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良;黄孝庆;刘渝
目的:观察骨科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5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不同时间点红细胞流变学特征以及术前和手术结束时红细胞压积和钾离子浓度变化.结果:实验组洗涤前红细胞聚集性增加,变形性下降,经过洗涤处理后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洗涤前相比,实验组洗涤后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而钾离子浓度明显降低.结论:骨科手术中,输入洗涤后的自体血液对机体整体血液流变学特性不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作者:但伶;季道如;黄燕;陈玉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液对IVF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2月因单纯输卵管因素在我所接受IVF-ET助孕的438个周期.分组标准:助孕前B超或输卵管造影提示单(双)侧输卵管积液者为A组(147个周期),助孕前已行双侧输卵管切除者为B组(50个周期),输卵管阻塞无积液者为C组(241个周期),比较各组间Gn用量、获卵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不良妊娠发生率.结果:A组、B组与C组Gn用量、获卵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不良妊娠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输卵管积液患者IVF-ET助孕不良妊娠发生率高于无积液患者.
作者:陈巧莉;曾品鸿;裴莉;叶虹;黄国宁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死亡人数逐年提高.
作者:刘世会;胡自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评价131I-MIBG核素显像对肾上腺髓质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观察12例原发性高血压(对照组)、21例嗜铬细胞瘤及15例肾上腺髓质增生患者(后两组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131I-MIBG肾上腺髓质显像的结果,并与CT、B超等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采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肾上腺(包括腺外嗜铬细胞瘤组织)与本底及心肌的摄取比值.结果:131I-MIBG核素显像:嗜铬细胞瘤组11例呈一侧肾上腺区域异常放射性浓聚,2例为腺外异常放射性浓聚影(术后证实为腺外嗜铬细胞瘤),3例单侧肾上腺异常放射性浓聚伴全身多处异常放射性浓聚(术后证实为单侧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伴转移),3例为一侧肾上腺清晰显影,2例仅表现为隐约显影(术前被诊断为正常),本组阳性检出率为90.5%;增生组8例表现为一侧肾上腺清晰显影,3例双侧肾上腺清晰显影,4例表现为双侧肾上腺仅隐约显影,阳性检出率为73.3%.摄取比值计算:上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嗜铬细胞瘤组明显高于增生组(P<0.01).结论:131I-MIBG核素显像对定位、定性诊断肾上腺髓质病变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首选功能检查方法,ROI技术定量分析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并有利于鉴别病变性质.
作者:段东;李建国;朱玉泉;雷成明;陈祥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9岁.因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4天入院.既往体健,口服避孕药10月.起病2天后被收入其他医院,院外查体:意识昏睡,颈阻(+),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作者:苏海;孙晓川;唐文渊;朱继;杨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45岁以下自发性脑出血(SICH)病人的危险因素、临床及生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SICH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结果:危险因素:高血压28例(40%),经常吸烟19例(27%),长期饮酒14例(20%).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6例(51%,左侧19例、右侧17例),脑叶19例(27%),脑干7例(10%),脑室3例(4%),小脑1例(1%),多灶4例(6%),破入脑室10例(14%).57例(81%)预后良好,死亡8例.30例中有7例(23%)TC≤4.128mmol/L.血WBC≥10 X 109/L者平均住院日较WBC<10×109/L者明显延长.12例(17%)WBC>20×109/L者预后差.结论:45岁以下人群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与高血压、吸炯和长期饮酒有关;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区多见.TC降低可能与年轻人脑出血有关.血WBC计数对预后评价有帮助.
