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平;晋国蓉
目的 探析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按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临床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成功,治疗成功率为10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9%,优于对照组的8.93%(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21%,优于对照组的82.14%(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同时实施针对性临床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经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比对,探讨、总结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优缺点及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方法 归纳、总结、随访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42例,同期、同一手术者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结果 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P<0.05):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随访均值为12个月(7~24个月),无复发.结论 与传统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较,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手术技术要求高、费用高等不足.
作者:李龙;李梦娇;张阿龙;陶立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将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3例老年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式以及胸腔积液量与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并采取胸腔积液抽取和心力衰竭纠正方式对其进行治疗治疗.结果 63例患者中,35例患者右侧胸腔出现积液情况,22例患者左侧胸腔出现积液情况.6例患者双侧胸腔出现积液情况,且胸腔积液量越多,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越高.所有患者经过胸腔积液抽取以及心力衰竭纠正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老年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全面、仔细的综合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松林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对异氟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下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氧饱和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随机从我院抽取120例老年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异氟醚麻醉)和观察组(60例,七氟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MMSE评分和不同时段的氧饱和度变化,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①手术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手术前比较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术后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②和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氧饱和度均明显降低,组内差异有意义(P<0.05).但各时段氧饱和度的组间比较均无意义(P<0.05).两组患者以 95%作为其截断点,其氧饱和度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阈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异氟醚与七氟醚复合麻醉下老年患者的氧饱和大于50时,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性.
作者:姚瑞林;张幼聪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 在2013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中,选取1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积极的治疗处理,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观察母婴结局,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12例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产后出血10例、产后出血患者中感染1例、新生儿窒息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对护理服务满意5例、基本满意7例,满意率为100%.经护理后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降低,和护理前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凶险性前置胎盘病情危急,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并发症,促使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萍;王学红;闫敏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究在胎膜早破产妇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2年收治的50例胎膜早破孕妇,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孕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孕妇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孕妇孕周、产后出血、孕妇感染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死亡率等情况.结果 以上指标经过统计学分析后显示,研究组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胎膜早破孕妇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能够保证母婴安全,降低产妇的感染率,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钟燕;赵会;刘小燕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原因、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腹部手术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腹部手术后3~12d,患者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38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术后14~30d内均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3w内痊愈患者16例,占42.10%,4w内治愈31例,占81.87%.结论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有多重因素引起,与患者自身体质,精神因素,手术种类、创伤大小等因素有关,早期通过消化道造影及胃镜诊断胃排空障碍,通过围术期有效护理可以预防.临床中给予非手术治疗治疗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疗效确切,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作者:李铁勇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了解率及护理舒适度量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能提高患者疾病了解率,增加舒适度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由守娟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是观察丹参酮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2014年3月~2015年3月内的2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上了丹参酮ⅡA璜酸钠注射液进行了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SOD活性要明显优干对照组,且观察组的LPO水平与MDA水平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丹参酮对脑梗死患者具有非常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作者:刘军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针对诱发乳腺外科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因素进行分析,以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策略,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自于本院进行乳腺癌外科手术的患者中,随机抽选80位拥有完整治疗资料的病例作为此次分析论据,其中43例患者于术后发生不同类型的并发症,分析并发症的可能性因素、类型、部位及对症处理后效果.结果 43例患者于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53.75%).其中,14例患者发生皮下积液(32.56%);7例患者为切口皮瓣坏死(16.28%);13例患者为患侧上肢水肿或功能性障碍(30.23%),术后切口不愈5例(11.63%),局部复发4例(9.3%).结论 术中引流、包扎等操作手法不当,术后护理失措均为术后并发症的诱导因素.故规范手术操作,完善术后护理,严把围手术期的风险管理为预防乳腺外科求后不良反应的根源.
