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例小儿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的临床分析

郭智超;蔡方成;王莉

关键词: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临床表现, 结缔组织, 病变, 血管炎, 横纹肌, 成年人, 皮肤, 分类, 发病, 病因, 报告
摘要:皮肌炎是一种以皮肤和横纹肌徽血管炎病变引起的结缔组织病变。根据bohan等分类意见,小儿皮肌炎属Ⅳ型,其病因、临床表现和预后不同于成年人发病的皮肌炎。现在将我院近年收治的皮肌炎12例报告于后。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硬红斑误诊1例报道

    患者,女,27岁,已婚。因“双小腿出现紫红色结节2年,伴右小腿胫前溃疡2月”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在双小腿胫前成批出现大小不一的鲜红色结节、量杨梅至葡萄的大小,压之不褪色,无畏寒、发热、乏力、盗汗、关节疼痛。曾多次在外院诊断为“结节性红斑”,并予以相应治疗(具体不详),病情不能控制,结节不断增多,并逐渐变为紫红色、晴褐色、部位由小腿伸侧蔓延至屈侧,不伴疼痛及压痛,无畏寒、发热、乏力、盗汗、腹痛、腹泻~。入院前2月,不慎被自行车将右小腿胫前下段撞伤,形成一五分硬币大小的溃疡面、周围皮肤红肿,皮温升高,创面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并感轻庞瘙痒,搔抓后又形成四个大小不一的溃疡面。自行在药店购买“头孢氨苄胶囊”口服,外用“百多邦”软膏,病情不能控制,来我院求治。

    作者:尹锐;刁庆春;叶庆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I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1999年美国有37 400人发病,其中大多数均系早期(I期)即被确诊。I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但对手术范围意见不一,特别是对淋巴结的处理存在争论。

    作者:贾英;卞度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有关降压药物的循证医学观点

    1 循证医学概念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是指谨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佳证据(资料),对个体患者医疗作出决策。

    作者:李法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安定宫颈局部注射对分娩的影响

    安定又名苯甲二氟蕈.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及中枢性肌松作用,能选择性作用于宫颈平滑肌,使肌纤维松弛,自1984年以来国内将其用于第一产程,促进宫口扩张[1,2],可加速第一产程活跃期[3]。我院自1999年1月~1999年12月采用安定宫颈局部注射配合人工破膜加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与我院常规单纯行人工破膜加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作者:张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正心泰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高,危害大,多数病人长期使用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独特的理论,正心泰胶囊选用补气生阳、活血祛瘀之中草药配制。作者1999~2000年选用正心泰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观察其临床疗效。

    作者:黄廷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无昏迷脑挫裂伤临床分析

    本文总结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24例无昏迷史脑挫袭伤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性17例,女性7岁,年龄5~70岁,平均37.5岁。

    作者:朱继;唐文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儿咽后壁脓肿2例麻醉体会

    小儿咽后壁脓肿是危险性较大的疾病,随时可能破溃窒息死亡,麻醉手术风险较大,现将我科所遇2例报告如下。 例1:患儿,男,6月,体重7.5kg,因发热、咳嗽7d伴吞咽困难2d入院。入院查:咽后壁充血肿胀,有散在小脓点,心肺(-)。X线片示:咽后壁软组织肿胀明显,范围较广泛。术前诊断:咽后壁脓肿,拟行脓肿切开引流术。

    作者:彭明清;温声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异丙酚与小剂量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观察

    异丙酚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而平稳、不良反应少等临床特点,为医院门诊特殊检查及短小手术开辟了新的麻醉途径。近年来,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取得了满意效果[1]。

    作者:张智勇;荣跃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拦截-劈裂技术的改进

    对老年硬核性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术在技术上有其,作者在过去5年中采用改进的拦截-劈裂技术对310只眼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患者施行了超声乳化术,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彭秀军;杨明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儿巨大假性胰腺囊肿致门脉压增高1例

