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
目的 总结胸腹联合伤伴骨盆骨折患者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胸腹联合伤伴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除1例肝破裂并心脏衰竭死亡外,其余22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做好手术前后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功能锻炼等措施,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郑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摄影是医院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改的进展,医院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就医院活动中一些重要场景的摄影技巧进行探讨.
作者:陈孟利;郭伍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医院文化是社会主义和现代意识影响下所形成的具有医院特征的群体意识,是全体医务人员认同的行为准则和奉行的价值观念,也是人类文化发展和医院主体医疗实践相结合的成果,优秀的医院文化被视为现代医院的灵魂和可持续发展之本.
作者:魏建华;钱文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1病例患者女性,76岁.因发现颈部肿物3个月人院.体检: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双颈部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其中大者位于左锁骨上窝,约2.9cm×1.3cm.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弥漫性改变,甲状腺多发实性结节,双侧颈部及锁骨上窝淋巴结增大,左侧锁骨上窝实性包块(考虑转移性病变).胸部CT:左肺上叶前段斑片影,考虑炎症,纵膈淋巴结肿大,双肺下叶少许间质增生改变.入院诊断:甲状腺肿物;颈淋巴结肿大性质待查.于2012年9月24日全麻下行甲状腺全切、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回报:甲状腺弥漫性多灶状低分化癌浸润,并广泛累及血管和淋巴管,癌呈实性片状、巢状和松散的单细胞浸润;左颈淋巴结癌转移(17/18),右颈淋巴结癌转移(13/15),左气管食管沟淋巴结癌转移(7/7).免疫组化:TTF(+)、CK7灶状(+)、CEA(+)、CK(AE1/AE3)灶状(+)、P53(+),结合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考虑为来源于肺的大细胞癌.临床诊断:肺大细胞低分化癌伴甲状腺及颈淋巴结转移.因患者心肺功能欠佳,年龄大,不能耐受肺部手术治疗,入肿瘤科行化疗.
作者:张颖;李会政;赵黎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支气管哮喘是因过敏原或非过敏因素导致的可逆性气道阻塞综合征.支气管哮喘是由肥大细胸,嗜酸性粒细胞和T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支气管哮喘临床分型,可分为外源性及内源性.外源性哮喘,多在儿童期发病,常受季节的影响,有明显的过敏史或家属史.内源性哮喘,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上,发病无明显外源性过敏原,但与多种非过敏性刺激,如感染、运动、冷空气、药物等有关.
作者:蒋惠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B-Lynch缝合法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及评价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出血的患者9例实行B-Lynch缝合法的效果.结果 9例患者经实行B-Lynch缝合后能有效止血,有效率100%.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42d.B超子宫复旧正常,未见异常并发症.结论 B-Lynch缝合法可用于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出血.术式简单易学,疗效较好.
作者:陈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本文从医院外网的网络结构现状出发,结合我院自身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外网部署方案,解决了外网和内网并存、外网只通过VLAN技术逻辑隔离、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原有IP地址不够用等现存问题,实现外网双出口,为未来建设数字化医院奠定了良好的安全基础
作者:孟瑞祺;胡云;马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机械通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呼吸支持手段,已常规应用于对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与维持[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48h后至撤机拔管48h内发生的新的肺实质性感染[2].是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据文献报道,VAP的发生率15%,病死率达38%[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上治疗较为困难,而且使原发病的治疗和护理复杂化.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成功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而采取以人工气道预防为主的综合预防护理措施则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举措,其对降低发病率、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珠峰;陈赛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随着医疗卫生模式的转变和发展,产妇分娩时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方法 产妇在分娩前往往会由于对分娩的未知性、对分娩时疼痛的惧怕等因素引起应激反应,出现紧张、焦虑、恐慌等心理变化,不利于顺利分娩,医院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的干预措施能够帮助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结果 提高产妇身体分娩耐受能力,促进产后的恢复,有助于新生儿的健康.结论 本研究中对分娩产妇心理护理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何志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资料分析的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4年8月~2011年8月3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研究.结果 30例百草枯中毒的患者在经过急诊救治后,配合良好的临床护理,18例痊愈恢复,5例出现肺间质纤维化,7例死亡.结论 护理人员在配合好临床大夫的工作的同时,避免反弹现象的发生.
作者:袁秀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对癌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心理护理.结果 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结论 应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解决癌症患者心理问题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晓梅;郭碧虹;吕妍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31岁,因自然流产后不孕2a来诊.自诉2007年因妊娠2月自然流产不全行清宫术,之后不避孕一直未孕,2009年造影提示:右侧输卵管未显影,左侧输卵管伞部梗阻,B超检查发现子宫腺肌症,子宫增大,要求试管助孕.既往体健,无性病史,月经5 ~6/28~32d,经量正常,有明显痛经.孕1产0.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妇检: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如孕3个月子宫大,活动受限,双侧附件未见异常.
作者:朱小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丹毒(Erysipelas)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丹毒的病原菌为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链球菌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癣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病原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感染性休克是感染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又称败血性休克,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我们在临床收治了1例丹毒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林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整体护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恢复健康起促进作用.1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1.1自尊心 老年患者经历了几十年的生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社会贡献大,家庭社会中有地位,喜欢别人恭顺服从,性格较固执,不愿意听命于他人,常会鄙薄年轻医师和护士,住院后对护士要求也比一般人高,总希望护理人员能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尊重他.
作者:邹宪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肾病综合症是泌尿系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诊断并不困难;而本例患者由于年轻医师经验少,仅凭疾病的表面现象来诊断治疗,导致误诊误治,耽误病情,教训深刻;给自己、单位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现报告如下.1病例摘要患者,女,43岁,淄博市张店区房镇人.因高热、头痛1d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稍胖,热病容,T39.4℃,脉搏11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30/90mmHg,鼻通气可,无分泌物,咽不红,扁桃体不大,气管居中,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无异常,双肾无叩痛,其他无异常,既往无特殊病史.
作者:周世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2009年,公立医院改革大潮席卷镇江的每家医院.面对未知的机遇与挑战,涉世未深的医院青年职工难免会产生胆怯和迷茫的情绪,这给医院改革的推进和长远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只有通过了解团员青年思想动态、工作现状和学习生活需求等全面信息,才能更好的把握青年动态,及时疏导青年心理困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从而激发青年职工拥护和参与医院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我院团委于2011年组织全体团员青年开展调研工作,就青年的基本情况和新医改环境下青年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作者:蒋韵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痔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严重脱垂性痔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对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方法 我院对21例痔疮患者实施了该手术.通过手术前后相关护理及健康指导,患者恢复良好,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结果 追踪观察,患者术后遵医嘱改良生活及饮食习惯,排便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PPH是治疗重度脱垂性痔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效果较传统手术方式进步.
作者:张艳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压疮的发生是由多种危险因素相互影响而形成的.近年来随着压疮发展各方面观念的转变,从压疮主要危险因素、发病机理和治疗护理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压疮应重在预防并体现因素完整性和人群针对性.提高住院患者压疮治愈率.并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
作者:张英秀;于淑玲;宗爱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外伤性损伤,由于老年人各个器官功能较差,疾病较多,伤后卧床时间较长,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何针对预防各种并发症,做到精心护理,对疾病的预防起到重要的作用,我科在护理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作者:阳建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Ⅰ度为15例,Ⅱ度为17例,采取散瞳、局部加压包扎、局部和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及相应的护理,能维持眼压正常水平,防止房水滤过过畅,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结果 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32例患者仅上述处理及护理后,随访后发现眼压恢复正常者达到30例,2例较前有所好转.结论 正确合理的护理使患者心情开朗乐观,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钱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