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威尼
目的:探究康复指导在骨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病情相似的骨科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骨科治疗后的常规康复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专业护理人员、专业康复器具等进行特殊康复护理,两组患者试验期间饮食、睡眠等状况保证基本相同。2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机体功能完全康复的人数与患者对治疗后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满意度及康复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治疗组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康复率,康复指导在骨科护理当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上继续探究。
作者:高文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呼吸内科常见的慢性炎性疾病,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哮喘的呼吸道炎症是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神经机制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对哮喘要获得良好的疗效,除了在医疗方法上继续改进外,综合优质的护理也是提高疗效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综合护理对支气管哮喘疗效的影响,并进行总结和报道。
作者:韦兰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以及作用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后接受了循证护理,而对照组则接受的是常规的传统护理,对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整体的护理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道疾病患者而言,接受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严延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异丙酚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等优点,本文将从异丙酚在产妇中的药代动力学、异丙酚在产科全麻中应用对新生儿及母体子宫平滑肌的影响、异丙酚分别联合多种麻醉药在剖宫产全麻诱导中的应用这3个方面客观评价异丙酚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蔡孟;刘丹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式(CNP)带教方法在普外科本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方法将80名本科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以临床护理路径为理论框架制订的临床教学路径进行带教。出科前比较两组在理论、操作成绩及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实习生在出科考核成绩(理论、操作)及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更有助于提高普外科本科实习生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及教学满意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积极的临床教学模式。
作者:黄丽琴;邓海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和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48例中,伤口甲级愈合47例,占97.9%,明显高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为(28.18±7.79)h,明显早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上述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所引发的并发症不容忽视,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提高伤口愈合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春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白癜风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常表现为局部或泛发性色素脱失斑。导致黑素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迄今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具有遗传素质的个体在自身免疫、黑素细胞自毁、神经化学因子等因素的影响下,抑制体内色素相关酶系统的功能,使黑素生成障碍或直接破坏黑素细胞,终导致皮肤色素脱失。
作者:王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是一种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的疾病。针对此疾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及健康教育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旨在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黄依娌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骨科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给予预见性护理指引,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0.5±5.1)分、基础次数(95.2±25.3)次/人,高于对照组(73.5±15.7)分、(74.2±20.5)次/人,预后良好70例高于对照组32例,并发与不良事件2例低于对照组2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指引可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保障院内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院外护理能力。
作者:武秀梅;张俊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日常生活中,计划外怀孕因违反规定需进行强制性引产,医学界对孕中期引产术的定义是在怀孕中的13~27w时用人工的方式停止妊娠。而这种强行引导会对孕妇的心理情况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引导术中受影响、引导术后的恢复情况受到影响。护理人员要对孕妇进行开导和护理,有助于术中、术后的恢复。
作者:杨美英;张云霞;顾红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经皮肾镜取石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利用责任制整体护理对89例经皮肾镜取石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本组结石总清除率:86.70%,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朝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长期处在门诊求医、疗效不佳、甚至加重的各类病因所致的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内镜下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81例患有尿频、尿道不适、尿不尽、甚至尿痛等LUTS患者在内镜治疗中的护理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所有进行内镜下治疗的LUTS患者经对症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科学高效的护理方案及健康宣教工作不仅是确保LUTS患者顺利接受内镜治疗的先决条件,而且能够获得更高的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促进患者更快恢复健康。
作者:芦绪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肝包虫病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1例肝包虫病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来我院后,为了进一步对患者确诊,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检查,对于不能确诊的患者可以进行辅助检查,如:心肺功能、体温等,分析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结果实验中,患者治疗10 d后治愈出院,且患者并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患者并没有出现复发现象。结论临床上,肝包虫病致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情况对患者进行确诊。治疗时,以保守治疗为主,当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则可以考虑对患者进行外科手术,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琳业;杨培雄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52例急性 DVT患者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的观察及护理。结果52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滤器并行溶栓治疗,患肢肿胀消退,术后10~14 d出院。均未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疗效好而且安全,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赵红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慢阻肺(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与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2例,所有患者在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加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并行专业、细致、周到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血气分析(PH、PaCO2、PaO2)、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状况。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比较,PH明显改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下降,动脉氧分压(PaO2)升高(P<0.05);6例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护理满意度为94.23%。结论 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 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后,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及时纠正低氧与高碳酸血症,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侯晓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本文从消化内镜主要类型与相关技术、消化内镜治疗技术两个方面,阐述我国消化内镜现状,并作出展望。
作者:袁胜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通过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的组织管理;急救医疗设备的管理及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等方面,结合院前急救的特殊性,制定更人性化的护理管理办法。结果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内容繁杂,具体细致,技术性强,工作量大,要做好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就必须加强护理管理。结论护理管理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建芳;苏红;杨金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提高儿科教师素质是保证儿科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儿科学学科发展的基础保障。本文通过探讨如何提高儿科教师素质,对发展儿科学这门重要的临床学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作者:郭红;王成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使大家认识到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对于疾病的控制和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总结分析62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及护理体会。结果患者恐惧感减轻,止血效果理想,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通过抢救、病情观察及相应的护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好转率,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作者:吴淑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1],占头颈部肿瘤的7.9%~35%,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7%~7.6%,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2,3]。手术是目前治疗喉癌的主要方法。术后患者的生存率提高了,但却面临着发音功能障碍、永久性气管造瘘、身体外形受损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引起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很多社会心理问题,因此仅用生存率已不足以评价喉癌治疗效果。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将生活质量纳入评价喉癌治疗效果的主要标准,因此,研究喉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已成为耳鼻咽喉学科重要研究内容,现综述如下。
作者:周春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