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检测CEA、CA19-9、CA50对老年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孙浩;罗文军;吴晓春

关键词:胆管癌, 肿瘤标志物, CEA, CA19-9, CA50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老年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法对35例老年胆管癌患者和31例胆管良性疾病患者静脉血清中CEA、CA19-9和CA50进行测定.结果:诊断胆管癌血清CA19-9、CA50的敏感度较好,分别为80.00%和91.48%;血清CEA的特异度好,为87.10%;联合检测并联法优于串联法,敏感度保持在88.64%,准确度增加.结论: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老年胆管癌的诊断具有协同作用,准确度增加,降低了漏诊率和误诊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肝素与高龄PCI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PCI术后使用肝素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及注意事项.方法:比较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的使用剂量、观测指标及各自特点.结果:高龄患者,尤合并消化道疾病者,PCI术后使用肝素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结论:拟行PCI术的患者,尤高龄者,应行全面的评估,特别是消化道疾病史.在应用肝素时应酌减剂量及严密监测实验室指标,以便及时防治,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作者:李骊华;覃数;马康华;雷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Survivin、P16INK4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新的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抑癌基因P16INK4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survivin和P16INK4a在56例NSCLC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抽取12例非肺癌的肺部良生病变手术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NSCLC组织中survivin阳性率64.3%、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8.3%)(P<0.01),P16INK4a在NSCLC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失表达率分别为51.8%、16.7%(P<0.01).NSCLC组织中survivin阳性率和P16INK4a失表达率均与NSCLC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Survivin在NSCLC组织中P16INK4a表达阳性和阴性病例,阳性率分别为40.8%(11/27)和86.2%(25/29)(P<0.01),且表达呈负相关(r=-0.459,P<0.01).结论:在NSCLC中survivin的过表达和P16INK4a的失表达提示二者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细胞增殖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同时检测survivin、P16INK4a的表达状态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韩晓黎;江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后牙残根核桩冠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

    目的:建立上颌第一磨牙残根桩核冠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便对后牙残根核桩冠修复后的应力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CT扫描,Mimics软件和Abaqus软件的CAD进行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创建.结果:建立了上颌第一磨牙残根桩核冠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建立的后牙残根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高度的几何相似性和力学性能相似性,可以用来进行后牙残根核桩冠修复后的力学研究.

    作者:付钢;任嫒姝;王璐;黄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尼莫地平对糖尿病大鼠海马突触素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糖尿病大鼠海马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尼莫地平组.建立STZ糖尿病大鼠模型,尼莫地平干预12周,Morris水迷宫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观察大鼠海马突触素蛋白表达,RT-PCR检测突触素mRNA水平表达变化.结果:尼莫地平组与糖尿病组比较,Morris水迷宫测试中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中心区停留时间百分比和通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加(P<0.05),突触素蛋白和mRNA表达均增加(P<0.05).结论:尼莫地平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使海马突触素表达增加有关.

    作者:高原;肖谦;赵柯湘;高爱滨;吴绮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Survivin与基因治疗

    Survivin是1997年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s)家族的一个新成员,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结构,特殊的组织分布及明显的抗凋亡作用,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基因治疗是指以DNA重组,基因转移,基因克隆和表达等技术,将遗传物质转入机体细胞,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其关键是目的基因(靶基因)的选择.本文所涉及的survivin是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现将survivin的功能及与肿瘤的关系及其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曾柯;杜虎;吴小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乳腺疾病钼靶摄影诊断误诊分析(附47例报告)

    目的:进一步提高乳腺疾病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47例钼靶摄影误诊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为良性病变的恶性肿瘤26例(A组),误诊为恶性病变的良性病变21例(B组).A组钼靶摄影表现:肿块影15例,结节影5例,团片状影2例,未见明显异常4例.B组:肿块影11例,小结节影6例,放射状条索影1例,片状影1例,钙化2例.结论:分析钼靶摄影片时,强调与临床、彩超相结合,可减少误诊,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朱明霞;欧阳羽;谭欢;娄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比较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和常规的开放式气管切开术(OT)在S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来评价PDT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性研究方法比较PDT组和OT组在住院期间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操作相关的死亡率和操作时间.结果:PDT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操作相关的死亡率明显低于OT组(P<0.05),PDT组操作时间6~11分钟,平均8.43±1.70.OT组操作时间14~35min,平均24.45±6.27.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并发症发生率低、在SICU危重患者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者:凌平;陈晋;张清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3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0例,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3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采用起搏标测和(或)激动标测,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采用Carto系统标测.平均随访28±17月,观察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①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率90.9%(30/33),失败3例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远期成功率87.9%(29/33),复发1例为致心律失常右室性心肌病;②所有成功病例在消融过程中均有心室反应;③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高;消融过程中出现心室反应可能是成功的指标.

