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标本质量

曹巧华

关键词:分析前, 检验标本, 质量控制
摘要:目的:与临床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建立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制定临床检验前操作规程及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结果通过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的建立和持续改进,有效地提高检验质量。结论检验人员和医护人员必须学习、了解分析前质量控制内容,提高检验标本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骨科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给予预见性护理指引,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0.5±5.1)分、基础次数(95.2±25.3)次/人,高于对照组(73.5±15.7)分、(74.2±20.5)次/人,预后良好70例高于对照组32例,并发与不良事件2例低于对照组2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指引可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保障院内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院外护理能力。

    作者:武秀梅;张俊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浅析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基础软硬件规划与配置

    医院信息系统是医院临床医疗与管理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本次研究从医院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出发,分别论述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基础硬件、软件规划与配置。

    作者:焦磊;张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安全文化的应用探究

    近几年来,安全文化逐渐被运用到了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体系之中,有效地提升了护理的质量。在管理过程中,积极塑造医护人员的安全护理的观念,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充分的评估建立起一套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管理体系,以求达到规避手术护理风险的目的。将安全文化积极地融合到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对护理管理体系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的分析和介绍,并就如何将安全文化运用到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作者:张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心理的效果分析

    科学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妇女出现乳腺疾病,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存压力也加大了,在生活与工作中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矛盾,也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特征,在这种压力下更容易出现病症。易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患者就诊时心情紧张,往往说些与病情无关的话题,或为引起医生重视反复叙述病情,担心错过就诊机会。有时连医生介绍的治疗方法、检查项目也没听清楚。卑、自责,不敢融入社会:具有这种心态的患者多为性病患者。早期症状轻时因羞愧而讳疾忌医,症状加重时才到医院就诊,怕受到医务人员歧视,又担心家人、朋友知道后冷落自己,也担心日后生育、结婚问题等。因此,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日益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作者:翟振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在国内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治疗神经科和精神科疾病的新技术已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国内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甘大高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浅谈护理实习生实习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针对护理实习生心里健康教育认知和能力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临床实习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提高专业知识。

    作者:张璟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脑卒中预防和康复社区干预策略

    脑卒中(St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odent),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1]。据WHO统计,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居世界首位,脑卒中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问题[2]。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率第二位原因,中国现有脑血管疾病600~700万人次,每年新发病200万人次。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3/4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3]。由于目前脑卒中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康复干预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现将脑卒中预防和康复社区干预策略综述如下。

    作者:张群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妊娠剧吐并发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少数妇女怀孕后,可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称妊娠剧吐,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并常合并低钠、低钾血症。如血钠纠正过快,可诱发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osmotic demyelination syndrome,ODS)[1]。现将我院近收治的一例ODS报告如下,并就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唐洁;姚志兰;陈超;崔微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并发症成因及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肠内并发症的发病原因,以及阐述对其护理的临床体会。方法随机选择与我院就诊的100例食管癌患者,对其术后肠内营养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中腹泻的患者有11例,腹胀的患者有10例,恶心呕吐的患者3例,腹痛的患者3例,堵管的患者5例,脱管的患者10例,拔管困难的患者1例,高血糖患者2例,出鼻血的患者2例。多数患者术后2~4d肠道功能有所恢复,患者的营养状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结论食管癌术后的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术后早期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输注对其日后营养的提高和恢复的速度都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加强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肠内的营养能够正常的进行。

    作者:徐科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WISP-1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关系

    Wnt诱导的分泌型蛋白-1(WISP-1)是CCN家族成员之一。早期的研究已证实其在肿瘤形成和增殖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异常表达能促进细胞增殖、介导细胞黏附、刺激细胞转移、促进有丝分裂及细胞外基质的形成等。然而,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WISP-1的异常表达与哮喘气道重塑也密切相关。在哮喘中,WISP-1高表达可诱导气道平滑肌增生肥大,促进肺成纤维细胞活化和气道上皮下胶原沉积。本文就WISP-1与哮喘气道重塑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忻;蒋幼凡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肝硬化致上消化道出血行内镜下食管套扎术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肝硬化致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对策。方法本文对60例肝硬化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套扎治疗61次(其中1次为再次套扎),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60例患者中套扎成功54例,套扎成功率为9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均得到及时处理。结论完善的护理是保证EVL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顾继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脂联素与心血管疾病

