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深部真菌病的护理

蔡秋颖

关键词: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 深部真菌病, 护理体会
摘要:本文通过对10例深部真菌病的观察及研究,发现了深部真菌病的早期发现及护理对提高其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性.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宫内妊娠并腹腔内出血1例

    患者、女、25岁.因停经44d,下腹坠痛2d,昏厥2次入院.患者停经后无恶心、择食等早孕反应,未行诊治.近两天有肛门坠胀感.入院查体:BP90/60mmHg、全腹压痛,反跳痛,伴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宫颈举摆痛阳性,前位子宫大小正常,质地中等,压痛.双附件区压痛.后穹窿穿刺抽出3ml暗红色不凝固血液.术前查尿HCG阳性,血常规、凝血分析、输血前检查均正常.入院诊断:腹腔内出血因待查(异位妊娠破裂出血可能).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盆腔有500ml积血,右侧输卵管稍增粗,约2×2cm,未见明显包块,伞端无活动性出血.子宫、双侧卵巢及左侧输卵管外观无异常.肝、脾等脏器外观无异常.吸尽盆腔积血并切除右侧输卵管后常规关腹.术后病检查示:右侧输卵管充血、水肿、出血明显,部分上皮复层排列,未见绒毛及滋养叶细胞.术后5d复查B超示:子宫大小9.1×6.6×4.8cm,宫内有0.5cm的液性暗区.尿HCG(+),术后血常规正常.术后7dB超示:宫内早孕约5W,行人工流产术,术前宫深9.5cm,术中刮出绒毛样组织如孕40余d,术中出血10ml,术后宫深8.5cm.人流术后病检示:有绒毛及滋养叶细胞.7d后查尿HCG阴性,患者治愈出院.

    作者:何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体会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脊髓受到刺激、压迫或者脊髓的动脉血管受到刺激压迫后, 使脊髓血液供应不足, 从而导致脊髓的功能障碍.临床上可引起单侧或双侧肢体软弱无力, 有麻木感, 甚至行走困难, 躯干有约束感, 严重者可致四肢瘫痪, 大小便功能障碍[1] , 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我科2006 年1 月~ 2009 年12 月施行该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8 例, 经过精心的护理,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耿秀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大学生社区口腔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及教学模式探讨

    本研究以预防口腔医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主线,建立以社区幼儿园为基地的实验教学平台,从培养大学生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能力、抓好口腔健康教育基本功的训练、加强口腔医学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医患交流技巧四个方面探索实验教学与大学生社区口腔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途径,提高大学生社区口腔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

    作者:刘英;漆明;任红旺;鞠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浅谈深部真菌病的护理

    本文通过对10例深部真菌病的观察及研究,发现了深部真菌病的早期发现及护理对提高其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性.

    作者:蔡秋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阑尾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分析

    1案例资料患者,男,1977年12月出生,涉嫌盗窃,在押于看守所,平素体健,突发右下腹痛2h考虑阑尾炎送入医院,检查B超:右下腹肿大阑尾,伴周围脓肿,确诊为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予以抗炎止血等对症治疗5d后出院.住院治疗期间,手铐,脚铐制动固定于病床.出院后,重新带入看守所.监管3d后,出现左小腿肿胀,活动困难.查体:神志清,精神可,生命体征平稳,心率95次/min,律齐,未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右下腹切口已愈合拆线,左小腿略红肿,少许压痛,皮温略高.查双下肢深静脉B超,确诊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收住入院,予以低分子肝素钙0.4 皮下注射,2次/d.华法林钠片2.5mg 口服 1次/d,尿激酶针10万u,静滴,1次/d,血栓通250mg(冻干粉针),溶于250ml生理盐水,静滴,1次/d.住院治疗1w后左下肢肿胀消退,疼痛消失,疗效满意.

    作者:金奇明;陈小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意义.方法 15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9例,运用康复护理程序对79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外科术后护理.结果 3个月后所有患者临床效果评定均明显好转,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正确的康复护理方法 能有效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高淑萍;肖红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慢性心力衰竭69例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6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除3例无效外,其余均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护理干预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起重要作用,可减少复发次数、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柴爱真;潘秀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

    探讨血液灌流(HP)对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观察,以及血液灌流在抢救有机磷中毒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对我院10例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时做到充分准备,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10例患者顺利完成血液灌流治疗.

