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替普酶和替奈普酶溶栓治疗对急性次大块肺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安娜;胡中保;肖晶

关键词:Meta分析, 溶栓治疗, 阿替普酶, 替奈普酶, 次大块肺栓塞
摘要:目的 评价溶栓治疗急性次大块肺栓塞(P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阿替普酶和替奈普酶用于次大块PE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截止2014年3月.由2住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统计分析采用RevMan5.2.7软件进行.结果 共纳入8篇研究,总计676例次大块PE患者,其中溶栓组331例,对照组345例.分析显示:溶栓治疗并不能降低患者的早期病死率(RR=0.66;95%CI:0.31~1.40;P=0.28),可能不会降低溶栓后PE的再发生(RR=0.55;95%CI:0.21~1.40;P=0.21),也未增加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RR=1.23;95%CI:0.57~2.68;P=0.60),但会增加次要出血事件发生风险(RR=3.88;95%CI:1.40~10.72;P=0.009).结论 溶栓治疗可能并不能改善次大块PE患者预后,而且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溶栓治疗对次大块PE患者预后影响仍需进一步证实.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871例门诊患者疼痛现状及其相关分析

    目的 全面评估重庆市某三甲教学医院门诊患者疼痛现状,分析易患因素,为个体化疼痛诊疗及无痛医院建设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在统计学专家指导下设计问卷,纳入门诊内科、外科各科室及体检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目前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等资料;并由第三方担任质控监察员,双人数据录入,限期封存数据.结果 有效回收的871份问卷中,以疼痛为主诉就诊者239例(27.44%).就诊时存在疼痛者402例(46.15%).其中轻度疼痛306例(35.13%),中度疼痛61例(7.00%),重度疼痛35例(4.02%);急性疼痛235例(26.98%),亚急性疼痛48例(5.51%),慢性疼痛119例(13.66%).160例体检者中27例(16.88%)有轻度疼痛,5例(3.13%)有中度疼痛;24例(15.00%)为急性疼痛,2例(1.25%)为亚急性疼痛,6例(3.75%)为慢性疼痛.疼痛高发科室以外科为主,骨科疼痛患病率高.女性、离异者总疼痛患病率高,女性、离异、有手术史者慢性疼痛患病率较高;随年龄增加、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降低,总疼痛患病率、慢性疼痛患病率均增加.结论 门诊患者疼痛患病率较高,健康体检人群也存在急性痛为主的轻中度疼痛;疼痛诊疗中应重视性另、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相关因素对疼痛的影响,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急性疼痛需有效处理,以防疼痛慢性化.

    作者:税敏;彭丽桦;闵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帕珠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帕珠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患者合并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耐药性.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收治的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194例,分为帕珠沙星治疗组和左氧氟沙星对照组.对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株进行耐药率分析,并比较其耐药率.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系统对感染的细菌作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帕珠沙星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左氧氟沙星对照组(93.8% vs.83.5%,x2=5.127,P<0.05).葡萄球菌属对帕珠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16.5%和41.7%(x2 =29.979,P<0.0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帕珠沙星的耐药率均明显低于左氧氟沙星(P<0.05);人葡萄球菌、其他葡萄球菌对帕珠沙星的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珠沙星对老年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且耐药性较低,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冉坤;刘红;杨辉;陶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空心螺钉结合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33例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33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其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15~72岁,平均40.3岁.三踝骨折采用Danis-Weber分型,A型9例,B型14例,C型10例.纳入病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所有患者均于受伤后7~10 d肿胀消退后手术治疗.内固定方式外踝均选用接骨板螺钉固定;内踝骨折选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19例,选用双螺纹加压螺钉固定14例;后踝27例选用螺钉固定,6例未行固定.三踝固定顺序:选用外踝-后踝-内踝19例,后踝-外踝-内踝8例.有2例患者下胫腓联合行固定处理.结果 骨折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对术后恢复情况用美国足踝协会(AOFAS)系统评分.3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延迟愈合,经予高压氧治疗及加强换药处理后伤口愈合.所有患者无感染及骨不愈合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均达到临床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AOFAS评分标准平均达到90分以上,疗效满意.26例患者术后1年顺利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结论 三踝骨折应行手术治疗,准确的骨折复位和合适、坚强的内固定,尽早的功能锻炼是治疗关键;内、后踝螺钉结合外踝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可提供坚强固定,适合大多数三踝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杨先腾;田晓滨;胡如印;孙立;韩伟;李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下分型的临床研究

    目的 椎间孔镜下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形式,进行总结分类.方法 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选择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200例,镜下观察椎间盘的变化及其与神经根的关系,根据不同情况分类统计.结果 椎间孔镜下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形式,共分为4种.分别是压迫型105例(52.5%),瘢痕型36例(18.0%),钙化型38例(19.0%),侧隐窝狭窄型21例(10.5%).结论 椎间孔镜为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新的视野,镜下分型更能反映疾病的本质,有望增加对病理过程的理解.

