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剑
目的探讨围生期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68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围生期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孕产妇未出现并发症现象,对照组中有4例出现并发症;两组均未出现新生儿死亡现象,观察组中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1.8%,而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2.4%,两组相比差异较大,<0.05。结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围生期的全面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质量,是保证其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作者:彭应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采用护理干预机制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分别选取我院手术室接收的未采用护理安全干预的对照组患者300例和采用护理安全干预的观察组患者250例,对比两组患者医疗事故发生率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后,观察组的250例患者其医疗事故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低,而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中,能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亚琴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及产生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的140例乳腺癌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进行服务,分析对比出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满意率为94.28%,对照组满意率为87.14%,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对乳腺癌的治疗和康复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可以作为一种新颖有效的护理办法应用到乳腺癌临床中。
作者:王蕊菊;潘丽芳;方芳;魏冬琴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术后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术后患者60例,全部患者均处于术后恢复期,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34例,对照组2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系统护理,观察两组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认知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76.9%,此外,实验组患者的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躯体生活能力评分、工具使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脑外伤的术后护理效果更佳,系统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王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是神经细胞变性死亡,功能减弱或丧失的一类型疾病。临床上常见的包括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视网膜变性疾病、亨廷顿病等。这些疾病病因病机有差异,然而病理上均会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元脱失,所致功能异常等病理表现,查询近几年文献,本文将从干细胞治疗上述几种疾病进行综述。
作者:董世桃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防止过期药品的产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减少经济损失。方法根据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的效期管理措施。结果经过科学管理,药品管理质量、效率显著提高。结论效期药品管理应严格、规范。
作者:杨丽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治疗失眠的药物研究及失眠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失眠的药物治疗主要为非苯二氮卓类(如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但该类药物仍有严重副作用成瘾性。需要进一步开发新的失眠药物。食欲素受体拮抗剂是一全新用于失眠治疗的作用机制,通过暂时阻断食欲素的功能,可以增加REM和NREM的维持时间,不同于GABA-A受体调节剂只减少REM维持时间,更接近生理睡眠。
作者:李俊红;彭卫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schmie Neciosis of the Femoil Head简称陨晕云匀)是骨科常见病,是骨的活性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死亡所引起的病理过程。近年来,由于外伤、大量饮酒、高凝血状态、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等,该病发病率日渐增高。股骨头坏死早期病程可以逆转,而且周期很长,进展至退行性髋关节病变晚期需3~5年。目前,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且患者治疗后会造成患者股骨头塌陷[1-4]。而当患者股骨头塌陷后,又会造成患者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引发其他功能障碍,严重患者将造成关节病废。对于少数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又会引起患者进行多次翻修手术,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因此,寻找一种更为安全、高效、经济的治疗方法,是当前骨科医师的重大职责之一。
作者:朱江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什么?我的回答是院人才队伍建设和基础架构建设。没有一支适应信息化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是不可能建设好、维护好医院信息系统的。同样,没有一个符合国家标准的、具有良好安全性、稳定性的网络体系也是无法保证医院整个网络系统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行的。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保证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作者:许鹤;马端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乳腺癌术后潜在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DVT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了解乳腺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加强术后早期预防,早期观察,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DVT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陈丹娟;姚雪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用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结果经舒适护理后,观察组在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结论舒适护理对提高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能够使患者提前康复并出院,在临床上值得被推广。
作者:丰山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保守治疗及全面、科学护理,比较治疗前、后健康教育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72例患者65例治愈,6例有效,1例无效,治愈率为90.28%;相比于治疗前,保守治疗护理后健康教育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升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保守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同时予以全面、科学护理能有效提高治愈率,提升健康教育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作者:曹月平;陆佩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116例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探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复发率为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复发率为17.2%,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宫颈炎效果肯定,且复发率低,是首选的治疗手段。
作者:林棠棠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报道1例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以期在临床中不断提高诊疗水平,规范诊疗思路,早期明确病因,大程度的使患者受益。方法临床回顾1例副肿瘤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头颅MRI,胸部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亚急性起病,病情进行性加重,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并先于肿瘤的发现。结论副肿瘤综合征合并肺癌是副肿瘤综合征中常见一种类型,但在临床诊疗中,神经系统常为首发症状,易误诊为脑血管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因此,需要提高诊疗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
作者:戴琴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叶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较为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极为重要,如何搞好剖学,如何教出自己的水平?如何突出自己的特色?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解剖学知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好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掌握本学科教学特点及教学功能,不断努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做出自己的努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就人体解剖学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随着老年性高血压发生率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得到大幅度增加。老年性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在治疗时,需预防心力衰竭,避免发生脑血管意外。而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常合并糖尿病,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由于老年患者肝脏和肾脏功能降低,会减少血容量,抑制交感神经敏感性,合并糖尿病后会增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因此为了预防老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加强管理力度,以此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唐新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我科治疗的主要病种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确诊后及时正规有效的治疗是很关键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微创手术及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破坏椎体及关节韧带等的结构导致脊柱稳定性下降,易造成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再突出,并且手术医疗费用昂贵;而80%耀90%的患者可经非手术方法治疗而愈,此方法对于患者而言为安全,治疗费用也较为低廉且疗效较佳。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如无紧急手术指征(如典型马尾综合征或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腰椎间盘突出症宜首选保守治疗。然而许多患者特别是中度症状的患者常常面临这样的困境:他们不愿意手术,但也不愿意接受无限期的保守治疗,是否应该继续坚持保守治疗还是转为手术治疗,缺乏客观的界定指标。我科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传统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射频热凝加臭氧消融术诊治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配合一定的护理干预,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状况已被研究者确认,癌症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范围从8%~84%[1],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营养状态为躯体摄入、吸收和利用营养素的条件和其对病理生理状态的影响[2]。多达20%的癌症患者死于营养不良,而非肿瘤本身[3]。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可由多种因素引起,肿瘤本身和后续治疗等均是产生营养问题的原因。晚期肿瘤患者,大部分都存在着营养不良,即恶病质状态。肿瘤恶病质脂肪代谢活性增强;肿瘤组织消耗机体大量氮,肝脏合成蛋白质减少,出现负氮平衡;糖利用下降,糖酵解增强。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报告,饮食是治疗癌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合理的膳食营养能够帮助患者感觉更加舒适和保存自身体力。现结合文献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张昊;丛庆学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焦虑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4例乳腺癌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需求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使用SAS量表对两组患者焦虑情况及手术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干预组患者SAS量表评价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术后满意度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鲁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UPP)是真核细胞中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在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Nedd4蛋白家族作为UPP的核心成员,近年研究已指出Nedd4蛋白家族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现就Nedd4蛋白家族与肿瘤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孙俊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