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

刘孝斐;赖丽丽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 一般康复, 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 整理我院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资料,探讨早期康复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一般康复组,每组各91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早期康复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一般康复组进行一般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平衡功能、运动功能以及ADL积分,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平衡功能、运动功能、ADL积分均有明显的好转,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康复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80%,一般康复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1.3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神经损伤较重,但能够得到治愈,通过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新形势下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餐饮服务食品的安全监测检验主要是为构建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做一个有力的参考.新形势下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政府一定要加大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的宣传,终达到食品安全的目的.本文主要叙述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的必要性,分析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现状,阐释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控制与监测检验.希望笔者的研究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陶建英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

    目的 探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9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给予术前评估、健康教育、训练,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机械、物理性预防、药物预防、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结论 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绘莉;杨智蓉;杨敏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护理干预措施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评价

    目的 分析和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92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前术后护理指导,干预组46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对患者进行认知、心理以及行为干预,应用日常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终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身体健康、物质生活方面以及社会功能均要更优,对比有显著性差畀(P<0.05).结论 护理干预的有效实行对患者焦虑水平的降低,心理和生活状态的改善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使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周冬霞;张琪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甲状腺切除手术应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的临床效果报道

    目的 探究甲状腺切除手术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4例甲状腺切除术,并将其分为两组.全部患者都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选择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保持麻醉,对照组选择异丙酚追加瑞芬太尼保持麻醉.并对两组患者的苏醒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心率以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苏醒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9.7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78.38%(P<0.05).结论 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的麻醉效果显著,使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明显缩短,不良反应较低,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戴华英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脊柱骨折患者褥疮的预防和护理

    脊柱骨折是一种较严重的创伤,脊柱骨折由于脊柱的稳定性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患者卧床时间长,心理压力大,给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身心造成很大的打击,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等疾病.而褥疮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褥疮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并发症、甚至死亡,而且明显延长了住院日.如何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与护理好此类患者并大限度地降低褥疮的发生,以保护患者不受进一步的损伤,是我们护理人员的一项艰巨任务.现将脊柱骨折患者的褥疮预防和护理的经验教训和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何淑年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性病感染孕妇所娩新生儿出生体重动态分析

    目的 探讨性病(梅毒、HIV、尖锐湿疣)感染孕妇所娩新生儿的体重发展趋势.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性病孕妇所娩62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新生儿出生体重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观察新生儿体重与出生年度的关联情况.结果 ①新生儿2011年与2007年、2008年、2013年、2014年体重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婴各年间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女婴仅2005年与2013年体重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②低体重儿、巨大儿构成比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2005年~2014年间性病感染孕妇所娩新生儿的体重保持稳定,个别年份男女婴平均体重有差异;低体重儿、巨大儿构成比没有明显变化.

    作者:秦鑫鑫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焦虑症患者中整合护理模式的运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析针对焦虑症患者采取整各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焦虑症患者40例为整合护理组,对其采取整合护理模式治疗;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焦虑症患者40例为常规护理组,对其采取焦虑症常规护理模式.均给予相同的抗焦虑药物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SAS和HAMA评分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情况均得到有效缓解,但整合护理组出院时SAS评分和HAMA评分均显著好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整合护理组焦虑改善情况更佳.同时整合护理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焦虑症患者采取整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护理干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仙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52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15%(25/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2%(22/2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系统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治疗开展,改善患者病情,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冯莉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交叉包扎法在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交叉包扎法与缠绕包扎法在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8月行冠脉介入治疗的45例患者,桉止血方法的不同分为交叉加压包扎组及缠绕包扎组,对比观察两种止血方法的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交叉包扎组发生手臂肿胀1例,皮肤青紫1例;缠绕包扎组发生出血1例,皮下血肿1例,手臂肿胀2例,皮肤青紫2例,指脉氧异常1例,纱布卷移位4例,交叉包扎法效果优于缠绕包扎法.结论 交叉包扎法在安全性、止血效果及手臂肿胀程度等方面优于缠绕包扎法,更适用于广大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如钿;马纪娇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当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我院84例高热惊厥的小儿进行护理研究,患者皆于2014年1月~2015年4月入院,随机将患儿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与临床指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临床指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热惊厥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护理的效果,改善临床指标,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普及.