    作者:刘增长;殷跃辉;佘强;兰先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低氧诱导因子1α对小鼠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 α)对小鼠宫颈癌皮下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宫颈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次γ射线大剂量照射组、小剂量分次照射组、大剂量照射联合高压氧组、小剂量分次照射联合高压氧组,采用不同的方案进行体外放射治疗.免疫组化法测定放射治疗后移植瘤内的HIF-1 α、bcl-2的表达水平,观察各γ射线处理组照射后移植瘤的抑瘤率,并对HIF-1α与bcl-2的表达及抑瘤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IF-1 α的表达与移植瘤抑瘤率呈负相关(r=-0.514,P<0.05);与Bcl-2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抑制HIF-1 d的表达可提高肿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该效应可能与Bcl-2表达无关.

    作者:刘方欣;张玉诺;李晓愚;任庆兰;彭志平;李少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腹腔镜不同气腹介质对人宫颈癌细胞株CaSki体外生长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不同气腹介质对人宫颈癌细胞株CaSki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aSki细胞,模拟腹腔镜建立CO2气腹和N2气腹处理细胞,另设未处理组为对照.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及电镜比较各组CaSki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处理后48h起CO2促进CaSki细胞生长,N2组在处理后48~72h短暂抑制细胞增殖;CO2组G2-M期细胞明显增加;CO2组细胞见明显核分裂像,N2组可见线粒体肿胀,核周间隙扩大.结论:CO2气腹促进CaSki细胞生长,而N2气腹则起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干晓琴;姚珍薇;王华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糖皮质激素鼓室给药治疗突聋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急诊,有报道称其年发病率在十万分之五到二十之间[1],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中到重度的感音神经性聋,单侧多见,可伴有眩晕及耳鸣.突聋的病因仍未明,关于其发病的过程,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各种原因导致内耳血管栓塞,痉挛,管壁水肿等,引起内耳局部细胞缺血缺氧性损伤.

    作者:柳庆君;胡国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应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结核病发病率进行预测

    目的:探讨灰色预测模型GM(1,1)在时间序列资料中的应用;建立结核病登记发病率的预测模型.方法:利用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于1993~2003年登记的结核病发病率资料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即残差GM(1,1)模型,并对2004年结核病登记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残差GM(1,1)模型为:(X)(1)(k+1)=89.5776e0.0392k-85.0913+8(k-1)1.6435e-0.306.8k,1993~2003年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0.05,关联度>0.6,小误差概率P>0.8;2004年结核病登记发病率预测为5.2942/10万,相对误差为0.0461,修正后的相对误差为0.0121.结论:残差GM(1,1)模型拟合效果结果较为理想,是一种短期内预测精度较高的预测模型.

    作者:易静;杜昌廷;王润华;刘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应用锁骨钩板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均为TossyⅢ型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应用锁骨钩板固定治疗.所有病例均直接修复断裂的肩锁韧带.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6~18月,平均为12月.结果按karlsson标准进行评价,优良22例,满意9例,差0例.患者无感染,无金属内植物折断及松动,肩锁关节无再脱位.结论:锁骨钩钢板固定可靠,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可靠的方法.

