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警示标志在防范护理差错中的应用和体会

徐帅丽;李寒梅;黄曙敏

关键词:警示标志, 防范, 护理差错
摘要:目的 使用警示标志,预防护理差错.方法 总结经验自行设计制作两款适合本科特色的警示标志,并将2009年01月~12月设为对照组,2010年01月至12月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未使用警示标志,观察组使用警示标志,观察两组护理差错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P<0.01),病人满意度保持在96%以上.结论 警示标志有助于预防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重灸督脉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强直性脊柱炎为针灸临床较少见之顽固性疾病,其表现:腰和(或) 脊柱、腹股沟、臀部或下肢酸痛不适;或不对称性外周骨关节炎、尤其是下肢骨关节炎.症状持续≥6 周;夜间痛或晨僵;活动后缓解;足跟痛或其他肌腱附着点病;少数患虹膜睫状体炎现在症或既往史;往往有AS家族史或HLA-B27阳性.有影像学或病理学改变.

    作者:夏金;刘钦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浅述两种不同的根管荡涤冲洗方法对根管治疗疗效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两种在根管预备过程中对根管冲洗的方法对根管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下颌第一前磨牙牙髓病变已波及根髓,牙髓部分坏死但无根尖周炎的恒牙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根管预备的过程中,在根管内冲洗的阶段,采用细小根管器械在充盈冲洗液的根管内上下搅动后再冲洗;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3%双氧水和0.9%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全部患牙经常规FC棉捻根管内消毒一周作细菌学培养.比较和了解两种冲洗方法可能存在的对根管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根管内细菌学检查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在统计学比较存在显著性.结论 用细小根管器械在充盈冲洗液的根管内上下搅动后继续冲洗,使根管扩挫过程中扩挫下来的感染牙本质碎屑能尽可能充分冲洗干净,有助于提高根管治疗的疗效,减少根尖感染机会.

    作者:陈文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长托宁用于预防颈丛麻醉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长托宁用于预防颈丛麻醉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进行甲状腺手术颈丛麻醉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长托宁组与生理盐水组,每组30例.长托宁组麻醉前2 rain静脉注射长托宁0.012mg/kg,生理盐水组麻醉前2min静脉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麻醉后10min(T2)、麻醉后20min(T3)和麻醉后30min(T4)的血压(SBP和D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 生理盐水组患者麻醉后的SBP、DBP和HR明显高于长托宁组(P<0.05),两组麻醉前后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丛麻醉时辅以长托宁,可减轻颈丛阻滞后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冰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尿8-异前列腺素F2a的早期影响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尿8-异前列腺素F2a的早期影响及尿8-异前列腺素F2a与胆固醇的关系.方法 将20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低脂饮食组(饮食组)或低脂饮食加服辛伐他汀10mg/d组(治疗组)各100例,比较血清总胆固醇、尿8-异前列腺素F2a含量.结果 与饮食组比较,治疗组在第3日时尿8-异前列腺素F2a开始减少(P<0.05),而血清总胆固醇无变化,第30日时,尿8-异前列腺素F2a明显减少,血清总胆固醇降低(均为P<0.05).结论 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辛伐他汀可降低尿8-异前列腺素F2a,减轻氧化应激,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亦能降低总胆固醇.

    作者:曹爱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黄芪皂苷甲的心血管药理作用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黄芪皂苷甲在心血管方面的药理作用,分析其效果.方法 对我院心血管病人使用黄芪皂苷甲后的血液流变学进行观察,分析其在血管内皮方面的作用.结果 临床结果显示,黄芪皂苷甲具有保护心肌细胞、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血液流变学等多种作用.结论 黄芪皂苷甲具有广泛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在临床应用上应该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作者:罗卫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和谐社会下的计生工作创新思路探讨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计生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做好在新时期的计生工作,这是目前广大的计生工作者面临的难题.1 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1.1 思想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基层干部对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等认识不足,从而致使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强.广大人民群众更是如此.

    作者:胡雪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慢性胃炎的综合治疗

    目的 研究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导致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佳药物.方法 对本院2006年2月~2009年4月治疗的327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结束半年后对患者进行回访.结果 治疗组的198例患者半年后回访治愈率达到99.24%,对照组的129例患者半年后回访治愈率为75.58%.结论 分析数据显示,治疗组对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为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导致慢性胃炎患者提供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詹伟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四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克氏针,重建钢板,锁定加压钢板,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在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锁骨中段骨折内固定治疗,其中克氏针32例,普通重建钢板44例,锁定加压钢板18例,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8例.结果 随访6~24月,平均13月,根据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肩关节功能标准评定,本组病例优85例,良12例,尚可5例,差0例,优良率95%.结论根据骨折类型及个体差异选择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效果确切,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作者:曾仪;江向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4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因及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2005-2011年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4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原因多种,主要原因有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AT一般不需特殊处理;血小板<50×109/L,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输注血小板只用于血小板<50×109/L,伴有明显血倾向时,或紧急手术前.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及产科情况而定.结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是由多种内科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引起的一种围生期常见病,处理不当,将危及母胎的生命,针对病因、病情轻重进行具体处理.

