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激励原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锻炼护理中的应用

郭小喆

关键词:激励原理, 脑卒中偏瘫, 康复锻炼,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激励原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锻炼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的康复锻炼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康复锻炼的过程中运用激励原理进行护理.采用Barthei指数分别对患者康复锻炼前和锻炼四周后的ADL进行评定.结果康复锻炼四周后实验组比对照组Barthei指数明显提高(p<0.01).结论应用激励原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护理,可促使患者坚持锻炼,减轻残疾程度,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眼外伤住院患者106例临床分析

    目前眼外伤已经成为眼科住院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2007年3月~2009年3月,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眼外伤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记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的社区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支气管哮喘的护理经验,以提高今后的护理水平.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219例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在护理过程中,应做好对症护理、用药观察、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并适时开展健康教育.结论 有效地护理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进患者满意度.

    作者:翁建玲;徐欣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细胞病理学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分析1936例按巴氏TBS分类法报告诊断的宫颈脱落细胞学涂片中的阳性病例,强调在现实条件下细胞病理学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体会及意义.方法 对2009年来我院检查1936例妇女宫颈刮片进行巴氏染色法,TBS分类法报告.结果 1936例中有29例不满意,占1.5%;其中上皮细胞异常者73例,占3.8 %,通过随访阴道镜病理组织学结果,细胞学与组织学的诊断符合率为80.1%,细胞学为ASC-US者中有35%经病理证实为CIN.结论宫颈刮片细胞学诊断作为比较正确可靠的检查方法,具有简便、安全、经济等优点,已广泛用于临床.作为防癌普查的一条捷径,已证实其实用性可操作性,诊断的科学性和严谨性[1].

    作者:张义文;徐肖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对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对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及各自的副反应.方法 对我院住院的55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组,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150mg~300 mg静注,利多卡因组给予利多卡因100mg~200mg静注.结果 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对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副作用利多卡因较胺碘酮高(P<0.05).结论 室性心动过速应首选胺碘酮,利多卡因可作为一线药物,主要用于QT间期延长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但要注意其不良反应.

    作者:刘洪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晚期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晚期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本样本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10年3月住院治疗的42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阴道分娩组晚期产后出血(820±18)mL,发生休克1例,剖宫产组出血量(1485±33)mL,发生休克3例,剖宫产组平均出血量明显大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休克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中有胎盘胎膜残留 42.86%,子宫复旧不全45.24%,子宫内膜炎或蜕膜炎9.52%,子宫切口感染裂开2.38%.结论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较阴道分娩对患者生命威胁更大,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治疗不同的分娩方式后的晚期产后出血.

    作者:明兴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在普胸外科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在普胸外科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4例胸外科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患者的数据资料,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7例,分别给予空白对照及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的对术后排痰症状的治愈率达到81%,好转率15%,仅对4%的患者没有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为7.0%.空白对照组排痰治愈率仅为48%,好转率为44%,无效率7%,其治愈率远远小于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处理组;出现肺部感染5例、肺不张1例,并发症发生率达到22.2%.结论 空白对照组的溴索对改善食管癌根治手术后排痰、减少并发症合具有一定的作用,且与抗生素头孢曲松钠产生协同作用.

    作者:吴继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16排螺旋CT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附24例分析)

    腰椎峡部裂(spondyloschisis,SS)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成人发病率约为3~10%.由于峡部在三维空间与人体的矢状、冠状、横断面均不平行,使常规轴位CT(2DCT)对SS诊断存在一定难度;螺旋CT通过多层面重建(MPR)成像取得理想切面,清晰显示SS并得以明确诊断.本文将对24例SS患者螺旋CT的MPR成像与2DCT图像对比分析,以探讨MPR成像在SS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骆忠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VSD负压吸引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VSD负压吸引技术的护理方法,供同仁参考.方法 回顾我科从2010年5月引进VSD负压吸引技术以来,7例患者的VSD负压吸引护理方法.结果 7例中4例经一次VSD负压吸引术后肉芽生长良好,二期转瓣植皮成功,3例经2~3次VSD负压吸引术后二期植皮成功.结论 VSD负压引流术在治疗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皮肤缺损并感染时,通过正确使用和围手术期细致观察及全方位护理,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蒋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进展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可达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25%左右.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的常见的急性病症,也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文对现今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研究做一综述,通过讨论针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止血护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为减少出血后肝性脑病及继发感染的发生以及防止因大出血导致的休克,降低病死率,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一些参考.

