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军;周余春;汤祖华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儿科门诊及住院支原体肺炎患儿86例,采用回顾行分析法,调取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检查方法及治疗方法.结果 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为主,极易引发消化系统症状,听诊以呼吸音增粗或减低为常见,血常规检查以WBC增高为主,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多见,尿常规检查以血尿与蛋白尿为主,MP-IGM阳性率达100.00%,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部分表现为点状阴影、片状阴影及间质性损,治疗以阿奇霉素效果佳.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好发于秋冬季,以1~3岁儿童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WBC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可见血尿与蛋白尿,X线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MP-IGM阳性是其确诊金标准,以阿奇霉素治疗疗效为显著.
作者:熊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整合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2月我院骨外科收治80例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本组患者随机划分成实施交锁髓内钉治疗的观察组和实施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愈合率为97.5%,对照组的总愈合率为85%,说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肢长管骨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实施治疗,骨折愈合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伟;郑建英;王维扬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临床研究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本文临床研究将选取54例临床胎儿宫内窘迫患者,并选取同期分娩的正常胎儿为对照组,分析引起胎儿窘迫的原因,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Apgar评分.结果 引起本组胎儿宫内窘迫症的病因中,脐带异常者为18例(33.33%),另外还有羊水过少、妊娠合并症、胎膜早破等等;过临床诊断与治疗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仅为20.37%,临床观察指标明显高于正常胎儿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临床胎儿出现宫内窘迫,极易对产妇及胎儿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积极开展早期诊断并给予科学的处理,从而有效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
作者:杨秋生;王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并总结冠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穿刺处出血的发生率及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冠脉介入术后出现穿刺处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0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穿刺处出血,发生率为2.27%;其中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术后穿刺处出血2例,发生率为12.50%;经桡动脉介入术术后穿刺处出血发生率仅为1.47%.结论 冠脉介入术经桡动脉途径出现穿刺处出血的并发症明显降低,且只要及时发现加强护理,预后均良好.
作者:张小梅;王燕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中应用的效果与体会.方法 成立品管圈组织,明确气管内插管患者的观察要点和护理重点,对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率,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规范了操作流程,增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里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气分析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分为试验组100例行桡动脉穿刺采血,对照组100例行股动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血肿和凝血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比较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后血肿发生例数,标本凝血例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及P<0.01).结论 使用桡动脉穿刺采血具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减少血肿发生、患者易接受的优点,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作者:吴静;王莲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由肾和肝脏分泌的一种激素样物质,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通过调节和维持循环中红细胞生理水平,提供有效的组织供氧的细胞因子.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具有与EPO相同的生物学活性,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近年来研究发现,EPO有抗凋亡、抗氧化、促进血管生成、抑制炎症反应等功能对多种组织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功能.
作者:刘婷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牙脱位再植术的有效方法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05例完全脱位的牙齿以及牙槽窝进行常规清洁处理,原位植入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牙弓夹板固定、钢丝结扎固定以及托槽固定,并随访.结果 经1~3年随访,105例138颗牙齿有12颗失败,126颗成活,成功率为91.3%.结论 妥善保存和处理脱位牙,及时复位固定以及有效的预防感染是再植牙成功的关键.
作者:马长安;王树楼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报告了1例双胎妊娠孕妇在剖宫产术中发生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通过责任护士对双胎妊娠孕妇入院时进行充分的护理评估、术前准备,术后补充血容量的同时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加强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吴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之间,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临床中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式较多,主要有抑酸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治疔、联合用药治疗等.本文针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情况,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其临床治疗的方式、机制、效果等,并为其临床治疗的前景作出分析,现作一综述.
作者:甘毅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胎盘植入是妇产科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常引起产后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随着人工流产增多,剖宫产率升高,胎盘植入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以往常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使患者失去子宫,丧失生育功能.近年来,临床上对其诊断与非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了不少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产前应用盆腔彩超筛查,产后使用MTX、米非司酮、中草药及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刮宫治疗胎盘植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元凤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ndometriosis,EMT)是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它在病理上呈良性形态学表现,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种植、侵蚀以及远处转移能力.以持续加重的盆腔粘连、疼痛、不孕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被视为“良性癌”.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专家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李芳;梁河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讨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测压管置管失败后处理措施.方法 置管失败后改用留置F14超滑导尿管外接三通管,分别接膀胱测压导管及注水管,继续检查操作.结果 顺利测得膀胱压、逼尿肌压数据.结论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测压管置管失败后改用留置F14超滑导尿管,所测数据仍可反应出逼尿肌功能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作者:熊国光;柳学春;张颖鄂;秦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断指再植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9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护理有效率.结果 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3.7%,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断指再植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恢复,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作者:邹红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电子病历平台下病案管理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病案环节管理由手工管理转向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病案质量监控从人工质控向自动质控和人工质控相结合发展,病案服务由被动向主动,由保管向信息利用转变.
作者:武红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孕妇脂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导致高脂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53例GDM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测定其空腹血脂及脂蛋白与同期糖代谢正常孕妇进行比较,动态观察GDM孕妇治疗前后血脂代谢的变化,并且分析了GDM伴发妊高征与血脂代谢紊乱的关系. 结果 GDM孕妇存在高脂血症,属Ⅳ型,发病率达34%;GDM并发高脂血症时妊高征发病明显增加.GDM经过治疗后血脂仍呈上升趋势. 结论 GDM虽然病程短,仍然对血脂代谢存在一定影响,而且血糖控制后血脂并无改善.
作者:徐红玲;徐金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多发于年轻女性.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病可急可缓,早期轻症的患者往往仅有单一系统或器官受累的不典型表现,随着病程的发展其临床表现会越来越复杂,可表现为多个系统和器官受累的临床症状.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科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2例,针对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及心理状态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玲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对应用切开复位内部固定加植骨治疗肱骨外科颈Ⅱ、Ⅲ型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24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板(LPHP)并结合植骨治疗肱骨外科颈Ⅱ、Ⅲ型骨折案例,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结果 所有肱骨外科颈Ⅱ、Ⅲ型骨折病例经过半年以上的随访,病情全部好转,骨折相继愈合,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恢复优良率达到87.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板(LPHP)并结合植骨是治疗肱骨外科颈Ⅱ、Ⅲ型骨折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易晨阳;冯飞;杨丹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探讨15例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左西孟旦的护理,左西孟旦是钙增敏剂,通过提高心肌细胞对钙离子的灵敏度来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B型脑钠肽(BNP)的浓度.在护理中密切观察心电血压变化是重点,同时注意监测血钾,肝肾功能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儿童全麻低温等离子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4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儿童施行全麻低温等离子治疗术前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45例患儿无1例发生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全麻低温等离子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愈合好的一种手术方法,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陆梅;巫慧敏;叶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