作者:王少文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析针对焦虑症患者采取整各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焦虑症患者40例为整合护理组,对其采取整合护理模式治疗;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焦虑症患者40例为常规护理组,对其采取焦虑症常规护理模式.均给予相同的抗焦虑药物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SAS和HAMA评分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情况均得到有效缓解,但整合护理组出院时SAS评分和HAMA评分均显著好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整合护理组焦虑改善情况更佳.同时整合护理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焦虑症患者采取整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护理干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仙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南京市高处坠落伤的发生特点,探讨高处坠落伤的预防、急救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急救中心2011年~2013年主城区高处坠落伤者所有相关病例资料.结果 2011年~2013年南京市急救中心出救高处坠落伤154例.出车至现场时间1min~34min(平均9.52min),20~60岁的青壮年为高处坠落伤好受人群.头颅为常见的受伤部位.第三季度为高处坠落伤高发季度.154例中23例临床死亡且无复苏可能,3例心脏骤停者予CPR并送往医院,其余128例由于采取措施得当,有效避免了二次损伤.结论 根据南京市高处坠落伤的发生特点,有关部门可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院前急救中采取正确的诊治措施能有效避免漏诊、误诊及二次损伤,维护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作者:吴俊贤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白控式氧化亚氮(笑气)吸入联合会阴神经阻滞在高龄初产妇分娩镇痛的疗效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正常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年龄在35~43岁的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三组,单纯氧化亚氮吸入组(吸入组,30例),单纯会阴神经改良阻滞组(阻滞组,30例),氧化亚氮吸入联合会阴神经改良阻滞组(联合组,30例).观察比较三组产痛程度、分娩方式、会阴侧切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吸入组、阻滞组、联合组的镇痛有效率分别为73.3%、6.7%、93.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1).三组剖宫产率联合组(13.3%)低于吸入组(30.0%)和阻滞组(43.3%),差异有显著性(P<001).三组总产程联合组[(313.58±35.42)min]短于吸入组[(331.58-±40.28)min]和阻滞组[(371.53 ±34.12)min],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三组会阴侧切率联合组(10%)和阻滞组(13.3%)低于吸入组(26.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1);三组在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氧化亚氨吸入联合会阴神经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对母儿均无不良影响,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春春;黄白莉;康桂红 刊期: 2015年第51期
1988年我国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开始,改革的重点是控制持续上涨的不合理医疗保险费用.由于我国医疗保险涉及的主体之间利益很难一致,导致医疗保险费用不断上涨.本文以德国医疗保险费用的控制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实际,通过供方、需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以及政府共同努力来控制医疗保险费用的过快上涨.
作者:黄飞;刘媛;刘禹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原因和急救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出现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针对性治疗方法.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后容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经过对症治疗,显效92例,有效17例,无效20例.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加强临床观察,早期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能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李东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入院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将其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痰热清注射液+西医常规治疗)和对照组35例(西医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肺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和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井泉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临床护理干预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到我院就诊的108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中轻度妊娠期血压综合征患者所占的比例为7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2%,从研究的整体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发生子痫情况以及难产比例相比对照组轻,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给予科学、适当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改善,降低孕妇生产的危险性.
作者:林素单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究三四汤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本院收治的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所用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予口服多潘立酮片和氟哌塞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研究组50例患者予三四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四汤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董学东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析人性化护理对于宫颈糜烂患者治疗效果中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疗效、心理状况、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64.7%,对照组显效率为23.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满毒度为88.2%,对照组满意度为2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11.7%.对照组发生率为35.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切实提高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医院改进工作质量具有促进作用,应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吉毛加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研究用品管圈的方法降低ICU护理工作交班中存在缺陷的有效性.方法 2015年6月1日~30日交班病例806例,设为品管圈活动前,2015年8月1日~31日交班病例780例,设为品管圈活动后.根据科室人员情况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以“降低ICU护理工作交班中存在的缺陷”为活动主题,对本科室全体护士交班现状进行调查,找出护理交班中存在缺陷的主要原因,并据此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将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工作交班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ICU护理工作交班存在缺陷的原因包括:交班内容过多、缺乏规范性培训、口头交接内容多、仅器设备及物品过多等.品管圈活动后,ICU护理工作交班中缺陷率下降至8.5%,明显低于品管圈活动前的25%.差异有统计学考义(x2=1694.3,P<0.05),说明品管圈活动后,ICU护理工作交班全面性胜于活动前.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护理工作交班中存在的缺陷效果显著,并且能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作者:谢晨 刊期: 2015年第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