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凯文
现将近几年外院将肾柱肥大或分叶肾误诊为肾肿瘤来我院诊治的患者3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大52岁,小12岁,平均年龄35岁。外院行B超检查,见肾轮廓局部隆起,或肾内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区,疑为肾脏肿瘤,送来我院诊治。 B超检查:肾脏大小均正常范围。其中14例可见肾轮廓局部稍隆起,多见于左肾外侧中下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正常走向。考虑为分叶肾。18例于肾中极上下肾盏之间可见低回声区,该处肾轮廓并不隆起,变换角度探察,无明显球体感。考虑为肾柱肥大。CT检查:均未见明显肿物。
作者:王秀平;李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 男,2岁。因咳嗽、发热2d入院。查体:右侧胸廓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0.5 cm,心音有力,HR120次/min,律齐,在胸骨右缘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可见杵状指。X线检查:右位心,心影扩大呈靴型,心尖圆钝,翘起,心腰平直,上纵隔增宽向左移位,肺门影缩小,肺野血管纹纤细;吞钡可见一短食管、下接一扩大膈上疝囊,疝囊位于左膈上。彩超:右位心,各房室腔大小基本正常,腔内无异常,右室流出道明显狭窄、右室型增厚,室间隔缺损约1.0 cm左右,彩色多普勒未见明显分流束,主动脉骑跨约50%,房间隔未探及。
作者:许波;李庆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在≤5 cm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文对经病理证实≤5 cm肝细胞肝癌78例患者和临床资料、甲胎球蛋白(AFP)和超声显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肝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AFP阳性率47.4%;本组病例超声确诊率62.56%,检出率94.88%。随着瘤灶增大,其回声由弱到强演变;瘤灶越大周围声晕出现率越高,血流信号越丰富,其确诊率越高。结论由于超声检查灵敏、廉价等优点,应作为肝癌的首选检查方法。超声检查对肝癌检出率高,而确诊率相对较低。
作者:郭跃东;李俊来;杨爱平;郭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1992~1999年在眼科门诊连续收集到他院眼科及他科首诊青光眼误诊患者26例34眼,青光眼为常见主要致盲眼病,为此就误诊原因及如何避免误诊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 本组女21例(24眼),男5例(10眼),年龄大76岁,小18岁。双眼8例,单眼18例。26例中第1主诉为夜间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全身不适去内科急诊8例(占30.76%),另1主诉为雾视者18例(占69.23%)。误诊情况,以来本科诊疗前的后诊断为依据,误诊为感冒及胃肠道疾病8例,白内障16例,屈光不正2例。误诊1次者8例,被2个医院误诊2次以上者18例。以上被误诊患者,来我科后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症状、体征,常规视功能检查,裂隙灯进行屈光间质检查,眼底、眼压、前房角、视野及屈光系统等全面仔细的检查分析,后被确诊为青光眼。
作者:邓淑珍;周尚莉;匡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从1992~1999年采用国产自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631例,其中内固定失效12例,占1.9%,本文就12例患者发生钢板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预防的措施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0例,女2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32.4岁。股骨干骨折5例6肢(1例为双股骨干骨折),其中上段1例,中段3例4肢,下段1例,胫骨干骨折(均合并腓骨干骨折)7例,其中中段2例,下段5例;车祸伤8例,砸伤3例,跌伤1例;横断骨折5例6肢,螺旋型骨折1例,短斜形骨折2例,粉碎型骨折4例。本组病例均于钢板内固定术后3~5个月发生钢板折断、折弯、螺钉松动退出骨折端成角畸形等。术后3个月时,因弃拐完全负重行走5例致钢板断裂,2例钢板折弯,骨折端成角在20~45°之间,1例64岁女性患者,床上做膝屈伸锻炼,螺钉松动退出,骨折端向外成角40°。术后4个月时,2例扶拐部分负重行走致钢板折弯,骨折端成角分别为20°和25°。术后5个月时,2例弃拐完全负重行走,致钢板折弯,骨折端成角均为20°左右。本组12例患者发生钢板失效后,均再次行钢板内固定加植骨后治愈,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赵国英;高冀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提高肺结核类赫氏反应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肺结核类赫氏反应误诊为耐药结核达36.7%,但前者好发于青壮年痰菌阳性重症患者的化疗初期,胸片发现病灶恶化与痰菌量减少呈矛盾现象,新病灶主要是渗出性改变,继续原方案抗痨此反应短期内消失。结论提高对类赫氏反应的认识,特别是将其与耐药结核的鉴别十分重要。