    患儿,女,6岁,涪陵人。二月前因车祸伤以左侧肱骨、锁骨骨折住院治疗好转出院。20d前发现左上腹包块,渐增大,以“上腹部包块,假性胰腺囊肿”收住院。查:T39.5℃、P88次/min、R22次/min、BP14/9kPa。上腹部膨隆,肝肋下未触及,中上腹部可触及约8cm×10cm×12cm大小,紧贴左肋下缘、光滑、不活动、张力高、无痛性囊性包块。血像:白细胞6.7×109/L、中性:0.710/L。B超检查:中上腹可探及约8cm×10cm×14cm大小囊性包块,壁光滑、规则,厚约0.5cm,其肿块与胰体、尾部分界不清。CT检查:肝、胃、脾间可见8.8cm×10.9cm×12cm水样密度影,胰腺受压辨认不清。入院诊断:巨大假性胰腺囊肿。

    作者:徐来喜;范德庆;王小波;刘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多发性浆膜腔积液45例临床分析

    多发性浆膜腔积液系多浆膜受损,病情复杂,病因诊断较为困难,现对我院1993年1月~2000年8月住院确诊的4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张光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

    1995年美国胸科协会(ATS)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定义为:由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引起的气流阻塞。呈进行性加重,可能伴有气道高反应性,部分气流阻塞是可逆的[1]。吸入和口服糖皮质激素两者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有抗炎作用,能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而在COPD治疗中激素的应用较广泛,由于缺乏对照研究,其作用颇有争议[2]。

    作者:刘平;张蔚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以脑中风为首发症状的肺癌脑转移25例临床分析

    以脑中风为首发症状的肺癌脑转移患者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将讨论与肺癌脑转移的相关因素,为早期正确诊断肺癌脑转移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永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喉癌患者血清可溶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血清铁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是人体内普遍存在的铁储蛋白,在健康人血液中含量甚徽,被公认为肿瘤生长的非特异性标记物。可溶性白蛋白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er,SIL-2R)作为机体免疫状态的血清学指标,在临床上亦正受到广泛的重视。对SF和SIL-2R联合检测,作为对喉癌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价的指标,国内外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通过对正常人声带息肉病人和喉癌患者血清SIL-2R和SF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余林;魏莲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新生儿ABO溶血病并Rh血型不合1例

    患儿,男,11h,系G1P1(第一胎孕2+月人工流产)孕40+5周,顺产,产重3 485g,生后Apgar评分19分,5秒及10秒均10分。生后约10h即出现皮肤轻度黄染,产前查父血型为Rh+AB型,母血型为Rh-O型。查体:足月儿貌,营养发育中上,反应可,哭声大,全身皮肤轻度黄染,无皮疹,无水肿,睑结膜不苍白,口唇红,心肺未闻及异常,腹部平软,肝肋下2cm,剑下2cm,质软缘锐,脾未扪及,四肢肌张力正常,甲床红,吸吮、觅食、拥抱、握持反射均引出。

    作者:龙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观察

    分娩疼痛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且对胎儿也不利,已成共识。目前公认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效果较为确切,而用药方式及药物各家不一,本院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莉;谢学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针吸浅表淋巴结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的意义

    针吸浅表淋巴结是对肿大的淋巴结吸取少量组织液进行细胞学检查的诊断方法,此法简便、快速、安全及没有针道扩散等优点,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实践证明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作者:张桂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59例梅毒患者临床情况分析

    近来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其临床表现较以往报道的典型皮损有所改变,为了更好地认识该病,提高临床诊断率,达到及早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梁成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稽留流产36例的临床观察

    我院于1998年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用于稽留流产清宫术前36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科

    作者:何其;张觇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气管插管麻醉下食管支架误入气管1例

    患者,男,51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入院,胃镜检查距门齿25~34cm处新生物,病检食管鳞形细胞癌。于气管插管全麻下经右胸入路行食管探查。发现食管肿瘤与肺门紧张密粘连,无法切除,食管旁淋巴结肿大。取淋巴结一枚送检。逐层缝合关胸后,患者平卧,经口腔插入食管镜,在直视下将装有14cm长记忆合金支架置入食管肿瘤段,后观察未见支架,误认为置入过深进入胃内,开腹后在胃部未扪及支架,手术床旁X线检查,提示支架进入气管,行气管切开取出支架。

    作者:王剑波;余义芬;徐金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