    作者:杨林;鹿洪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三位一体的整体化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社会因素和医疗环境的不断变化,医学教学的内外部环境也产生了变化[1-2].在临床实习中,教员和学员可能面临诸多复杂的问题,如学员面临着就业与考研的两难境遇、面临医疗纠纷及医患矛盾等冲击,这些可影响临床实习,甚至导致临床教学质量下滑.消化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及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临床实习阶段,该阶段是培养学员正确临床思维的重要阶段,是学员成长的必经之路,亦是搭建知识框架使之系统化的一个过程[3].随着消化系统疾病学诊疗新技术不断涌现和发展,短暂的实习阶段要求学员掌握的内容较多而难.如何利用有限的实习时间将课堂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解决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更好地培养学员的临床动手和综合分析能力,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作者:杨敏;何雨芩;郎秀琼;陈强;黄智勇;白智宏;陈东风;王正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继发性内斜视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及手术时机的研究

    目的 分析继发性内斜视手术方式及二次手术前、后双眼视觉.方法 对59例均有外斜视手术矫正病史的继发性内斜视进行手术治疗并观察两次手术术前、术后双眼视觉的变化.结果 对有外转受限和侧方非共同性的患者,采用外直肌复位或缩短复位,不足联合内直肌后徙术,对无外转受限和侧方非共同性的患者,采用内直肌后徙,不足联合外直肌复位或缩短复位术.间歇性外斜视过矫所致的继发性内斜视对双眼视觉损害更大,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直肌复位联合内直肌后徙是治疗继发性内斜视的有效方式,尽早手术治疗,有利于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

    作者:刘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影响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11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射血分数正常HF患者的病历资料,选取资料完整者作为病例组,并调取同时期在我院其他科室住院治疗的射血分数正常的非HF患者的病历资料,选取相等数量的资料完整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射血分数正常HF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效调查了904例患者,其中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52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组增加(OR=1.336,95%CI:1.117~1.597)、女性(OR=2.170,95%CI:1.592~2.958)、肥胖(OR=2.656,95%CI:1.842~3.832)、吸烟(OR=1.636,95%CI:1.106~2.418)、高血压(OR=3.646,95%CI:2.662~4.994)、糖尿病(OR=2.955,95%CI:1.626~5.368)、房颤(OR=3.265,95%CI:1.671~6.379)、冠心病(OR=2.061,95% CI:1.136~3.740)、贫血(OR=2:202,95%CI:1.438~3.373)均为射血分数正常HF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性别、不良行为方式及伴有的相关疾病均可以影响射血分数正常HF的发生,应该综合制订防控措施.

    作者:李晓渝;储岳峰;胡文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单肋间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单肋间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改善重症肌无力(MG)患者术后胸壁慢性疼痛的临床意义,以及其手术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胸外科行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95例,对比分析经右胸前外侧径路胸腺切除(TVAT组)与单肋间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腺切除(VTSI组)的临床与随访资料.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率及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SI组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及慢性胸壁疼痛明显低于TVAT组.结论 单肋间单操作孔径路可减轻MG患者术后疼痛与胸壁感觉异常,安全可行.

    作者:张劲;牛会军;马铮;李昆昆;马国锋;孟胜蓝;杨帆;郭伟;龚太乾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42例FSGS患者根据蛋白尿水平分为活动性FSGS组(n=25)和非活动性FSGS组(n=17),根据临床疗效分为激素治疗有效组(n=22)和激素治疗无效组(n=20),同期选择38例微小病变性肾病(MCD组)、40例膜性肾病(MN组)和4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作为对照.检测各组血清suPAR表达水平及血清清蛋白(Alb)、总胆固醇(Cho)、肌酐(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等临床指标,并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FSGS组血清suPAR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CD组、MN组及健康组(P<0.05);活动性FSGS组患者血清24 hUP、Cr、Cho、suPAR等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和非活动性FSGS组(P<0.05),而血清Alb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激素治疗有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24 hUP、Cr、Cho、suPAR等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激素治疗无效组治疗后(P<0.05),而血清Alb表达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血清suPAR与24 hUP及Cr呈正相关(r=0.436、0.517,P<0.01).结论 血清suPAR可成为判断FSGS疾病活动和观察临床疗效的敏感性实验室指标.