    作者:孔林英;郑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儿科日间病房的护理管理体会

    儿科日间病房是我院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满足患者的需求而开设的日间特需服务项目,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介于门急诊与住院之间的诊疗模式,有效的缓解了住院病房与门诊出现的患者积压,充分提高了床位使用率,而且对医院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服务剧本在儿科日间病房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病儿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赵小燕;邱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新生儿护理中疼痛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80例新生儿,随即分为90例对照组和90例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在进行医疗操作性疼痛的全过程不给予其任何对疼痛进行缓解的干预措施;观察组新生儿在进行医疗操作性疼痛的全过程给予其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新生儿疼痛后不同时间的NFCS比较,疼痛后1min观察组轻度疼痛新生儿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疼痛后5min观察组轻度新生儿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度新生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人员必须对新生儿疼痛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大限度的减少由于疼痛可能对新生儿近期及远期造成的不良影响.

    作者:颜春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心内科病房药品的安全管理对策

    探讨心内科病房药品的安全管理策略.对药品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正确判断处方的书写、用药的剂量剂型,特殊药物的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订安全紧急风险预案,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专科技能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掌握病房护理工作的特点.结果 有效规避了病房用药安全的风险,降低了用药差错,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及治疗效果.

    作者:李玉琼;雷显琼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急性脊柱损伤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脊柱损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搜集我院2010年以来急诊科收治的60例脊柱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对不同的脊柱损伤的患者采取不同的临床护理.结论 明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的护理

    目的 为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提高抢救成功率,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分析我院近年来44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本病的预防对策和护理措施.结果 其中39例痊愈出院,2例因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3例因脑部损伤严重家属放弃治疗.结论 通过临床上精心的护理,及时的观察病情,合理使用药物,以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减轻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提高治愈率.

    作者:潘娟;罗志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壶腹周围癌、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等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方法 重视术前、术后护理及术中配合,加强营养支持及皮肤护理.警惕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给医生提供早、准确的信息,正确进行术后处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彭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经鼻气管插管微量泵持续湿化气道干预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微量泵控制气道湿化法与传统气道湿化法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9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微量泵控制法气道湿化与传统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以及对湿化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有95.65%达到湿化目标,仅有4.34%出现刺激性咳嗽,对照组患者56.82%达到湿化目标,43.18%出现异常现象,两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湿化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泵控制法气道湿化护理,能明显降低湿化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有效提升临床湿化效果.

    作者:吴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

    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因其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创伤轻、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同时又符合现代微创外科发展趋势而逐步被推广.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共240例,取得很好的效果,特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邵有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急救护理应急预案在群体中毒救护中的应用

    通过对多起群体中毒患者的救护,我科制订了一套急救护理应急预案,包括抢救前准备、人员和物资紧急调配、采用分组法人力安排,使整个救护过程物资充足,分工明确、任务清晰,有效地维护了急救环境,使患者得到及时、快速、有效、准确的整体救护.

    作者:刘培;贾凤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护理进展

    近年来,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的临床应用已日趋广泛,本文对静脉留置针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通过心理护理,从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及并发症,临床护理研究进展等进行了综述.在进行静脉穿刺留置针操作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 、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静脉血管的状况和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和部位;去除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和降低留置针的并发症;掌握好封管药液种类、剂量并保持正压封管;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从而减少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所有接受静脉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舒适护理.

    作者:于立明;矫文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小儿腺样体摘除术后麻醉复苏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全麻腺样体摘除术后患儿麻醉复苏的护理.方法 对本院2012年1月~2012年8月的503例腺样体摘除术患儿术后麻醉复苏的护理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包括呼吸道护理、疼痛护理、管道护理、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结果 503例全麻术后患儿通过有效护理全部顺利度过术后危险期,安全返回病房.结论 高质量的护理能减少小儿腺样体摘除术后意外和并发症发生,保证患儿安全.

    作者:刘闪闪;舒惠萍;黄翠屏;胡敏花;孙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婴幼儿巨结肠患儿清洁灌肠的护理技术探索及发展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其基本病理变化是结肠和直肠的远端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该肠段痉挛狭窄,近端结肠继发性扩张,引起便秘、腹胀等低位肠梗阻症状[1].清洁灌肠是一项治疗措施,也是巨结肠根治术术前必不可少的肠道准备[2],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效.为了提高清洁灌肠的质量,近年来,国内护理同仁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对灌肠器材、体位、灌肠液种类及量、操作方法、技巧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1灌肠管的选择及应用1.1 橡胶肛管橡胶肛管管壁厚,不透明、质硬、无侧孔、弹性差,容易插入且不易反折,对肠粘膜刺激性强,容易损伤肠粘膜甚至引起肠穿孔,现在临床上少使用.

    作者:陈汉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