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巨噬细胞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李江(综述);钟玲(审校)

关键词:巨噬细胞,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病, 糖尿病患者, 学科发展, 相关研究, 紧迫课题, 阶段治疗, 健康问题, 防治措施, 发病机制, 代谢紊乱, 世界性, 综述, 增殖, 死亡, 浸润, 机体, 公共, 分型
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世界性公共健康问题,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位病因,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第一原因[1]。由于DN患者机体存在极其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进展到终末阶段治疗非常棘手,因此探索其发病机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是目前学科发展的紧迫课题。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分型的巨噬细胞的浸润、增殖在DN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3]。现就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细胞内吞在VEGFR2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近期研究发现细胞内吞在VEGFR2信号转导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种调控作用能够直接影响由VEGF引起的血管生成。由胞膜转运介导 VEGF/VEGFR2信号转导的机制和EGFR相类似,本文就细胞内吞在VEGFR2信号转导中的调控作用作一概述。

    作者:余洁;刘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随着各种生物技术的发展,单克隆抗体药物迅速被广泛的应用于人类疾病的诊断、预防和研究,抗体药物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对近几年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进行了综述,从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历史发展、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总结评述,为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进一步研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作者:邱超森;孟庆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慢阻肺动脉高压病症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慢阻肺动脉高压病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慢阻肺动脉高压病症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措施已经成为重症医学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下面本文就对慢阻肺动脉高压病症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论述。

    作者:陈永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通过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护士的劳动程度,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由此引发静脉炎的发生率增加,针对此将其原因分析及对策作一综述。

    作者:马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新农合知晓率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农民对该项政策具体实施内容知晓的情况,进一步推进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方法问卷入户调查,对德阳市旌阳区的农村居民划分不同群体(年龄、文化程度、收入等级)进行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内容(报账资料及流程、报账比例、报账内容等)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据调查数据显示:当地农民参保率为94.82%,知晓率平均仅为34.6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相关内容的推广普及有待提高。结论合理补偿关系到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好医疗补偿问题,扩大新农合的受益面,才能效预防部分农民在患小病后因无钱医治而扛成大病的现象,降低大病发生的频率。

    作者:邓超;刘亮;唐亮;朱超;帅师;刘倩;袁冬;万青松;代雪莲;刘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改良PBL在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为激发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作者进行了教学改革,在3年制临床专业学生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引入改良PBL教学法。该教学模式受到学生喜爱,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胡玲;宋红霞;封玉玲;李小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医疗设备维修保障的工作体会

    医院设备维护、维修保障管理模式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加快推进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工作的同时,医院也要在实际工作中把立足医院自身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和有效的社会化管理相结合,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探索医院设备维护、维修的管理模式。

    作者:王洪军;韩淑香;李显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针刺足三里穴节律效应的实验研究进展

    目的通过系统分析针刺足三里穴对节律影响的实验研究文献,探讨针刺时间效应研究的意义。方法选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查找1985年至2012年国内有关针刺足三里节律效应的实验研究文献,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再以手检筛选,对有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19篇有效文献。结果显示,不同时辰针刺足三里穴对机体的胃肠道功能及其它功能均具有不同效应,而这种效应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节律有关。结论时间因素是影响针刺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刺效应明显受到机体生理和病理节律的影响和制约。

    作者:罗桂青;李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腹股沟疝的治疗进展

    目的探讨目前腹股沟疝的外科方法,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通过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疝的发病机制及各种治疗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注重解剖结构的基础上,可因人而异选择不同术式,总体上现代无张力疝修补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术后复发要优于传统张力修补,可提倡门诊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结论随着新材料研制及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大力推广,可使术后疼痛减轻,手术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减少,使疝修补作为门诊手术成为可能。

    作者:曹世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计划生育服务站生存和发展的探索

    计划生育服务站业务经历了由单纯的避孕节育手术为主到现在的以生殖健康优质服务为主的转化。一度时期,我们感到无所适从、我们感到迷茫。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众所周知,随着国家对人口政策和人口任务的调整,计划生育工作方法的文明规范,已杜绝原来的强制罚款而转化为服务引导。由此近年来我们遇到了这样的尴尬:在我们大力倡导免费服务、上门服务、优质服务的同时却感到育龄群众上站的人数越来越少。如何使用好现在的资源及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创造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我觉得,计划生育服务站的生存与发展同样应该树立这个观念:做强、做精、做大自己的计划生育业务。

    作者:高艳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校情报信息系统存在耗散结构之分析并使之趋于有序化之剖析

    文章引用自然科学中的耗散结构理论并通过对该理论:一个系统从混乱无序态向稳定有序态演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分析了高校情报信息系统存在的耗散结构特性,一并提出了建立稳定有序化态势的高校情报信息系统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作者:邵平;史铁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全院级PACS系统设计与实施

    随着医疗影像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PACS系统已经日益成为各级医院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技术先进、符合全院需求的全院级PACS系统建设的原则、架构设计、实施技术方案及后期收益。

    作者:潘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医科院校大学生的宗教观调查与分析

    由于受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大学生信仰宗教者越来越多,大学生中的封建迷信也时有所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不仅关系到年轻一代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形成,而且对未来社会的制度建构和文化选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解决对策进行了研究。

