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第六次科技革命给生命伦理学带来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刘宏颀;邱少倩

关键词:第六次科技革命, 生命伦理学, 生命观, 理论探索
摘要:科学界预见第六次科技革命即将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内到来,这场新科技革命也被称为是一次新生物学革命,将对人类社会的诸多方面产生影响.其也将对生命伦理学带来冲击和挑战:生命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生命神圣性需要重新认识,家庭与生育的观念应更新,婚姻的社会意义需要反思,人为干预生命的伦理制衡,重新审视性别的价值属性.对这些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加强新科技革命对生命伦理学冲击和影响的理论探索,亟需对生命伦理学现有原则和规范进行全面梳理与界定,尽快建立顺应新科技革命发展要求的生命伦理学新框架,与时俱进树立与新科技革命相适应的非自然进化生命观,在突破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生命伦理困境中建构新的哲学理念.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般情绪攻击模型视角下暴力伤医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目的 探讨暴力伤医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防范对策.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分别就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对暴力伤医事件的认知、态度,医务人员医疗执业环境及其对自身职业的认知、态度,患者就医行为以及对医方的认知与态度3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医方与患方对于暴力伤医频发的直接原因,双方的选择基本一致;对于暴力伤医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二者均认为是社会大环境问题,是各种社会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反映;在预防措施方面,双方均认为应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结论 在预防方面,要做到提防可能存在冲动性攻击倾向的个体、减少诱发攻击行为的情景因素、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

    作者:段力萨;冯俊敏;韩晨光;李玉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影响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的相关因素及伦理要求

    目的 探讨影响经颅多普勒检测的相关因素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方法 对本科室就诊的46例需进行TCD检测的患者,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及特点,排除不良影响因素,进行优质服务,采取正确、熟练的检测方法,出具高质量的检测报告.结果 46例患者均检测过程顺利,获得了相对准确的检测结果及客观的疾病信息.结论 做好经颅多普勒检测要求检测人员要增强服务的主动性,提高医德修养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作者:陈尔秀;白小燕;古长维;裴红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论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现代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现代医学健康思维的日趋全方位、多层次,现代医学对人类疾病与死因结构认识的改变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提出挑战.为适应这一挑战,有关机构制定了中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目标,为了达到此目标,提出以下构想:整合人文学科课程体系结构;加强人文学科课程内容融合;构建人文社科学位管理模式;建立人文学科实践教学环节;完善人文素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师资建设,这将对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任天波;徐萍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清单式管理与护理风险防范

    通过对护理风险管理中清单式管理手段的分析,从护理岗位设置中的清单式管理、护理服务中环境及设备因素的清单式管理、护理操作技术中的清单式管理、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清单式管理等方面提出护理风险管理策略:按照护理风险管理不同阶段,即护理风险识别、护理风险衡量与评价、护理风险处理及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制定护理相关预案;开展有效的继续教育,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作者:张凤英;冯先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我们在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中的义务

    2013年6月26日,英国政府批准一对夫妻利用三个人的DNA以及新的移植术和体外受精技术来生育一个孩子,从而避免这个孩子从母亲方遗传线粒体病.这是世界上批准这项技术如此应用的第一个国家.这一事实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广泛的报道和讨论.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慎独修养探究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慎独修养的作用.方法 通过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调查慎独在观察新生儿童的病情、护士执行医嘱、独立思考、配合抢救及社会责任养成方面的重要性.结果 慎独是医院中护理人员的人格、素质和价值体能够得以表现的形成过程.结论 护士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能够承受高强度的工作锻炼和技能素质培养,从而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出现差错的可能性.

    作者:张阿妮;姜东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乡村卫生人才道德关系的价值冲突与取向——基于对B市五区县的调查研究

    在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受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乡村卫生人才的道德关系中会产生某些价值冲突,村落社会人际交往和医疗行为中的价值取向呈现二元论趋势,具体表现为:人伦本位主导下个体本位在医疗抉择中的萌芽,熟人社会交往中的情感与理性在医疗行为中的权衡,对德性伦理的践行或多或少地弥补规范伦理在职业道德中的不足.

    作者:梁立智;吕兆丰;王晓燕;韩优莉;黄昊;李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多一些中国话语

    <中国医学伦理学>创刊25年了,正好1/4世纪,不算太长,也不算短.这25年,是我国生命伦理学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就有<中国医学伦理学>的积极参与和独特贡献.25年来,我与杂志编辑部一直保持着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厚爱,也对他们的艰辛和努力略知一二.我谨向编辑部新老朋友致以特别的感谢和敬意!

