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李宁

关键词:护理管理, 妇产科, 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妇产科的日常护理中实施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根据妇产科护理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采取管理办法,并运用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实施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大幅上升,护理质量显著提高。结论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的质量。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护士根据心血管内科疾病以及老年患者的特点,对患者切实提供人性化的护理。进行人性化护理可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并有效地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减少急、危、重症的发生。

    作者:李凡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148例经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观察和综合护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通过护理人员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护理以及出院后健康指导,没有因护理不当而出现并发症的病例发生。结论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实施良好的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康复速度,是保证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得以成功,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几率的重要因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兰李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浅谈112例产妇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浅谈112例产妇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护理体会,探究有利于产妇恢复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112例,整理这11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的112例进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患者有6例在手术进行中有出血现象,同时还伴有高血压,但通过及时的救治方案,所有患者在住院1w的时间里均可出院,且母子平安。结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产妇造成的伤害比传统的剖宫产术要小,所以术后产妇能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恢复且出院。对子宫下段剖产术患者精心护理能令产妇在更短的时间内康复。

    作者:陈燕波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浅谈消化科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由于病种的特殊性,消化内科护士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随着艾滋病、乙肝发病率的增多,各种消毒液的应用,危害护理人员健康的因素也逐渐增多。护士在工作中受到针刺、安瓶划伤等伤害,手部皮肤经常存在伤口,随时可能受到各种病毒的感染,成为病毒携带者或者感染者川。因此,消化内科科护士提高自身的防护能力和自身防护意识尤为重要。

    作者:陈思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升腔镜仪器设备完好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提升腔镜仪器设备完好率中的应用。方法由手术室护理人员自动自愿报名的原则组成品管圈,通过脑力激荡,讨论分析腔镜器械容易缺失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腔镜器械不完善率由5.31%下降至2.13%(<0.05)。结论将品管圈的方法应用到提升腔镜器械不完善率中取得了满意效果,提高了科室人员的团队精神,充分的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作者:贺玉琴;何红霞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混合痔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术后混合痔患者的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共收治的45例混合痔患者术后给予优质护理,包括对患者的饮食、排便、心理和身体上不适感等方面进行精心护理以及出院后对患者的健康指导。结果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45例混合痔术后患者均痊愈并顺利出院。结论对混合痔术后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可以使患者尽早康复,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雪华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于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和不使用任何抗生素,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以及手术出现的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问相对更短,住院费用相对更低;另外,观察组发生感染几率为4.0豫,对照组为14.0豫;观察组整体手术效果明显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对于预防手术感染具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志斌;黄乐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社区医疗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作用。方法跟踪我中心自2013年10月~2014年3月诊治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别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于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于一般护理。通过发放资料、上门宣传等干预措施包括院饮食干预、行为干预、药物干预、心理干预等。并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定期组织患者康复交流经验,构成患者家属,患者本人,患友,医护人员四位一体的多方位护理干预体系,从而促进患者病情的稳定与生活质量的提高。结果观察组患者经6个月的观察与护理,其血压明显较对照组患者的低,控制率上升,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控制率为83豫,SBP(收缩压)为(135±2.3),DBP(舒张压)为(85±6.3),而对照组患者高血压的控制率为52豫,SBP(收缩压)为(150±3.1),DBP(舒张压)为(95±3.6)。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帮助患者控制血压的水平,临床控制率高,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高明亚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病区患者及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由护士长、护理组长及责任护士共同组成,从而组成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控制管理病区护理管理,并将护理质量检查得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实施后病区护理管理质量检查得分明显大于参考组(<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大于参考组(<0.05)。结论在病区护理管理中实施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能够有效护理质量及管理效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江芸;皮哲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蛛网膜下腔脑出血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护理。方法对100例蛛网膜下腔脑血管的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早期观察,治疗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死亡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早期观察和护理,可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干克娜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罗伊适应模式应用于1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个案护理

    目的研究应用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效果。方法对1例心脏瓣膜置换应用罗伊适应模式的六个步骤进行护理,即一级评估、二级评估、诊断、制定目标、措施和评价。结果护理人员通过采取各种方式控制影响服务对象的刺激,扩大了服务对象的适应范围,改善护理对象的适应方式,促进服务对象在生理、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赖方面的适应。结论按罗伊适应模式实施亲情护理,能控制患者所面临的刺激,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焦虑值与紧张度,确实有效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刘明涛;许爱琴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150例肺结核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痰菌转阴情况、血糖控制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痰菌转阴、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患者为7例,低于对照组14例,两者差异显著,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饮食护理、心理护理、预防感染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在痰菌转阴、血糖控制和控制并发症上有很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艳美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专科护理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探讨专科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具有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普外科、脑外科、妇产科及骨科四个专科组,进行相应的培训及考核。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实施专科分组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实施专科护理分组后,患者及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专科护理,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及操作技能,提高了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隽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宫颈粒细胞肉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罕见的宫颈GS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以宫颈肿块为首发表现,镜下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细胞小至中等大小,胞质较少而淡染,核圆形,椭圆形,染色质细腻,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MPO、CD43、Lysozyme和CD34(+)。结论宫颈GS是一种罕见肿瘤,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和低分化癌,研究宫颈粒细胞肉瘤的临床就病理学特征有助于对该病正确认识,避免误诊及不恰当的治疗。

    作者:吴铃;何杰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综合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的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84例高血压老年患者,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一组42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设为实验组;一组4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不良饮食习惯改变率、高血压控制率、健康教育达标率等方面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并且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率显著性小于对照组,差异<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有效控制患者血压的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季祥霞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48例,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脉营养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早期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法进行治疗。2w后,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营养指标,包括院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等含量。治疗时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其白蛋白、血清总蛋白等含量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明显减少对照组患者。结论早期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与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云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提高医学生病理阅片能力教学法探讨

    病理学是一门沟通医学基础理论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基础学科,病理学诊断结果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快速准确的阅片是一个临床病理医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培养一个好的病理医生应从医学生抓起。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医学生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作者:付颖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医院护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目的探讨分析医院信息化对护理管理的促进作用和日常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方法在药房发药、医嘱管理、供应室管理、病区药品管理、护理工作量统计、病区工作日志及护理办公自动化等多个方面合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并从护理队伍不够稳定、管理人才匮乏、管理设备滞后、护理管理有待完善等方面对医院日常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在护理管理中合理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为护理人员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有效缩短护理人员案头工作时间;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失误;避免药物管理问题的发生。针对日常护理管理问题,采取了健全的护理管理制度、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及整体素养、强化护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结论医院信息化对护理管理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提高了护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实现了传统护理模式向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初步转变,及时发现日常护理管理中的问题,并采取切合实际的应对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医院整体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李桂萍;唐梅艳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43例患者,统计高钾血症的发生情况,对高钾血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给予护理。结果本组43例患者高血钾症发生率为7.0%,经有效的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显著改善,血清钾值均降至正常范围,未影响到透析治疗的进行。结论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高血钾症发生的原因较多,根据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能够降低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高钾血症的发生率,保证透析治疗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童爱华 刊期: 2014年第39期

  •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分层培训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人员分层培训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我院的护理人员进行分层培训,通过形成领导体系,通过技术培训与理论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素养,然后进行考核。结果通过分层培训,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良好。结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不同的分层培训方法各有特点,对不同的护理人员起到很好的培训效果。

    作者:秦桂英;刘琳;王淑芬 刊期: 2014年第3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