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
目的 编制大学生正能量量表,为测量大学生正能量提供有效工具.方法 根据正能量的定义,并参考相关文献和量表编制大学生正能量初测量表.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19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n =475)确定因子结构,之后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n =723).选取92名大学生间隔三周后进行重测.结果 大学生正能量量表共有19个条目,包含振奋、乐观、幸福、希望、同情5个维度,解释了总方差的60.77%;量表的模型拟合良好(x2/df=3.05,CFI =0.91,GFI=0.93,AGFI=0.90,NFI=0.89,RMSEA=0.06).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5个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70々0.78之间;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7,5个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66 ~0.86之间.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正能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测量大学生正能量的研究工具.
作者:肖慧欣;林修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长期以来,围绕女性性功能障碍是否属于疾病的问题,学界一直存在激烈争论,争议较大的问题是女性性功能障碍是纯粹中立的客观事实诊断,还是随不同的社会、文化而异的价值运作结果.从传统医学和社会建构主义两方面对此问题进行叙述,并做了简要评价.
作者:刘中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课外活动对医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医学生课外活动参与情况调查问卷》和《华瑞职业能力倾向测试量表》等测量工具,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福建某高等医学院校的114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担任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其职业能力要比未担任过的学生要强;在校期间参加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时参加兼职或勤工助学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学院校应开展多元化的课外活动,使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提升职业能力.
作者:柯采茶;刘春扬;肖慧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首先,具体阐述了亚里士多德、康德、辛格及蒙森等古希腊学者关于自主性的哲学演变,指出自主是人们自由选择行为的一种方式,人们按照这种方式确定自己的行为和选择,并终做出决策;其次,从自主的行为、自主的选择和自主的判断三个层面对安乐死中的自主性进行了分析;后,引用恩格尔哈特的观点对自主性与自由的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
作者:刘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为了解医学院校不同年级学生网络行为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方法 调查采用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按年级组织分类调查,以频数分布表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对各年级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类汇总分析,归纳出不同年级学生网络行为的总体特征和差异性.结论 要深刻认识和分析把握不同年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与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作者:赵晓英;丁云鹏;王艳菊;刘鸿齐;李丽萍;李汝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三级医院的医患关系现状及性质评价,探讨改善医患关系的措施.方法 对北京市6家三级医院的593名医务人员和616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务人员对医患关系的评分为2.63分,患者对医患关系现状的评分为3.63份,医患关系呈现出以信托关系为主的多种属性.结论 应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快医疗改革和完善卫生法制建设方面改善医患关系.
作者:苗京楠;王晓燕;张建;刘兰秋;刘扬;郝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说明了临床医师法律素养相关研究的必要性,一方面对临床医师进行有重点、逐层次的调查,初步了解当前状况下医师群体法律素养的大致水平,包括对医疗法规的了解与认知、医疗纠纷发生时的处理方向等,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另一方面针对以上研究所体现出的主要症结并结合现实状况探索出切实有效的培养路径,提升临床医生的法律素养,以期改善医患关系,营造和谐的医疗氛围.
作者:周新宇;尹梅;张雪;曹雪坤;曲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基于《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引入医药典籍、医药案例与辩证哲学理论,挖掘教材中深层次人文教育因素;重视文化符号在天然药物中的特殊意义,拓宽中医药学教学方式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兼顾培养,使人文建设和专业课程形成良性循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作者:杨曦亮;胡霞敏;张永忠;刘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医疗机构临终关怀服务一般情况及从业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的调查,研究上海市临终关怀事业的现状,并从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的角度,探索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瓶颈,提出相应建议.方法 抽取上海市4所已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并对这4所机构中临终关怀服务的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从业人员数量不足,年轻力量缺乏,专业素质偏低,团队构建不完善等问题,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也有待改善.结论 合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公众死亡教育,加快构建高素质专业综合团队,逐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及本土化特点的临终关怀服务.