    作者:莫焱;刘彦;李建英;李晓敏;黄位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浅静脉留置套管的应用体会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因此要求护士对留置针的使用方法,正确的封管方法,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预防等须严格掌握,保证穿刺的成功,尽量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作者:韩静;程艳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教学医院大部门管理效果追踪研究

    目的 探索教学医院大部门管理机制改革,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方法 整合我院原有17个管理职能科室为5大管理办公室,规范部门名称并明确职责;回顾性对比分析大部门管理机制改革前后1年内院级会议次数、医教研防管成果、医院满意度.结果 院级会议次数大幅度减少,医教研防管成果指标大幅度上升,医院满意度大幅度提高.结论 大部门管理整合了机构,推进了职能统一与资源共享;提高了效率,保证了教学与激活了科研;促进了部门内外协调,优化了部门结构.

    作者:程华刚;江智霞;童冬梅;李元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糖尿病足部护理的研究进展和启示

    糖尿病足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影响巨大,本文对糖尿病足部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对今后研究的启示.可见,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发展,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作者:陆晓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对遗传学中几个常用术语的探讨

    在遗传学中,遗传、变异、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纯合体、杂合体是常用的几个名词术语,在不同的教材和参考书中解释不尽相同,部分定义不够准确,少数定义存在错误.而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应当有一个精准的定义.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多年教学工作的领悟,对遗传学中常用的几个术语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对这几个术语的定义是否合理,请同行及专家指正.

    作者:赵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肝昏迷前期的护理研究

    目的 通过对肝昏迷病人进行严密的观察,及时发现和去除诱因,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降低肝昏迷的发生及病死率.方法 以54例肝昏迷病人的治疗与护理为案例,加以分析总结.结果 肝昏迷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 只要做到对病人进行神志意识观察,清除某些可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的诱因,就可以降低肝昏迷的发生及病死率.

    作者:汪艳秋;马淑平;李忠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胫腓骨骨折的闭合交锁髓内针固定治疗分析

    探讨采用闭合交锁髓内针固定治疗方法对胫腓骨骨折的疗效.通过对临床资料的整理分析,加之以悉心观察手术前后患者情况,归纳出闭合交锁髓内针这一治疗方法对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及成功率.通过实施闭合交锁髓内针这一治疗方法,案例56例,术后基本能实现解剖复位,未出现断端成角及分离现象,经过长时间的随访调查,临床满意率达到90%以上,术后并发症少,疗效较为满意.

    作者:杭明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利多卡因对减轻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刺激症状的探讨

    目的 消除或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病员留置导尿管所致的刺激症状(Catheter related bladdediscomfort,CRBD).方法 将我院2009年4~6月2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员分为两组:A组(n=100)常规方法用石蜡油导尿;B组(n=100)用2%利多卡因润滑导尿管前端8cm,并用利多卡因侵润尿道口后进行导尿.结果 两组病员尿道刺激症状表现有显著差异.结论 利多卡因对减轻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刺激症状有显著疗效.

    作者:彭民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7例HIV阳性孕产妇母婴传播阻断体会

    目的 观察7例HIV阳性孕产妇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HIV阳性孕产妇进行母婴传播阻断,干预措施,抗病毒药物治疗+产科干预+个人喂养.结果 7例HIV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分别于12个月及18个月时进行H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HIV阳性孕产妇行母婴传播阻断干预措施效果明显.

    作者:何灿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转型中的医学类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高职院校要以培养高素质、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为目标,所以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水平对学生的培养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加强实验室建设,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的管理,充分的利用本校的实验室资源,将会大大的提高实验室在教学中的作用.更能够发挥实验室在科研和培养学生方面的作用.

    作者:刘兴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肺结核丸治疗空洞型肺结核临床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 空洞肺结核患者病程长,传染性强,空洞闭合慢,对100例空洞型肺结核的患者资料进行疗效分析,观察肺结核丸治疗空洞型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采用强化期INH、RFP、PZA、EMB治疗,并在治疗中加用肺结核丸.结果 空洞闭合的总有效率为92%.结论 肺结核丸可有效使病灶空洞闭合和缩小,治疗空洞有效率达92%,因而肺结核丸治疗空洞肺结核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振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安全防护措施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住院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对住院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如采用床头交接班提问、护理要点沟通本的建立、动静脉内瘘部位标识在床尾的悬挂、血液透析病人交接表的建立等安全防护措施的应用,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规律透析.结果 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患者和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患者有显著差异.结论 住院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安全防护措施在临床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安全,使家属和患者满意,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内瘘的寿命.

    作者:张国芳;赵玉英;段文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