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抗生素科学管理的探讨

黄长武;黄伟光;廖璞

关键词:抗生素, 多重耐药菌株, 抗菌药物滥用, 卫生工作者, 资源, 应用, 医院感染, 人体菌群, 科学, 管理, 调查分析, 新品种, 时代, 健康, 财力, 报告
摘要:自从抗生素诞生进入抗生素时代以来,怎样利用和管理这一资源,就摆在广大卫生工作者的面前.抗生素的种类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推出新品种,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其应用中普遍存在抗菌药物滥用、乱用等问题,导致人体菌群失衡,造成大量急性耐药菌株、耐药菌株和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引起了严重的医院感染,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此,科学地管理好、利用好这一资源显得尤为必要,现就这一问题谈点看法及相关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作一简要的报告.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Ⅲ、Ⅳ期胃癌的治疗体会

    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很高,Ⅲ、Ⅳ期胃癌疗效差,生存率较低.我院处于胃癌多发地区,而来院就诊治疗的胃癌患者,绝大多数为Ⅲ、Ⅳ期病例.提高Ⅲ、Ⅳ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基层医院的治疗水平尤为重要.现总结我院外科收治65例Ⅲ、Ⅳ期胃癌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郝志强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小儿肠套叠手术治疗68例临床分析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急腹症.近13年我院对失去灌肠整复或灌肠整复失败的68例,施行手术治疗,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庭澍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胆脂瘤型中耳炎183例临床分析

    我院耳鼻咽喉科1978年~1992年14年间共行中耳乳突手术269例,其中胆脂瘤型中耳炎183例,占68.03%,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何勇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宫外孕致腺垂体功能减退1例

    患者女性,37岁,因停经50天,突然右下腹剧痛7小时伴头晕眼花晕倒1次,于1998年7月22日入院.诊断: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抗休克治疗同时,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腹腔大量游离血和血块,共约4000ml,右侧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破裂出血,破裂口仍可见活动性出血,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术,回输自身血2000ml,术毕剖开右侧输卵管,可见绒毛组织.麻醉开始时曾一度血压下降为0,经输血,加用小剂量升压药后血压回升,术中血压稳定,停用升压药,手术过程顺利,历时1小时.

    作者:赵正云;罗奕巾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西力欣致哮喘持续状态1例

    患者男,51岁.因哮喘发作3天入院.患者自幼患哮喘,每于受凉后发作,经氨茶碱、平喘气雾剂等治疗可缓解.入院前三天哮喘再发.用必可酮、氨茶碱等未完全缓解,故在家自用西力欣4g/日,静脉滴注,用药后感胸部紧压,胸闷难忍,极度呼吸困难,四肢厥冷,大汗淋漓,并伴剧咳,夜间不能入睡.随治疗时间延长,症状更加剧.用药至第三天除上述症状外,且有濒死感方来院就诊.入院体检:精神差,软弱,端坐位.面色青紫,唇绀,多汗,肢冷.呼吸36次/分,呈带哮鸣音的呼气性张口呼吸,呼气时颈静脉怒张.双肺广泛中、细哮呜音,心率116次/分,律齐.入院诊断为哮喘持续状态.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氨茶碱、必可酮、吸氧等治疗,哮喘缓解.当晚双肺哮呜音消失,安静入睡.次日再次给予西力欣4g,静脉滴注,当滴入1/3药量时,哮喘复发,症状完全同前.立即停用西力欣,再次给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吸氧及对症治疗哮喘缓解.经住院观察半月,症状完全消失出院.

    作者:李琦晖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心内直视手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监护

    急性心包填塞是心内直视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2~3.4%[1].严密监护和观察,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抢救病人生命有重要意义.我院自1990年1月~1999年6月共行各种体外循环手术1560例,经再次手术证实的心包填塞17例.本文着重总结监护要点和体会.

    作者:刘晓莉;杜梭兰;朱学敏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恙虫病误诊为急性肾炎、散发性脑炎、败血症1例

    病例资料:女,50岁,农民.主诉:发热,头痛,血尿4天.4天前无诱因出现畏冷,发热,体温波动在37℃~40℃,伴满头胀痛,中上腹部持续性闷痛,无恶心呕吐.眼睑浮肿,尿呈洗肉水样,无尿频,尿急,尿痛,大便如常,经当地治疗,病情加重,以急性肾炎收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7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9kPa,急性病客,面部皮肤有红疹,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触及约2×1.5cm,可移动,触痛明显.

