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道镜检查在早期宫颈癌的诊断技术的应用

邹晓荣

关键词:阴道镜检查, 早期宫颈癌, 诊断技术
摘要: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早期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早期宫颈癌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选对象分别采用阴道镜检查和病理切片检查,对比患者经阴道镜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80例患者经阴道镜检查后,早期宫颈癌及宫颈原位癌74例,其他宫颈疾病6例;经病理切片检查后,早期宫颈癌及宫颈原位癌68例,其他宫颈疾病12例;阴道镜检查的灵敏度为94.12%(64/68),特异度为83.33%(10/12),准确度为92.5%(74/80)。结论在早期宫颈癌的临床诊断中应用阴道镜检查的准确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浅析

    目的:对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骨性膝关节炎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典型的骨性膝关节炎患者59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49例。左膝有14例,右膝有25例,双膝有25例,对这些患者都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的表面置换。结果所选59例患者都成功完成置换,随访期为18个月。84膝在置换12w以后,膝评分是(90.9±11.8)分,功能评分是(87.9±10.9)分,都比置换以前的(47.5±6.2)分及(51.3±7.8)分显著高。结论对骨性膝关节炎患者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作者:加亨;任晓强;梁志权;艾力江·阿斯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产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及风险管理措施探讨

    目的:对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风险管理措施的应用。方法对我院产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探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风险管理措施实施后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和护理综合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护理投诉纠纷明显减少。结论通过降低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实施风险管理措施,能很好的降低护理投诉、不良事件,更好的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学艳;张学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无痛分娩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无痛分娩技术应用于产科的镇痛效果及探讨产妇无痛分娩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2010年~2013年于我院进行足月生产的初产妇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不做任何镇痛处理;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镇痛阻滞处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总产程用时、分娩方式、产后1h失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98.46%)、阴道分娩率(98.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产程(6.03±0.32)h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在失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分娩方式可有效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疼痛,并可加快产程的进展。

    作者:宋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感染管理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指将开放的静脉药液配置转为在药师的监护下的集中配制,因此担负着临床大批量的配液工作,PIVAS工作的开展,也是药护结合的一种新模式,它提高了安全用药的质量,其严格的感染管理高程度地减少输液反应,输液反应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可能诱发护患之间法律纠纷,严重影响医院的护理质量和阻碍医院的生存发展[1]。因此PIVAS的感染监控显得尤为重要。我院遵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制定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的要求,于2007年建立了PIVAS,现将其感染管理报道如下。

    作者:丁正清;姜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于红外光电传感器的输液监测系统设计

    现代医学需要对药液的流量或流速进行精确控制,针对医院人工监测病人输液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红外光电传感器的点滴传感器用于对输液泵辅助监测。采用MSP430F413单片机采集数据,通过液晶屏来显示输液总量及输液速度。该设计成品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操作方便。实际测试表明,该监护器运行稳定,基本无误报现象,安全可靠。

    作者:李增权;韩会娟;刘宁;刘鹏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电子处方系统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

    通过了解电子处方系统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流程,探讨电子处方系统在预防接种中的优点和存在问题,以便更好地推动电子处方的应用,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作者: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宫腔镜电切术30例的手术配合与护理

    目的:总结宫腔镜电切术的手术配合要点,及宫腔镜手术术后的护理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30例行宫腔镜电切术的患者为对象,回顾性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手术的护理治疗和临床配合要点。结果宫腔镜电切术前经手术准备及术中配合,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无并发病例,未见穿孔和感染。结论宫腔镜电切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较,具有不开腹、恢复时间快、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密观察与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作者:周小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抽血室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门诊抽血室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实施方法与实施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抽血室2012年8月~2013年8月的各类抽血患者1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在抽血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抽血工作流程实施抽血工作,对照两组患者的抽血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抽血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及家属的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在门诊抽血室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门诊抽血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均得到明显改善,有效地保障了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了门诊的人文关怀。

    作者:徐开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例

    目的:探讨静脉用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2013年的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以激素治疗组作为对照组,以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组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w血小板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w血小板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上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小剂量激素可迅速提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数量,且峰值高,在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疗效显著。

    作者:肖兴东;尹杰;刘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学高专图书馆的内涵发展--之文献检索课的问题与优化

    当前,内涵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献检索课,作为图书馆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成员之一,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优化。本文以笔者学校以例,概述近年来,文献检索课的发展、存在问题及优化思路,并提出了几点新拓展观点,以供全国同行专家共同探讨。

