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荣;伍倩祺
目的 着重从护理角度进一步探讨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方法 对我科25例心脏性猝死患者进行相关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为我科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预防此类疾病发生提供指导作用.结论 护士自身应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及护理质量,优质的护理服务为医疗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阳;魏亚丽;马德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58A例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干预组并发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便秘、脑疝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脑出血急性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叶春香;胡丽;冯园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量泵控制气道湿化法与传统气道湿化法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9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微量泵控制法气道湿化与传统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以及对湿化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有95.65%达到湿化目标,仅有4.34%出现刺激性咳嗽,对照组患者56.82%达到湿化目标,43.18%出现异常现象,两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湿化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泵控制法气道湿化护理,能明显降低湿化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有效提升临床湿化效果.
作者:吴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胃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胃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90例,在治疗期间对其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经过保守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全部患者中86例出血停止,并痊愈出院.4例患者因并发胃穿孔转为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胃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娜;刘晚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临床上静脉留置针与留置时间的长短致静脉炎的关系.方法 将静脉留置针各100例分一组,选择前臂头静脉为试验血管,留置时间为1~2d、3~4d、4d以上,观察它们发生静脉炎的情况结果 300例患者随机分为1组(留置时间1~2d)、2组(留置时间3~4d)及3组(留置时间超过4d),每组100例,卡方值为46.062,P<0.01,三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说明留置时间长发生静脉炎的机会多.结论 临床上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选择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在96h为宜,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王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女,24岁,因停经10个月於2009年3月1日来我院待产.临产期间突然烦燥不安,全身乏力,口唇青紫,呼吸困难.当即进行急救,同时行胎吸助产,并娩出胎儿1个.但产妇症状并未减轻,且出现心率加快,达120次/min,脉搏细弱有时未挨门扪及,血压下降至50/30mmHg,双肺听诊可闻及水泡音,阴道流血不止,濒临休克状态.临床拟诊羊水栓塞,立即输血及对症处理,36h后,产妇情况好转,呼吸趋向平稳.
作者:吴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脊柱损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搜集我院2010年以来急诊科收治的60例脊柱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对不同的脊柱损伤的患者采取不同的临床护理.结论 明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本文论述了兔阑尾切除术的实验教学过程,以及用活兔进行阑尾切除术的利与弊,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作者:郑晓娟;吴明灿;袁岳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全麻腺样体摘除术后患儿麻醉复苏的护理.方法 对本院2012年1月~2012年8月的503例腺样体摘除术患儿术后麻醉复苏的护理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包括呼吸道护理、疼痛护理、管道护理、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结果 503例全麻术后患儿通过有效护理全部顺利度过术后危险期,安全返回病房.结论 高质量的护理能减少小儿腺样体摘除术后意外和并发症发生,保证患儿安全.
作者:刘闪闪;舒惠萍;黄翠屏;胡敏花;孙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应用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ology IT)推动微创外科手术及临床麻醉学科学快速的发展.方法 应用麻醉信息系统对接医院HIS 系统,各种仪器设备配有标准化数据接口,麻醉全程数据信息记录打印,随时监控、调整、危重急救.结果 传统的纸笔式麻醉记录出现了里程碑式的更新换代[1].传统的麻醉管理麻醉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开始麻醉诱导到手术结束到苏醒,全部通过IT记录显示,减轻麻醉师的注意力、体力、精力的高负荷的消耗.结论 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临床麻醉的范畴已经从单纯的手术止痛发展成手术中、术后及围术期的准备与治疗、监测麻醉过程中患者生理功能的变化、调控和掌握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以保障患者安全手术.
作者:王孟琳;张洁;朱启星;周典;洪建;颜雨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关注分析和了解老年患者的疾病特点及其机体的生理性老化而产生的特有心理需求.做好老年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通过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优质护理服务,帮助其建立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使其能乐观的对待疾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护理工作,促使疾病早日康复.结果 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论 老年患者就诊数量明显上升,患者信任度增加.
作者:巩继红;杜相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CHKD 和CMCC 数据库的出现顺应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随着两者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医院管理、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不仅能为用户提供快捷、高效、便利信息服务,而且推动了医院信息化建设[1].但是基金论文作为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两个数据库在基金论文的检索中却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主要对两个数据库的在基金论文的检索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作者:胡玫;卢福昱;董时军;张海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肝癌介入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8例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根据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出现的胃肠道反应、术后热、腹痛、腹胀、尿潴留等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一般症状在1周内得到了缓解.结论 细心的病情观察,适当的心理支持,加强健康教育,注意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燕荣;伍倩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腹腔镜联合手术中常见的微创手术,它除了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主要的是一次手术可在腹腔内清除两个病灶,减少了二次手术的痛苦和费用,深受患者的欢迎,我院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行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2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1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5~68岁(平均45.5)岁.其中胆囊炎伴胆囊结石14例,胆囊息肉7例;慢性阑尾炎18例,急性阑尾炎3例.
作者:于艳;乔艳杰;张志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出院病历快捷实用的装订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选择2012 年3 月~2012 年4 月份出院病历300 份,经病历终未质量检查合格后,按月份将出院病历分为A 组140 份,B 组160 份,A组用大头针徒手装订出院病历,B组用止血钳钳夹大头针装订出院病历,比较二种装订方法 的效果.结果 B 组装订病历成功率高,方法 简单、实用、快捷,省时;A组装订病历成功率低,耗时长.结论 用止血钳钳夹大头针装订出院病历,提高了装订病历的工作效率.
作者:梁仕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120例重度姓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结果 观察组终止妊娠方式、胎儿存活率以及Apgar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控制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段国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外科护理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促进<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法 以我院2008级高级护理本科本为教改班、2007高级护理本科班为对照班进行对照研究,并设计问卷调查.结果 实施解决问题法前后,教改班与对照班两学期期末问卷调查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专题模拟教学法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护生间的有效交流,培养护生的沟通协作精神,提高护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作者:金先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妇女常见的乳房疾病,是一种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增生性疾病,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随着年龄的上升其恶变率也逐步上升,严重的危害了女性的身心健康.乳腺增生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所以更好地诊治乳腺增生病,并进行积极预防至关重要.本文为此综述了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对其发病情况、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李祥;禹正杨;冯程;王婷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文章从危险因素、基础研究、临床研究3方面阐述卵泡抑素样蛋白l (FSTL-1)与冠心病的关系
作者:何丹;陈远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其基本病理变化是结肠和直肠的远端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该肠段痉挛狭窄,近端结肠继发性扩张,引起便秘、腹胀等低位肠梗阻症状[1].清洁灌肠是一项治疗措施,也是巨结肠根治术术前必不可少的肠道准备[2],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效.为了提高清洁灌肠的质量,近年来,国内护理同仁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对灌肠器材、体位、灌肠液种类及量、操作方法、技巧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1灌肠管的选择及应用1.1 橡胶肛管橡胶肛管管壁厚,不透明、质硬、无侧孔、弹性差,容易插入且不易反折,对肠粘膜刺激性强,容易损伤肠粘膜甚至引起肠穿孔,现在临床上少使用.
作者:陈汉锦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