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观察

邓莉;谢学欧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 分娩镇痛, 椎管内阻滞, 现报告如下, 镇痛效果, 用药方式, 分娩疼痛, 药物, 胎儿, 产妇
摘要:分娩疼痛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且对胎儿也不利,已成共识。目前公认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效果较为确切,而用药方式及药物各家不一,本院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米索前列醇口服和阴道给药在足月引产中应用的比较

    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 MP)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药物,国内外陆续报道MP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其疗效得到了肯定[1,2]。在已有的报道中,MP引产常用的方法是阴道给药,但宫缩过频、过强发生率较高,对母胎均产生不利的影响[3]。本研究通过阴道给药和口服给药随机对照,探讨不同的给药途径在引产效果和副作用方面的情况,以期达到根据孕妇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给药途径,大限度地克服MP的副作用,以保障母胎安全。

    作者:成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硝酸盐阴性不动杆菌耐药性报告

    硝酸盐阴性不动杆菌是一种重要的机会致病菌。随着该菌感染率的增加,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逐渐增强。我们对105株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硝酸盐阴性不动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得出该菌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从而了解其耐药现状,对临床治疗工作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咽封治疗咽异感症的临床研究

    咽异感症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其致病因素较多,而治疗方法有限.作者于1996年5月~1999年6月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作咽封治疗咽异感症94例,与口服头孢氨苄胶囊治疗的61例作对照,经系统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蒲一平;骆文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阴茎恶性淋巴瘤1例报道

    患者,男,68岁,因“阴茎变硬增大6月”入院。6月前发现阴茎远端背侧2个硬结,约黄豆大小,硬结逐渐长大且融合成条状硬块,终使阴茎整体增粗变硬,伴排尿困难,尿滴沥。病后曾在外院活检诊断为“阴茎纤维组织增生”。既往病史中。因上颌窦恶性淋巴瘤2年先后行放射治疗和化疗。化疗期间阴茎肿块变软、变小,停药后很快恢复原状。

    作者:梁思敏;吴小候;杨寓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拦截-劈裂技术的改进

    对老年硬核性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术在技术上有其,作者在过去5年中采用改进的拦截-劈裂技术对310只眼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患者施行了超声乳化术,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彭秀军;杨明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儿咽后壁脓肿2例麻醉体会

    小儿咽后壁脓肿是危险性较大的疾病,随时可能破溃窒息死亡,麻醉手术风险较大,现将我科所遇2例报告如下。 例1:患儿,男,6月,体重7.5kg,因发热、咳嗽7d伴吞咽困难2d入院。入院查:咽后壁充血肿胀,有散在小脓点,心肺(-)。X线片示:咽后壁软组织肿胀明显,范围较广泛。术前诊断:咽后壁脓肿,拟行脓肿切开引流术。

    作者:彭明清;温声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在核转录因子NF-KB、AP-1的水平探讨严重烫伤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功能异常的机制及其调控

    临床与实验研究均表明,严重烧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既有免疫抑制的一面,也有免疫亢进的一面,其原因十分复杂。严重烧伤后Mφ生成过多的TNF-α不仅介导机体炎症过程,可能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而且还是导致脓毒性休克(S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勇;彭代智;黄文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针吸浅表淋巴结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的意义

    针吸浅表淋巴结是对肿大的淋巴结吸取少量组织液进行细胞学检查的诊断方法,此法简便、快速、安全及没有针道扩散等优点,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实践证明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作者:张桂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主症各异的4例艾滋病报道

    本文报导的4饲艾滋病患者,均系重庆市卫生防疫站,经血清ELISA和蛋白印迹试验确诊的。有共同的症状:清瘦、低热、乏力、结少等,但首诊症状各异,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廷荣;晏治碧;邱文英;杨翠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安定宫颈局部注射对分娩的影响

    安定又名苯甲二氟蕈.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及中枢性肌松作用,能选择性作用于宫颈平滑肌,使肌纤维松弛,自1984年以来国内将其用于第一产程,促进宫口扩张[1,2],可加速第一产程活跃期[3]。我院自1999年1月~1999年12月采用安定宫颈局部注射配合人工破膜加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与我院常规单纯行人工破膜加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作者:张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复治多耐药肺结核病人成因和治疗分析

    复治多耐药肺结核病人的治疗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为探讨其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案,本文分析了我院1996年9月~1999年8月间收治的30例复治多耐药肺结核病人产生多耐药的原因、耐药种类及采用以氧氟沙星为主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夏永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2例小儿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的临床分析