作者:慎松;张拥波;李光勤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酵母硒(Yeast-based selenium,Se)对卡介苗(BCG)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4组:A组BCG皮内接种+喂硒、B组BCG皮内接种、C组单纯喂硒、D组对照组(control).于接种4周、8周后取单个脾淋巴细胞,通过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timulation idex,SI)、IL-2、IFN-γ、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力及淋巴细胞颗粒酶B及穿孔素的表达量来评价机体抗结核的细胞免疫能力.结果:6项指标A与B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SI、IL-2、IFN-γ、CTL杀伤活力,免疫4周后分别为2.61±0.24、(172.56±9.34)pg/ml、(131.89±3.32)pg/ml、(43.91±3.21)%(8周值分别为2.32±0.31、(138.04 4-9.67)pg/ml、(129.17±2.41)pg/ml、(39.92±6.45)%,均显著高于B组(4周值:(1.62±0.14)、(134.06±9.60)pg/ml、(105.89±4.62)pg/ml、(30.46±7.97)%;8周值:1.61±0,19、(101.42±7.76)pg/ml、(102.00±5.41)pg/ml、(28.14 ±5.70)%),P<0.05.结论:BCG与硒酵母有免疫协同作用,能诱导机体产生较强的抗结核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
作者:李惠;卢贤瑜;王利娴;阳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急性周围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17例急性周围动脉栓塞患者,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术后行溶栓、抗凝、祛聚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10例;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4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2例;术后再栓塞6例;出现循环衰竭9例;截肢8例,截肢率为7.8%;导致死亡14例,死亡率为11.9%.结论:导管取栓和术后抗凝治疗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重要手段,而对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预防和及时处理是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及截肢率的有力保障.
作者:李敏;罗凤;黄思凤;黄淑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问质瘤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扫描资料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肿瘤位于食道1例,胃8例,肠系膜7例,空肠2例.良性6例,恶性12例,其恶性征象:①肿瘤呈分叶;②瘤体内有大片坏死;③瘤体内或瘤旁常伴丛状或扭曲的新生小血管和增粗的供血动脉;③邻近组织侵犯和(或)远处转移.本组CT定位准确度为61.1%(11/18).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肿瘤为良性4例,增生活跃2例,恶性12例.结论:螺旋CT扫描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判断和肿瘤的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李咏梅;罗天友;吕发金;吴景全;向东;史斌;方维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置管与外周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71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心静脉置管组37例,外周静脉置管组34例.结果:中心静脉置管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4.6%(35/37),外周静脉置管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1%(33/34),P>0.05.中心静脉置管中位留管时间为91天,外周静脉置管中位留管时间为5天,P<0.001.中心静脉置管组没有1例发生化疗所致栓塞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而外周静脉置管组则有64.7%的病例发生化疗所致药物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长期保留,在肿瘤病人的化疗、抢救和高营养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景然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倒流性疾病占下肢静脉疾病的绝大多数,直到Kistner[1]正式提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 deep venous insufficiency,PDVI)的概念后,国内外学者才对PDVI的发病机理和治疗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何阳;赵渝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4(AQP4)在大鼠胰腺的表达和分布特点,为研究胰腺的分泌及调节机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AQP4及其mRNA在胰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AQP4在胰腺外分泌部腺泡细胞膜上表达较弱,而在胰岛内分泌部细胞有明显的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呈小泡状;原位杂交显示,AQP4mRNA在外分泌部腺泡细胞有较弱的表达,在胰岛的内分泌细胞胞浆中有明显的表达.结论:根据AQP4及其mRNA在胰腺的表达和分布特点,提示其参与了胰岛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激素过程中水和电解质平衡的精细调节;而AQP4可能对胰腺外分泌过程的调节作用较小.
作者:汪克建;孙善全;冉建华;陈海;谭戈;杨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基底穿刺途径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在影像监视下经椎弓根基底部穿刺的安全操作范围.方法:12具成人防腐(T4~L5)脊柱标本,螺旋CT扫描后测量经椎弓根基底穿刺角度、基底部大小.运用统计软件系统比较各参数的变化.结果:椎弓根基底夹角T4~T8逐渐减小,T9~L5逐渐增大.椎弓根基底大小T4~L5逐渐增大.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男女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4~L5行椎体成形术时,L4~T8可经椎弓根基底入路,T9~L3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经椎弓根或经椎弓根基底入路.L4、L5经椎弓根途径.
作者:徐志强;邓忠良;胡永军;李修洋;王叶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S100蛋白家族是一类非泛素化、EF-手型钙结合蛋白,通过与钙离子及靶蛋白的相互作用,存体内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参与细胞周期活动、细胞分化、肿瘤生长以及细胞外基质分泌活动等过程.