    作者:曹美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长期大量饮酒后酒精对肝脏产生毒性损伤并导致相关健康问题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本文将从AL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白菊芳;王学红;马臻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及探讨使用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于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采用长春西汀+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丁苯肽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仅用长春西汀+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并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定及神经缺损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肽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一种药物。

    作者:王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囊肿联合半月板撕裂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囊肿联合半月板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3月~2013年7月共收集10例半月板囊肿病例,其中男7例,女3例,通过MRI检查:10例患者均为半月板囊肿合并半月板撕裂,并终关节镜下确诊,通过关节镜下将囊肿内减压后,利用缝合器械或 fast-fix将损伤的半月板缝合,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然后应用Ly-sholm评分系统对术前术后的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所有病例术前症状完全消失,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恢复正常活动。Lysholm scores术前平均(62.8±5.6)分,术后平均(95.3±3.6)分。应用Studeng-t检验术前和术后的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关节镜下通过囊肿内减压及半月板缝合治疗半月板囊肿联合半月板撕裂,手术微创,恢复快,复发率低。

    作者:杨昕;杨民;黄德刚;王强;贺华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60例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社区护理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16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干预组进行1次/w社区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检查,并进行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用药指导,同时对其家属进行指导。对照组不做任何社区护理指导。两组患者持续随访1年,对复发率,再住院率,再就业率进行评估。结论于预组患者复发率(10.0%)、再住院率(6.25%)、未就业率(70.0%))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52.5%)、再住院率(37.5%)、未就业率(92.5%)。精神病患者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及住院的风险和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作者:邓素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院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本文就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展开分析和探讨。方法综合不同年份的ICU病房医院内受感染人群以及发病率情况,对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通过规范ICU病房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卫生防控意识以及有针对性策略,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通过实际调查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能够改善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首先要完善重症护理病房的管理组织制度,增强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其次要结合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措施来防治,这样能够有效降低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段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免疫球蛋白封闭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免疫球蛋白封闭治疗的效果,积累更多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诊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对老年患者进行回访调查,评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免疫球蛋白封闭治疗的效果。结果本次40例均确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合免疫球蛋白封闭治疗出血症状均得到有效处理,全效29例,显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8%以上。结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免疫球蛋白封闭治疗效果显著,临床需积极推广。

    作者:张同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重症脑出血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极重型基底节出血外科手术疗效情况,提出相应手术适应症。方法统计金谷分类法中Ⅳb级和Ⅴ级共100例患者进行外科治疗效果分析,采用高血压重症基底节-丘脑区血肿CT分型方法,并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结果显示,IVb级患者共生存30例(30/70)43%,其中恢复良好者6例、轻残6例、中残8例、重残10例,死亡40例。 V级患者生存8例,其中中残2例,重残6例,死亡22例。两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极重型基底节脑出血金谷分类Ⅳb级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而Ⅴ级患者应慎行手术,需综合考虑,制订治疗方案。

    作者:胡玮;吴星;吕华荣;金杰;陈志功;申松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46例阑尾炎穿孔患者观察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阑尾炎导致穿孔的患者的观察分析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结果通过积极的护理后,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仅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经过处理后感染消失;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6d。结论不同的阑尾炎导致穿孔患者其病情状况和心理状态各不相同,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理状况,并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李翠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阑尾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胆囊阑尾患者采用腹腔镜切除手术,术后对患者实施加速康复护理,探讨和分析其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86例胆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阑尾切除手术治疗,术后进行传统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手术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加速康复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平均恢复的时间(9.5±1.2)d和住院费用(2415.6±127.5)元等明显优于对照组(15.6±3.0)d、(4256.5±246.9)元,(P<0.05)。结论临床上,对胆结石和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阑尾切除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采用加速康复护理,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加速患者康复进程,节约患者的开支。

    作者:孙丽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327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53眼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术后发生浅前房53眼(16.2%),其中滤过过强38眼(71.7%),结膜瓣渗漏11眼(20.7%),睫状体脉络膜脱离3眼(5.7%),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1眼(1.9%)。47眼通过药物及加压包扎等保守治疗后恢复前房,6眼通过手术治疗后恢复前房。结论术前有效控制眼压,术中细心制做结膜瓣及巩膜瓣、注意调整缝合线的松紧度,以及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是预防浅前房发生的关键。

    作者:蓝庆豪;黄冲;甘富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