    作者:姜英松;卢松;刘珂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延续分级护理对11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卒中后吞咽障碍可导致食物误吸,发生吸人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患者虽经住院分级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还需要长期的分级康复锻炼才能逐渐痊愈.目前国外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收到满意效果[2],但国内在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尚无完善的方法和指南可借鉴.如何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出院后得到分级康复护理的延续,满足“以患者为中心”的要求及高质量服务已成为新的研究课题.本研究通过对出院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取延续分级护理,探讨其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能力及出院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王爱丽;王燕;梅现红;李保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两种胚胎移植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两种胚胎移植液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13年1~12月在该院治疗的2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试验组112例,使用EmbryoGlue移植液;对照组101例,使用G-2胚胎移植液.结果 两组移植周期数、取卵数、移植胚胎数、每周期移植胚胎数、受精、卵裂和优质胚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0.04% vs.19.27%,48.21% vs.34.65%,32.18% vs.19.80%),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试验组异位妊娠率低于对照组(3.57%vs.1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bryoGlue移植液能提高移植的妊娠率和种植率,减少异位妊娠发生率.

    作者:罗嘉;宋英伟;徐艳霞;李学荣;胡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在慢性静脉性溃疡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 观察静脉性溃疡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VEGFR2)表达情况,从血管再生障碍途径探讨静脉性溃疡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HE染色对比观察溃疡创面组织结构差异;RT-PCR检测VEGFR2 mRNA的相对系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CD34、CD133、VEGFR2表达,评估新生血管形成.结果 HE染色见静脉性溃疡创面鳞状上皮结构破坏严重,底部明显附着炎性渗出物.与正常皮肤对照组比较,静脉性溃疡VEGFR-2、CD34、CD133的表达明显降低.采用RT-PCR检测VEGFR2 mRNA水平,在病程3周至2个月和大于2个月组中,静脉性溃疡表达相对系数低于创伤溃疡(0.407士0.014、0.249±0.088 vs.0.856±0.049、0.985±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和功能受到明显抑制,在损伤局部不能分化形成功能性新生血管,可能是溃疡创面经久不愈的重要原因.

    作者:钟武;杨帆;陈睦虎;吴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脑出血术后合并感染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脑出血术后合并感染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于该院进行诊治70例脑出血手术但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同期的70例术后合并感染的患者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阳性率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感染类型及感染程度者的血清检测水平、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颅内感染者高于肺部感染者,而重度感染者高于轻度及中度感染者,中度感染者则高于轻度感染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脑出血术后合并感染中的检测价值较高,有助于了解感染类型及感染程度.

    作者:张玉林;杨龙;金福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脊髓前动脉侧支循环形成1例报道

    头颈部血管的狭窄或闭塞,可引起相应供血区的临床症状,甚至致命卒中,良好的侧支循环可有效补充血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脊髓前动脉(anteriorspinalartery,ASA)作为侧支循环在多篇文献中有过报道,但图像资料匮乏,现报道1例多层螺旋CT诊断脊髓前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周悦;王东昕;齐恩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遵义市医务人员锐器伤流行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遵义市医务人员锐器伤流行现状,分析锐器伤高危人群、高危环节及高危致伤锐器物种类,为制定区域性锐器伤防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调查问卷,对遵义市14所医院1 200名医务人员过去1年内发生锐器伤情况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 133份,有效回收率94.4%.结果 1 133名医务人员有695人发生锐器伤,共1 871例次,锐器伤发生率为61.34%,发生密度为每年1.65次/人;其中412人发生污染锐器伤,共767例次,污染锐器伤发生率为36.36%,发生密度为每年0.68次/人;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于医生(x2=23.046,P=0.001);低年资、低职称医务人员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折断安瓿、输液、拔针、手术缝合、整理及处理锐器物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环节;安瓿、注射器针头、头皮针、缝合针是高危致伤锐器物种类;锐器伤上报率仅为17.69%.结论 医疗机构应立足于锐器伤分布特征,重点控制锐器伤高危人群、高危环节及锐器物种类,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害.

