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霞
急诊护士在外伤性失血病人救治过程中至关重要,自2003年5月~2007年5月共有384例各种重外伤性失血类病人在我科抢救,其中男性290例,女性94例.伤者中车祸外伤占30%,其次为其它伤占约10%.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居多,其次为殴打致伤、工伤等.以下将急救护理工作介绍如下:
作者:张环;李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会阴部外伤俗称骑跨伤,多由骑车进行跨跃式动作不慎引起,尤其是年轻女孩,活泼好动,此病多发,且由于伤口部位特殊,难以启齿,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再加会阴部脂肪厚,血管丰富,易形成较大血肿,给患者带来严重痛苦.我科于2010年12月12日收治1例会阴部血肿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谷翠萍;张晓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其病程长,病情反复,且顽固难愈,西药治疗效果欠佳,病人感觉比较痛苦,通过临床采用适当的体位、药温、药量、肛管深度等因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于春玲;方贵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的一类常见病,也是妇产科领域里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手术增加所致的妇科腔炎性疾病增多,感染或手术导致输卵管的损伤、不孕史、助生育技术的应用、妊娠年龄的增加、吸烟等,导致异位妊的发病率有明显升.本病多发病急、病情重,若延误诊断治疗, 轻则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重则危及生命,但由于宫外孕临床症状较多变,临床上将宫外孕误诊为其他疾病或将其他疾病误诊为宫外孕并不罕见.现将我院近5年来28例宫外孕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仁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腹部手术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其后果是切口延迟愈合、裂开,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当患者皮下脂肪厚、抵抗力差,术后容易发生皮下出血、脂肪液化、容易发生感染导致切口愈合不良.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多半是肥胖、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滞产等因素.护理方面要注意饮食,合理安排饮食;咳嗽时保护好切口;心理护理,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病情;止痛和健康教育.
作者:杨婉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基层医院常见急症之一,它发病急、进展快,如不及时抢救,可迅速导致死亡.尤其基层医院没有呼吸机及血透设备,所以迅速彻底洗胃,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能剂及时使用,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郎溪县人民医院从2006~2010年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4例的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纪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治疗自发性气胸手术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4月2009年12月 100例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于患侧腋中线6-7肋间置入胸腔镜套管,于胸大肌后缘至背阔肌前缘(3-4肋间)做辅助小切口3-5cm,使用普通手术器械与胸腔镜手术器械进行镜视与直视相配合的操作.结果 10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50ml,1例术后血胸,VAMT探查出血原因为胸膜顶粘连带出血所致,术后住院4-12d,平均6d,经随访12-60m未发现复发.结论 VAMT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减小一次性医疗耗材的使用,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并且操作简单、快捷,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力宝;吕凯明;徐书楷;施雄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是严重创伤(包括休克、,重症胰腺炎)、感染和病理产科等原发病发生24h后,同时或序贯性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功能失常以致衰竭的临床综合症.是严重多发伤患者威胁大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达30-100%.我院自2005年8月~2009年3月共收治严重创伤患者113例,发生MODS22例(19.5%).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邱纪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微创法手术在治疗腋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微切口肿胀麻醉皮下剥离法治疗腋臭58例.结果 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随访1年以上,大部分切口瘢痕不明显,双腋区异味完全消失,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微创治疗腋臭具有疗效肯定,创伤小,恢复快,愈合后不留明显瘢痕等优点.
作者:张波;李永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昏迷病人的诊断、病因及抢救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00例昏迷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组病人昏迷的原因,均经过迅速诊断,短时间内给予吸氧、开放静脉通道进行补液、扩容、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监测生命体征.生命体征平稳后根据病史进行分类治疗.结果 该组患者常见的昏迷原因有:急性脑血管病、急性酒精中毒及急性有机磷中毒,经抢救后好转86例,死亡14例.结论 昏迷病人常伴随各功能器官的损害,死亡率较高,及时诊断和抢救对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作者:张立波;王清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加吡柔比星灌注在治疗表浅型膀胱肿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0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并应用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观察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本组6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各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能耐受药物灌注,无全身性毒副反应.经过随访,复发7例,复发率11.67%.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加灌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曾文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有效抢救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方法 积极彻底洗胃;及时、合理、有效地应用解毒剂及复能剂,配合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同时进行密切观察与护理.结果 31例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成功28例,成功率91%;死亡2例,死亡率9%.结论 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是提高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江淑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于开胸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80例开胸手术的患者麻醉时应用双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后插双腔管,改变体位(侧卧位),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法判断双腔管的位置,然后对导管进行调整.结果 180例开胸手术患者双腔管插管满意率达100%.结论 开胸手术患者麻醉时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管插管,能为开胸手术创造佳的手术条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地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口服曲美他嗪6个月的耐受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非盲两组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基础用药包括抗血小板、调脂、抗缺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冠心病基础用药加口服曲美他嗪每日3次,每次20mg,共6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用药的耐受性、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及血脂的变化.结果 试验总完成率95%,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4例脱落,无患者因不耐受药物而脱落.与曲美他嗪相关的不良反应共1例;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亦无明显变化,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曲美他嗪的临床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作者:李继远;李晓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提高对肺曲霉菌病的认识,制定合理的治疗护理方案,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多有基础疾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死亡3例,病情好转稳定出院9例,放弃治疗出院1例.结论 肺曲霉菌病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其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诊断和积极的治疗护理.
作者:张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多指指背复合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手外科的难题之一,至今无理想术式[1].除手指背侧小量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可局部皮瓣转移术修复外[2],既往对此类损伤一般采用并指后腹部皮瓣、交臂皮瓣带蒂或一块游离皮瓣修复,此种术式需多次分指,外观臃肿、病程长、效果差;也有作多块游离皮瓣修复,但各有利弊.
作者:蔡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无痛人流受术者的焦虑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312例无痛人流受术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除实施常规护理外,改进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无痛人流受术者的焦虑及疼痛的程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无痛人流受术者的焦虑和疼痛都有明显的改善(P<0.05),干预组发生焦虑及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受术者行无痛人流时,实施改进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轻受术者焦虑和疼痛,减轻受术者的心理负担和痛苦,有利于受术者的康复.
作者:曹艳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探索东丰县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点,掌握其发病规律,有效预防控制出血热在我县境内的发生与流行,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县2008~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与结论 2008~2010年全县累计报告47例,年均发病率为3.74/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高发.农村发病明显高于城市.男性39例,女性8例,男女比为4.88: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发病以青壮年为主,25~55岁年龄组发病人数多,共发病35例,占总发病数的74.47%.职业主要以农民为主,共发病37例,占总发病数的78.72%.
作者:侯佐东;李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两种根充糊剂对根尖诱导成形的作用,探讨提高根尖诱导成形术疗效的方法.方法 选择年轻恒牙78颗,其中牙髓坏死45颗,根尖周炎33颗.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填充MTA和Vitapex糊剂,并对患者进行2年的疗效观察,记录患者就诊次数、治疗周期及治疗效果.结果 MTA组中97.5%根尖孔关闭,有钙化屏障形成;对照组中73.68%根尖孔关闭,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A治疗根尖孔未闭合患牙的周期短,疗效好,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作者:路娟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胎肩娩出前立即吸净口咽及鼻部污染羊水及胎粪,预防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将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吸净口咽及鼻部污染羊水及胎粪,干预组在胎肩娩出前立即吸净口咽及鼻部污染羊水及胎粪,观察两组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发生胎粪吸入综合征8例(6.35%),干预组发生3例(2.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胎肩娩出前吸净口咽及鼻部污染羊水及胎粪,对预防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具有明显效果.
作者:陈玉泉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