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娟
目的 探讨妊娠期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hyroid peroxidase autoantibody,TPO-Ab)检测的意义.方法据TPO-Ab水平将孕妇81例纳入阳性组,其余阴性孕产妇323例纳入对照组,均常规干预治疗,控制甲状腺疾病,对比妊娠结局.结果 阳性组妊娠合并症发生率、终止妊娠率、自然流产率、甲亢或甲减发生率高于阴性组,阳性组活产儿率低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TPO-Ab阳性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上升,但不能代替甲状腺激素、TF3、FT4、TSH监测.
作者:冯翠萍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高危因素,研究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被确诊患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者43例,观察和分析引起患者发病的原因,总结引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高危因素,进行临床护理疗效的分析.结果 VAP发生后,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并加强护理措施,43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共有38例患者被治愈,治愈率为88.37%,5例患者因器官衰竭而死亡.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胸外科ICU中一种十分严重的并发症,致病因素多而复杂且难以治愈,而早发现早治疗和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实现该病流行的有效预防控制.
作者:李宝兰;汪乐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Nampl)又称为内脏脂肪素(visfatin)和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re-B cell enhancing factor,PBEF),是NAD补救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Nampt通过调节细胞内NAD水平间接调控NAD依赖蛋白的活性,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家族成员Sirtuins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ampt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分期分级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将就Nampt与肿瘤的关系以及Nampt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孙洁;陈静瑜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针对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 分别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正常血压的人分组比较,分析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组中,男性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79.4± 118.3) μmol/L,女性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36.7±115.2) μmol/L,高血压组患者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66.1±125.9)μmol/L.正常血压健康组男性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24.9±95.6)μmol/L,女性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01.5±93.7) μmol/L,健康组患者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08.4±94.2)μmol/L.健康组平均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0.01).结论 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之间有密切联系.
作者:胥耀文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计分析盆腔炎所导致的慢性疼痛采用康妇消炎栓联合盆腔炎治疗仪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以往收治的128例盆腔炎所导致的慢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128例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和患者家属均明确此次治疗方式,并签字确认),每组各64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疗效,研究组(93.75%)高于对照组(73.43%),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研究组(1.56%)与对照组(4.69%)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181,P=0.2034).结论 治疗盆腔炎所导致的慢性疼痛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可考虑将康妇消炎栓联合盆腔炎治疗仪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此治疗方式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疗效,患者各临床症状可得到更好的改善,且较为安全可靠,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可大力推广.
作者:韩春霞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疝气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150例疝气术后患者中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伤口的疼痛感、患者的满意程度等明显比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更利于患者恢复,有所提高.结论 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疝气手术后患者缩短了住院时间,患者满意程度提高,降低了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伤口的疼痛意也比常规护理减轻了.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疝气术后患者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瑾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对强化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影响作用分析.方法 临床在我院2014年~2015年实施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依照患者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加上强化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和血糖水平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显著偏低,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良好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强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从而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潘彦姣 刊期: 2015年第51期
肱骨近端骨折为常见四肢骨折之一,由于人口老龄化,发病率不断攀升[1],高龄患者多伴有内科基础性疾病、存在骨质疏松、骨折碎裂严重,功能恢复差,目前仍是治疗难题,而微创手术治疗该骨折具有很大的优势,本人就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做一分析.
作者:吴增礼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对比研究咪达唑仑、芬太尼、氟比洛芬酯分别与丙泊酚配伍用于妇科门诊手术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行无痛人流术、无痛诊刮术和无痛清宫术患者120例(ASAⅠ级),随机均分为咪达唑仑+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丙泊酚组(B组)、氟比洛芬酯+丙泊酚组(C组).A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静注咪达唑仑3mg、丙泊酚2mg/kg;B组于手术开始前静注芬太尼0.05 mg、丙泊酚2mg/kg;C组于手术开始前10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1mg/kg,并于手术开始前静注丙泊酚2mg/kg.记录各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开始后及手术结束时的SBP(收缩压)、HR、SpO2;记录各组患者丙泊酚的用量、麻醉苏醒时间、麻醉效果及患者麻醉苏醒后5min、10min、30 min、60min下腹部疼痛程度的VAS评分;记录各组患者在术中出现呼吸抑制及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 咪达唑仑+丙泊酚组(A组)麻醉镇痛效果差,不良反应较重;芬太尼+丙泊酚组(B组)麻醉镇痛效果好,但不良反应也较重;氟比洛芬酯+丙泊酚组(C组)麻醉镇痛效果接近B组,但不良反应明显轻与A、B两组.结论 氟比洛芬酯这种新型的非甾体类药物麻醉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小,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妇科门诊手术的麻醉中.