    作者:周家梅;江智霞;袁晓丽;王汇平;王雨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HIF-1α和MB及eNOS基因多态性与藏族登山运动员表型特征的关联分析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肌红蛋白(MB)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基因多态性与藏族登山运动员表型特征的关系,找出候选基因中有利于高原适应和低氧运动的多态性位点,为运动员早期的科学选材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 依据文献和研究内容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签订知情同意书;进行基本体征及心肺功能和血生化检测;利用候选基因策略,3个候选基因利用HapMap databank共选择14个tSNPs位点,用Taqman探针技术完成了全部有效样本的基因分型工作,采用plink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115例西藏专业登山运动员的临床表型数据及血液样本,终有109例合格的血液样本用于基因分型.对3个候选基因的14个SNPs位点与表型数据的数量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发现eNOS基因上一个SNP与室间隔膜厚度相关;HIF-1α基因的2个SNP与右室流出道,主动脉内径及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相关;而MB上2个SNPs与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及血小板计数显著相关(P<0.05).结论 通过关联分析提示HIF-1a和eNOS及MB上的一些位点多态性与心功能和血液学的一些指标相关.

    作者:巴桑卓玛;邵秀娟;尼玛玉珍;龚嘎蓝孜;多吉卓玛;央拉;柯杨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系统脱敏疗法联合药物干预在磁共振幽闭恐惧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系统脱敏疗法与抗焦虑药物联合运用干预幽闭恐惧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收集该院2013年1~6月幽闭恐惧症64例作为对照组;2013年7~12月85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通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恐惧的程度采取系统脱敏疗法联合药物运用的干预措施,从检查场景图片展示,请完成检查者现身说法,逐步添加情景刺激,和亲自感官体验刺激,重度患者给予以上措施联合药物干预.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4.1%,80例患者顺利完成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取得了良好的图像效果,5例出现严重恐惧症状而放弃MRI检查;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7%,明显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 系统脱敏疗法联合药物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MRI检查中幽闭恐惧症的不适症状,使患者顺利完成磁共振成像.

    作者:邝晓;王秀英;李智;赵建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个体化介入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的随访研究

    目的 比较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个体化介入封堵和外科手术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治疗的pmVSD患儿共109例,其中接受介入封堵治疗61例,外科手术治疗48例,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转归、对心功能(EF、FS)及心电指标(ptfv1、Macruz)的影响,并随访3年,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等检查观察患儿术后疗效及中长期效果.结果 介入封堵组治疗成功率为96.72%,外科手术组治疗成功率为100.00%,介入封堵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2.95%)与外科手术组(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介入封堵组及外科手术组心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封堵组及外科手术组术后心电图ptfv1、Macruz值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术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介入封堵治疗pmVSD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中长期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

    作者:王静;田建伟;张颖;李利;陈元恒;朴龙松;黄丛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遵义市某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危害健康行为与抑郁发生现状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遵义市某职业教育中心学生抑郁与危害健康行为相关性,为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加入危害健康行为内容,于2014年4月在遵义市某职业教育中心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13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该中心学生危害健康行为发生率前三的依次是随地吐痰、每天刷牙少于2次和不及时更换内衣,发生率分别为43.14%、35.14%和33.66%,而其中男生的发生率又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息不规律、酗酒、吸烟、随地吐痰及有性行为经历等5项特征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吸烟、酗酒、随地吐痰、作息不规律是学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趋势性x2检验发现抑郁发生率随危害健康行为种数增加而增大(x2 =55.687,P<0.05).结论 该职业教育中心学生抑郁与危害健康行为发生率较低,应紧抓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针对抑郁独立危险因素进行纠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吴永亮;谢军;胥思丽;陈济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阿替普酶和替奈普酶溶栓治疗对急性次大块肺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溶栓治疗急性次大块肺栓塞(P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阿替普酶和替奈普酶用于次大块PE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截止2014年3月.由2住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统计分析采用RevMan5.2.7软件进行.结果 共纳入8篇研究,总计676例次大块PE患者,其中溶栓组331例,对照组345例.分析显示:溶栓治疗并不能降低患者的早期病死率(RR=0.66;95%CI:0.31~1.40;P=0.28),可能不会降低溶栓后PE的再发生(RR=0.55;95%CI:0.21~1.40;P=0.21),也未增加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RR=1.23;95%CI:0.57~2.68;P=0.60),但会增加次要出血事件发生风险(RR=3.88;95%CI:1.40~10.72;P=0.009).结论 溶栓治疗可能并不能改善次大块PE患者预后,而且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溶栓治疗对次大块PE患者预后影响仍需进一步证实.

    作者:安娜;胡中保;肖晶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