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琳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乳腺良性疾病。好发年龄在40岁前后,青春期及绝经后则少见。典型表现是周期性乳房疼痛和触痛,在月经来潮前加重,乳腺常有多个大小不等结节或团块或仅有增厚感。1关于命名及分型其命名及分型未统一,文献上名称繁多,如乳腺囊性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囊性病,乳腺腺病,乳腺纤维病,导管内乳腺头状瘤,慢性囊性乳腺炎,囊性剥脱性上皮增生,纤维囊性病,乳腺结构不良,乳腺增生症,乳腺小叶增生,乳痛症等[1]。
作者:张俊美;李本澄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简述了过去对水分子团的结构上的错误认知,指出液态水的分子团结构不是固定大小的统一状态,而是包含了各种大小的水分子簇,它只能有一个平均值。它随体系中蓄含于氢键上的能量变化而发生水分子团簇的形态改变。
作者:吴江隆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结合一般临床资料与方法,对预见性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对照组我们采取的是常规的护理法,护理人员在患者接诊后后,对患者的一般信息进行采集,给他们安排住院的床位等工作。结果很多的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其它症状的出现,有些是可以预料到的,有些也许预料不到。但是不管是能预料到的还是不能预料到的,做好预见性的护理都是很重要的,预见性护理对于疾病的控制和患者病程的减少有着重要意义,在临床上护理已经不仅仅只是正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更多的是趋向于一种预防性的护理。结论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病痛的经济负担。
作者:陈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血栓和止血检验研究已经获得了很大的突破。其中,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该疾病的学科、止血机制以及凝血机制等。实际上,实验室检验的用处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指导抗凝治疗患者如何用药;可以评价易栓症;可以诊断出某些出血性疾病;可以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又叫做DIC,进行实验诊断;可以预测血栓前状态等。因此,开展血栓与止血检验研究在临床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笔者就自身的从医经验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对血栓与止血检验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希望能对相关研究起到参考作用。
作者:谢可亮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教学方面,对于医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更好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是一项教学领域的革命,多年的医学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的确是一种好的授课方法,但如何用?怎么用?又是一门艺术,本文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者:张立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糖尿病(DM)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在2%~4%,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杀手。该疾是一种终身性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坚持长期规范治疗重要,但是根据有关研究,高达50%~80%的患者自身对糖尿病的用药,尿糖、血糖的监测,饮食、足部护理以及其他疾病期间的自我护理知识严重不足,从而直接影响到疾病的预后及康复[1]。患者的依从性对糖尿病的有效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经研究证实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不断提高对糖尿病的诊疗护理水平,从而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同时缩短了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增加病床使用率,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使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得到延续[3]。本文对糖尿病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及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郭淑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单面蓝光治疗并加强护理。结果80例患儿全部治愈,无一例发生核黄疸。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措施能预防并发症发生,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率。
作者:周丹;陈莉;黄功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特点,探讨舒适护理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及体会。方法选取56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观察组为92.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0.05);对照组满意率为82.1%,观察组满意率为95.8%,观察组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接受临床给予的舒适护理,可明显速患者的恢复、减少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戴登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中护理的作用。方法资料为我院2009年~2012年接受治疗的AMI合并左心衰的患者33例,加强病情观察,重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早期康复护理。研究治疗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组33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后,治疗成功率为96.9%,病死率为3.1%;护理满意度为93.9%,随访1年,再入院率为12.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患者治疗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生还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杨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肝细胞癌(hepatocel ular carcinoma,HCC)目前已成为世界第5位的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排名第3位。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本文对肝癌微创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陈冬玲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研究显示,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均为大脑特定区域发生神经元丢失,且具有进行性特征,因此有学者提出可通过植入外源性神经干细胞获得显著治疗目的。由于大脑内部神经元结构错综复杂,因此移植神经干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病变仍具有较大困难。今后的工作方向应以激活自身神经干细胞给予内源性治疗为主,移植神经干细胞进行外源性治疗为辅,从而有效解决细胞来源不足及存活率低、存活时间短的问题。
作者:胡龙淼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社区护理的组织管理与设置应依据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在研究目前国内社区护理系统的结构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架构。通过基本功能的设定、组织体系的设计、管理制度的建立、护理设备的配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创造和谐的、有效的工作环境。
作者:陈卫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本文关于医疗设备质量保障与质量保障的问题,指出了医疗设备质量保障与维修管理含义;说明了设备保养和检查的具体范畴;阐明了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措施;论述了设备维修管理对策。
作者:聂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消化性溃疡( Pu)主要发生在胃与十二指肠,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人群中患病率高达5%~10%[1]。一般认为是胃粘膜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失衡所引起的,即胃粘膜攻击因子(主要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强或防御因子(主要是胃粘液屏障、粘膜屏障和粘膜血流量等)减弱,二者失衡所引起。学界普遍认为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自身消化是消化性溃疡( Pu)的主要发病机制[2-5]。其中胃溃疡( Gu)多于十二指肠溃疡( Du),分别占消化性溃疡( Pu)总数的60.4%和35.3%。
作者:谭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减轻胃管留置患者痛苦。方法分析留置胃管对患者不适而采取相应措施。结果护理干预有效减轻患者不适。结论护理干预有效提高胃管留置患者生理,心理舒适。
作者:院红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针对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本校生理教研室对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有效的将二者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孙娜;朱娟霞;徐燕;曹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利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检测结石成分,提供个体化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护理,预防结石复发。方法采用天津蓝莫德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检测2011年7月~2013年12月678例泌尿系结石成分,解析病因,提供针对性的饮食预防指导。结果无结石复发544例(80.2%),复发者134例(19.8%),无复发者中遵循饮水饮食药物溶石指导503例(92.5),未遵循指导47例(7.5%),复发者中遵循指导13例(9.2),未遵循饮食指导121(90.8%)。结论根据红外分析仪结石成分分析,进行饮食护理指导,预防结石复发,效果较好。
作者:侯春华;高文喜;胡少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究与讨论耳鸣对患者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提供指导。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耳鼻喉科收治的230例以耳鸣为主诉的患者实施问卷调查,分析耳鸣对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在心理影响方面,以抑郁、厌烦患者所占比例较多,分别为26.52%与25.65%。在生活质量的影响方面,以对生活失去乐趣、精神不能集中、身体不适患者居多,分别为31.30%、31.74%与23.48%。结论为降低耳鸣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提升其生活质量,护理人员需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干预护理。
作者:冯喜慧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晚血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及时开展有针对性地护理工作,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我院2005~2011年共收治晚血患者524例。其中185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在开展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秀兰;张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1],咯血是肺结核常见急症之一,约有1/3~1/2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咯血,大咯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窒息而危及患者生命[2],加之来自社会、家庭、经济等各种压力,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导致咯血量及咯血次数增加,加重病情的发展。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春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