作者:杜冰莹;荀臻臻;芦方颖;高晗;乔中东;王莲芸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首先介绍了临床药师的发展过程;其次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缺乏统一的入职标准、缺少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职能定位不清晰;后提出了促进临床药师发展的对策:提升临床药师工作规范化,引领临床用药新思维,提升对处方修改的认可度.
作者:于善笑;尹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首先,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医学人文精神是践行新型医学模式的必要条件;其次,具体论述了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及其内涵;后,指出医学人文精神在医学服务中的具体实践,主要体现在:坚持以病人为本,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坚持医学核心价值观,切实保障病人权益;强化人文关怀,做好医患沟通;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学人文精神教育.
作者:贾悦;王祝昕;钟小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社会老龄化对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而我国的临终关怀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善终教育,多渠道培养和培训人才,让社会工作者介入临终关怀领域,宗教界也可参与临终关怀可以为临终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进而有效推动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作者:张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介绍了美国伦理委员会专业认证考试的发展历程、考试的对象、形式、内容,以及考试对认证的伦理委员会成员专业水平及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借鉴国际成熟经验,组织我国的伦理委员会成员专业认证模式,将是我国伦理委员会学科建设的目标.
作者:黄志军;阳国平;王晓敏;袁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通过对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者常面临的诸如保密、知情同意、案主自决等伦理困境的分析,指出社会工作者在处理伦理困境时以保护生命、患者利益优先和医学人道主义原则为指导,做出符合伦理和服务对象利益的选择.
作者:刘俊;武克文;王志中;廉杰;张佩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粪菌移植给许多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领域,但其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面临着交叉感染隐患、临床应用不规范、厌恶心理、患者信息泄漏等问题.从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的角度对这些问题作了思考,提出了如下建议:消除交叉感染隐患、规范临床应用、消除大众对粪菌移植的厌恶心理、保护患者个人隐私,以期促进该技术的规范发展.
作者:严谨;党旖旎;叶峰;张国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首先,分析了儒家忠恕之道的内涵;其次,从两方面,即现代护理所倡导的伦理原则,忠恕而仁对现代护理伦理思想的影响论述了忠恕之道与现代护理伦理思想的契合;后,具体阐述了忠恕之道在现代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表现在:以“忠德”规范护理行为准则,要做到诚实守信、敬畏生命、勤勉审慎;以“恕德”促进护理道德修养,要做到谦和待人、宽厚有容、推己及人.
作者:周霄云;陆泳;张雅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有效的医患交流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部分高品质的医疗保健中它更如同一种医学艺术处于核心地位.大多患者的不满和抱怨常常源于医患关系的破裂,但仍有许多医生高估了自己的交流能力.多年来,频发的伤医事件再次使得医患关系成为热点话题.就国内外关于医患交流的文献报道做了综述,并就如何使得医患交流更艺术进行回顾研究.
作者:张佳钰;梁景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实施同理心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心理及再植指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46例断指再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综合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综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同理心护理干预,采用血管造影术观察两组患者再植断指血运情况,统计血管危象发生率、血管危象指存活率,并采用再植指功能评分表评分,回访术后6个月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综合治疗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5.20%,血管危象指存活率为100%,再植指功能评分提高,术后6个月痊愈率达87%,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理心护理干预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精神及心理不良因素,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减少血管危象发生,有效提高再植断指存活并促进其功能恢复.
作者:王文杰;陈红英;李英;郭俐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生本教育”理念教学法在外科护理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将某护理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96名中专护生分为试验组(48名)与对照组(48名).试验组采用“生本教育”理念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法.结果 实验组教学效果满意度达93.75%,该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外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中采用“生本教育”理念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培养其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作者:董明慧;陈淑芹;范文超;王颖;王丽芹;许娜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从医学生和医生对医学人文教育的需求入手,提出适宜的改进医学人文教育的培养模式的建议,以期提升医学生和医生的医学人文素质.方法对某医科大学318名医学生就医学人文教育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对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课程教师、当地三甲医院的医生和管理人员共计10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学生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均提出了需求.结论改革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的培养模式,将通识教育纳入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建立医学人文终身教育体系,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职业精神,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杨佳;徐一楠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