    作者:李波;刘星和;彭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机械通气患者两种管饲营养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机械通气患者两种不同管饲营养方法的效果.方法:将50例需经鼻胃管行胃肠内营养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滴注法管饲营养液,对照组使用灌注法管饲营养液,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腹胀、恶心呕吐、胃食道返流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腹胀、恶心呕吐、胃食道返流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在观察组分别为24%、4%、10.7%和12%,对照组分别为80%、20%、34.3%和32%,统计学处理发现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滴注法管饲营养液,能明显降低患者腹胀、恶心呕吐、胃食道返流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刘雨村;丁敏;彭其玉;黄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小金丸软胶囊中阿魏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小金丸软胶囊中阿魏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TM C18(4.6×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醋酸水溶液(25:75),流速为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320nm.结果:阿魏酸在3~18μg/ml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00708.7X+24(r=0.9991),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1.86%,n=5).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小金丸软胶囊中阿魏酸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王欣;刘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结核分枝杆菌复活促进因子B的原核表达、鉴定和纯化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复活促进因子B(RpfB)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中扩增出RpfB基因(1089bp),然后用双内切酶消化后,与同样酶消化的pET32a(+)载体连接,转入大肠杆菌Top10;阳性克隆用酶切和DNA测序鉴定.测序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到的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由T7启动子调控表达了RpfB蛋白;利用Western-blot法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后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结果:双酶切鉴定所切下的片段大小与理论值相符,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经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均发现61KDa处有特异性蛋白条带.结论:成功克隆并构建了RpfB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RpfBv,并获得了高纯度的重组蛋白,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蕾;何永林;张黎;辛渝;朱道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结肠癌中有丝分裂关卡基因hsMAD2表达的分析

    目的:研究结肠癌组织中有丝分裂关卡基因HsMAD2的表达.方法:采用定量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18例结肠癌及正常结肠组织中hsMAD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以hsMAD2基因mRNA拷贝数/GAPDH基因mRNA拷贝数比值为hs-MAD2基因mRNA水平的相对定量值.结肠癌和正常组织中的hsMAD2基因mRNA拷贝数/GAPDH基因mRNA拷贝数比值分别为0.1235±0.0752和0.0312±0.0598.hsMAD2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结肠癌中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结论:hsMAD2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癌细胞的异常增殖有关,是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原因,可为临床结肠癌的治疗提供有效的靶点.

    作者:施琼;翁亚光;蒋洪彦;徐远久;刘子杰;刘青松;蔡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RP-HPLC法同时测定清胰汤颗粒中栀子苷、芍药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清胰汤颗粒中栀子苷和芍药苷含量的RP-HPLC测定方法.方法:Angilent Eclipse XDB-C18柱(4.5×1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12:88,V/V),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30nm,柱温:30℃.结果:栀子苷和芍药苷得到完全分离,两种成分线性关系良好.栀子苷高、中、低3个浓度平均加样回收率(n=3)分别为106.2%,97.5%,98.1%,RSD分别为0.96%,1.23%,1.62%;芍药苷高、中、低3个浓度平均加样回收率(n=3)分别为101.3%,99.5%,98.2%,RSD分别为1.19%,1.33%,1.58%.结论:本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周卿;兑丹华;代广会;尚京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重组蛋白F3T7的亚克隆、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的初步鉴定

    目的:克隆编码F3T7的DNA序列,获得融合蛋白F3T7,研究其F3T7的功能.方法:采用亚克隆技术获得原核表达载体PET32a(+)-F3TwM法测定F3T7的抗血管活性.结果:F3T7具有特异结合血管内皮细胞能力,并抑制其增殖和新血管生成.结论:初步表明F3T7仍具特异结合血管内皮细胞,抑制新血管生长的能力.

    作者:刘洋;何爱彬;李甲初;蒋雪;曾昭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清ALP、GGT、AFU、5'-NT联合检查诊断肝病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中的酶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原发性肝癌组40例、转移性肝癌组30例、其它肝病组40例与、正常对照组40例血清标本中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α-L-岩藻糖苷酶(A-FU)和5'-核苷酸酶(5'-NT),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转移性肝癌组中血清酶测定结果显著高于其它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ALP、GGT、AFU、5'-NT诊断肝癌(包括原发与转移)的阳性率分别为92.2%、91.4%、80.0%、75.7%,与其它肝病组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ALP、GGT、AFU、5'-NT诊断肝癌的特异性分别为86.4%、82.5%、86.4%、87.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的酶对肝癌起预警作用,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白垚;陈辉;张怡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