华;张云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脾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35例的护理

    选择性脾动脉部分介入栓塞术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法,我们对35例行介入治疗的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护理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18~62(平均37)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脾肿大及出血倾向,HBVM阳性26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3例,B级11例,C级11例.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脾脏肿大,门静脉增宽,门脉高压形成;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间或伴有轻度贫血,栓塞前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细胞增生活跃28例.

    作者:李宏;杨美荣;范芬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自发性气胸肋间插管87例的护理

    胸膜腔负压是维持肺气体交换的重要条件,自发性气胸由于气体进入胸膜腔,使胸膜腔压力增高,肺组织受压,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故需在胸腔内置入引流管.以排出积气、积液,重建胸膜腔负压,恢复正常呼吸功能.因此,加强自发气胸肋间插管的护理,以减少引流术后并发症、早期拔管、减轻痛苦;对及早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总结如下.

    作者:李伟;王秀娟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常见妇科肿瘤92例术后护理

    2006-01/2008-05我科收治妇科肿瘤92例,术后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科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32~61(平均38.9)岁.其中卵巢囊肿43例,子宫肌瘤32例,宫颈癌11例,卵巢癌6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

    作者:刘小珊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永久型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反复囊袋破溃1例的护理

    1990年以来,我院(三级甲等医院)置入永久型起搏器238例,发现囊袋反复破溃1例,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患者康复,起搏器功能良好,现报道如下.1 病历摘要男,74岁.肥胖体型.因病窦综合征(慢快综合征)于2002-01-28在我科行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DDDR),术中顺利.术后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起搏器工作正常.2003-05-19患者洗澡时发现左侧胸安装起搏器部位破溃,有血性液体渗出,无红肿热痛.再次入院,渗出物培养为无细菌生长.于2003-05-22行永久起搏器重置术,将起搏器清洗后平整放入加深的囊袋中,分层缝合.术中顺利,恢复良好出院.2004-09-25患者再次因发现起搏器部位破溃,血性液体渗出而入院,仍无红肿热痛.可见约1 mm破溃口,血性液体渗出,起搏器电极连接处暴露.

    作者:陈凤平;林毅;盖晓波;潘多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硬化性胸腺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硬化性胸腺瘤的诊治特点.方法:对硬化性胸腺瘤1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例罕见硬化性胸腺瘤,术前诊断为前纵隔占位(考虑畸胎瘤),经胸骨正中切口完整切除并明确诊断.结论:硬化性胸腺瘤属于罕见疾病,易漏诊,术前影像学诊断并无特殊.其病理组织学特点为肿瘤内含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而表现为经典胸腺瘤的特征,但广泛的透明样变和硬化的纤维胶原包裹肿瘤组织.

    作者:王亚波;潘铁成;魏翔;刘立刚;胡敏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一次性头皮针软管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

    我院重症监护病房除收治危重患者外,还负责苏醒患者的监测及护理工作,气管插管的患者比较多,用鼻塞吸氧管无法直接在气管插管处吸氧,通常我们采用将一次性鼻塞处剪去,放人气管插管的方法,但此方法由于吸氧管较硬,易打折,从而影响吸氧效果.

    作者:曲冬梅 刊期: 2008年第35期

  • 护理细节服务在体检中心实施的体会

    目的:适应新时期的健康体检模式服务需求,为健康及亚健康体检者提供人性化的细节服务,提高对体检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通过转变服务理念,提倡人性化的细节服务,创造温馨的体检环境,改进体榆流程,建立体检信息汇总反馈中心,进行针对性的健康知识的宣教,将人性化细节服务贯穿于体检流程的每个环节.结果:体检者对护士服务态度及体检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结论:为体检者提供人性化的细节服务,并将细节服务贯穿于体检全过程,可提高体检者的满意度.

    作者:黄文利 刊期: 2008年第35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