    作者:魏建兴;胡文扬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医源性胆道损伤分析(附9例报告)

    医源性胆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具有不易识别、处理困难、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随着结石性胆囊炎发病率的增高,开腹胆囊切除术(OC)在基层医院普遍开展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应用,本症有增多趋势.现将作者收治的9例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

    作者:董宁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颈阔肌皮瓣的临床应用进展

    自1978年Furtell[1]等首次报道用颈阔肌皮瓣一期修复口内组织缺损获得成功后,颈阔肌皮瓣以其血供丰富、肌质菲薄、移转灵活、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已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仅就颈阔肌皮瓣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龚太乾;蒋耀光;王如文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静脉高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pstein-Barr病毒(EBV)引起的免疫异常性传染病,目前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种类很少,且疗效不确切.现将我院1997年6月~1998年9月确诊为IM患儿28例使用静脉高效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许红梅;朱朝敏;王绍映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白介素-1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IL-1的表达水平很低,但在缺血再灌注时其表达可明显增高[1].IL-1主要是由白细胞,特别是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炎症前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炎症、免疫调节过程.根据其分子结构的不同可分为IL-1α和IL-1β两亚型;IL-1β为主要分泌形式,生理功能强,分子量17KD,由153个氨基酸组成[2],但IL-1α和IL-1β作用的受体是共同的[3]:IL-1广泛参与了感染、应激、缺血缺氧及缺血再灌注等过程和调控,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介质.

    作者:司良毅;陈运贞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氧氟沙星致急性溶血1例

    患者王××,女,57岁.因全身表浅淋巴结肿大,左下肺炎而入我科.查体:体温38℃,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7kPa.意识清晰,皮肤巩膜无黄染.两侧颈部,腋下,腹股沟各扪及2~3枚1.5×2.5×1.0cm淋巴结,质中,轻触痛.双肺呼吸音粗糙,左下肺闻及少量中细湿罗音.心率100次/分,律齐,心尖区闻及Ⅲ/ⅥSM.腹软,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Hb87g/L,WBC14.7×109/L,BPC395×109/L;肝肾功能,尿常规,Coomb'st,Ham'st均正常;骨髓象:感染性骨髓象;淋巴结活检:慢性炎症;痰培养:洛菲氏不动杆菌,对复方新诺明及氧氟沙星敏感.

    作者:夏顺中;张一军;钟大平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肾、输尿管侵袭性曲菌病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报告)

    原发于肾、输尿管的曲菌病极其罕见,其诊断与治疗都有其相应的特点.本院于1998年12月4日收诊1例,现报告如下,并复习有关文献.

    作者:陈乐意;王曦;熊伟;王铀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垂体后叶素与酚妥拉明联用治疗大咯血13例的疗效观察

    大咯血是呼吸内科急症之一.不及时治疗,可使病人出现窒息、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本文报告了我科近3年收治的比较顽固的大咯血病例13例,经常规综合治疗效果不佳,而应用垂体后叶素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夏映雪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1.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地位药物是心律失常治疗绝大多数的需要.尽管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如射频消融、除颤起搏器等在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但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快速心律失常治疗学不可缺少的内容.介入法治疗心律失常亦需要药物辅助.

    作者:饶邦复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先天性短食管畸形并右胸腔胃1例

    患者男性,63岁.主因活动后胸闷伴左胸隐痛不适两年.入院时查体无异常.血常规、肝、肾功能、生化、血沉、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内.X线胸部正侧位片发现右下肺近心缘旁有一阴影,外缘呈弧形,边缘光整,右心膈角消失,其内上部可见一长约3.0cm液平面,侧位靠后,部分与脊柱重叠,大小约8.0×7.0cm.胸透上述致密影及液平面随体位改变而变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示:食管较短,食管下段向右侧移位,右胸腔致密影为胃底体部分,胃窦及十二指肠位于膈下.双肺清晰,心影不大.诊断为先天性短食管畸形并右侧胸腔胃.

    作者:熊坤林;陈留斌;范士志;许素珍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腹泻影响肺炎疗程的临床分析

    腹泻究竟在肺炎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本文将条件相似的支气管肺炎患儿按痊愈日数分为2个组,观察痊愈日长短不同的两组病人中,腹泻的发生率是否不同,从而确定,腹泻是否影响肺炎的恢复.

    作者:屈肖兰;李莎;罗梦兰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全小肠结肠克隆(crohn)病并大出血1例

    患者男性,34岁,因发热黑便20余天入院.入院前1月无诱因出现不规则发热,高39℃,3天后解红色稀便3~4次/天,每次量100ml,无腹胀,腹痛.入院查体,体温37.8℃,脉搏11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6.5kPa.贫血貌,消瘦,腹平坦,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化验:白细胸5.5×109/L,红细胞3618×1012/L、血色素94g/L、中性细胞80%,淋巴20%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原因检查.入院给予止血、输血、补液抗炎治疗、出血不能自止.

    作者:袁涛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颈阔肌皮瓣修复外伤性颈段食管完全闭锁1例

    1999年3月我科收治1例颈部食管刀横断伤后,颈段食管完全闭锁患者,采用颈阔肌皮瓣修复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云平;王如文;蒋耀光;罗运成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肿瘤的癌基因与凋亡

    随着对凋亡的不断深入的研究,科学家们逐步认识到凋亡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不仅维持细胞群体数量的自身稳定,胚胎发育和免疫克隆的选择,而且在肿瘤发生,清除转化细胞、细胞损伤反应、抗肿瘤药物治疗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如此,凋亡的分子机制作为生命科学中一个研究热点引起越来越广泛的注意.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肿瘤的发生不仅由于细胞过度增殖,同时存在细胞凋亡的减少.其中癌基因对凋亡的启动和调节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参与肿瘤凋亡调节的几个主要癌基因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自强;蔡志民 刊期: 1999年第06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