    作者:任翔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腹腔镜手术临床护理配合的新进展

    腹腔镜手术是目前临床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手术方式,它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对于节约临床治疗资源,提升患者治疗效率和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广泛应用于外科、妇科等手术中。但是同时由于腹腔镜的应用较为精细,设备较为昂贵,对医师的操作要求也较高,因此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配合对于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就显得至关重要[1]。下面我们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等方面对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护理配合新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如下。

    作者:覃庆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几种方法研究进展

    大肠息肉是指大肠粘膜上的隆起性病变,在未确定其病理性质前统称大肠息肉,是下消化道的一种常见病,与大肠癌关系密切[1]。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为大肠息肉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本文内镜下治疗就大肠息肉的几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高频电凝切除术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已成为目前治疗大肠息肉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有蒂息肉,直径<2cm的无蒂息肉及多发性息肉的治疗,高频电凝切除术主要是利用电灼热效应产生局部高热,使组织水分汽化蒸发,蛋白凝固变性而被切除,具有创伤小,无痛苦,简单快捷,花费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也有研究显示,该术式不仅能完整快速切割息肉鉴别良恶性,而且能彻底止血,是消化息肉首选的微创治疗治疗方法[2]。王希温等[3]将60例结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对照组则用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大出血及迟发出血者较对照组少,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3%和36.67%,可作为开腹手术替代治疗的一种有效微创外科技术。然而,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态均给内镜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出血和穿孔是内镜下息肉高频电切切除的严重并发症。因此,临床上要求在尽量减少出血和穿孔并发症的前提下,将息肉完全切除,实际操作中应针对息肉的直径、形状及部位选择具体的切除方法。陈天明等[4]对176例患者286枚结肠息肉行镜下息肉切除术,全部获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出对息肉≤0.3cm的无蒂和亚蒂息肉采用高频电灼或热活检钳清灼除,0.4~1.5cm的亚蒂和有蒂息肉行圈套切除,广基息肉粘膜下注射充分隆起后切除,蒂宽在1.0cm以上的息肉采用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圈套切除,对用圈套器一次套切困难者,采用分叶清切除息肉。晚近研究发现,术前做好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的检测,排除检查不正常的患者以及对检查结果异常者进行延期治疗[3]。同时选择恰当的电凝、电切指数,掌握好凝切的先后顺序以及持续时间。在进行收紧圈套器的过程中,动作轻柔,避免机械性切割。对息肉直径>1.0cm的无蒂息肉,在部2~4点注射去甲肾上腺素3ml,能有效控制血管收缩,减轻组织肿胀,有效阻断息肉的血供,达到预防止血的效果。总之,息肉切除时应根据息肉大小、形态、操作者习惯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较大病灶选用先凝后切交替使用混合波切除,使息肉中心血管得到充分凝固,避免发生出血,而较小病灶用切割波,少用凝固波可避免穿孔的发生。

    作者:王少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骨骼系统是身体其他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临床观察指出近1/3的转移性骨肿瘤集中在脊柱,椎体成为转移性骨肿瘤好发的部位。进一步尸检研究表明,多达70%的癌症患者有脊柱转移。在癌症患者中约5%~14%的病例出现椎体转移伴脊髓压迫,在美国平均每年有20000此类病例出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肿瘤骨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有上升的趋势。辅助治疗手段的改善使得手术治疗较之以往相对减少。然而,在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治疗中,外科手术依然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手术技术和检查仪器的进步使得手术预后更加良好,同时也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治疗措施。手术治疗的目的仍以姑息性治疗为主,其中包括恢复神经功能,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以及控制肿瘤的生长,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时的诊断以及适当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肿瘤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钟跃龙;柯珍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微生物实验室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和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临床诊治感染性疾病中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到病原微生物,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临床用药;同时在医院感染控制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微生物实验室在临床诊治感染性疾病以及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进行论述。

    作者:陶建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新医改形势下中专护理教学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健康观念的更新,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的老龄化和医疗制度的改革,都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护理教学也必须更新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

    作者:韩少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七氟烷的临床应用现状

    七氟烷是近年来使用比较多的吸入麻醉药,麻醉诱导时间短,苏醒时间快而完全,麻醉深度容易调控,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抑制小,呼吸道刺激性轻,对肝肾功能影响轻微,现已广泛使用于临床麻醉中,在小儿外科、心脏外科、门诊手术以及控制性降压中更具有显著优势。本文就七氟烷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现状以及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梁勇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腰椎结核合并败血症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59岁,农民,于2012年10月16日因右侧腰痛1w入住我院外二科。腰痛呈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伴畏寒发热(体温未测)、尿频、尿急、尿痛、尿血、恶心、乏力、纳差,无呕吐、呕血、黑便等。入院查体:体温38.5℃、P92次/min、R19次/min、BP110/80mmHg,神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HR92次/min,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压痛及反跳痛,右侧肾区有压痛及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体检正常。入院后行相关检查,血常规示HGB92g/L, WBC28.6×109/L,PLT,119×109/L,小便常规:潜血(+++),白细胞(+++),大便正常。 B超+CT检查示:右肾、右输尿管下段多发结石并右肾积水,入院诊断:右侧泌尿系结石并感染。入院后经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5d,发热、腰痛无缓解,于2012年10月22日转宜昌市某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

    作者:杨先全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