作者:胡良安;吴亚梅;李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前细菌药敏是指导临床治疗细菌感染,特别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依据,细菌药敏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但在临床细菌感染治疗过程中,常常遇到细菌药敏耐药而临床治疗有效,细菌药敏敏感而临床治疗无效的情况,为此,对细菌药敏检测的有关环节及临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认为主要与下面6个因素有关。1 细菌药敏检测不规范1.1 细菌药敏平板,按照NCCLS的规定,细菌药敏平板应该使用MHA琼脂,对于有些细菌应加入一定量的生长因子,并提供特殊环境,而目前部分实验室成本的角度考虑,用普通营养琼脂代替MHA琼脂,有些实验室缺乏细菌所需要的特殊环境使一些本来耐药的细菌由于缺乏适宜的生长环境而出现假敏感现象。1.2 细菌药敏的菌液浓度药敏试验接种菌的浓度至关重要,按照NCCLS的规定,应为0.5麦氏u(1.5亿/ml),据报道,当药敏试验和菌液浓度≥109/ml就会出现假耐药现象,而目前大多数基层实验室配制药敏菌液浓度时,以硫酸钡浊度管为准,但其稳定性较差,A625值常大于或大于0.08~0.10,从而使药敏菌悬液失控,造成假耐药或敏感,少数实验室测药敏时不配制标准的菌悬液,而是直接挑取菌落涂板,这样其浓度大于109/ml的范围,从而使假耐药现象机率大大增加。
作者:楚世尊;何子毅;袁文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简称SCVC)又称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是指既往健康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脏瓣膜支架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组心脏病。SCVC病情进展缓慢,临床症状不典型,鉴别诊断比较困难,易发生误诊。近年随着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问世,SCVC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提高,本文回顾性对我院SCVC住院患者诊断错误50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发病特点及误诊原因。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自1990~2000年共收治SCVC86例,其中50例入院前或入院时误诊。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50~90岁,平均70岁,既往无瓣膜疾病病史。1.2 误诊情况 50例中误诊为冠心病32例,风心病8例,高血压心脏病6例,心肌病4例,误诊时间短者0.5a,长者15a,平均5a。
作者:李春海;李新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笔者收集国内有关文献发表的无呼吸道症状的肺癌153例,入院时全部误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分析如下。1 无呼吸道症状肺癌的早期表现与误诊1.1 以上肢麻木、肩臂痛就诊,被误诊为肩周炎、臂丛神经炎本组有42例(27.5%);肺上叶或肺尖肺癌向上发展侵犯胸膜,累及肋骨、胸壁组织及肩关节,可引起肩痛或上臂痛,侵犯臂丛神经时常有上肢放射性疼痛,以此症状就诊则易被误诊为肩周炎、臂丛神经炎。江枫[1]报道1例,因右肩痛,以肩周炎给予按摩治疗4个月症状无缓解,后右肩拍片发现骨质破坏,又拍胸片见右上纵隔有一弧形阴影,边缘呈毛刷状,右肺门浓密片状阴影,确诊为右上肺癌肩转移。1.2 以一侧肢体瘫痪、抽搐就诊,被误诊为脑血管病本组有31例(20.3%)、肺癌易发生脑转移,因为肺血管与椎静脉之间常有吻合支,肺具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网,呼吸时胸腔压力改变,促使癌细胞落进入血循环,并直接经左房、颈内动脉或椎动脉进入脑,特别是小细胞癌分化快,倍增时间短,呈浸润生长,易发生脑转移[2]。肖世全[3]报道1例,因突发头昏、头痛、呕吐、右侧肢体瘫痪,被误诊为脑血栓形成,不久出现呼吸道症状,拍胸片发现左上肺有片状阴影、分叶,CT示颅内转移病灶,痰中找见腺癌细胞,确诊为肺癌脑转移。
作者:朱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所谓的低热烧伤,就是指接触的温度虽然不高,但接触时间较长的烧伤。这类烧伤多属深度烧伤,因为有水泡,临床上常误诊为Ⅱ度烧伤,因而延误了手术时机。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6-05~2000-11共收治门诊住院患者26例,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17~72岁,烧伤面积0.1%~2%,均为Ⅲ度,伤后来我院求治时间为2~78d。烧伤部位为足背4例,小腿13例,大腿3例,上肢1例,臀骼5例。接触低热源时间短为2h,长时间为11h,1例截肢,17例植皮,通过换药自然愈合8例。典型病例 女,19岁。1997-12睡觉时使用热水袋取暖,次晨起床后即感左小腿屈侧疼痛,起小水泡,大小约4 cm×5 cm,曾去门诊求治,诊断为Ⅱ度烧伤,行包扎疗法,不见好转,3wk后,来我科求治,创面为黑色痂皮,痛觉消失,周边红肿,诊断为Ⅱ度烧伤,局麻下切除黑痂植刃厚皮片,7d后治愈。
