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吴小候;唐亚雄;李家兵
目的:探讨局部与全身以及联合方式应用伊曲康唑对实验性曲霉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32只新西兰白兔角膜成功接种炯曲霉菌后随机分4组.分别给于灌胃伊曲康唑胶囊40mg/kg,bid(口服组)、1%伊曲康唑混悬液点眼8次,d(点眼组)、点眼同时联合口服治疗剂量同前两组(联合组)、空白对照组.各组治疗后第1、3、6、10、15、20、25 d裂隙灯照相比较临床评分,记录并发症.于治疗第3、6、15、25 d行角膜菌丝刮片、真菌培养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第1、3 d,各组临床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第6d后.3治疗组临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治疗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第15 d后,点眼组和联合组临床评分均低于口服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点眼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3个治疗组真菌阳性培养率在治疗后第6 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性曲霉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全身用药并非必须.
作者:刘晓熹;李平华;鄢秀菊;陈应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37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62例,采用常规治疗(口服荡石片1.8 g,tid,4周,同时每日饮水>2000ml;治疗组216例,常规治疗+口服盐酸坦索罗辛(哈乐)0.2mg,bid,4周.结果:对照组结石排出率38.3%(62/162),平均排出时间(12±5)d;治疗组结石排出率86.1%(186/216),平均排出时间(6±2)d;两组排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能明显提高结石排出率,有效缩短排出时间.
作者:鄢俊安;沈文浩;周远秀;李新;季惠翔;李龙坤;李为兵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性痴呆患者抗凋亡因子(L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血清水平值,探讨Livin、VEGF、IL-18、IFN-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发病机制和作用,研究IL-18、IFN-γ与血管性痴呆细胞凋亡和血管修复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2组:正常组(N组)与血管性痴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VEGF、Livin、IL-18、IFN-γ浓度值.结果:IL-18与IFN-γ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血浆IL-18与IFN-γ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照组IL-18与IFN-γ无显著相关性(P>0.05).VEGF与Livin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性痴呆组IL-18、IFN-γ与VEGF、Livin具有负相关性(P(0.05).结论:IL-18、IFN-γ参与了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的炎性反应过程,炎症反应降低血管损伤修复作用可能是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谭家泽;蔡志友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abacterial prostatitis,CAP)大鼠前列腺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表达,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对CAP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只老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AP模型组,每组10只.观察大鼠前列腺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IFN-γ,TNF-α在大鼠前列腺中的表达,ELISA法定量分析大鼠前列腺中IL-10的表达.结果:(1)CAP模型组的病理形态学呈明显炎症表现;(2)CAP模型组IFN-γ,TNF-α和IL-10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TNF-α、IFN-γ和IL-10参与了CAP的发病过程,自身免疫异常可能是CAP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王洪志;刘朝东;韦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初步探讨VEGF165b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TCCB)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TCCB组织和36例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165b蛋白表达;以RT-PCR法检测55例TCCB组织和43例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165b mRNA表达.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165b蛋白表达率为97.22%(35/36),TCCB组织中VEGF165b蛋白表达率为21.05%(8/38),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165b mRNA阳性表达率为95.35%(41/43),明显高于TCCB组织中VEGF165b mRNA阳性表达率18.18%(10/55)(P
