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方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邓媛;付建伟

关键词:胸腔积液, 恶性,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药物疗法, 顺铂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恶性胸腔积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胸腔穿刺抽液加顺铂局部化疗;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加顺铂局部化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6.7%,显著高于对照组55.8%(P<0.01).观察组穿刺次数、胸腔积液基本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气胸和胸膜反应等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加顺铂局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效果较好,可控性强,患者耐受性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08例口服地高辛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本院2007~2010年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08例口服地高辛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的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地高辛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浓度0.5~2.0 ng/mL的有69例(63.9%);低于有效治疗浓度的有32例(29.6%);高于有效治疗浓度的有7例(6.5%).结论 及时有效的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对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确保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娟;周瑗志;向萍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骨髓活检与涂片联检对153例全血细胞减少诊断价值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骨髓活检切片与骨髓涂片同步观察对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53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采用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同步取材,涂片用瑞氏染色,骨髓活检采用塑料包埋、苏木精-姬姆萨-酸性品红染色,同时观察其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切片.结果 153例中男67例,女86例,年龄3~83岁.血液系统疾病138例(90.2%),非血液系统疾病15例.骨髓活检切片诊断符合率87.58%,高于骨髓涂片71.90%.骨髓活检切片总误诊率为4.58%低于骨髓涂片25.36%.骨髓活检增生程度的判断优于骨髓涂片.结论 骨髓活检更能客观地反映骨髓组织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所致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鉴别诊断等方面的价值更优于涂片.骨髓活检与涂片二者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杨再林;符刚;陈洁平;张勇;徐双年;白海雁;杨丽莎;黄兴琴;蒋玲琳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半数有效浓度的研究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半数有效浓度.方法 选择要求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初产妇80例,ASA Ⅰ~Ⅱ,随机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左旋布比卡因(L)组.每组第1例产妇分别使用0.125%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2 μg/mL)100 mL混合液镇痛,应用序贯法以0.025%的浓度梯度升降调整局麻药浓度,记录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开启时(0 h)、开启后4、24、48 h的血压(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VAS评分、下肢运动阻滞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体满意度,计算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术后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 (EC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感觉阻滞平面、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体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h R组的EC50及95%CI为0.151%(0.109%~0.183%),L组的EC50及95%CI为0.126%(0.098%~0.154%),相对效价比R∶L为0.83.结论 R、L与芬太尼混合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EC50及95%CI分别为0.151%(0.109%~0.183%)、0.126%(0.098%~0.154%),R的效能小于左旋布比卡因.

    作者:苗茜;闵苏;魏珂;戴丽;陈澜;阮颜梅;高向利;邵青;刘跃民;崔东风;徐维凤;何建国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造血干细胞归巢机制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HSC)移植已经成为治疗难治性血液病、免疫缺陷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的重要手段之一,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由于干细胞采集方便,移植后造血重建快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而影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否成功重要因素取决于干细胞数量、干细胞能否顺利归巢、植入.造血干细胞归巢(homing)是指定向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移植经外周血循环进入受体后,经复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介导其在骨髓内识别与定位[1].目前研究表明,HSC归巢包括一系列复杂的过程:(1)移植的干细胞滚动粘附于骨髓血窦内皮;(2)稳定的黏附并穿行内皮;(3)到达血管外骨髓微环境开始增殖分化,重建造血[2].现就干细胞归巢的过程及其相关机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罗云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4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后局部冲洗疗效分析

    真菌性鼻窦炎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大类,临床常见的真菌球和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属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1-2].本科室从2003年4月至2009年12月跟踪随访9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noninvasive fungal sinusitis)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鼻内镜、鼻窦CT检查和术后组织病理切片检查,使用过碘酸-雪夫法(Periodicacid-Schiff,PAS)病检证实均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3].

    作者:肖斌;於建东;李洁;何芸;古金碧;张朝梅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PINCH-1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人PINCH-1基因的RNA干扰(RNAi)慢病毒载体,并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初鉴定转染效果.方法 利用RNAi设计软件,设计合成针对人PINCH-1基因的特异性siRNA序列,利用酶切反应合成包含特异性shRNA序列的pGCSIL-GFP慢病毒载体GC-shBC047440,通过GC-shBC047440与pHelper 1.0载体和pHelper 2.0载体共转染包装293FT细胞产毒,并利用GFP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滴度测定.获取的病毒上清筛选适感染复数(MOI值),并感染骨髓基质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重组慢病毒对骨髓基质细胞PINCH-1蛋白和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酶切鉴定证实成功构建针对人PINCH-1基因的RNAi慢病毒干扰载体GC-shBC047440,载体感染人骨髓基质细胞后PINCH-1 RNA表达较未感染组和空载体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 成功构建针对人PINCH-1基因的RNAi慢病毒载体,该载体能有效沉默PINCH-1基因的表达.