作者:苗静琨;周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有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脾CD4+和CD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2~12周和2~18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和10周达高水平.结论:CD4+T细胞亚群数目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 14-3-3疫苗免疫早期(2~6周)显著增加.
作者:李文桂;王鸿;朱佑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椎间融合器复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rhBMP-2)对山羊颈椎的融合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取30只成年雌性山羊,随机分为三组:n-HA/PA66椎间融合器组、复合rhBMP-2的n-HA/PA66椎间融合器组和自体髂骨组.所有山羊均行颈3~4椎间盘及部分椎体切除术,分别植入n-HA/PA66椎间融合器、复合rhBMF-2的n-HA/PA66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髂骨块,术后4周、12周行X线检查;术后12周行组织学和生物力学评估.结果:12周时复合rhBMP-2的n-HA/PA66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山羊颈3、4椎间均可形成骨性融合,组织学、影像学及生物力学等各项测试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A/PA66椎间融合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和生物力学特性,复合rhBMP-2后使其具有骨诱导性,加快了的椎间融合速度,是一种理想的椎间融合材料.
作者:梁勇;蒋电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对肾移植患者群体反应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作用及治疗效果.方法:57例等待肾脏移植的PRA致敏患者,年龄21~65岁,PRA值为35%~91%,平均为46.7%±29.5%.采用静脉滴注ICIG 5g/d,两周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间隔1周时间.用药开始前检测1次PRA,疗程结束立即再检测1次PRA.结果:57例中有36例患者(63.2%)用药1个疗程,15例患者(26.3%)用药2个疗程,6例患者(10.5%)用药3个疗程.应用免疫球蛋白后PRA降为非致敏48例(84.2%),完全未降3例(5.2%),部分下降6例(10.6%).用药后PRA下降0~61%(平均38.4%±16.3%),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57例患者均进行肾脏移植手术,术前淋巴细胞毒试验(CDC)<10%,均未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2例患者(3.5%)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加用MP及FK506治疗后,急性排斥逆转,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IVIG能有效降低高敏肾移植患者的PRA值,提高肾移植的成功率.
作者:梁思敏;吴小候;尹志康;刘航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内镜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和鼻胆导管引流术(Endoscopic nosalbiliary drainage,ENBD)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7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内镜治疗组37例及对照组40例.内镜治疗组入院后24h内行急诊床旁EST和ENBD,对照组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入院后及入院后48h查血清淀粉酶,并观察入院后腹痛缓解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的情况,住院天数.结果:内镜组入院后48h血清淀粉酶为982±24μmol/L,低于对照组1576±31μmol/L(P<0.05);内镜治疗患者腹痛缓解显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诊EST和ENB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保守治疗,行EST和ENBD时机应在发病72h内,重症胰腺炎均主张行EST和ENBD治疗.
作者:张俊文;高青;陶小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Rasmussen综合征的临床过程及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特征.方法:借助EEG、CT和MRI技术,进行临床观察和药物治疗及复习文献资料.结果:本组2例患儿均经过1~2年的临床随访,进行了必要的辅助检查和正规的抗癫痫治疗,临床确诊.起病年龄分别为2岁2月和6岁8月;以反复局灶性癫痫发作、慢性进行性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和一侧优势的全面性癫痫发作为主,伴进行性偏瘫和认知功能障碍和语言障碍(优势半球受累);EEG示持续性局灶慢活动异常伴后期棘慢波发放;MRI显示逐渐加重的局灶性高信号果影和脑萎缩;常规抗痫疗效差.结论:Rasmussen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局灶性癫痫综合征,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以及脑电图和影像学特征,其病理生理和治疗措施具有研究价值.
作者:梁锦平;冯成功;扬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2月~2006年9月应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1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双手立即干燥、红润.无Homer综合症、血气胸等并发症.平均住院2天.结论: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安全、有效.
作者:李强;杨正宏;吴庆琛;汪斌;秦治明;杜铭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