作者:姜翠苹;王德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人乳腺浸润导管癌裸鼠移植瘤淋巴管生成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人乳腺浸润导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NS)、阳性埘照组(5-FU 30 mg/kg)、处理组1(As2O3 1.5mg/kg)和处理组2(As2O3 3.0 mg/kg).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s density,MLD)及VEGF-C.NF-κ Bp65和Her2的表达;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检测VEGF-CmRNA的表达.结果:两处理组癌组织中MLD低于阴性和阳性对照组(P<0.01),处理组2癌组织MLD低于处理组1(P<0.05).对照组中VEGF-C表达高于两处理组(P<0.01),处理组1高于处理组2(P<0.05);VEGF-C mRNA的表达与其蛋白表达一致.各组中p65与Her2的表达与VEGF-C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782和r=0.848).结论:As2O3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淋巴管新生具有抑制作用;通过抑制p65和Her2的表达,从而降低vEGF-CmRNA的转录水平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作者:杜果城;吴诚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胞外区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Us,DC)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方法:以BN、Lewis大鼠为肾移植供、受体;用ICOS胞外区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供体骨髓源性DC使之表达ICOS胞外区;将供体DC于肾移植前24 h经股静脉注入受体为实验组,未注射DC的受体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移植肾存活时间.术后第20 d,MTT法检测受体脾细胞对供体及无关抗原刺激的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移植.肾存活时间显著延长[(23.2±3.08)d与(8.5±1.4)d],P<0.01).术后第20 d,实验组脾细胞对供体抗原刺激的反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0.37±0.06)与(0.84±0.12),P<0.01,而对无关抗原刺激的反应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0.76±0.11)与(0.69 4-0.09),P>0.05.结论:I-COS胞外区基因修饰的供体DC可以明显延长大鼠移植肾存活时间.
作者:范明齐;冯嘉瑜;肖亚;黄赤兵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了解首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对胰岛素的认识及焦虑情况调查,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56名首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问卷形式调查胰岛素治疗相关知识的认识,并用SPSSⅡ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焦虑总分与国内正常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付费间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焦虑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51%患者对胰岛素缺乏基本认识,认为胰岛素治疗意味着病情加重;63%患者不愿意一辈子都打针,对胰岛素注射表示担忧;近30%患者认为注射胰岛素影响社交.结论:首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充分认识到首次接受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影响,消除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及早接受胰岛素治疗,提高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徐灵莉;皮远萍;王国碧;刘晓玲;吴静;刘德线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价值.方法: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300型内镜专用氩气刀,对经病理学证实的消化道息肉进行氩离子凝固术.结果:23例患者共78枚息肉,其中59枚为扁平、广基息肉,经内镜氲气刀治疗.另19枚有蒂息肉在内镜圈套治疗时采用内镜下氩气刀配合治疗.全部治愈.每枚息肉根据其部位、大小决定氩离子凝固次数,一般经1~7次凝固息肉皆变平,每次内镜多可处理10枚息肉,息肉超过10枚者宜分次进行治疗.结论:内镜下氩气刀对消化道广基、扁平息肉或息肉样隆起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佳,安全性好,副作用少,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原;赵逵;吴会超;龙小英;王海波;熊弦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经验,探索乳糜尿的微创治疗新途径.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经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患者共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38~60岁,平均48岁,8例手术成功,1例因肾蒂粘连较重改开放手术.观察了后腹腔镜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65~105 min,平均时间70 min,术中出血约50~100 ml,术后乳糜尿消失,随访2~24个月无复发,住院时间5~7 d,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野清晰,淋巴管结扎可靠,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王明;苟欣;吴小候;刘朝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速眠新Ⅱ与安定复合麻醉对牙周手术实验中Beagle犬的麻醉效果以资参考.方法:成年健康雄性Beagle犬,按速眠新Ⅱ0.05、0.1、0.15ml/kg辅以安定0.3ml的剂量,臀部肌内注射(联合用药组),追加剂量为首次用量的1/2.单纯速眠新Ⅱ按0.05、0.1、0.15 ml/kg的剂量为对照,追加次数视情况而定.比较各组Beagle犬麻醉诱导期、初次麻醉维持时间及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差别.结果:联合用药组各剂量诱导期分别为(11.00±1.41)min、(9.00±0.82)min、(12.75±0.50)min,初次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29.75±6.65)min、(46.00 ±5.29)min、(45.25 ±6.02)min,术中追加1次可再延长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38.75±3.50)min、(45.25±4.03)min、(37.25±2.75)min.单纯速眠新Ⅱ的麻醉诱导期分别为(15.75±2.50)min、(14.25±2.99)min、(14.50 ±2.08)min,初次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20.75±5.19)min、(20.5±3.42)min、(22.25±5.19)min,术中麻药追加次数不定,实验犬死亡数为2只.联合用药组与单纯速眠新Ⅱ各组间诱导期经t检验.速眠新Ⅱ0.1 ml/kg辅以安定0.3 ml的剂量(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纯速眠新Ⅱ的初次麻醉维持时间经t检验(P<0.05).结论:速眠新Ⅱ0.1 ml/kg辅以安定0.3ml的剂量复合麻醉时协同效果比单用速眠新Ⅱ更满意,术后苏醒快,可靠性高,不良反应少,利于较长的Beagle犬牙周手术实验.