    作者:伍桂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康复技师与患者沟通技巧

    医患沟通是医患之间双向交流的一个平台.康复科技师在为患者诊疗过程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才能达到佳诊疗效果.康复科技师要研究患者的诊疗需求,正确运用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知识背景,学会倾听艺术,加强康复科技师沟通能力的培养,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规范化以及业务知识学习,以患者为中心,实施医患沟通,起到早日康复目的.

    作者:邓福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酶工程制药实用技术

    酶工程制药的应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治疗用的药用酶类;其二为近年来发展较快、应用面较广的领域,即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在传统化学合成制药中的应用,这些应用主要集中在降血压药物和降血脂药物或其中间体、半合成抗生家、转化团体、合成氨基酸等.

    作者:孙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分娩镇痛在产科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 本文通过对我院182例产妇进行硬膜外置管行分娩镇痛术的探讨,逐步提高了分娩镇痛术的操作与护理水平.方法 硬膜外置管行分娩镇痛术,加强对孕妇产时产程的观察、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结果 与结论分娩镇痛术减轻或解除了孕妇分娩之痛苦,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郭秀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产后抑郁对初产妇产褥期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了解产后抑郁患者的产后康复情况,探讨产后抑郁对初产妇产褥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于2009年01月~2011年01月在珠海市香洲区香洲医院和香洲区人民医院作产后42d体检的妇女3016例进行调查.从中抽取产后抑郁患者38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86例在年龄、受教育水平、经济状况、孕周、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性别等方面与观察组相匹配的无产后抑郁的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自编的产后康复情况问卷调查两组对象的乳腺疾病、产褥期感染、腰痛和生育性肥胖等方面情况,对上述4方面问题的发生率分别作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乳腺疾病、产褥期感染和腰痛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生育性肥胖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产后抑郁与产褥期康复关系密切.我们应采取恰当的措施,避免产后抑郁的发生,促进产妇的身体康复.

    作者:陈建英;侯永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枕动脉解剖研究及临床价值

    颅颈部病变位置深在、解剖复杂,普线和常规的CT , MRI常常不能很好地观察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给诊断和治疗带3图像重建则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其优点从任意角度和切面观察病变,弥补横断面不足;对阻挡视线的结构可以随意切割,到以前人们没有注意到的病变结构;对于外科医生正确诊断疾病、选择手术人路和手术中对周围结构的保护都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吴水天;唐西平;吴志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体外循环术中不同静脉麻醉药对脑静脉血氧变化的临床观察

    体外循环过程中由于血液稀释、温度的变化,脑氧供需可能存在失衡;静脉麻醉类药物通过对脑电生理活动的影响而影响脑氧供需平衡.本研究通过对咪达唑仑、异丙酚在体外循环术中的应用,初步探讨影响脑氧供需平衡的因素.

    作者:傅建学;金新会;祁恒宁;马勇;王锦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50例进展性脑梗死和50例稳定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管狭窄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感染、发热也是相关因素.

    作者:温兰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CR技术在儿科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与分析

    目的 分析CR在小儿摄片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0~11岁CR与传统摄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R与传统平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R摄影以其高性能和高质量的图像特征,对儿科疾病的诊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兰香;程五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牵引骨折病人的护理

    牵引是治疗骨折的常用方法之一,骨折采用牵引术后能否维持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除与医生的治疗有关,护理质量的好坏也是至关重要的,自2005-2010年,我科采用牵引治疗骨折148例,在护理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梁廷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心律失常行射频消融并发出血的护理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新技术,日趋成熟,成功率不断提高,并发症不断减少,已成为绝大多数快速心率失常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1].我科收治1例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再发心律失常的患者,2个月前行外科射频消融术,现再发心律失常,再次行CARTO射频消融术.术后股静脉加压超过6h仍出血,经我科医务人员的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很快痊愈出院.

    作者:赵宏晶;孙慧;王秋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严重交通事故造成外伤性肝破裂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严重交通事故造成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严重交通事故造成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成功治愈39例,占86.67%,其中保守治疗4例,手术治疗41例.根据病情轻重采取清创、缝合、修补、填塞压迫、局部缝扎、肝固有动脉结扎、修补术、引流胆道与引流腹腔等手术方式进行选择性治疗.肝外伤的手术后并发症有原发性与继发性大出血、胆汁瘘、胆道出血、腹腔内感染、应激性溃疡性出血、肝脓肿、膈下脓肿等.术中与术后因大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复合伤及严重感染死亡6例,病死率13.33%.结论 准确的诊断及伤情评估,术前积极抗休克治疗,按不同创伤程度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同时积及治疗其它复合伤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韦启鹏;宋伟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