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抢救室留观小儿危害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应对策略

陈春

关键词:急诊抢救室, 小儿危害重患者, 护理风险, 医疗事故及纠纷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留观小儿危害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抢救室留观小儿危害重患者7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研究其发生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档案资料,得出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和应对策略。结果导致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原因主要有患者自身原因和护理原因两大因素构成。其中护理因素的影响面大,主要体现在护士的沟通交流能力、法律意识、专业技能以及工作强度四个方面。结论必须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沟通技能的培养,提升其责任感和法律意识,能够有效减少抢救室留观小儿危害重患者的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在儿童血液透析护理中舒适护理作用探析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儿童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32例血液透析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行舒适护理,发放调查问卷,对患儿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对于血液透析患儿,采取舒适护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两组数据差异明显(<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充分应用在儿童血液透析中,能够缓解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并且能够使血液透析时间延长、减少并发症,让血液透析更具高效性与安全性。

    作者:杨文静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对于核磁共振动态扫描患者的护理研究

    目的就护理干预对核磁共振动态扫描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救治的100例核磁共振动态扫描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核磁共振动态扫描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两组护理后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对核磁共振动态扫描了解程度、检测图像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8.0%;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核磁共振动态扫描中能够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王亚丹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基层医院儿科护理人员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探讨基层医院儿科护理人员流失的主要因素,通过提高福利待遇、增加人员配备、加强护理人员心理建设、改善管理模式等措施防止基层医院儿科护理人员流失,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有效稳定儿科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龙亮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结了百草枯中毒的护理体会,采取尽早洗胃、导泻、血液灌流、增加毒物排出;早期大剂量应用甲强龙及环磷酰胺,以减轻肺损伤;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抗感染;做好口腔护理及心理护理。患者在我科住院期间维持有效呼吸,肾功能恢复,感染控制,口腔清洁,糜烂愈合,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好转出院。

    作者:曾维兰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地高辛联合胺碘酮治疗交界性、室性双重并行心律1例

    并行心律是心脏内存在着两个节律点,不断发出冲动,例如一个是窦房结,另一个活跃的异位节律点在心房、交界区或心室,与窦房结并行地发出激动,只要这个激动发生在心肌(心房或心室)的应激期,便引起一次冲动,并行心律分窦性、房性、交界性、室性及双重性并行心律[1]。而双重性并行心律较罕见,相关的文献报道很少,当传出阻滞消失时,它们发出的冲动便能激动整个或一部分心脏,而构成复杂的心律失常。我科收住的一例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发生交界性、室性双重并行心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亚斌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特点及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该症病因及发病机制较复杂,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目前药物治疗是防治支气管哮喘有效手段之一,且近年来药物治疗方案也不断更新,本文将根据该症的发病特点,总结相关药物治疗方案,其宗旨为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更为规范化,以此更有效地控制哮喘发作及病情进展。

    作者:江文胜;陈亮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分组护理的实践研究

    目的对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进行讨论,观察责任分组护理的实践成果,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在我市精神病医院的精神病患者500例为观察组,选择2011年的该医院的精神病患者5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责任分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由护理组长1次/月对本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服务形象、服务质量出现了较大的改变,同时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责任分组护理模式在精神病房护理管理中,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高血压危象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治疗高血压危象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高血压危象患者实施全面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其疗效。结果98例患者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后,95例患者血压平稳,其余3例因病情恶化,2例转科,自动放弃治疗1例。结论高血压危象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可以有效地提高治愈率。