作者:杨霁;宋锦磷;高翔;李发琪;王智彪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研究hepaCAM基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运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pEGFP-N2-hepaCAM质粒转入T24细胞株,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株;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目的基因和蛋白表达;MTT法及克隆形成实验研究hepaCAM基因对T24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RT-PCR技术测定周期调控蛋白CyclinD1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到hepaCAM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MTT检测转染hepaCAM基因的细胞生长速度较对照组和空载体组明显减慢(P<0.01),克隆形成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P<0.01).细胞周期中G0/G1期比例明显增高(P<0.05),而S期比例减少;CyclinD1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HepaCAM基因通过阻滞细胞于G0/G1期,减少CyclinD1 mRNA表达,抑制T24细胞的增殖.
作者:杨超;吴小候;罗春丽;蔡晓钟;吴绮思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病原因、监测方法、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3例SAP并发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SAP并发DVT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股静脉置管、长期卧床、血液高凝状态.经抬高患肢,抗凝、溶栓治疗7~14 d治愈12例,占92.31%(12/13),1例治疗23 d后好转,无1例并发肺栓塞及死亡.结论:SAP是DVT的高危致病凶素,其中长期留置股静脉置管是主要诱发因素.早发现、早期抗凝溶栓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安代红;余应喜;赖苏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睾丸特异性蛋白FSCB(Fibrous sheath CABYR binding protein)在精子内的精细动态表达和迁移过程,并研究该蛋白在正常和畸形精子中的形态定位特征.方法:应用过碘酸-希夫氏染色获得鼠睾丸曲精小管上皮中精子发生的时相性背景特征,然后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FSCB蛋白在睾丸和精子内的动态表达和迁移过程进行观察.结果:FSCB初表达于长精细胞的第11步(时相Ⅺ),呈胞浆内弥漫性染色;随之从第11步(时相Ⅺ)至第15步(时相Ⅵ)表达逐渐加强;在精子形成的第15步(时相Ⅳ至时相Ⅵ)FscB开始向精子鞭毛迁移,终于第16步(时相Ⅷ)FSCB蛋白整体局限定位于睾丸精子鞭毛上,胞浆内荧光染色消失.进一步研究显示该蛋自在正常精子中定位于鞭毛主段、精子头部、鞭毛颈段、中段和末段均无表达.在畸形精子中,该蛋白表达存在3种异常改变:①鞭毛内无阳性表达;②表达节段前移并缩短,提示这类精子缺乏中段;③呈现间断分布的串珠状改变.结论:FSCB是纤维鞘的重要组成蛋白,在精子纤维鞘形成的后期装配于其表面,可能是纤维鞘生物合成的后装配步骤.该蛋白在畸形精子中存在明显表达异常,其表达异常与精子运动功能之间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李彦锋;何畏;张军;张克勤;梁培禾;孙中义;刘顺利;靳风烁;Charles J.Flickinger;John C.Herr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卒中占死亡原因第二位,约30%的存活者留有长期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人们对躯体功能障碍,如: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排尿障碍等较为重视,但卒中后认知障碍尚未引起普遍关注.卒中后认知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卒中患者发病后立即予以奥拉西坦短期干预,发现对卒中后认知功能有积极影响.
