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创颅内压(ICP)监测的护理效果。方法从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预后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可以及时准确的把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显著改善预后。
作者:罗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总结在心电图教学和临床带教的体会和经验,提高今后心电图的带教质量。方法在理论课带教中重视心电图与临床的联系,强调心电图的重要性;应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心电图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在见习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对带教老师整体素质的培养。结果启发学生对心电图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心电图的重视,掌握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在临床的动手能力及分析基本心电图的能力。结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做好心电图带教工作的保证。
作者:龙文军;姜晓霞;张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胎儿从出生到第28d称新生儿期,新生儿期是小儿生理功能进行调整以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健康新生儿的标志是皮肤鲜嬾呈粉红色,大声啼哭,手脚自由地活动。由于新生儿的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容易发生窒息、溶血、感染等疾病,如果在分娩的过程当中出现损伤就会使感染延续,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的健康状况,甚至出现更严重的情况。因此做好新生儿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何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预防并发症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诊的20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餐后2h血糖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刘玉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留置针接负压吸引治疗头皮血肿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治疗头皮血肿的患者64例,将其分为两组,各32例,研究组患者行留置针接负压吸引治疗,对照组患者行留置针穿刺反复抽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和疗效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24h拔针、48h拔针、首次血肿吸出量为均优于研究组;研究组患者的24h的治愈率为90.6%。48h的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24h的治愈率为62.5%。48h的治愈率为8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血肿患者行留置针接负压吸引治疗,可避免多次穿刺或者切开引流带给患者的痛苦,降低感染的机率,缩短治疗期限,为患者及其家属节省医疗费用。同时留置针的直径小,对头皮的损伤较小,安全性高,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云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机械应力刺激可对骨组织的骨形成及骨重塑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机械应力刺激作用于骨骼后,可在骨组织内部产生一系列局部信号,其中能被骨细胞识别并接收的几种主要信号形式为细胞变形、流体剪切应力及流动电势,这些局部信号作用于骨细胞后,骨细胞通过数个信号转导通道将其接收并转化为细胞能够识别的一系列生化信号,NOS信号转导通道就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信号转导通道,本文综合了国内外近年来的一系列实验研究成果,对骨细胞的 NOS信号转导通道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胡皓(综述);尹良军(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患者截肢术后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06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16例截肢患者为对象,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采用多途径护理措施降低其心理负担,提升治疗效果与适应性。结果截肢患者因为术前后自身形象出现极大反差,导致其心理出现严重负面情绪,不能良好正确认识人生与自我,通过针对性护理后,大部分的患者都能够正确认识当前情况,适应社会。结论正确分析截肢术患者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重建自我形象,积极配合医师治疗,早日康复。
作者:何晓芳;邓美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达到11.92%,比2000年提高4.96%,届时每8人中就有一个65岁及以上老年人。根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疾病将占首位,而高血压作为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所以,对老年高血压要加强管理,增加知晓率及控制率,从而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及获得更好的预后。而且老年人高血压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都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我们更要在临床中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老年患者能获得大获益来作为治疗原则和疗效的评定[1-4]。
作者:强华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重症肝炎又称爆发性肝炎,是短期内大量肝细胞坏死或变性引起的肝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综合征,起病急,病情进展快,严重威胁着母儿健康。文献报道中,发展中国家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远高于发达国家,其中亚洲、非洲高,产妇死亡率约为56%~75%,而胎儿死亡率为37%~49%[1~4]。据全国孕产妇死因调研协作组1991年报道,妊娠并发肝炎占我国孕产妇死因顺位第6位。
作者:马洁(综述);刘建(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骨髓移植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骨髓移植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5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经过我院的精心护理,均全部顺利完成治疗,未出现感染、导管脱出和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对照组出现4例并发症,包括2例导管相关感染、1例导管堵塞、1例导管脱出,经对症处理后消失。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进行静脉中心置管的操作,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能够有效提高骨髓移植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工作水平,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王笛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 )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它是指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而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功能衰竭。其病理生理特征为肺顺应性降低、肺容积减少、和严重的通气/血流比值失调,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为主要的临床表现,肺部X线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1]。继续恶化,发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由于ALI病死率高达40%~50%,疗效差,是临床比较棘手的问题,现就ALI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吴振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护理专业中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特殊之处;教师要提高此学科的教学效率,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依据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学科特点,结合现实生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作者:蔡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课程见习是外科护理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随着学生规模扩大,医患关系紧张,临床见习也出现一系列问题。故对外科护理学的见习模式进行探索,提高见习效果。
作者:陆海英;刘永彬;吴文燕;徐昕;张翠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非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结果30例骨折治愈出院,无并发症。结论针对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和对疼痛的恐惧,在注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血糖的监测、饮食的控制,结合骨折患者正确的肢体体位指导,以及骨折康复的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作者:何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肺心病患者此病多为老年患者,病程长,合并症多,紧急多变,临床病死率高,病情变化迅速,临床护理困难,预后差。临床上需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为了提高疗效,探讨合理的护理方法,临床治疗中值得研究。现就67例重症肺心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冯秀琴;江浩;侯颖萍;孙宁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入院的104例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对照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沿用以往的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优质护理。对护理前后的两组患者情绪状况进行评分判断,分别运用zung的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进行评价,同时运用生存质量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患者的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二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中施行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许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许多精密、先进的医疗器械在临床中的广泛的运用,向患者提供专业的治疗与病情诊断,为广大患者的疾病治疗带来保障。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必须要以信息化模式。以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
作者:桂敏;陈勇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讨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6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运用综合的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62例患者58例救治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3.5%。结论运用综合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救治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成功率。
作者:邹莉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发生抽血晕针的原因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体检中心体检时发生晕针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抽血晕针主要与体检者心理因素、机体状况以及护士的操作技术和言行举止有关。结论安静舒适的环境、护士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娴熟的穿刺技术可有效降低晕针的发生。
作者:王晓芳;程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脑血管畸形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并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0%vs16.7%),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8.2±1.3)vs(11.2±1.6)],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100%vs80.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艳群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