    作者:曾东风;陈幸华;孔佩艳;徐葳;张曦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内镜下密集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43例分析

    目的 探索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方法.方法 采用国产结扎器对43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实施内镜下密集套扎.结果 43例中,无一例发生术中和术后出血,25例接受2次套扎,18例接受3次套扎,均达到静脉曲张不明显或消失.结论 采用内镜下密集结扎的近期效果是止血效果明显,曲张静脉消失快,套扎治疗次数减少,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曾庆贵;彭鹏;潘越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CA术后再灌注损伤及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研究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外周血中细胞黏附分子(CAMs)的动态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79例AMI患者PTCA前,术后30 min、2、6、12、24、72 h的血小板颗粒糖蛋白(CD62p)、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sVCAM-1)的表达水平,3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 AMI患者术前CD62p、CD11b、sICAM-1和sVCAM-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术后30 min AMI组CD62p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但随之增高,至12 h达高峰,72 h降为术前水平,CD11b术后水平持续增高,12 h达高峰,72 h仍高于术前(P<0.05),而AMI组sICAM-1和sVCAM-1的术后表达水平持续增高,但无明显峰值.直线相关分析,AMI组术后12 h CD62p水平与CD11b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73,P<0.01),而sICAM-1和sVCAM-1的术后24、72 h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62,r2=0.557,P<0.05).结论 PTCA术可能导致AMI患者急性炎症反应,CD62p、CD11b、sICAM-1和sVCAM-1的异常表达增高与再灌注损伤有关.

    作者:丁芳林;李卓成;庄义浩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电视硬管喉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会厌和舌根良性肿物162例

    作者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采用电视硬管喉镜下DNR数字温控等离子低温消融技术治疗会厌、舌根良性肿物16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62例患者,男97例,女65例;会厌囊肿32例,舌扁桃体肥大43例,舌根淋巴滤泡增生30例,舌扁桃体肥大合并舌根淋巴滤泡增生46例,舌根乳头状瘤8例,舌根囊肿3例.所有病例治疗时均取组织送病理证实.

    作者:孙麦青;叶放蕾;张红伟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肾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T869C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肾衰竭的相关性.方法 将入选该研究的7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1例肾功能正常,58例肾功能异常)和7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代偿组、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失代偿组和健康对照组.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PCR-SSP)技术检测TGF-β1 T869C基因多态性.结果 健康对照组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代偿组TGF-β1 T869C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该两组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失代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患慢性肾衰竭的风险度约是T等位基因的2.297倍(OR=2.297,95%CI:1.395~3.783 ).结论 TGF-β1 T869C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肾衰竭进展存在显著相关性,C等位基因和CC基因型是慢性肾衰竭进展的遗传易感性标记.

    作者:董建华;谢志华;刘建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3例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自本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46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锁定钢板组、常规钢板组,各23例.患者于术后2、6、12个月记录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术后X线片测量患者肢体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度数.记录术后患肢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对比发现锁定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为(87.7±23.2) d,显著优于常规钢板组的(105.4±25.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完全负重时间为(97.5±28.5) d,显著优于常规钢板组的(110.3±30.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临床疗效对比中发现锁定钢板组的疗效为86.9%,对照组为6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固定稳固中愈后好,术后并发症少,可以作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佳治疗选择.

    作者:吴多庆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计数与院内感染发生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科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LT)计数与发生院内感染的关系.方法 共纳入发生院内感染的血液科患者311例,测定其外周血PLT计数,结合细菌学检测结果,分析血液病患者PLT计数与院内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 血液科总感染率为9.27%,在分离出的311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200株(64.3%),革兰阳性菌88株(28.3%),真菌23株(7.4%).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和血液,两者共占89.4%,其中肺部感染117例(37.6%),血液感染81例(26.0%),鼻咽部感染80例(25.7%).感染组的PLT值明显低于无感染组和总体标本(P=0),并且随着PLT值的增高,感染率随之下降.咽部黏膜感染患者和血液感染患者PLT值明显低于肺部感染患者,也低于总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T计数在血液科患者院内感染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作为是否采取感染预防措施以及决定重点预防部位的参考.