    作者:梁会英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升腔镜仪器设备完好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提升腔镜仪器设备完好率中的应用。方法由手术室护理人员自动自愿报名的原则组成品管圈,通过脑力激荡,讨论分析腔镜器械容易缺失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腔镜器械不完善率由5.31%下降至2.13%(<0.05)。结论将品管圈的方法应用到提升腔镜器械不完善率中取得了满意效果,提高了科室人员的团队精神,充分的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作者:贺玉琴;何红霞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脑钠肽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心血管危险的关系,探寻一种评价SLE患者的心血管危险的简便方法。方法选择26例单纯SLE患者组,32例SLE合并心脏损害组,同期本院体检健康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SLE疾病活动的评估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计算。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BNP水平及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结果 SLE合并心脏损害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SLE组和对照组(<0.01),单纯SLE组BNP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0.01)。 BNP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与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SLEDAI积分、激素使用总量及超声心动图的其他参数没有相关性。结论对SLE患者进行血浆BNP的测定能反映其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情况,给临床无症状的SLE心肌病变提供依据,防止患者的突发性事件出现。

    作者:尚可;皮慧;王友莲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控制血糖是医疗与护理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终目的,只要合理用药、精心护理、控制饮食,就能良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作者:蒋维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浅谈县级医院改革的创新模式

    当前,县级医院改革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①县级医护人员学历水平不高,管理水平不高;②财政对县级医院的投入不足,过度看重硬件的标准。面对县级医院改革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县级医院改革的模式。①加强院长职业化培训,提高县级医院的管理水平。②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提高县级医院的人力资源。③构建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提高县级医院的凝聚力。榆加强县级医院的开源节流,积极控制医院的支出成本。

    作者:彭辉;黄厚立;沈琦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血液灌流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护理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应用费森尤斯4008S透析机和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HA型血液灌流器(230)对26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并充分做好灌流前准备、灌流中监护、灌流后的护理,及时处理并发症,防止不良反应发生。结果25例抢救成功治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加强血液灌流中的各项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预防交叉感染,防止并发症等护理措施是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肖兰英;李京华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破裂动脉瘤术后患者脑血管痉挛的集束化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破裂动脉瘤术后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128例破裂动脉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9%(<0.05);观察组CVS发生率为43.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8%(<0.05)。结论在破裂动脉瘤术后患者脑血管痉挛患者中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CVS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浅谈临床护理见习生带教工作体会

    目的探讨医院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新观念。方法采用分组全程跟踪讨论方法对100名本科护理见习生进行临床护理带教。结果通过对护理工作亲身体验,见习护士对护理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增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见习护士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完成学校安排的内容和目标,表现优秀。结论现代护理教学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作者:刘美青;邹琴娓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护理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脑血管疾病20%是急性脑出血。急性脑出血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时,发病数小时到数天死亡,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1]。护士必须争取有效的治疗时间,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争分夺秒,与医生快速急救与积极配合,患者的预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提高成功率的根本保证。

    作者:金晨曦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护理标识于N-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于N-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3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标识前后医院所发上的不良事件以及相应的安全隐患的发生情况加以比较。结果在标识应用前的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护理标识使用后,应用前的不良事件为104件,应用后的不良事件为18件,应用前后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582,=0.032<0.05)。结论在N-ICU护理安全管理中,使用护理标识能够有效的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张英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48例,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脉营养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早期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法进行治疗。2w后,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营养指标,包括院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等含量。治疗时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其白蛋白、血清总蛋白等含量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明显减少对照组患者。结论早期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与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云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及管理

    目的对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探讨和分析其控制和管理效果,保证每个样品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性。方法依据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检验方法进行。结果经过对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我中心自2008年以来,参加省市级下发的盲样考核和实验室间比对以及中心质量管理办公室组织的人员比对成绩均为优良。结论经过对微生物实验室进行有效地质量控制和科学化管理,提高了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技术和管理水平,为卫生监督及疾病预防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王立芸;邵世鹏;赵桂芬;李会灵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优质的护理服务,落实治疗性护理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实施整组包干全程全方位护理,找出产科的不安全因素,探讨防范措施。结果优质的护理服务能有效地避免不良护理缺陷的发生,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产科的护理质量。结论全程全方位的优质护理可减少和避免不良护理缺陷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产科的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黄琼 刊期: 2014年第3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