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冰;崔同军;任彩虹;张雁雁;冯亚民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外血肿误诊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复习8例误诊病历.结果:本组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头外伤后初期头CT未见异常,伤后4周出现类似头外伤综合征,应及时复查头部CT,避免误诊误治.
作者:曾彪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冲突是一种被对方感知到的敌对,对立或想法的抵触[1].它是一种过程,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有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或行为上的矛盾[2].
作者:李影;王瑞峰;王静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现将硒缺乏性骨骼肌病误诊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34岁.因全身广泛性肌痛,HR 100次/min,就诊于多家三甲医院.躯干及四肢近端肌肉对称性轻度萎缩,压痛明显,肉跳感明显,饮水易咳呛,血、尿,肝功、超声波、心、肺X线,喉镜检查均正常;自身免疫病抗体检查阴性.心电图窦性心率,正常心电图.体感诱发电位正常.
作者:王晓龙;马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以下简称甲减)是一种较少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5‰~0.625‰[1],发病率不同与各医院疾病筛查的情况有关.
作者:丁成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对新形势下军队医院护士长如何防范护理纠纷的探讨如下.1 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现状新时期军队医院护理队伍与地方相比,有其特殊性,队伍呈现年轻化及不稳定性.
作者:李敏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儿科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液给药是儿科工作常用的治疗手段.拔针时压迫不当可引起针眼出血、皮下瘀血、穿刺部位皮肤外观青紫、静脉充盈度降低,直接影响以后的再穿刺;直接影响临床治疗,同时也影响护患关系[1].
作者:托娅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对腹腔镜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12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30~52岁.
作者:艾晓丹 刊期: 2007年第23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显著,鉴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特点,如何与老年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作者:邢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侵蚀性葡萄胎的治疗均采用大剂量短疗程化学抗癌药物为主要手段,辅以手术或局部应用化疗的方针,常用的化疗方案有:5-氟脲嘧啶(5-FU) 单联化疗、5-氟脲嘧啶(5-FU)联合更生霉素(KSM)双联化疗等[1].
作者:李永菊;吕春玲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总结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发病率、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对1997-01~2007-03收治的1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观察.结果:HELLP综合征发病率约1.77‰,约占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6.23%,孕产妇死亡率为5.26%,围产儿死亡率26.32%.结论: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定期监测血小板及肝功能,准确记录尿量和尿色是早期发现妊娠高血压并发HELLP综合征的重要环节;早期使用激素,利尿、镇静、解痉等对症处理,尽快终止妊娠是降低母儿病死率的关键;加强病情观察,注重心理护理有利于发现并发症.
作者:施少霞;陈彩芳;杨雪娇;陈映曼;洪敏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采用小儿四肢静脉输液.由于小儿大多数治疗时不合作,静脉穿刺难度大.
作者:白秀珍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对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5-01~2006-07我科收治急性心梗患者80例,男51例,女29例,平均年龄70岁.
作者:杜俊萍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循证护理(EBN)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护理理念,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进行护理决策.循证护理能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同时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大的价值.
作者:刘行芝;何燕;刘静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心理行为反应探讨实施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采取访谈调查心理行为观察法[1],对住院4周以上的31例便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分析.结果:77.4%患者出现焦虑、恐惧,16.1%患者出现抑郁,6.5%患者出现悲哀自怜.结论:同情尊重患者,保持有效沟通交流,细致观察,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可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消除不良的心理行为反应,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马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总结和评价心脏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及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分析我院施行的10例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患者情况,结合有关文献讨论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和抗感染药物预防及治疗的方案.结果:由于采用多种途径并结合患者个体差异调整治疗方案和剂量,患者愈后良好.结论:围手术期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提高心脏移植术后的存活率,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是降低心脏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陈苏宁;文爱东;易定华;俞世强;程亮;杨志福;王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加强化学因素护理职业暴露危险的防范.方法:全面分析护理实践过程中化学因素职业暴露危险.结果:化学物质护理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有消毒剂、麻醉剂、化疗药品;构成职业暴露危害相关因素与暴露接触种类、频率、时间长短、暴露方式、侵入途径有关;职业暴露人体危害表现有显性危害和潜在危害;不同化学因素职业暴露危害程度与相应的暴露时间长短、频率和量等成正相关关系.结论:个体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各个环节的护理实践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化学因素危害的防护原则和对策;管理者应提高化学因素职业暴露危险防护管理的重视程度;切实加强化学因素护理职业暴露危险的个人防护和综合预防.
作者:李丽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闭塞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术已逐渐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肝硬化晚期大出血,具有创伤小,疗效明显,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近年来为临床广泛应用.由于其易出现血腹、血胸及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所以术后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可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桂珍;朱娟;孙淑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达到22.4%~71.0%,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1].
作者:张娜;李秀霞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的护理体会.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各种输液静脉对留置针的选择及穿刺的操作技巧;封管药液的选择和封管方法;静脉留置针在体内的留置时间;堵管的预防和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结果:由于静脉留置针外套管柔软无尖,置于血管内不易刺破或滑出血管,可在血管内保留数天,便于静脉给药[1].结论:近年来,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静脉留置针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对血管刺激性小,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易于固定,便于肢体活动,为输血、输液提供了方便,减轻了危重患者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为患者抢救、用药及补液提供了快捷通道,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利于患者的抢救工作,同时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2].
作者:张建 刊期: 2007年第23期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B病)也称非典型分枝杆菌病,是由于非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肺部病变,与肺结核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极易与肺结核混淆.我市结防所经过痰培养分枝杆菌阳性经菌型鉴定确诊289例,对其中4例NTMB病进行了异烟肼(INH)、链霉素(SM)、利福平(RFP)、已胺丁醇(EMB)的药敏实验,报告如下.
作者:罗道宝;刘岩;扬芳玲;刘小平;李伟峰 刊期: 200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