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食道裂孔疝的外科治疗

王刚;杨杰先;吴春;潘征夏;李洪波;谢七民

关键词:疝, 食管裂孔, 治疗, 修补手术, 外科
摘要:目的通过对20例临床资料的回顾,对小儿食道裂孔疝的诊断、外科治疗作进一步的探讨.方法 1991年9月~2002年3月治疗食道裂孔疝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4个月~4岁,主要根据X线钡餐检查诊断:滑疝1例,食管旁疝11例,食道裂孔疝8例.均行食道裂孔疝修补,19例加胃底悬吊术.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11年,术前症状均消失,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增加.结论小儿食道裂孔疝应积极手术治疗,疝修补加胃底悬吊术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恙虫病心肌损害为主要表现7例误诊分析

    我科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恙虫病150例,其中7例以心肌损害为主要表现分别一度被误诊为其它疾病,为总结经验教训,现将本组7例报道如下.

    作者:曹力生;李宏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报道1例及国内63例分析)

    目的为提高对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的发生.方法报道1例并分析国内63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资料.所有病人均经心脏超声、造影检查或术中探查确诊.结果 92.1%的患者年龄低于20岁.主要症状、体征无特异性.缺损直径为0.6~3cm,各型构成比Ⅰ∶Ⅱ∶Ⅲ为7.2∶5.5∶1.术前确诊仅37例,占58.7%.术前误诊者占41.3%,主要误诊为PDA、VSD、主动脉窦瘤破裂等.26例经术中探查确诊.手术治疗61例,术后早期死亡4例.63例随访1个月~15年,病人心功能均获改善.结论主-肺动脉间隔缺损临床少见,症状体征无特殊,易被误诊.心脏超声、造影、心导管检查及术中探查均有重要诊断价值.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向小勇;蒋迎九;李朝先;杨双强;李强;汪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诊时应用早早孕纸条检测血HCG

    目的通过试验观察是否能用胶体金早早孕纸条定性或半定量地检测血HCG,给临床急诊及时提供辅助诊断指标.方法先用胶体金早早孕纸条检测血清或血浆HCG,再用美国雅培AXSYM全自动免疫发光仪复检,观察二者的吻合性.结果胶体金早早孕纸条与AXSYM免疫发光仪检测血HCG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可以用早早孕纸条检测血HCG,配合临床急诊诊断.

    作者:王厚照;马莉;田丰丰;陈云;周友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经直肠超声检查对前列腺疾病诊断的意义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检查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 077例行直肠超声前列腺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的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对正常前列腺及前列腺疾病诊断明确.结论经直肠超声检查明显优于经腹途经及经会阴部检查前列腺,可为诊断及鉴别诊断前列腺疾病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韩小容;熊艳;吕毕;杜庭莲;赵小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腰椎牵引配合推拿、电针疗法治疗腰突症80例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常见的原因.几年来作者应用腰椎牵引、电针和推拿的方法治疗腰突症,并与单纯腰椎牵引治疗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凌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柳氮磺胺嘧啶对大鼠心脏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分析大鼠心脏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IL-1β、MPO、ICAM-1表达及组织损伤情况,探讨柳氮磺胺嘧啶(SSA)对移植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正常SD大鼠心肌为对照组,SD到Wistar大鼠为同种移植组,同种移植SSA治疗组.心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和病理学检查,检测ICAM-1表达和心肌损伤,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多媒体彩色图文分析系统对IL-1β、MPO和ICAM-1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对照组IL-1β、MPO、ICAM-1表达均微弱;而同种移植组IL-1β、MPO和ICAM-1明显增高,SSA治疗组中IL-1β、MPO、ICAM-1表达较同种移植组明显降低;对照组心肌组织结构正常,同种移植组中性粒细胞浸润,出现心肌间质水肿和组织坏死; SSA治疗组心肌损伤程度明显降低.结论大鼠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IL-1β、MPO、ICAM-1含量明显增高,心肌组织损伤,经SSA治疗后含量显著降低.SSA可以对移植心脏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李寒;范士志;陈建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贲门失弛缓症手术前后食管测压及24h pH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总结经腹贲门肌层切开加绕食管后方胃底部分折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手术前、后食管测压及24h pH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手术前、后进行食管测压及24h pH监测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后恢复顺利,吞咽困难症状缓解,无并发症.13例术前末端食管括约肌压力为(36.25±12.91)mm Hg(1mm Hg=0.133kPa),术后为(19.05±5.04)mm Hg,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24h pH监测DeMeester评分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食管测压及24h pH监测对贲门失弛缓症手术后疗效的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廖祥丽;蒋耀光;王如文;范士志;陈建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徒手扩张宫颈缩短产程110例分析

    目前各个医院的剖宫产率较几年前都有升高的趋势,除了明显的产科指征,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产妇惧怕阴道分娩的痛苦而坚决要求手术造成的,因此,为了降低不必要的剖宫产率,我院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杰;何素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临床分型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GFA)临床分型及定量评分(QMG)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对2001年11月~2003年9月手术治疗的43例重症肌无力病人,以MGFA标准作临床分型与定量评分,通过与Osserman分型作比较,观察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并探讨新的分型与评分的临床特点与意义. 结果 MGFA临床分型中的Ⅰ型与OssermanⅠ型较一致,OssermanⅡa型17例中,MGFAⅡa型12例,Ⅲa型4例,Ⅲb型1例;OssermanⅡb型15例中,MGFAⅡa型2例,Ⅱb型4例,Ⅲa型3例,Ⅲb型3例,Ⅳa型2例,Ⅳb型1例;治疗后QMG评分随时间呈明显降低. 结论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临床分型较Osserman分型更为细致、客观,其定量评分准确反映出治疗前后病情的变化,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以加强对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与协作.