    作者:刘静;王小中;李静;黄波;肖芸;熊火梅;章海斌;冯丹琴;陈希敏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不同严重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痰培养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痰培养菌种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 对新疆自治区中医院呼吸科 2008年 1月 至2009年12月收治的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176例,其中99例痰培养结果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OPD患者肺功能损伤加重时常伴随肠杆菌、不动杆菌、假单胞菌的高检出率,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随着肺功能的损害而增加,而当肺功能相对较好时,则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结论 不同严重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痰培养菌种分布差异明显,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张建;缪莉;艾尼娃;陈健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9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数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和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近几年收治的确诊为ITP的94例成年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94例成人ITP患者中有74例的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占78.72%,且以成熟的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较幼稚的颗粒型巨核细胞显著增多为特点.94例中显效42例(44.68%),良效24例(25.53%),进步10例(10.64%),无效18例(19.15%).总有效率80.85%.显效者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者占76.19%,而无效者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者比例为55.5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者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及幼稚和成熟巨核细胞比例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作者:何代英;舒琦;夏堪冀;王琛;徐诣芝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联合雷火灸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30例分析

    目的 观察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rtrix,ADM)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联合雷火灸治疗肛瘘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3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术后联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3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率为70%,两组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联合雷火灸治疗优于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具有微创、疗效好、痛苦轻微、恢复快、安全无不良反应等优点,为中西结合治疗肛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陈鹏;韩佳;雷晓梅;温瑶明;许洪明;陶晓兰;张兴明;龚建平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28例低血糖脑病的病因、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低血糖脑病的病因、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低血糖脑病患者的病因、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13例有明确糖尿病史,均行降糖药物治疗;8例患者疑糖尿病而服降糖药物,胰岛素瘤4例,原因不明3例.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14例,言语不清、反应迟钝5例,偏瘫和单侧肢体瘫痪3例,精神行为异常3例,痫性发作3例.8例头颅CT或MRI未见明显异常;7例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灶,20例MRI检查异常,主要累及双侧基底节区、大脑皮质、皮质下白质、海马、胼胝体压部和脑干,表现为等或稍长T1、长T2 异常信号,Flair像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结论 低血糖脑病的病因主要是过量使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瘤,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动态监测血糖意义重大,MRI有高度特异性,DWI序列对病变更敏感.

    作者:张展;范层层;任俊伟;陈娜;杨琴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结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结肠疾病并进行治疗的重要手段,而高质量的肠道准备是结肠镜检查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直接影响结肠镜检查的成功与否.肠道准备应做到安全、迅速、简便、患者痛苦小、肠腔清洁度高[1].本研究通过对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与传统的口服甘露醇及潘泻叶联合肥皂水灌肠比较,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王家兰;鹿安琴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B超引导经皮肾镜鈥激光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56例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鈥激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处理上段输尿管结石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8年8月至2010年5月对56例上段输尿管结石行B超引导下鈥激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的资料.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35~120 min,平均62 min.一次经皮肾镜取石术结石取净率为100%,所有病例未见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处理上段输尿管结石,手术时间短,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卫红;朱建国;刘军;王元林;何坚;杨秀书;石华;孙兆林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浅谈大型综合医院专家门诊护理管理

    本院是西南地区的一所大型综合医院.为了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更好的配置医疗资源,本院于1997年设立了专家门诊.随着近十年医院的飞速发展,专家门诊已从初的不到20个诊室,每天门诊量不到400人,发展到目前包括内、外、妇、儿等专科近50个诊室,每天专家门诊接诊患者数超过2 000人.专家门诊规模的扩增一方面尽量满足了疑难杂症的患者以及慕名求医的患者就医需求,提高了疾病诊疗水平,加快了门诊患者的周转速度;另一方面专家门诊作为医院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显著提高了医院的声誉和竞争力[1].

    作者:熊彬;刘淑琴;钟红铃;张玲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时间序列分析法预测高温干旱期间住院病例数量

    目的 探讨重庆市局部地区高温干旱期间住院病例数量变化趋势,为本市今后建立与完善高温干旱期间住院病例数量预警系统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分析重庆市局部地区高温干旱期间住院病例数量的变化规律,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法中的ARIMA模型分析和预测住院病例的变化趋势.结果 建立了ARIMA(p,d,q)模型,绝大多数实际值均落在两条预测值的95%置信线内,且该模型进行了短期的预测.结论 时间序列分析法用于高温干旱期间住院病例数量变化的研究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适用性,ARIMA(p,d,q)模型能较好的反应并预测重庆市局部地区该期间病例数的变化趋势.

    作者:段芹;余兰英;徐小利;鲁建央;刘达伟;钟朝晖 刊期: 2011年第30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