作者:李静;吴业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适用于食管切除术后病人更理想的雾化吸入方案,以促进病人有效排痰,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2008年1月~6月行全麻开胸食管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0.45%氯化钠作为湿化剂持续24 h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作为湿化剂行氧气雾化吸入4次/d.15min/次,并根据痰液的黏稠度增加雾化吸入次数.结果:两组病人在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后血气分析结果提示pH、PO2、PCO2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湿化适中例数多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湿化不足例数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湿化过度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切除术后病人采用0.45%氯化钠早期、持续氧气雾化吸入不仅降低痰液的黏弹性.还可维持血中氧分压的稳定.
作者:唐文凤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肺功能改变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入我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82例在确诊当天行肺功能检查,并以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结果:急性胰腺炎反应肺通气功能的指标FVC、FEVI、FEVI/FVC、MVV等均没有明显改变(P>0.05);而反应换气功能的DLCO、DLCO/VA和反映小气道功能的FEF25、FEF30、FEF75均有受损表现(P<0.05).DLCO、DLCONA、FEF25、FEF50、FEF75均和Ranson标准及APACHE Ⅱ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并且在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组和非肺损伤组肺换气功能指标有差异(P<0.05),DLCO影响肺损伤发生的OR值为0.755,95%CI为0.689~0.821.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换气功能及小气道功能障碍,其障碍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并且肺换气功能也可能是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判断的一个标准.
作者:劳有益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应用腹腔镜和一次性管状吻合器,对18例低位直肠癌行超低位结肛吻合,随访2~12月.回顾性分析其术中出血量、切缘癌残留、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结果:全组病例平均出血86ml,无切端癌残留,无大便失禁,无吻合口漏,无手术死亡,肿瘤局部无1例复发.结论:遵循肿瘤根治的原则,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出血少,能保留患者的肛门排便功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贾映东;王子卫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接受单剂量和多剂量注射国产盐酸纳美芬后的人体药代动力学.方法:30名志愿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3组,每组分别静脉推注0.5、1、2mg盐酸纳美芬注射液,采用LC-MS/MS以纳络酮为内标测定其血浆和尿药物浓度.用3P8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求出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其Cmax分别为(1.74±0.48)μg/L、(4.17±1.08)μg/L、(7.88±2.89)μg/L,t1/2β分别为(12.83±3.98)h、(12.6±6.4)h、(10.58±3.74)h,V分别为(3.45±0.16)L/kg、(4.11±0.0716)L/kg)、( 4.25±0.56)L/kg;CL分别为(0.81±0.11)L/(h·kg)、(0.85±0.15)L/(h·kg)、(0.87±0.11)L/(h·kg);AUC0-∞分别0为(21.62±9.34)(ng/L)*h、(24.89±8.52)(ng/L)*h、(35±11.2)ng/L*h;尿药累计排泄率分别为(78±21)%、(71±29)%、(78±19)%.结论:国产注射用盐酸纳美芬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房室模型特征.在静脉推注0.5~2.0 mg剂量范围内药物体内过程呈线性动力学特征.
作者:章成;黄文祥;罗涛;范琦;袁佩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从喉癌组织中HPV16 E7蛋白的原核克隆及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HPV16 E7基因,经BamH Ⅰ和Hind Ⅲ双酶切后插入相同酶切pET28a(+)载体,转化JM109感受态细胞,并进行阳性克隆筛选.经IPTG对重组质粒进行蛋白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目标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28/E7、HPV16 E7融合蛋白在BL21(DE3)菌株中高效表达.结论:HPV16 E7融合蛋白的表达为进一步深入研究HPV16E7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细胞转化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姜海蓉;彭方毅;刘芳;杜志银;林治华;彭方亮;赵卫兵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