    作者:马铮;蒋耀光;王如文;赵云平;周景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风湿性三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

    目的分析122例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外科治疗的结果.方法 1997年1月~2002年6月,我科对122例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联合三尖瓣病变患者施行外科治疗,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均做瓣膜置换手术,同时行三尖瓣De Vega或Kay环缩术.结果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 3.28%),其余患者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联合三尖瓣病变常引起左心、右心功能不全,并发肺动脉高压与体循环静脉系统淤血;因此,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积极施行三尖瓣瓣环成形术,对提高手术疗效尤其重要.

    作者:周骐;肖颖彬;陈林;刘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3例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SAP13例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2年我科非手术治疗SAP死亡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期死亡8例,中期死亡4例,后期死亡1例.结论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未及时中转手术是SAP患者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死因,治疗措施不充分、代谢紊乱、患者求治时间太晚、高龄、不恰当应用激素亦是影响救治成功率的重要因素.适时中转手术治疗、维持高危病人胰外器官功能和支持治疗,可望降低SAP病死率.

    作者:郑明友;汪涛;黎光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孕引产部分性胎盘植入保守治疗成功1例

    患者,女,25岁,待业,G1P0,因停经24周,无计划要求引产,于2003年5月8日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第2天在常规消毒下,行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20h后开始出现宫缩,15h后自产一男死婴,身长30cm,给予缩宫素10u肌肉注射1次,50min后胎盘仍未剥离,阴道流血少,行人工剥离胎盘未成功,即在常规消毒下行清宫钳夹术,子宫前位,宫腔深16cm,术中胎盘粘连较紧,钳夹出组织约200g,术中出血约250ml.术后给予缩宫素10u肌注1日1次,女性素4mg肌注1日1次.产后10d,子宫脐下两指,B超提示宫内残留物(43mm×23mm).

    作者:赵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ESA)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妊高征产妇,其中观察组20例采用CESA分娩镇痛,对照组20例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观察两组产妇产程时间、第2、3产程的血压心率变化、镇痛效果.结果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第2、3产程心率、血压以及VR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CESA用于妊高征产妇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作者:唐桂圣;沈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68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不放置T管治疗经验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后不放置T管的适应症.方法总结68例胆总管探查后不放置T管,一期缝合的经验教训.结果 63例术后恢复良好,3例出现胆漏,1例术后早期出现黄疸,1例术后残余结石. 结论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不放置T管在临床上可行,应用指征:(1)胆总管探查阴性;(2)术前经B超或CT、ERCP检查无肝内胆管结石;(3)胆总管下段能通过5mm金属探子;(4)胆道镜检查胆管无残余结石;(5)胆总管壁充血水肿轻微.

    作者:隆洪木;范德庆;徐来喜;万建华;刘刚;曾江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食管癌外科的治疗进展

    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病死率高的国家,占世界病死率的46.6%(WHO 1997),食管癌总的5年生存率低于10%.在我国的食管癌高发区,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防癌知识的普及和防癌措施的加强,在一些高发区,如河北涉县食管癌的病死率已由上世纪70年代的131.3/10万降至本世纪初的66.8/10万[1].

    作者:蒋耀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变化观察分析

    目的了解一氧化碳中毒心肌酶谱与心电图二者的变化情况.方法对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心肌酶及心电图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心肌酶异常 17例(56.7%),心电图异常22例(73.3%),其中ST-T改变11例(36.7%),窦速10例(33.3%),期前收缩1例(3.3%).结论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害时心肌酶谱改变与心电图异常不平行,酶谱的改变明显优于心电图,前者更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文玉明;曾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Fas/FasL系统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

    凋亡紊乱是肿瘤形成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宿主内环境变化将改变细胞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Fas-FasL系统是体内重要的凋亡系统,近被证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林一丹;蒋耀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医用纳米控释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 引言纳米控释系统包括纳米粒子(nanoparticles)和纳米胶囊(nanocapsules).它们是粒径10nm到500nm之间的固状胶态粒子,活性组分(药物、生物活性材料等)通过溶解、包裹作用位于粒子内部,或者通过吸附、附着作用位于粒子表面.制备纳米控释系统的载体材料都是高分子化合物,以合成的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体系和天然的大分子体系为主.前者如聚氰基丙烯酸烷基酯、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等,后者如天然的蛋白、明胶、多糖等.制备纳米控释系统的方法主要有以不同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制备纳米微粒的乳液聚合和界面聚合技术;以及利用高分子聚合物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微粒的技术[1].

    作者:陈刚;刘海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川芎对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探讨川芎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双侧大腿肌肉注射50%甘油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观察川芎对此模型肾功能的改变情况,并分析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血清一氧化氮(NO)的改变.结果川芎可改善ARF,升高血浆CGRP及NO.结论川芎对甘油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治作用可能与其升高CGRP与NO有关.

    作者:曹颜梅;许静;于建平;于光;张国兆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褶合光谱法同时测定地麻滴鼻剂中两组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地麻滴鼻剂中盐酸麻黄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褶合光谱法.方法用TU-1901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采集吸收度信息,通过数据转换将信息转到褶合光谱程序中,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结果盐酸麻黄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3% (RSD=0.14%)、99.82%(RSD=0.13%).结论褶合光谱法适用于本制剂的含量测定,符合质量控制要求,方法简便、灵敏,测定结果准确.

    作者:刘世军;杨樊辉;相同顺;邢爱民;王文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