    作者:杨桂香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的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肾功能检测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46例糖尿病肾脏损伤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一时间段内4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中CysC水平检测采用终点散射比浊法,同时采用本院常规血液检测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CysC、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3项指标检测比较,CysC阳性检出率高,为83.48%(43/46),CysC阳性检出率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检测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检测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并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ysC作为糖尿病肾脏损伤的检测指标,在糖尿病肾脏损伤早期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悦冬芝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实体与虚拟化相结合的新院数据中心机房建设

    目的 新医院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法 通过对数据中心机房建设需求的分析,给出了实体与虚拟化相结合的方案.结果 该方案分为:网络、数据库服务器、虚拟化、存储四个方面.其中,核心数据库通过实体服务器集群,主、备存储实现高可用,虚拟化集群保证医院除核心数据库以外的所有应用,桌面云保证终端统一集中管理.结论 实现了数据中心的高可用、高稳定、可扩展.

    作者:程思民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 针对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加以分析.方法 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2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利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进行辅助治疗,比较这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1%(P<0.05).对照组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结论 在小儿肺炎的治疗过程中采取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进行辅助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周耀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前庭大腺囊肿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的价值评述

    目的 研究和观察治疗前庭大腺囊肿患者时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前庭大腺囊肿患者共108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3例对熙组和55例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西药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患者联合使用高锰酸钾坐浴,观察组联合使用清热解毒洗剂坐浴,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前庭大腺囊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并防止复发.

    作者:王竹花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优质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护理干预的普外科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两组存在显著差异(97.50%vs82.5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普外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护理效采显著.

    作者:廖素清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影响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入院的12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按是否愿意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加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心理状态与生理状况评分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行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下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影响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作者:蒋丽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临床检验工作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目的 通过了解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发生原因,提出防护对策以及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措施,以期减少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和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发生.方法 收集2009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我院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暴露21例,对职业暴露的类型,暴露源等进行分析.结果 其中采血针头刺伤皮肤占38.1%;负压管破裂划伤占23.8%;议器针头戳伤占9.5%;血液、体液污染皮肤、粘膜占28.6%;上述几种原因均可引起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结论 检验科工作人员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以皮肤暴露为主,暴露主要为传染性暴露和化学损伤性暴露,因而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增强防护意识,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

    作者:李璟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高危妊娠致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36例高危妊娠致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撕例高危妊娠产妇,自然分娩18例,中途转剖宫产12例,6例难产,新生儿产后窒息5例,胎儿宫内窘迫10例,5例产妇产后出血量高达800~1000ml,为严重产后并发症,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后终痊愈出院,所有新生儿生命质量良好.结论 正确判断出血原因,有效选择分娩方式,强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高危妊娠产妇及胎儿的生存质量,减轻产妇痛苦,提高产后出血防治效果.

    作者:刘光红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联合治疗多菌型麻风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联合治疗多菌型麻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县诊治的82例多菌型麻风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氨苯砜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效率为92.68%,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效率为73.1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年随访,两组患者细菌指数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年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多菌型麻风病采用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联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何昌杰 刊期: 2015年第51期

  • 化疗后口腔感染护理干预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化疗后口腔感染护理干预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口腔指导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口腔感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口腔溃疡发生情况,并就患者对护理效果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患口腔溃疡率8.33%(2/24)显著低于对照组20.83%(5/24),且患者对护理人员操作(8.7±1.2)、自觉症状好转(8.4±0.9)及护理期间并发症处理情况(9.2-±0.5)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化疗后给予口腔感染护理干预,通过积极预防、正确漱口、预防感染、健康宣教的措施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降低口腔溃疡发生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颖 刊期: 2015年第5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