作者:丁瑜 刊期: 2015年第51期
手术室护理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专业,伴随着近代外科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及麻醉学等手术相关学科的发展,手术室护理也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与研究成果转化并应用于医学领域,手术室作为外科乃至医院中一个重要部门,是手术治疗和诊断疾病的一个关键场所,因此成为各种新技术、新方法集结之地,许多医学领域的高科技产品、设备都首先应用于手术室,这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给以完成手术配合工作为中心任务的传统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挑战.除此以外,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与疾病谱的改变、全球化带来的新的文化问题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等因素均影响着并将持续影响手术室护理专业的发展.
作者:陈菲菲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心理护理、体位护理、伤口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措施,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40例患者的手术顺利实施,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4例、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5%,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后患者症状消失.40例患者术前与护理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能提升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戴宏焰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普外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方法 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共收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90例,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精心的临床护理后,切口渗液消失,3~7d,患者的切口部分有新肉芽生长,7~18d,患者的切口愈合.本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切口感染并发症.结论 对普外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积极的临床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罗青华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方法 对169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阑尾切除术151例,阑尾脓肿引流术5例,保守治疗13例.术后病理结果:单鲍性阑尾炎12例(占手术例数7.7%),化脓性阑尾炎96例(占手术例数61.5%),坏疽性阑尾炎48例(占手术例数30.8%).除2例患者死亡,其他均痊愈,其中1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另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未手术).结论 老年急性阑尾炎因其病史与体征不典型,在诊断及治疗上都比较困难.一经诊断,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刘宗凤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前,对选择性脑低温的研究表明,选择性深低温能明显提高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又无全身重要器官功能明显损害[¨.选择性深低温脑保护逐渐成为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从选择性脑深低温的研究现状、实验性研究及其对全身与局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作者:应建有;徐蔚 刊期: 2015年第51期
临产孕妇进入产程时会出现阵发性的腹痛,并伴有子宫颈的扩张孕妇(尤其是初次怀孕)临产前由于剧烈的疼痛以及对生产过程未知的恐惧而导致心理紧张.这种心理紧张和恐惧会导致孕妇自控能力的丧失以及各种所没有预料到的反应,是妇女分娩压力的主要来源,因此如果能在临产期对孕妇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上的抚慰及护理,就能够有效缓解孕妇的紧张、焦虐、恐惧等心理情绪,从而使接下来的分娩更加顺利.
作者:钱晓庆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方法在长期血透便秘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我院肾内科在2010年8月~2013年8月进行血透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将其平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血透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以1年为期限,比较不同方法护理1年后的便秘发生情况及对便秘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透患者经综合护理后的便秘发生率为48.3%,对照组为7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血透患者的大肠蠕动功能、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缓解患者的痛苦,进而促进排使,降低血透患者便秘的发生率.
作者:李珺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分析细胞毒性药物不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13年5 月~2014年5月这一期间随机抽检的3650张临床细胞毒性药物处方进行研完,并对检出的120张细胞毒性药物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原因和应用科室进行分析.结果 在120张细胞毒性药物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原因中,主要原因为溶剂应用不合理,占51.67%.其次为配伍不合理,占20.83%、受抗肿瘤药物复配液稳定性因素作用,占18.33%、浓度及应用时间不恰当,占6.67%、抗肿瘤药物副作用处理不恰当,占2.50%.另外,在120张细胞毒性药物不合理用药的应用科室中,肿瘤科所占比例大(65.83%),其次为血液科(27.50%)、其他科室(6.67%).结论 应针对细胞毒性药物不合理用药原因和应用科室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临床用药干预,以大程度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危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降低其经济负担.
作者:饶振华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2014年1月~7月收治的156例老年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观察组通过整体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通过常规进行护理.采用SCL-90量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通过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压抑郁的评分,且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量表和指标的分值情况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手术室护理的整体护理效果较好.
作者:郭志娟;陈春兰;蔡晶 刊期: 2015年第51期
在古代人们以四气五味来描述中药的功效,并归纳出四气及五味所代表的药物特性.现代的人们通过分析药物所含的化学成分以及指纹图谱、光谱等去了解药物的组成及疗效的根源[1].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但都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中药及其作用.随着昼夜、寒温、季节等变化,中草药成份、含量、疗效也存在着差异.这或许是古代人说的中药适时采集的奥妙.
作者:关静;陈大权 刊期: 2015年第51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诊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中药穴位贴敷及火罐疗法,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翟长根;王丹丹 刊期: 2015年第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