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
随着介入发射学的迅速发展,利用介入放射学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血管栓塞,已达到临床治疗肝癌的目的,这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非手术方法,通过阻断肿瘤的血供,使瘤体严重缺血和坏死而缩小.从2009年8月~2011年1月,我科对23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采取了此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朱青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血凝检测与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比如:样本的采集、运送、保存;试剂的选择、复溶、预温和储存;仪器的选择、保养、监控和校准;参考范围的确定;检验人员的熟练程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危急值的处理;室内、室间质控开展情况,检验报告的正确填写、复核,与临床的直接沟通等等.其中,样本采集是血凝检测工作质量保证的重要一环.为提高检测质量,我们将工作中遇到的因采集标本而影响检测结果作如下报告:
作者:程爱和;张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5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抢救过程进行总结,探讨改进后的心肺复苏方法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5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10秒内迅速判断并进行高频率、高深度胸外心脏按压,尽可能缩短除颤与胸外按压之间的间隔时间.结果 52例患者抢救成功16例,成功率为30.7%.结论 及早行高频率、高深度胸外心脏按压及通过团队合作缩短电击与按压的间隔时间可提高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信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我科2001年2月~2010年12月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双针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57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翟干妹;宁婉秀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2月~201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呼吸率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在病因治疗、通畅气道、控制感染、适当氧疗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无创通气治疗,对患者通气前后pH、PaO2、PaCO2、SaO2等动脉血气指标予以观察.结果 80例患者中,77例经无创通气治疗有效,3例治疗无效死亡,成功率达96.3%.与通气前相比,77例经无创通气治疗成功的患者,通气后呼吸频率减慢(22~26次/min),血氧饱和度上升.患者呼吸困难得到了明显改善,均能平卧位或半卧位,肺部湿性罗音、哮鸣音明显减少.在这80例患者中,有3例因呼吸道感染重,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无创通气效果不理想后,而改用气管插管,其中3例死亡.结论 无创通气对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明显,其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能很快恢复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功能,其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邓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简称肝活检,可以明确肝病病因和肝脏病变程度(肝脏病理变化),有以下几点:①有利于多种肝病的鉴别诊断:许多临床上诊断起来比较困难的慢性肝病,如各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结核、肝肉芽肿、血吸虫病、肝肿瘤、脂肪肝、肝脓肿、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及各种代谢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肝糖原累积病、肝脏淀粉样变性)等,往往需要通过肝穿刺来了解病人的肝脏病变,为明确诊断提供重要的甚至可能是决定性的依据.
作者:韩灵敏;韩春山;宋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6例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耳聋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听力学表现及治疗与预后.方法 对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0年01 月~2010 年12 月收治的6例住院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神经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神经性耳聋以单侧耳聋多见,早期不易发现,预后较差.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神经性耳聋,应重在预防,对腮腺炎患者应遵循早发现、早治疗原则.
作者:宋晓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自发性血气胸系非外伤所致胸腔积气并积血,常继发于自发性气胸[1].我院呼吸内科、胸外科2009年10月~2010年5月收治结核性自发性血气胸12例,占同期自发性血气胸(124例)、自发性气胸(1281例)的9.7%、0.9%,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报告近三年来我科收治的21例开放性颅脑损伤,其中治疗好转者20例,占95%.我们积极采取抗休克,及时手术清创,清除血肿及异物,术后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脑水肿,抗癫痫等治疗.
作者:田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饮食治疗对糖尿病(DM)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方法 对我院230例DM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结果 通过饮食指导,使DM患者能够主动地配合,自我照顾和管理好饮食,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率.结论 通过合理的饮食指导,有效地控制了血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DM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顺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口服曲美他嗪6个月的耐受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非盲两组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基础用药包括抗血小板、调脂、抗缺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冠心病基础用药加口服曲美他嗪每日3次,每次20mg,共6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用药的耐受性、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及血脂的变化.结果 试验总完成率95%,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4例脱落,无患者因不耐受药物而脱落.与曲美他嗪相关的不良反应共1例;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亦无明显变化,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曲美他嗪的临床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作者:李继远;李晓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锁骨下静脉置管是中心静脉输液的可靠通路,是减少药物外渗的好方法,可测量中心静脉压用以评估循环生理参数以及体液多寡;大量快速的静脉输液、输血,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为长期输液者减少了每日静脉穿刺的痛苦,同时为抢救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给药补液途经,并且大大地减轻了护士的日常工作量.在锁骨下静脉留置管过程中,虽然有导管堵塞的可能,但通过正确有效冲管、精心维护,可降低和避免其发生率.
作者:费俊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八年制医学教育是一种新的培养方式,目标是毕业时达到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水平.在基础学习阶段对八年制学生进行科研启蒙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我们对八年制医学生基础阶段科研能力的培养方式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制定短期、高效的培养计划,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组学术活动,文献学习,以及参与科研课题的设计和实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余乐;李琳;刘叔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与信息的中心、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大对农家书屋的业务指导和多方位的服务,帮助农民如何建好、管好、用好农家书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作者:江秋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对21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 感染的高龄老年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17例MRSA 病人痰培养相继转为阴性,1 例因心力衰竭死亡,1 例因主动脉夹层瘤破裂大出血死亡,2例死亡.提示严格按MRSA的流程进行处置,加强医务人员的预防意识、增加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有效控制MRSA 流行.
作者:史幸花;王丽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骨质疏松症(OP,osteoporos)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质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导致骨皮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升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特点是骨矿物质和骨基质呈等比例减少.
作者:李翠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改善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依据血液透析中常出现的低血压类型,分析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病机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结果 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 通过正确评估患者低血压类型和发病机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谭艳杰;张红;李莹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随着病毒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致病物质,抗病毒药物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与此同时,滥用现象也大量出现,对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本文将对滥用抗病毒药物对患者机体的常见危害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针对这些危害的临床可行性治疗.
作者:史秀芸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病案质量是医院各方面和各个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医院医疗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病案管理人员通过从各环节中控制病案的完整性、及时性、规范性,来提高病案的质量.
作者:梁伟;刘骏峰;熊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本文以数理统计为工具,在医院这个操作平台基础上,分析了管理系统在具体工作的方方面面的作用,包括行政专业工作人员、医疗质量技术、医院物质设备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时间的效率性等.结果 认为数理统计在医院的管理系统中可以全面、高效和有序归纳工作、总结经验并且指导决策,是现代医院管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作者:王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