作者:王惠杰;祁义;王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穿刺活检在重症肝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内径1 mm带有针芯的穿刺针,1s快速穿刺,78例肝病患者进行了肝脏穿刺组织细胞学检查。结果 78例中69例1次穿刺成功,8例2~3次穿刺成功,1例在穿刺引导下穿刺成功。结论肝穿刺活检是一种有效、简便、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对重症肝炎的确诊与及时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思印;许佳平;鲍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随着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日渐引起人们的头注。头孢菌素类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常见,可致皮疹、荨麻疹、哮喘、药热、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为严重。本文对近10a国内文献中的头孢菌素致过敏性休克113例进行统计分析。1 对象和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对数据库中收录的文献按主题词检索。具体方法如下:先将检索文献限定在1990~2000-06内,以头孢菌素为主题词,加副主题词副作用查询,将查询结果与病例报告组合后,获得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文献。从查询的头孢菌素不良反应病例中进行筛选,凡是过敏性休克的病例都列入本组研究,剔除资料不完整的文献,从中收集到头孢菌素致过敏性休克报道100篇共113例,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
作者:黄凯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是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及颈项强,对于有典型临床特征的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遇到以突发眩晕、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经过类似椎基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而来急诊就诊的老年患者,经头CT扫描和腰穿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对这类病例文献少有报道,现将我们诊治的26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1995-04~2000-06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起病的老年患者,排除外伤性及其他疾病如血液病所致者,除外耳鼻喉科疾病。26例中,男7例,女19例,男女比例为1∶2.7,年龄大72岁,小45岁,平均59岁。从发病到就诊时间,短30min,长为3d,平均14h。既往高血压者18例,冠心病者14例,糖尿病者3例,既往头痛病史1例。
作者:沈雪莉;吴哲;单文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比林斯法(Billing)与测定基础体温(BBT)相结合自然避孕法(NFP)与IUD效果比较,解决IUD失败又不宜使用口服避孕药物并拒绝使用外用避孕药具的育龄妇女的节育问题。方法对163例适宜NFP的妇女传授使用Billing法和BBT相结合的NFP,即根据观察宫颈粘液及外阴部感觉,进行自我监测排卵日的方法与测定BBT相结合,找出可孕期、安全期,指导性生活。与同期163例健康IUD妇女进行跟踪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妇女避孕有效率相近,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部分不宜使用避孕药具的妇女,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推广应用NFP,解决由于避孕药具的副作用与失败给妇女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达到节育与生殖健康的目的,不失为较好的方法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有较好的推广使用前景。
作者:尹春艳;张翠琼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较高,确立诊断重要依据临床表现,若不注意对患者的症状(哮喘发作的情况)和体征(肺部听诊情况等)仔细鉴别,往往会将一些具有相似表现的其他疾病误诊为本病,延误治疗。本文总结了我院近10a来收治的368例支气管哮喘病例,其中有27例误诊。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8例,女9例,年龄2~68岁,平均52岁。入院后更正诊断时间:<3d 15例,3~18d 8例,19~42d 3例,60d 1例。临床表现:胸闷24例,喘息24例,活动后气促18例,发热5例,双下肢水肿2例,紫绀1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但无咯粉红色泡沫样血痰;体检双肺哮鸣音20例,一侧哮鸣音7例。辅助检查:X线胸片及CT提示双侧肺野透亮度增高11例,左心室增大4例,右心室增大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痰脱落细胞检查找到癌细胞1例。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病种如下:喘息性支气管炎12例,支气管肺癌6例,急性左心衰竭5例,支气管异物2例,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1例。