    脂联素(Adiponectin AP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或蛋白质,是一种胰岛素增敏激素,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硬化症;对人体的研究发现,脂联素水平能预示II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展,并在临床试验表现出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和炎症的潜力。脂联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其在心血管病中的保护作用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王晓菲;王虹;张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治疗现状及预后

    甲状腺微小癌(TMC)是1988年由WHO引入并定义的,直径≤1cm的甲状腺癌结节称甲状腺微小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甲状腺癌。多数在体检B超时发现或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时发现。多发于青壮年女性,预后较好。近年来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现率逐年增高。本文就其临床病理,治疗现状及预后做一综述。

    作者:刘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术后护理

    自发性食管破裂是指食管腔内压快速升高所致的食管壁全层发生撕裂或破裂,是一种迅速危及生命的少见的胸外科急诊[1]。病程进展快,误诊率、病死率均较高,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则预后良好。为提高术后患者的治疗率和生存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探索护理经验,现将术后主要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帅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PICC置管患者怀疑导管断裂的护理分析

    目的:对PICC置管患者怀疑导管断裂的护理分方法做进一步的探讨。方法选取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0例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患者,其中有10例患者为导管体外断裂(修复导管),有10例患者为导管体内导管断裂(将断端导管取出)。结果有10例患者采取静脉切开术以后将断裂导管取出,伤口愈合情况较好,没有出现感染以及出血等症状。有10例导管体外断裂患者在采取修复术以后,能继续应用,没有出现血栓与感染症状。结论及时发现断裂导管,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能使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得到加强,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生PICC置管断裂的概率。

    作者:李荷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痴呆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

    在当今社会,老年痴呆患者逐年增加,已成为家庭社会特别是其照顾者的沉重负担,家庭是患者康复的主要场所,照顾者则承担这项义务时所遇到的身体、心理、社会和经济各方面的负担,对其自身生活质量及患者的预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就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唐秀忠;戴文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就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人工假体固定采用非骨水泥和骨水泥,从髋后外侧切口进行手术。患者患肢负重的早晚程度和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由不同方式的固定进行决定,同时对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本组5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在围手术期没有1例出现死亡。全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2年,基于髋关节 Harris功能评定标准来对随访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患者都能够自理生活,疗效满意。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也会对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在手术之后给予及时的护理和仔细的观察,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手术质量,促进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李红娜;付淑平;王晓红;蔡倩倩;谢瑾;杨久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病及多发病,致残率及死亡率极高,常见症状为意识障碍和急性假球麻痹,可导致吞咽困难和进食障碍。吞咽困难是急性脑卒中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22%~65%[1]。而吞咽困难可引起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误吸、感染及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2-3]。业已证实,营养不良是影响脑卒中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困难。因此,关注脑卒中后患者营养状况,及时给予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是神经内科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四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常规序列在眼眶常见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眼眶肿瘤是影响患者视力的重要因素,能够及时、准确的对眼眶肿瘤的部位、性质及累及范围作出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各种影像学新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眼眶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尤其是MRI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如MRI动态增强扫描。

    作者:李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被动吸烟对肺与α1-抗胰蛋白酶影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自1981年日本第一次公开被动吸烟的危害以来,国内外对其进行了各种研究,且逐渐认识到了被动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其中研究多的是对肺组织的影响;而α1-AT缺乏直接相关的疾病有肺气肿和肝硬化。被动吸烟与α1-抗胰蛋白酶相关性的研究尤为关键。

    作者:姜文仪;李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