    作者:沈铭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大专生对安乐死的态度及意向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护理大专生对安乐死的态度及意向情况,为护理伦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长沙市某职业学院的护理大专三年级全体学生共350人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350名护理大专生中,64.9%的学生赞同安乐死,70%的护生表示如果自己患不治之症愿意选择安乐死,如果亲人要求安乐死,45.1%的护生会同意,绝大部分护生认为安乐死应该合法化.而对于对濒临死亡患者实施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的回答,持反对态度者(44.3%和64.8%)均多于持赞同态度者(31.1%和13.7%).男女生在是否同意亲人安乐死方面存在差异(P<0.05),不同家庭住址的学生在是否支持亲人安乐死、是否赞同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方面存在差异(均P<0.05),而是否学习过<护理伦理学>课程的学生除了在是否支持亲人安乐死方面无差异外,其他方面均有差异(均P<0.05).结论 绝大多数护理大专生支持安乐死,且对安乐死意向较明确.应加强对其护理伦理学的教学,积极正确引导护生,使护生对安乐死有科学的认识.

    作者:李九红;任小红;赵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从伦理视角看医疗美容

    医疗美容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阐述医疗美容服务与一般医疗诊治服务的区别的基础上,探讨医疗美容服务对人们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分析医疗美容在快速发展中遇到的伦理难题和解决对策,提出应该对医疗美容伤害进行分级管理,并论述了建立医疗美容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必要性.

    作者:李婷;尹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道德是安身立命的事

    <中国医学伦理学>已经创刊25周年了.25年,是一个世纪1/4的时间,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孩成长为英姿挺拔的有为青年的时间.在这1/4的世纪里,<中国医学伦理学>从创刊走到今天,在社会各界的呵护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终于初成规模.这份期刊的成长历程,见证了中国医学伦理学事业从萌发初创到足够成熟的筚路蓝缕,记载了中国医学伦理学界同仁们的共同奋斗和不俗成绩.

    作者:杨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国家倡导是推动器官捐献工作的关键

    我国器官捐献率极低的困境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和业界的广泛讨论,而打破这一僵局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倡导.其依据是,从伦理角度讲这是国家的必然之义和应有职责;从国际范围讲,国家倡导器官捐献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在我国,推动国家倡导器官捐献应从加强立法、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财政支持、宣传这四个方面着手才能冲破目前的困局.

    作者:李恩昌;柏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慎独精神在院内精神病患者口服药护理中的作用

    通过分析某精神病院口服药护理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强调了慎独精神在口服药护理中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加强护理道德修养、提高护理人员自律意识等途径来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慎独精神.以降低精神病患者错服药的发生率,维护精神卫生事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作者:田玉莲;张建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5年,有你相伴(组诗)

    作者:苗云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期盼中的一期一会

    日子在指尖划过的时候,或风起云涌,或风平浪静.在这样的流年里,在某个时空交汇处,恰有某些特别的东西轻轻的拨动你的心弦,发出美的乐音.

    作者:尹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纳西族东巴医学伦理思想研究

    纳西族东巴医学是中华民族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极其丰富的医学伦理思想:行善原则、诚实原则、敬祖尊师及豁达的生命观等四个方面.深入挖掘和总结纳西族东巴医学中的医学伦理思想,对于培养纳西族医生的职业道德,丰富中华民族医学伦理思想,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洪雷;张宗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大学生体验式生命伦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基本共识.从大学生轻视生命、伤害生命的现状谈起,论述了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生命伦理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大学生体验式生命伦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过程,并从中探讨了体验式生命伦理教育的特点与机制,即一方面,体验式教学的特点与生命伦理教育的原则相契合,能使生命伦理教育的开展更为有效;另一方面,生命伦理教育中的体验活动能激发大学生的生命情感,构建大学生正确的生命伦理观.

    作者:梅思佳;陈庆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第六次科技革命给生命伦理学带来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科学界预见第六次科技革命即将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内到来,这场新科技革命也被称为是一次新生物学革命,将对人类社会的诸多方面产生影响.其也将对生命伦理学带来冲击和挑战:生命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生命神圣性需要重新认识,家庭与生育的观念应更新,婚姻的社会意义需要反思,人为干预生命的伦理制衡,重新审视性别的价值属性.对这些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加强新科技革命对生命伦理学冲击和影响的理论探索,亟需对生命伦理学现有原则和规范进行全面梳理与界定,尽快建立顺应新科技革命发展要求的生命伦理学新框架,与时俱进树立与新科技革命相适应的非自然进化生命观,在突破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生命伦理困境中建构新的哲学理念.

    作者:刘宏颀;邱少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大学英语》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医学教育在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的欠缺、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不足,加之医学人才交流的国际趋势、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使得人文素养的现实需要日趋迫切.而<大学英语>课程传递了大量的医学人文信息,其中不乏一些对医学生成长具有促进作用的教学内容.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理应并且能够肩负起人文素养教育功能,在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端正其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医学道德观等方面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游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杜克大学波蒂事件及研究的可重复性

    美国杜克大学波蒂学术问题事件经历几年的周折与发酵,从专业问题演化成为一个公共议题.杜克事件反映的系列问题并不局限于杜克大学,它给从事复杂疾病研究的科学家树起了一面黄色警告牌:面对医学研究的复杂性,要确保医学研究的可重复性,从而确认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结论的稳健性,终增进人类对复杂生命现象和医学本质规律的认识.

    作者:王炳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