作者:张伟;梁直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提高对反流性食管病(炎)的认识,特对我院1999-01~2000-12 21例误诊为冠心病的反流性食管病(炎)患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2例,女9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1.2岁。本组均因胸骨后疼痛反复发作被外院或本院医生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并给予扩冠等治疗3wk~5个月不等。均以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主要表现,而反酸、恶心、嗳气等表现多不明显。胸骨后疼痛好发于夜间睡眠时,而白天多在饱餐、饮酒后发生,发作频率为每天数次至每月数次,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0.5h以上,夜间的发作频率及疼痛程度均比白天明显,给予硝酸酯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等治疗效果不佳。所有患者均做了心电图检查,17例正常,4例有轻度心肌缺血(胸痛发作与非发作时比较无变化)。有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异常。本组中18例诊断为变异型心绞痛。
作者:李易;韩盛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简称单疱性角膜炎)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常见眼科疾病,由于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治疗比较棘手,目前已成为感染性角膜炎中主要致盲眼病之一[1]。近年来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深层型HSK普遍增多,常成为治疗中一种重要方法,但应用时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以做到合理用药,避免滥用,减少不良后果。1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发病特点及危害 HSK是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引起,近年来由于性传播疾病的增加,HSV-Ⅱ也可以引起HSV角膜的感染[2],两者均为DNA病毒,普遍存在于人群中,极易在人体内潜伏和复发,当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时是HSK复发的关键[3]。HSK在临床上可分二型,一种是上皮型或浅层型,另一种为以实质和内皮损害为主的深层型。由于抗病毒药物及免疫增强剂等药物使用对于上皮型和浅层型HSK的治疗比较容易,如果治疗及时彻底,治愈后能够保持良好的视功能,而深层型HSK单靠抗病毒药物不容易在短时期内治愈,长时期的基质层水肿和浸润并可引起后弹力层皱褶,必将会使角膜内皮发生损害导致后果严重,视功能障碍甚至失明。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其效果亦不同,因此,正确认识其病变的性质和类型,是HSK治疗中的重要环节[4]。
作者:张孟祥;马颖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 男,32岁。自幼不明原因地右上肢呈缓慢增粗伴该处皮肤增厚、粗糙,上肢关节活动受限。1996年右手背起不明肿物,间断隐痛,周围渐出现黑褐色扁平丘疹。1998年对初发肿物行手术摘除,病理示透明细胞瘤。其后复发,试用碘化钾治疗无效,1999年长至核桃大小,周围原述皮疹呈扩展趋势,再次手术摘除此肿物,病理报告高分化滑膜肉瘤。术后行钴60放疗并截肢至肱骨中段。
作者:徐月明;孙秋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 女,38岁。因关节痛7a伴低热1wk于1989-06住某院,检查ESR94 mm/h,类风湿因子(+),免疫荧光法阳性,血清DNA阳性,血清免疫复合物阳性,血中找到LE细胞,当时皮肤瘙痒但无红皮症,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初步诊断:SLE,因治疗效果不满意于是1993-08转入我院。入院前1个月因感冒口服螺旋霉素后2d周身瘙痒加重泛发性红皮症,不发热,当时考虑药敏性皮炎经中西药物治疗病情稍减轻,但皮肤仍显弥漫潮红瘙痒不退而且伴糠状脱屑。既往否认传染病史及药物过敏史,闭经2a未生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体温正常,一般情况良好,血压正常,面部暗红色,轻度水肿,头部毛发稀疏无光泽,心肺无特殊发现,躯干四肢弥漫性潮红附糠状鳞屑,颈部、颌下、腋下及腹股沟均可触及黄豆大小淋巴结无压痛、腹平软,无压痛肝肋下3 cm,剑突下5 cm,质软表面光滑,脾肋下约2 cm,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轻度水肿,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作者:孙胜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 例1 女,38岁。因咽部进食时疼痛,痰中带血1个月。患者1个月前在食鱼时突感咽部不适,速往当地医院就医,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此后常感咽部疼痛,吞咽时尤为明显,唾液中时有血丝,误认为咽部溃疡,多次治疗,未见好转,转来我院就诊。查体:无发热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咽反射敏感,双侧扁桃体Ⅱ°大,表面干净,口咽后壁大片状溃疡,溃疡面中央部有棕黑色物附着,清除后见口咽部粘膜渗血,纵行条状滑痕迹,边缘部呈灰白色,边界尚清,周围充血,舌乳头肥大,仔细查找后,舌根正中部硬质尖状异物时即取出。后证实为白色骨质异物,长约1 cm,呈细尖端锐利状,予以抗炎及对症处理,2wk后复诊痊愈。
作者:刘煜;姜杰;张伟;王士美 刊期: 2001年第06期