    皮肌炎是一种以皮肤和横纹肌徽血管炎病变引起的结缔组织病变。根据bohan等分类意见,小儿皮肌炎属Ⅳ型,其病因、临床表现和预后不同于成年人发病的皮肌炎。现在将我院近年收治的皮肌炎12例报告于后。

    作者:郭智超;蔡方成;王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体会

    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自1987年首次用于临床以来,其操作技术逐渐成熟,目前已成为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有效方法。本文报告我们用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其目的旨在总结经验、并对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作一评价。

    作者:宋治远;何固祥;迟路湘;舒茂琴;胡厚源;唐波;史光鉴;庄国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硬红斑误诊1例报道

    患者,女,27岁,已婚。因“双小腿出现紫红色结节2年,伴右小腿胫前溃疡2月”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在双小腿胫前成批出现大小不一的鲜红色结节、量杨梅至葡萄的大小,压之不褪色,无畏寒、发热、乏力、盗汗、关节疼痛。曾多次在外院诊断为“结节性红斑”,并予以相应治疗(具体不详),病情不能控制,结节不断增多,并逐渐变为紫红色、晴褐色、部位由小腿伸侧蔓延至屈侧,不伴疼痛及压痛,无畏寒、发热、乏力、盗汗、腹痛、腹泻~。入院前2月,不慎被自行车将右小腿胫前下段撞伤,形成一五分硬币大小的溃疡面、周围皮肤红肿,皮温升高,创面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并感轻庞瘙痒,搔抓后又形成四个大小不一的溃疡面。自行在药店购买“头孢氨苄胶囊”口服,外用“百多邦”软膏,病情不能控制,来我院求治。

    作者:尹锐;刁庆春;叶庆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例特殊无痛性血尿的报道

    我室在检查1例无痛性血尿患者尿常规的过程中发现较有特点,即进行追踪半年多,现总结报告如下。 患者,女,45岁,自述发现肉眼血尿3d后来院就诊。无腰痛,也无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道症状。

    作者:秦光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同种异体巩膜修补角巩膜病变3例

    患者,男,40岁,因右眼病毒性角膜溃疡穿孔于1999年4月入院。查穿孔在角膜缘5点向内延伸了 3mm,呈现不规则状。经扩瞳加压包扎半月,前房未恢复,眼压低于10mmHg,视力为眼前光感。

    作者:李明肃;崔永弘;曾晓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儿巨大假性胰腺囊肿致门脉压增高1例

    患儿,女,6岁,涪陵人。二月前因车祸伤以左侧肱骨、锁骨骨折住院治疗好转出院。20d前发现左上腹包块,渐增大,以“上腹部包块,假性胰腺囊肿”收住院。查:T39.5℃、P88次/min、R22次/min、BP14/9kPa。上腹部膨隆,肝肋下未触及,中上腹部可触及约8cm×10cm×12cm大小,紧贴左肋下缘、光滑、不活动、张力高、无痛性囊性包块。血像:白细胞6.7×109/L、中性:0.710/L。B超检查:中上腹可探及约8cm×10cm×14cm大小囊性包块,壁光滑、规则,厚约0.5cm,其肿块与胰体、尾部分界不清。CT检查:肝、胃、脾间可见8.8cm×10.9cm×12cm水样密度影,胰腺受压辨认不清。入院诊断:巨大假性胰腺囊肿。

    作者:徐来喜;范德庆;王小波;刘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牙间垂直型食物嵌塞的充填治疗

    牙间食物嵌塞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以食物嵌塞求治者很多。笔者对求治的93例食物嵌塞患者中的76例患者,采用充填与调治疗,追踪复查61例,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作者:刘永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早期峡部甲状腺癌的技术改进(附10例报告)

    甲状腺癌是颈部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但早期峡部甲状腺癌并不多见。近7年来,重庆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对10例早期峡部甲状腺癌施行简单的怅治术,短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卞伟;周小红;胡开明;侯昌化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色素沉着的光生物学机理研究进展

    正常皮肤在照射紫外线UV(Ultraviolet)后发生色素沉着(tanning)。色素沉着按其发生的方式和机制可以分为两种即:即刻黑素沉着(immediate pigment darking, IPD)和迟发色素沉着(delayedtanning, DT) [1]。

    作者:李志强;刘荣卿;高天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